姐的自惭形秽远走他乡,阳痿男抓狂了,深深地认识到了失去的爱情才是那么那么的宝贵。于是最后出了一大堆字幕,叫我们看看座位左边或是右边的观众,没准儿他(她)才是你的MR/,瞅准了就要抓住要死磕。全场戏,也不过五个字:怜惜眼前人。
其实,整个戏还算好看,道理讲得也顺理成章。只是我们这些老妖怪,只会微微眯起眼,带着笑回忆一下青春岁月。感慨再没了那种单纯,哪怕是乱搞的单纯。任何东西都经受不住考验,何况是爱情,尤其是这样极端情况下极端的感情如果可以叫爱情的话。阳痿男因为女子不会嫌弃他不举而爱上,小姐因为男人不会乱吃豆腐而爱上,其实,都不是不为是不能也,都是没得选择的选择,就好比那搭帮过日子,需要有人暖个被窝而已。此外,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还觉得只有没有肉体关系的爱情才叫爱情,那恐怕也未免过于青涩。白流苏,还是白流苏想:仅仅是那一瞬间的谅解,也足够支撑他们很多年。但是,那不是爱情。爱情不是妥协,不是勉为其难,不是绥靖主义,不是拣到碗里都是肉。这样的极端环境,就如那荒岛上的男女,并无从检验,当然,更多的可能是也不需要检验。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依然困惑着。只是,中国式爱情观中有很多恐怖而极端的。很多男人都说,我会为你去死。很多女人也说,你会为我而死吗?我死给你看。也有很多经典问题永远有人在问:你妈和我掉河里你先捞谁?总之,就是要在一个极端环境下逼出一个自己需要的真实答案。可惜,那些问题也同样无法检验。
还有,小姐走的时候说了一堆话,在老妖怪们看来,她肯定是小时候看多了《读者》的幼稚。什么我离开只是为了留住美好,为了给你留下最美好的记忆。然后自己就高尚地悄然地隐去,隐去仿佛因此就得到了救赎。嗯,什么只要过程不要结果,只要美好记忆不要残酷现实。如果我们的生命并不是一出戏,那么,就不要浪费自己的生命,真的去谱写这样的桥段。我好想好想在这段本子上写下——仅供娱乐,切勿模仿啊。
守身如玉也并不一定是真爱,尤其是阳痿导致的更无法证明。出卖肉体或其他的也不一定是爱情的背叛,看看香港电影里无数的黑帮大嫂也许就可以知道个大概。我一直困惑的是,爱情如何存在,如何维续?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抱团死磕真实,还是在眼花缭乱中只有心中一点清明珍贵?
单身是最好的经济学选择
从万元一只的手袋说起,包括市面上各种谓之*、天价的奢侈品。我等普通人怎么都想象不出为什么会有人花这么多钱去购买——因为性价比和品位不输的可替代产品实际是很多的。但是,见惯了有钱人轻描淡写地买了回家,有一天才恍然大悟某些小道理:经济学角度的“美好”生活,其实就是比别人成本更高的生活,就好像超市与酒吧里啤酒的价格差异。 作为一名单身女子,每每与已婚闺密共同购物的时候遭到斥责,大概意思就是这件上衣的价格已经相当于她家里那台冰箱的价格了。可是单身女子从来都不会觉得衣服太多,倒对家里再添置某些家用电器毫无兴趣。于是一路上,从衣服到首饰到化妆品,不停地听见女友在身边进行价格换算与类比:微波炉、烤箱、沙发、冰箱……可是,当自己提了一只限量版的LV走在路上,想到相当于提了一台液晶电视走在路上,很难不产生某些罪恶感的。
正如婚介调查报告显示,条件普通的女子往往早早出嫁,为的是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大龄单身女子往往是三高人群——学历高、素质高、工资高,所以并不急于靠婚姻改变生活状态。如果你把婚姻当作是股份制公司,那么结婚就是资产重组的过程。两个并不强大的公司可能会选择合并,谋求稳定中发展的道路。而优秀的单身女子则是绩优股,自己一枝独大便不急于寻找合作伙伴,更害怕重组之后优良资产被剥离。换句话说,假如单身已经可以过着成本更高的美好生活,那么为什么非要洗手做羹汤变成平庸主妇?
就好像一名女友的抱怨一样:我并非哭着喊着要找一个男人嫁过去,一个人的生活也挺好。华服美食,想买什么都可以;丽江三亚,想去哪里即刻动身;亲朋好友众多,自然也可以夜夜笙歌;如果嫌肤浅无聊,还有大把的好书、音乐会、电影随时可以买票去看;至于买车买房,假以时日也并非不可实现。那么,我为什么一定需要找一个男人来规划我的收入,上班拼搏之余还要下班做家务,然后要把钱拿出来供房供车并且资助他家亲友以及未来孩子们的奶粉钱,最后买一瓶化妆品或一本时尚杂志都要被语重心长地教育不会过日子?
可能这么想的女子越来越多,于是市面上的单身女子便越多了。生活成本高的女子,若考虑谈婚论嫁,也希望是强强联合的资产重组,很少有自愿降低生活水准的。若说在漫长的等待岁月中资产有贬值,那么也说的是无形资产,就是大家口头上说的年长色衰。不过此类问题也并不对她们造成困扰,因为作为生活成本高的姑娘,对自己的保养是更舍得花费成本的,看起来必定比同龄人要年轻体面。若实在寂寞或经济变动,也可以像上一段所说那样,依然有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两个人生活的成本其实是低于一个人的,大到房子小到油盐酱醋,置备一套便已经够用。那么当无形资产贬值,若有形资产增值,依然可以选择高成本生活;或两个人结合的低成本生活。
女子的人生,都是由珍珠通向鱼眼的生活。无论结婚与否,都概莫能外。那些看起来大手大脚的单身女子,我们就不说她们是如何拉动内需了。从人性角度说,她们是为了把珍珠的日子留得尽可能长久一些。从这个角度说,单身是最好的经济学选择。
。 想看书来
其间内幕
婚姻确实是个围城。但是,现在的人倒也都不急于进出。因为,它看起来更像某城计,内幕重重,在城外的人臆想无数却永远找不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在城内的人仿佛被施了封口咒,内心雪亮明白,却只能一声叹息,说不出来,就是说不出来。想说出来也找不到头绪,只好做传销状诡秘地一笑,满心的意思都是:等你结婚了你就完全明白了。
很多人都说,爱情和婚姻完全是两码事儿。这种糊涂话无论未婚已婚的都爱说。单身青年幽幽地吐出一句:有时候,我们与之相爱的是一种人,与之结婚的又是另一种人。而已婚者则振振有词地说:婚姻生活里,爱情会慢慢磨灭,但是亲情与责任感则会与日俱增。这么看的话貌似婚姻其实根本就不怎么需要爱情,并且有无数事例可以佐证:过去的包办婚姻也并非都是悲惨结局,应该说大多数人过得都不错。
不过,我倒是觉得,爱情在婚姻生活中绝对不能缺少。《圣经》里都说了,爱是恒久的忍耐。
也就是说,通常恋爱的时候有多爱,那么婚姻生活中就有多能忍——这是必然,换了不痛不痒其他人物谁耐烦忍他?这句话其实揭开了婚姻内幕的黑暗一角:其实婚姻可能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有趣温暖,避风港也许可以解决外面的风暴,但是内部带来的责任感、两个人乃至两个家族的磨合、各种琐碎而现实庸俗的日常事物,都可能耗尽所有的热情与精力。更何况还有外界的大小刺激,叫人午夜梦回,难免辗转反侧。 作为未婚者,其实是没什么资格写这么一篇文章的。已婚与未婚人的思维频率相差仿佛地球与冥王星,根本没办法沟通。不过,若干年以前,一位师兄充满幸福地劝诫本人赶紧结婚。因为他觉得那种安定感实在宝贵,尤其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醒来,看着儿子躺在夫妻两人中间,那种天伦之乐,简直就直接化身为幸福狠狠击中脆弱的小心灵。可是五年以后,在中秋的问候电话里,他幽幽地说,也许你是对的,我现在羡慕你单身的生活状态呢。至于其中内幕,他却三缄其口无论如何也不透露了。我猜想,其实他根本说不出什么,但是那朝夕相处的琐碎,可能正像骆驼身上的一根根稻草,终于叫他感觉到生活之沉闷、婚姻之窒息。
单身生活比婚姻嘴硬的一点就是,在他们尚未进入某种固定的黏着的生活状态的时候,总还有选择的权利。虽然有时寂寞孤独凄清,但更多的时候是轻松自由随意。到了某天觉得扛不下去了,还可以毅然结束这种状态闯入婚姻迷城。而已婚者,在爱情、亲情、责任感、子女、财产甚至婆媳关系的种种纠缠间越陷越深,纵有万般不如意,也无法轻易就说出脱身两字,面前也并没有那么多自由的选择可以实施。举个简单例子,假如一个人失恋,他并不惮于做出各种夸张言行举止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有很多好友可以倾诉发泄,或者烂醉如泥什么的,明天早上起来,也许街上的个个男女都比曾经的他/(她)好。而一个成家立业上有老下有小的,哪怕在家吵得天翻地覆,恐怕都不能负气地一走了之,更不能夜不归宿地在好友家寻求支持,那样只能扩大战局。最主要的是,向谁倾诉?也许已婚好友家中同样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而单身闺密,完全不理解你在说什么,更不理解本来蛮简单的一件事为什么会这么严重。最后,恐怕只能剩下欲说还休的一声叹息了吧。
当然,婚姻也并非那么绝望,虽然《绝望的主妇》看得我们遍体生寒。如果端正态度,不对它抱有更多基于爱情的幻想,并且把它当做人生中重要的一项股份公司资产重组,那么它依然是稳定并温暖的。婚姻满足人类的世俗需要。它体面、安全、优裕,承担着传世的责任,并且经过人间关系的重组,才会使人更加成熟,懂得取舍或妥协,懂得人际关系的交往模式。只有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