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沙龙做邻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和沙龙做邻居-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有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没有了抬棺的游行,没有了子弹的喷射,也没有了坦克的横冲直撞。雪,对耶路撒冷来说,总是一个节日。只有在圣洁的雪天,山路封闭,人们才不必担心自杀式爆炸,我作为记者才能真正歇息,才能看到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难得的亲密打闹。但随着隔离墙不断延伸,大雪无痕,不知何时才能抹平两个民族间深深的裂痕。
  耶路撒冷,“和平之城”——更准确地说,是一座迭经爆炸的战乱危城。2004年2月14日午后,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将这座山城变成银白世界。站在橄榄山上,看房屋参差,白雪飘飞,笑靥如花……拜大雪所赐,一直笼罩在阴霾中的耶路撒冷,成了一个难得的欢乐之城,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相逢一笑,雪中泯恩仇。
    美丽雪景,没有人想到政治
  雪,尤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对耶路撒冷来说,就是一个不期而至的节日。因为只有这样圣洁的雪天,山路封闭,人们才不必担心自杀式爆炸,男女老少才有心情欣赏大雪漫舞的天地造化和难得的平静。
  政府也为此开方便之门。14日,耶路撒冷全城所有学校放假,议会休会,许多商店则打烊。原因一是因为山城道路高低错落,行车太过危险;另一,则是让民众更多享受瑞雪的吉祥和喜悦,让因冲突紧绷的神经略为放松。
  雪,确实是耶路撒冷的祥瑞。耶城及整个巴勒斯坦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偏少,雨水是丰收的吉兆。一位以色列朋友说,像以前,耶路撒冷经年看不到雪花,下雪与和平,是人们冬天的两个奢望。
  这几年,和平未现,瑞雪却两度垂青。去年也是这个时候,耶路撒冷的雪不下则已,一下惊人,足足降雪四五十厘米。一位年轻的当地朋友说:这么纷纷扬扬的架势,他平生也只见过这一次,眼福已饱,心愿已足!
  其实,没有雪的耶路撒冷,也是非常美丽的,以色列诗人泽尔达特曾这样写道:“耶路撒冷在阳光下闪烁/笑得像个田野中的新娘/她身旁/是青翠的草场。”但如果又有了雪呢?则仿佛蒙太奇一般,田野中的新娘,顿时变成了仙境中披婚纱的“白雪公主”,更增添其美丽和妩媚。
  今年,虽然没有去年那么厚,但看着洁白一片的耶路撒冷,总是一种难得的惬意。以色列旅游官员透露,至少有数千外地游客将涌入耶路撒冷,欣赏圣城难得的洁白美景。这也可算是近来耶城游客最多的一次。
  喜悦写在每个人脸上。走在东耶老城的街巷,不管是犹太人区域,还是巴勒斯坦人区域,人们都笑脸相对,互致问候。原来因民族、宗教隔阂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也许只有这时才有真正的近邻的交流和感情。
  在老城外的风车公园,许多孩子在打着雪仗,一些成年人则用大塑料袋当滑板,借助草地斜坡玩着“雪橇”。他们中,有犹太人,也有巴勒斯坦人,孩子们完全没有民族之防,互相投掷雪团“以示问候”,当我这个外国人出现,更成为他们的共同目标。
  应该感谢这场雪。这不由让我想起一位路透社同行感叹:这可能也是几个世纪以来,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间,不是子弹相对、石块互掷,而只是互投松散的雪团。
  大雪覆盖了耶路撒冷,也覆盖了约旦河西岸。原来正剑拔弩张的巴以局势,突然间没有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没有了抬棺的游行,没有了子弹的喷射,也没有了坦克的横冲直撞。耶路撒冷,只有这时,才恢复了“和平之城”的宁静。
  此情此景,以色列气象学家不胜感慨:面对如此的美景,应该没有人还会想到政治。
    圣殿山下,平静和热泪
  犹太经典《塔木德》有一句名言: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但因为现在这场流血冲突,许多人也感叹:上帝给了世界十分愁,九分就在耶路撒冷。
  但雪带给人们的肯定是欣喜,许多人更是喜极而泣。在风雪中,络绎不绝的犹太人来到圣地哭墙,献上自己的祈祷。雪,飘进哭墙古老岩石的罅隙,然后化成水,一滴滴垂落下来。身着盛装的犹太人则弯腰祈祷,亲吻突兀冰冷的岩石。
  哭墙之上,则是圣殿山,坐落着###教的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寺周围的青松翠柏,已都尽成琼枝美玉。金黄色眩目的金顶,也披上了一层淡淡的白纱,远远望去,更增其雄伟和肃穆。
  这是战乱中难得的和平间隙。就在这个地方,我曾目睹了不止一次的冲突:圣殿山上,巴勒斯坦人朝哭墙下祈祷的人丢掷石块;哭墙两侧,以色列警察朝上发射橡皮子弹,然后警察冲进圣殿山进行撕打……
  

14。耶路撒冷大雪无痕(2)
这里是巴以斗争的核心。三年前,沙龙正是从哭墙右侧沿阶而上,进入阿克萨清真寺大院。作为导火索,引发了持续至今的巴以流血冲突。四千多人为此而喋血,耶城也成为自杀式爆炸最频繁的城市。但现在,没有了暴力,有的只是纷纷扬扬的雪花;没有了喧嚣,有的只是沁人的宁静。
  一些平素严谨不苟言笑的犹太宗教人士,纷纷在哭墙下拍照留影,一些人为照合影,更央求旁观者的我帮忙。一对年轻男女,在雪地里扭打成一团……记得去年,也是雪天,就在这个地方,我问一些小姑娘,为什么这么喜欢在雪地拍照。一位小姑娘答道:太难得了!顿了一顿,她又莞尔一笑说:这是耶路撒冷少有的令人开心的时候。
  不是在耶路撒冷生活久了,很难理解民众对这种平静的向往。去年耶城行政部门曾发了一个警报,要求人们注意雪中行路安全。有人感叹说,这是这个城市几十年来第一次有关雪的警报,也是第一个不是关于战争或恐怖危险的警报。
  一位朋友说话激动中不禁闪出泪花。他说,这也是政府首次说这种富有人性的提醒,以前充斥的注意安全,是要求避免自杀式爆炸;储备的东西,则是防止恐怖袭击应急的胶带、药物和防毒面具。
  一位巴勒斯坦司机感慨说,他真希望这种平静能一直持续下去,虽然他也知道,如果真这样,他也很难养家糊口,“但这种宁静,太难得了,你再听不到任何冲突,谁都不会耽误这种美景去打仗,够了,再不要冲突了。”
    大雪无痕,难化隔离墙之痛
  但是,雪,对耶路撒冷来说,总是太珍贵也太过匆匆。15日中午,随着天空放晴,约20厘米厚的雪开始融化,到傍晚,白雪已成了这座山城偶尔的点缀。
  宁静和快乐,也随之而去。翻过东耶的橄榄山,即到阿布迪斯镇,在白色残雪中,最醒目的建筑,却是一道蛇形迂回的混凝土高墙,从错落的巴勒斯坦民居间插过。
  这就是以色列修建的隔离墙,9米的高墙,使通衢被隔绝,邻里成了两个世界。巴勒斯坦人往来,只能靠有限几个三四米高的还未完成的矮墙。
  苍茫暮色中,一群巴勒斯坦人小心翼翼地翻墙而过:先将包裹放到墙头,在旁边人帮助下跨过一只脚,然后另一只脚攀爬上墙,最后挪一下身子,第一只脚踩上墙对面垫起的石头……
  翻墙颇费精力。在几位青年帮助下,一位巴勒斯坦老妇人终于蹒跚爬过这道墙,但因为雪地石头滑,她一不小心没踩稳,撞在了旁边一个凸起石块上。她愤怒地冲我说:“这是什么墙?这完全是‘柏林墙’!”。
  “柏林墙”,已成了巴勒斯坦人的口头禅。如果仅仅是一个旅游者,远望这个白雪覆盖的“柏林墙”,应该是美丽的,因为它太高大了,成了这个古老小镇别有趣味的地标。但对巴勒斯坦人来说,这又是何等的一种残酷现实:因为这道墙,他们的土地被掠夺,他们的工作被封锁,即使是小孩,许多人也因为一道墙,而被挡在了墙那边的校门外。
  就具体到这个还能翻越的低矮墙口,因为不断地有人翻墙而过,墙周边的残雪已成了黑泥,肮脏不堪;许多人从墙上摩擦而过,雪水将裤子弄得一片湿漉。
  应该不用多长时间,这有限的几段矮墙,都将为高9米的水泥柱代替。事实上,被巴勒斯坦人视为首都的东耶路撒冷,大部分地区都已被此墙圈占。耶路撒冷也因此已被称为“包在信封中的城市”。
  从东耶回来,在靠近老城时,我突然发现许多全副武装的以色列军警,劫住了一群巴勒斯坦青年,要求他们出示证件。巴勒斯坦人不大情愿地掏出证件,嘴里嘟哝着;以色列军警,则把枪口指向他们,命令一个不顺从的巴勒斯坦人靠墙战立,把手举过头顶……
  雪,只是巴以生活的一段美妙插曲,现实又回归无奈、紧张。元人黄赓曾在一首咏雪的诗中写道:“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天地无私,现在确实惠泽了这块干旱的土地;大雪无痕,不知何时方能抹去两个民族间深深的裂痕……
  

15。和沙龙做邻居(1)
沙龙的笑,充满热情
        在世界所有记者中,我离沙龙最近,因为我就是他一箭之内的邻居。虽然是“鹰派”,他给我最大的感受,却是他孩子般的笑,异常天真。尽管保镖阻拦,他还是主动与我握手。
        沙龙的另一面,是经常“祸从口出”的话篓子,新闻不断。但千万不要认为他僵硬,绰号“老狐狸”的沙龙,正成为和平的最大赌注。
  在耶路撒冷,我搬过一次家。搬家的原因,是因为房子紧邻着一条马路太吵了!在耶路撒冷,每天的警笛已让人神经紧绷,谁还能再忍受没完没了的汽车喇叭和车流声?但不管搬到哪里,我都注定和沙龙作邻居。第一个住处是沙龙官邸的北侧,第二个则换到了他的东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