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大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养生大道-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冬季养生,去寒就温做足疗
第四节 去寒就温之冬季养藏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冬天的三个月,从内养的角度看,可以概括为闭藏。可以看作是春天万物勃勃生机的孕化与潜伏期,所以谓之为藏。这时候,水寒为冰,大地龟裂,面对这样一个时令特点,善于养生的人们就应该早早地安睡,而且等到阳光照射的时候才起床。对于心中的那些所谓的梦想、理想、抱负和追求等,为免扰动阳气,最好让他们和自己的心一起潜沉下来,看上去近乎一种若有若无的“休眠”状态一样。也像是一个人有什么小秘密,不愿意被人看出来似的。要躲避寒冷而趋近温暖,不要使皮肤干泄而令阳气不断损失,这就是适应冬季气候而进行的闭藏养生,违逆了这样的养生之道则会伤及肾脏,那么,提供给春生之气就会不足,所以到了春天就会发生痿、厥的疾患。
  在从春夏秋到现在谈的冬季养生,前后作一个串联,我们不难明白,四季构成了一个养生的无缝链接,上一个季节的气机充盈与否对下一个季节必然造成影响,而且这样的影响近乎多米诺骨牌一样,最终会传递回来,这样复加的后果是健康渐渐被耗损殆尽。
  就拿冬季养生来说,冬季之所以要闭藏,是因为春天的生发之气所必需,所以冬天要关闭所有的气机进行收藏。而且,农历的冬季,始于立冬。所谓的立就是创建,开始之意;冬,通终,即万物收藏。不仅从立冬这一节气的字面上看出一些端倪,而《黄帝内经》以一种“天人相应”的大道告诉我们,对于养生自然其实给了我们太多的暗示。如本来无孔不入的水现在也不流动而成为了冰,开始了闭藏。大地的闭藏更是到了极限,都到了闭藏丰盈以至开裂的境地。所以,这个阶段,人也要顾及阳气的闭藏,因此,在四季中,只有冬季出现了“早卧晚起”之说,晚起是为了“无扰乎阳”而“必待日光”,就是要等到太阳出来、阳气日渐升腾的时候再起床,阳气闭藏好了,身体就能够保持温暖,阳气也就可以尽收丹田,还可以帮助我们去消化一些“冬补”之食。所以,冬天人体气血都归附身体,故而可以吃一些厚味之品。
  俗话说:“夜夜把脚洗,免遭寒气袭。”中国人喜欢洗脚可谓是具有东方特色的养生之道,因为西方人更重视洗澡,那么,难道全身都惠及的洗澡难道还不如洗脚更养生吗?且不作高低的评价,大体来讲各有其道。为什么这么说呢?西方人喜欢洗澡因为西方人整天把什么鱼肉等高脂肪的东西当饭吃,消化这些东西往往体味较重,所以洗澡成为一种必需。相反,中国人则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膳食是以纤维类食物为主的,清淡的食物让身体往往变得清纯、淡雅,所以,适宜于多洗脚。
  (1)泡脚
  双脚还是全身健康的“窗口”,如觉得双足酸沉,行走无力,就可能是肾虚的征兆。脚上有数十个穴位,而且大多与脏腑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脚背、脚底、脚趾间汇集了很多穴位。经常进行足部按摩,使诸多穴位受到不同程度的热力刺激,从而帮助人体内环境得到调节与平衡,提高免疫功能,达到调理脏腑、舒经活络的功效。具体说来,如脚面属于胃经,足底涌泉穴连着肾经;足大脚趾外侧属于脾经,小脚趾外侧属于膀胱经。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络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故脚的二趾、三趾粗壮有弹性。另外,胃肠功能强的人,站立时脚趾抓地也很牢固。所以,那些走路经常摔倒的人,可能需要考虑是否胃肠功能虚弱。
  “热水洗脚,胜吃补药”。说了这么多,到底该如何泡脚呢?具体方法是:先取适量温水放置于脚盆之中,水温以脚部感觉舒适为准,也可遵医嘱在水中加入适量的中药方剂(一般说来,气虚的人可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等补气药;高血压患者宜将菊花、枸杞子、桑叶枝、丹参等与冰片少许煎药泡脚;需要活血补肾的人可选择当归、赤芍、红花、川断等;皮肤干燥的人可选择桂枝、银花、红花等中药。将这些中药每样取用15~20克,用砂锅煎煮,然后将煎好的药液去渣倒进桶里,再加入热水,每天浸泡30分钟)为佳。水不要一次性地注到位,以免过凉,当然如果能换水则可一次性没过脚踝为佳。然后将双脚浸泡15分钟,然后用手或热毛巾反复揉搓小腿直至腿部皮肤发热为止。洗完后,不要晾干,而应用干毛巾反复擦干为止。一般来说,最好在每晚洗毕后半小时内上床就寝为佳。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双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长时间过快,会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相对缺血,所以泡脚时间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否则有可能因脑供血不足而昏厥,老年人尤应注意。此外,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否则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长期下来会造成营养不良。
  (2)搓脚
  “去寒就温”不仅可以泡脚,还可以采取揉搓的方式。这是因为脚心穴位病理反射较多,所以常搓脚心能活血通络,对于祛病健身有较好的效果。具体说来如左脚掌心穴位病理反射有腹腔神经丛、肾上腺、肾脏、心脏、脾脏、胃、十二指肠等。右脚掌心穴位病理反射有腹腔神经丛、胆囊、肾上腺、肾脏、肝脏、胃等。该怎么搓脚呢?首先就是要每天坚持搓脚心1~2次,每次左右脚心各搓100下。特别要说明的是,脚底位于脚心部位有一个涌泉穴,是肾经的穴位;同时是属于长寿穴之一,常搓涌泉穴可以防治健忘、失眠、腹胀、便秘、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以及心、肝、脾、胆等脏器病证。此外,也可以脱掉鞋,把一个网球大小的球状物顶在脚心,来回滚动一两分钟,有助于防止足弓抽筋。
  (3)晒脚
  很多时候,即使不在沙滩上,甚至就在办公室里,很多人也禁不住脱掉鞋子,仰在椅子上把脚放在栏杆上等晒太阳。如果条件许可,尽可能脱掉鞋袜,将两脚心朝向太阳晒20~30分钟,让阳光中的紫外线直射脚心,就像在足底为自己安装了一个电子一般,可以很好地促进全身代谢,加快血液循环,提升内脏器官的活力,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对鼻炎、贫血、佝偻病、低血压等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冬季养生,闭藏进补进行时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不仅需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还需要厚味以进补。
  立冬宣告了冬季的来临,冬季寒冷,需要养生,而“养生之本,在于饮食”,自然,冬季的饮食调养要遵循“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传统,而立冬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蛰虫伏藏,万物养精蓄锐为春季生发作准备的大好时机。从进补时间的选择来看,一般认为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即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充分说明在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当然,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比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
  冬季的一个显著的脾性就是寒冷,该如何抵御寒冷的袭击呢?不外乎使体内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具体到饮食上,就需要适当进食高热量食品,以促进糖、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故应多吃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进行温补和调养,滋养五脏,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促使体内阳气升发,从而温养全身组织使身体更强壮,有利于抗拒外邪,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减少疾病的发生。
  如果冬季怕冷建议最好适当补充一些钙和铁,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御寒能力。具体说来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类、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如果是气虚则可用人参或西洋参,两者均含有多糖类等多种活性物质,有大补元气之功效;如果是阳虚者可用鹿茸,富含氨基酸及钙、磷、镁,有壮肾阳、强筋骨之功效;如果是阴虚者可服枸杞子、百合,它们均含有蛋白质、脂肪、糖及多种生物碱等,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等功效。
  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事实上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所以,进补还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应“冬气”。从而帮助实现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这个道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病生于气——怒伤肝
第一节  喜怒无常必致功能紊乱
  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灵枢?本神》
  这段引语是岐伯对黄帝所问的一个答语,其意思大体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怀警戒、焦虑情绪的话则可能损伤到心神,而神伤则恐惧,滑精之类就会外泄于表,因为悲伤过度则会动摇五脏而不得安宁,甚至体内精气耗竭而丧失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