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大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养生大道-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脏而不得安宁,甚至体内精气耗竭而丧失生命。而喜乐过度者,则神气耗散不能安藏于脏;忧愁过度,则气机闭塞不通;而愤怒过度者,则精神惑乱不能正常地去处理好事情;恐惧太甚,则神气耗散而不能很好地收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情绪与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控制得好生命得以延续,而如果情绪的体验太过则会使身体精气耗散、神不安,甚至提前终结生命之旅。因此,控制好七情特别是喜、怒、悲就显得极其重要。
  现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憋着一肚子气,学生和创业者在“争气”,当官处处检点需要一身“正气”,碰到烦心事则是一肚子“怨气”,而养生则需要固本培元修得“元气”。一边面对听不得见不惯的要“生气”;一方面又要想办法活下去,所以还不得不让自己生活得“顺气”。难啊,人。从字的解构来看,“怒”,即奴心也。最为本原的含义就是奴役心情,有一种骑在心上作威作福的意思。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心被外物奴役的时候,心就会产生一种情绪——怒,并因而不平衡、愤恨,甚至本性迷失而行为扭曲。
  《黄帝内经》按照五行生克规律提出五志相胜疗法,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从气机的升降运行来看,肝气宜条达舒畅,柔则血和,郁则气逆。所以,当一个人犯怒的时候,人体内环境必然处于一种紧急的“战备状态”,肝失条达而肝气横逆。所以,我们能注意到一些人特别愤怒的时候,从行为上就会因为胁痛或两胁下发闷而弯腰下蹲,甚至还能看到其手指指着对方但说不出话来;从饮食上看,则大多都不想吃饭、腹痛,甚至出现吐血等危症。“三气周瑜”就是一个例证:周瑜是吴国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将军,但因为气度狭小,所以在与足智多谋的蜀国将相诸葛亮相对后,经常生气,其愤怒的慨叹莫过于那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生了我周瑜,何必再生诸葛亮?久而久之周瑜就积劳成疾。终于在第三次生气的时候吐血而亡。可见,怒伤肝必致气血损伤。同时,还印证了《黄帝内经?灵枢》所说的“盛怒者,迷惑而不治”。
  《黄帝内经》早在数千年前就明言告诫我们:“怒伤肝。”而现代西方一些研究者方才得出近似的认识。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研究生气对健康的影响,将一只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下的“气水”。结果发现,同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澄清透明;悲痛时,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淡绿色沉淀;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生气时的“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过了几分钟,大白鼠死了!这位专家进而分析:如果一个人生气10分钟,其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米人生气时,很难保持心理平衡,体内还会分泌出带有毒素的物质,对健康十分不利。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要养怡身心,就一定要学会息怒,善于控制和调理自己的情绪,把“生气”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方面是不能怒;另一方面是你我皆凡人,很多时候还不得不怒,甚至处于爱心还会“怒其不争”呢,就更别说不如意十之###之名副其实的“怒”了。面对怒气,该怎么办呢?或许在现代人来看,一段小品,一句幽默,甚至一句逗笑也往往能化干戈为玉帛。是这样吗?在怒的时候我们是可以转换注意力,且不说盛怒的当下是否有条件去看、去听,即使具备这样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又会有几个人会去听什么小品、相声等?根据《黄帝内经》五志相胜的原理,我们可以采取“悲胜怒疗法”,因为怒在肝属木性,悲在肺属金性,悲胜怒疗法就是利用“金克木”的原理来治疗怒症,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躁狂症、焦虑症、爆发式人格障碍等。治疗方法是用悲伤心情和诉说苦衷之情来感动怒症患者,使其从怒狂病态中解脱出来。转换成现代的话说就是以柔克刚。很多时候,征服者是因为遇到了一个要占其上风的另一个征服者,打个比方说,就好像男人要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而女人则只需要眼泪就可以征服男人一样。就像电视剧里很多男人的哥们问起男人为什么作出那么不可思议的傻事儿时,那些男人说出了很多聪明女人打心眼里高兴的一句话,即“我见不得女人掉眼泪”。话说回来,可见,《黄帝内经》中的“悲胜怒”的止怒方法,今天仍然有着养生的现实意义。
  最后,为了保持良好的心态,这里,在“止怒”上推荐以下两首韵句,以求自勉。
  其一:
  《莫生气》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其二:
  《不气歌》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把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弃;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乐极则悲——喜伤心
乐极则悲,我们都知道,是形容一个人快乐到极点转而发生悲哀的事情。据考查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是说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叫淳于髡的使节不辱使命去赵国求得援军,后来齐王设酒宴请淳于髡以示庆贺。席间,齐王高兴地问淳于髡:“先生你要喝多少酒才会醉?”淳于髡一看平日就喜欢彻夜喝酒的齐王,他想了想回答道:“我喝一斗酒也醉,喝一石酒也醉。”齐王不解其意,淳于髡解释时提到了“酒极则乱,乐极则悲”。即做任何事都是一样,超过了一定限度,则会走向反面了。
  提到乐极则悲,《儒林外史》中描写的范进可谓是众所周知的典型,范进一心想中举人而屡试不第,当他突然看到已经挂起来的报帖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且说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终致突发癫狂病。事实上,这尽管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故事,但从养生的角度不乏其科学的道理。人在快乐的情绪到了极点的时候就会转为悲痛,也就是俗言所谓的“乐极生悲”。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古希腊有位名叫蒂亚高拉?德罗特的老人,在运动场上大笑着与3个头戴桂冠的儿子热烈拥抱时,竟气绝身亡;古罗马喜剧诗人菲利庇德出乎意料地获得梦寐以求的成功,但却因兴奋过度窒息而死;岳家军中的大将牛皋活捉了金国四太子、侵宋元帅金兀术后,喜极大笑,最后也因乐暴亡;三国时蜀将赵子龙,百战沙场,未曾受伤,可是在庆功宴上,竟死于大笑之中。
  说到乐本是高兴事,为什么还跟死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呢?可见,乐与悲看似远在天边,实则近在眼前。如何调养呢?根据《黄帝内经》关于五行相胜的说法,我们可以利用情绪之间的对抗来调节喜情过极。所谓的恐胜喜,说到底,是五行中“水克火”原理的具体运用,具体说来就是因为恐在肾属水,喜在心属火,因此而推知恐胜喜。有一段“恐胜喜”的医话正是解析的这个道理。说有一个病人,由于喜乐过度,便得了一种笑病,整天嘻笑不止。有一位姓庄的医生为其诊脉后不觉失声叫道:“不好!”接着就借口回去取药而离去。病人眼巴巴等了几天也不见医生再来,自思病已无救,害怕得哭泣不止,便伤心地向亲友交代后事。医生听说了这个情况后,认为这是他的病快要痊愈的表现,便又来安慰他。果不出所料,不久这个病人就痊愈了。从这里我们不难分析,医生的治疗方法是“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即利用其恐惧心理和诉说死亡之事来吓唬诸如欣快症、情感型精神病、表演型人格障碍等喜症患者,使其从狂喜病态中解脱出来。可见,切中要害的以情胜情确有胜过针药之疗效。
  疗治毕竟不是上策,因此,采取以情胜情方法来调摄过度的喜情,尽管收效不错,但毕竟是一种治疗的手段。要达到《黄帝内经》“治未病”则需要一种自身情志的修养。只有自内的修养才能让自己永远处于平和宁静的状态,这才是节制喜情的一种根本方法。《黄帝内经》又言:“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就是说,思想宁静无虑,则正气充聚而不散乱,虽然有很强的致病因素作用,也不能侵害人体。所以,平时注意加强思想意识的修养,凡事都能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做到正确认识自己,以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地,则成为了情绪的主人,健康的真正的主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多愁善感——忧伤肺
多愁善感,很多时候被当作一种文学的气质来倡导,的确,不否认其中有感情细腻和丰富的一面,而且如果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正常应答反应,不会对身体构成危害。相反,暂时而轻度的忧伤,有助于对所遭挫折的重新认识,有助于人们在思想上获得正确的认识,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益处。但作为一种对某些不顺意、不愉快的事情产生的一种过度的担心、强度的忧郁和愁闷则是有损于健康的。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性情孤僻,多愁善感,稍有不适,就暗自哭泣流泪,最后终于忧伤而死。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更是鲜明地告诉我们,忧国忧民是一种大爱,是一种值得颂扬的精神;同时,也说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