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国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国医-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骆志远却并不相信临海自行车厂会出资收购安北自行车厂纵然是市里通过努力与对方达成合作共识,想必对方开出的条件绝对要比康桥公司更苛刻。

事实上,在去年年初与安北市自行车厂联营的时候,临海厂就提出了将安北厂收购过去,但临海厂却不肯承担安北厂的任何债务,只愿意注入部分资金和技术,将安北厂改造成自己的分厂。

这样的条件,安北厂当然无法接受。

果然,正如骆志远的猜测和判断,周显华带着市里的工作组千里迢迢赶过去,对方的态度并不热衷,勉强谈了两次,对方直言安北厂没有任何收购的价值,不如赶紧破产了事。勉强维持下去,只能导致更大的亏损。

周显华无奈,只得率团返回,向市长劳力进行了当面汇报。

劳力当即指示,由周显华牵头,重启跟康桥企业集团的并购谈判。

所以,在沈宏卫等人来之前,骆志远已经心里有数。安知儒曾经暗示他,要不要争取一下邓书记的支持,骆志远婉言谢绝了。

5月12日上午9点11分,对于骆志远和康桥企业集团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铭记和载入集团发展史册的重要时刻。

办公室的电话铃声急促响起,骆志远接起电话淡淡道:“哪位?康桥企业集团,骆志远。”

“骆总,我是常建啊。”

“常建啊,事情办得咋样了?”

“骆总,专利申报下来了,已经走完了最后一道程序,最多后天,就可以完成申报。同时商标注册也结束了我看,我们下周就可以回市里了。”常建的声音微微有些兴奋。他是一个性格内敛的人,并不喜张扬,纵然是情绪欢喜,但表现出来还是相对比较沉稳。

“好!”骆志远大喜,猛然一拍桌案,“常建,只要专利申报完成,电动车这个项目,我们就成功了一半。”

“骆总,专利申报没问题了,那收购自行车厂的事情进展如何了?”常建急切地问道。

在上马电动车项目上,常建比骆志远更迫切。当然,常建所图的不是经济利益,而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他的发明和专利,只有经过批量生产走上市场,经过市场检验,才能转化为社会财富。否则,捏着一张专利证明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意义不大。

“你先不要急,今天下午,机械局的人会来继续跟我们谈。”骆志远轻笑一声,“好了,长途电话费贵,我就不跟你闲扯了,等你们回来,我再给你们设庆功宴!”

其实专利申报成功,完全靠的是骆志远的个人人脉。常建对此心知肚明,对骆志远的信任、敬佩又因此多了一层。

能在京城这种高官权贵遍地走的“山头”上找到关系渠道,而且看样子还非常有能量,由此而推断,骆志远的背景绝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跟常建通完电话,骆志远的心情就变得无比的放松。

专利到手,只要谈妥对自行车厂的收购,马上就可以集中精力投入电动车的研发。如果一切顺利,最迟半年后,首批康桥牌电动车就开始上市推广销售。

不多时,韩大军匆匆敲门走进来笑道:“骆总,沈宏卫的人马上就要到了,我们要不要出去迎一迎?”

“当然,不管怎么说,人家可是市政府部门一把手,响当当的正县级领导干部,这点面子如果我们不给,恐怕这位沈局长就要恼羞成怒啊。”骆志远朗声一笑。

见骆志远的神态很放松,似乎并不拿着当回事的样子,韩大军虽然陪着笑,心里却越来越迷糊。

他真是越来越看不透骆志远了,每每与骆志远单独相处,骆志远都给他一种“老奸巨猾”的感觉,可眼前的骆志远明明却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

市委,市委书记邓宁临办公室。

邓宁临一边手持洒水壶给自己办公室伺弄的两棵兰草慢慢浇水,一边淡淡道:“知儒,骆志远那小子又想收购自行车厂?他倒是收购国企上瘾了,看来尝到甜头了。”

安知儒陪着笑脸,揣摩着邓宁临的真正意图,小心翼翼地道:“邓书记,自行车厂的情况比前面那两家国有毛纺厂的情况还要糟糕,也不知道小骆是怎么想的,竟然产生了这种投资意向。”

“知儒,你不能用一般的眼光来衡量骆志远,这小子做事不按常理出牌,从不循规蹈矩,野心十足,但也表明他创新的意识很强,在改革开放逐步走向深化的大时代中,正需要他这种敢想敢干的年轻人。”邓宁临再次笑笑,“他不会做吃亏的买卖,既然要收购自行车厂,说明这个厂子对他来说,还有可操作的价值。”

“问题的关键在于,骆志远能看到自行车厂的价值,而我们我们的监管部门却看不到,所以,摸不清骆志远的脉搏,才容易被骆志远牵着鼻子走。”

邓宁临又道。

安知儒心里凛然,没有敢回言。

邓宁临笑容一敛,嘴角轻挑,“至于说到临海去给人家‘送货上门’,这纯粹是异想天开,当初人家就跟自行车厂联营过,要想收购还用等到今天?”

邓宁临这相当于是批评市长劳力的做法了,安知儒就更加不敢回言搭腔了。

邓宁临作为市委书记,可以无所顾忌,但安知儒不行。他不但不能搭腔,还要对邓宁临今天所说的话进行选择性的遗忘,否则他将要吃不了兜着走。

第211章 半路杀出程咬金

第211章 半路杀出程咬金

沉默了一阵,邓宁临又道:“政府那边谁分管这件事儿?”

安知儒赶紧回答:“邓书记,是周显华副市长。”

邓宁临哦了一声,“那就让他们先谈着吧,看看能不能谈成。你看看这事儿闹的,我最近身体不大舒服,本来想把骆志远找来给我针灸,结果他们又闹这事,我得避避嫌疑不成?算了算了,等这事过去之后再说!”

安知儒陪着笑:“邓书记,一码归一码,让小骆先来给领导针灸,身体不舒服可不能耽误了!”

“算了,过几天再说知儒啊,自行车厂的事情,你关注一些,有进展随时跟我说一说,我倒是要看看,骆志远又有什么新想法,上一次的易货贸易从老毛子手里捞金,堪称绝唱,这一次又能唱出什么新花样来?”

邓宁临摆摆手。

安知儒赶紧应是,自此不敢再在邓书记的办公室停留。

安知儒心里很明白,邓宁临今天专门把自己找过来谈这事,可不是聊天扯淡,而是暗里有所指。虽然安知儒想不出这么屁股大点事何以引起邓书记的关注,但以他对等书记的了解,他可不是无的放矢的人。

安知儒回去之后,就开始打电话询问这件事,得知机械局的沈宏卫已经受了副市长周显华的委托去康桥公司重启谈判,沉吟了一阵,暂时也没有向邓宁临汇报。

因为他估摸着,邓书记早就知道了这茬。

康桥公司,会议室。

机械工业局局长沈宏卫和副局长谷涛再来,表明了市政府的态度,但骆志远还是没有撒口,坚持不能全部接收和安置自行车厂的所有职工。

“骆总,其实要依我说,与自行车厂的巨大负债相比,几百人的安置也不算什么了,你又何必如此坚持呢?”沈宏卫沉着脸没有说话,副局长谷涛赶紧为他解围。

“沈局长,谷局长,这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我们并购自行车厂,如果不接受这家厂子的负债,恐怕市里连谈都不跟我们谈吧?我们扛了一个大沙袋,已经沉重不堪,如果再拖上几百人的安置,一年下来,光是工资福利和人工管理成本,就足以拖垮我们的企业。这一点,我已经再三强调了很多次,希望两位领导能够理解。”骆志远不卑不亢,轻轻回答。

谷涛嘴角一抽,他也无言以对了。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沉闷了下去,其实本来就够沉闷的。

沈宏卫明显感觉这次前来,康桥集团的态度比之前更强势了。他知道是为了什么,却也无可奈何。

谷涛想了想,又道:“骆总,根据我的了解,自行车厂的职工工资也不是很高,你们接受过来,不要说维持现状,哪怕是降低工资待遇也是可行的,我想,大多数职工也能体谅,只要能让他们有点事干,别推向社会,一切都好商量,呵呵。”

沈宏卫勉强笑着,点点头,“老谷说的有理,我们也理解企业的难处,只要能安置这些职工,以这个为大前提,一切都可以再讨论,再研究嘛!”

沈宏卫的言下之意很明显了,既然自行车厂的职工工资已经拖欠半年多了,你们接受过来,降低工资标准继续拖欠个一头半年的,也没什么,市里会装作看不见,只要别让这些职工推向社会就成。

韩大军闻言心里暗笑:沈宏卫这些人开始让步了,虽然不是全盘让步,但毕竟还是发出了让步的信号由此可见,市里促成这个项目的决心是很大的,看来,骆总这样坚持下去,就是号准了市里的脉搏。

骆志远嘴角浮起了一丝古怪的笑容,一闪而逝。

如果没有企业并购,自行车厂破产也就破产了,市里不会有什么反应,顶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上一句“改革的阵痛”和“市场竞争的代价”,仅此而已。放在全市的大局上,区区一个自行车厂的破产倒闭,也算不得什么。但有企业愿意提出并购,而且消息已经传了出去,市里就不能不认真对待,争取促成此事。

韩大军一念及此,忍不住用眼角的余光瞥了骆志远一眼,心头暗暗凛然。从一开始,骆志远做事一环扣一环,稍不留神,你就会被他牵着鼻子走。

“两位领导,请恕我直言,我们没法这样做。我们康桥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很多,我们收购自行车厂后,接受的职工就成为我们康桥集团的人,两位领导可以想一想,这些职工能同意拿比集团其他成员企业低一大块的工资吗?”

骆志远微微笑着。

沈宏卫长出了一口气,他总算看透彻了,骆志远看出市里有意促成这次并购,底气就更足了。

自己这边苦口婆心,奈何骆志远就是稳坐钓鱼台、毫不松开、有恃无恐,到了这个份上,任何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