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杜拉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的杜拉拉-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杜拉拉1中片段的升级版,它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根据自己的能力经验等来确定与老板的沟通中能达到多大主动级别,属于非常自然的方式,员工不会受到“敢不敢”的困扰,只看你“爱不爱”了,一个人到了28岁应该能理解这样系统的方法论了。  
  都说职场是有规则的,对于中国的国企和民企,如今很多管理和外企有相近和相似之处,你认为外企职场的这套方式适合它们吗?会不会因为中国的“特殊国情”而使得这套方法没有用武之地?
  李可:企业只要做大了,就需要规则。而人性是共通的,市场也是公平的,比如不管你在国企、民企还是外企,官僚主义无国界,都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授权,需要决策的时候思考,也不管老板是谁,开公司就是为了盈利不是为了做慈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企业”。
  中国早已加入WTO,比起“有中国特色”的说法,更UPDATE的说法是“与国际接轨”:)
  有人说《杜拉拉升职记》是励志类小说,教人如何“曲线达到目标”,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李可:我受到的教育是先有目的,再谈方法,方法是服务于目的的,在杜拉拉2里有一节叫“WHY比WHAT更重要”,就是这个意思,7 HABITS里讲的“以始为终”也是类似道理。。 最好的txt下载网

李可看经济危机(3)
我觉得我提倡的手法是正规手法,目的就是为了达标。
  需要指出的是,欧美企业,其实,主要是美国企业,信奉的是有正确的过程,就会有正确的结果。说到底,所有的过程、规则和技巧都是为了正确的结果。
  有的人不喜欢做事情目的性太强,但那只可以是个人生活的价值观,在职场中,不能作为企业的价值观,因为企业开门是为了盈利,而我相信绝大部分人打工也是为了谋生,如果打工一定要谈工资,实际上也就没有不谈目的的资格。
  你给北大学子的建议信件我看了一部分。据说最早是缘于你认为“中国高校教育与实际联系还不够,技巧性的东西教得少,职场小说可以在这方面做些补充”,但我们也得到一些消息,关于职场小说有许多跟风作品,过多叙述企业中的各种黑幕,看了之后有读者产生了负面感受,对现今职场有一种过激的认识,产生思想负担,你怎么看?
  李可: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就算你不喜欢政治,你不可能没有观点。
  不管人的思想有没有负担,房价总在涨,CPI该怎么运行就怎么运行,而竞争客观存在,不以人的过激认识为转移。
  我们生活在一个湍急的时代,淡泊从容成为一种奢侈。以前,也许丈夫一个人工作就能养家,现在已经很难了,一般夫妻二人都得工作,做太太的不想工作也不成。
  环境不会因为人的思想负担而改变,不妨调整心态,提高EQ。不夸大也不盲目,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做好自己。
  看一本书,只要其中10%的内容是有益的,这次阅读就成功了,对书中内容,则需要做出独立判断。至于太黑暗的东西,既然管不了,就别管它了,重新努力找一个亮堂的去处好了。世上的事,有做得到的,也有做不到的,做得到,就努力坚持积极争取,做不到,就达观地放弃。
  西方世界有很多优秀的商业小说或传记,对商业社会进程的推动起到不可多得的作用。你怎么看待这种作用?也有人说中国缺少商业故事,《杜拉拉升职记》是难得的一本。你认为自己算不算中国商业小说的一位启蒙作者?
  李可:我希望我写的东西,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思考高度,同时,对人们的生活能有一些现实的意义。这是我对自己的写作要求。
  说实在的,我不太热衷纯理论性的研究,我信奉的是科学技术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
  关于推动商业进程,相对于西方的商业小说或传记,经济学家对推动商业进程的作用才是主导的——首先是以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奠基石,他倡导自由经济和“看不见的手”;后凯恩斯推陈出新,他是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第一人;咱们的革命导师*,则把经济学引向政治领域,非常牛!不服不行呀。
  现在许多年轻人,对09年的失业率关注度很高,坊间也都流传09年日子难过,裁员增加。在之前,国内企业的裁员经验不多,所以恐慌得似乎更厉害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或者来调节?
  李可:第一,裁员应该主要是在中小企业发生。出口型的企业尤其困难。
  第二,所处的行业也决定了裁员的概率有多大。与基础建设相关,与刚性需求相关行业是相对安全的行业。
  第三,员工所处的职能在企业中有多重要。离实现利润的核心环节越远的职能越容易被裁减。

李可看经济危机(4)
第四,员工本人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否一致。
  第五,员工的能力。
  对比上面的五大风险因素看一看,就能评估出自己的风险有多大,也能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了。即使过去做得不够好,现在马上去做也不晚。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左右不了行业和企业的兴衰。
  能做到的是树立正确的主流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以求往好的行业流动,往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流动,往核心业务部门流动,别无捷径。这个过程需要计划、行动和毅力,同时也需要达观。
  杜拉拉的原型是很多人关注的重点,包括你在书中所讲的DB是哪家真实的公司都很多人猜测,就好像《浮沉》似乎是说微软一样,这本书是你的自传吗?有多少真实性?
  李可:稍微关注一下《杜拉拉》的读者书评,会发现很多人都表示书里那些事儿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杜拉拉是综合体,DB是虚拟的公司,《杜拉拉升职记》则是一本小说,它的好处在于它表现了职场的典型心态、常见困难以及经典的解决方案,否则怎能像你像我又像他:)
  书籍作家搞神秘的这两年也不少,比如像慕容雪村,以前做公司高管的时候,也不露面;像《藏地密码》的作者何马,据说身家过亿,至今也不露面,你对这种“大隐”现象怎么看待?是怎么想的?
  李可:我觉得不见得是为了搞神秘,价值观的取向不同罢了。
  好比有人和你说他没有时间所以不能参加小组会,其实,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他没有这点时间,是他认为另外的事情比小组会更重要,他要把时间花在那件更重要的事情上。
  有一个假设,假如你明年失业了,你会怎么办?
  李可:我的情况也许不具备典型的参考意义,因为估计提问的读者八成是比较年轻的人群,而我已经工作了比较长的时间,并有幸经历了中国经济辉煌的黄金十年。
  建议是及时反思为什么会失业;然后扬长避短,并适当修补短处;至少不重复相同的错误,为新工作做好准备。
  举例说,有的人因为文凭不够,升不上去了,那他就得想明白,是不是很想升?想升,就必须拿下文凭;有的人因为和老板闹矛盾被炒了,要想明白,既然自己不是老板,今后就得首先当好下属。
  对于大学生,你的经验应该在学校提早做哪些准备?
  李可:按重要性从最重要的开始排序:
  一是让自己会做人,做一个能影响他人的人,比如知趣识礼、乐于助人、体谅包容、换位思考等;
  二是学好逻辑,做一个思路清晰、判断正确的人;
  三是锻炼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四是学会充分得体地展示自己,比如大方的仪表,得体的身体语言,专业的用词;
  五是关心宏观经济和行业动态;
  六是要到外企的话,不妨学好英语。
  新人只要勤快,懂事儿,脑子清楚,承受压力的能力好一点,找工作的难度会小很多。
  外企的人际关系很复杂吗?假如美女遇到性骚扰怎么办啊?(呵呵)
  李可: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几千年来,人性的变化不大。只要掌握了游戏规则,外企的人际关系可能比国企更简单更容易驾驭,因为外企的企业文化很强调驱动绩效,结果导向(就是不管谁来做老板,生意要做好是一定的,生意做不好就得走人,不可能先撤职过两个月给换到另一个地儿去当官了)。
  什么叫驱动绩效?包括给自己设立高目标并努力达成,还包括为他人创造一种有利于达成业绩的工作环境。
  因此,从文化上来讲,提倡的就是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大家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把生意做好!并且尽量在身心愉快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实际工作中做不做得到是一码事,起码大家都以那个为正确方向。
  美女遇到性骚扰,在外企的比例很低。对这类问题的处理非常严厉。
  这么说吧,一般不会。实在遇到,可以找主管或者HR谈,如果骚扰者是直接主管,也可以找二级经理谈。如果有证据,绝对处理。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给当事人调整工作岗位,断绝骚扰机会。我相信这是非主流的问题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写作是漫长穿越隧道的过程(1)
写杜拉拉的由头是什么?为什么会想到用小说的形式?
  李可:杜拉拉系列的主要写作意图是分享职场经验,关注现实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专业工具和思路。
  美国人或许有很多缺点,但他们在流程方面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专业的,不少东西值得借鉴。
  举一个例子,做菜放调料,咱们中国人是这么说的:盐少许,味精少许,花椒若干。老外会对少许、若干这样的词感到迷惘,他们的说法是盐多少克,糖多少克。这样,就量化了,对烹调没有经验的人,会觉得操作更容易。
  把抽象复杂的东西,量化规律化,从而化难为易,使得经验不是足够丰富的人,以及虽然有一定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