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杜拉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的杜拉拉-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容易。
  把抽象复杂的东西,量化规律化,从而化难为易,使得经验不是足够丰富的人,以及虽然有一定经验但判断仍不够清晰的人,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水平和能力,这就是专业技巧的力量。
  我希望能够做出这样的分享。
  采用小说的形式是为了方便读者记忆和理解,出于USER FRIENDLY的考虑,小说总比教科书更不费脑子。
  杜拉拉有原型吗?还是一个综合体?有你自己的影子吗?你认为她的经历在白领中具有代表性吗?一些外企的白领觉得现实生活中他们没有杜拉拉那么好的基础和运气,你怎么看?
  李可:杜拉拉是综合体,正因为如此,很多读者都能从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DB是一家虚拟的公司,财富500强类型,我的设想中,它在全球企业中的地位,就相当于*或者联想在中国国内的地位。所有人物均为虚构。小说中设计的人物和情节,主要考虑表现职场共性的需要。
  关于运气,如果工作地点是在上海或者北京,概率上人们应该有比杜拉拉更好的职场运气。杜拉拉的运气很一般,做到了该做的,却需要何好德搭救她一把才得到该得的。如果人是在广州,那么杜拉拉式的运气还算OK,不过也谈不上多么的好。
  谈到基础,那个要靠自己。如果现有的基础没有那么好,35岁以前,都该通过学习设法提高,还来得及。我对边工作边念书的人总是深怀敬意,顺便提醒一下,不要随便抓个什么专业什么课程就学起来,要问一问自己,学这个专业对自己的未来是否有帮助,另外,边干边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还有一个问题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这个是爹妈给的,没办法。聪明的人,28岁提经理,不够聪明的人,通过沉淀和积累,到32岁后,也有希望获得机会,确实会晚一点获得提升,这个要认,人家不是白聪明的。太年轻就获得提升也有一些问题的。
  如果暂时还没有获得满意的机会,我的建议是,积极地准备,足够的耐心——当今中国正处盛世,机会还是比较多的,不少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都达到了30%以上,而发达国家的同类指标很多都在5%以下。
  你的文字很轻松、幽默,这是你个性的体现吗?
  李可:我的性格有一个短板,就是不够放松,幸好我能认识到自己这方面的问题。我不知道这点自我认知算不算有一点幽默感。
  你个人怎么看待杜拉拉引起的阅读热潮?你对国内的职场小说了解吗?
  李可:关于国内的职场小说,当前主流的几本书是知道个大概的。
  杜拉拉1中提到,在设定目标的时候,需要运用*ART原则,其中的A是ATTAINABLE的缩写,“可达成”的意思,就是目标要高,但是不能太高,高度以他努力后跳起来正好能够得着为宜,如果太高太难,人们就会对这样的目标失去信心和兴趣。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写作是漫长穿越隧道的过程(2)
杜拉拉是个普通人,姿色中上一点罢了,但凡看着顺眼的人都够得上这个姿色等级,她的聪明程度也谈不上出类拔萃,在高等教育普及得不错的年代,拿个大学文凭也很应该。她能做得到的事情,一般人就有可能做得到。当然,她是个努力的人,大家也要通过努力才能有那样层级的收获。
  说到这里,我想我已经说了为什么杜拉拉能在读者中获得较好的认同。
  未来你有没有可能专职做畅销书作者?
  李可:写作需要诚意、体验,还有一定的智慧,这些我有。同时,写作需要一颗自由的灵魂,需要灵感,而灵感的来去是不可知的,俗称“不确定因素”。这就好比你赶上了2006—2007的大牛市,但你不要以为你的一生能遇到几次这样的大牛市。那就乐观得盲目了。
  我所希望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能以从容不迫的节奏去做,把它做得非常好。
  看你的个人介绍,你做过多年的人力资源,书中李都说拉拉,好好的一个蓝裤子怎么干整人的行当。拉拉自己也说你不会喜欢我干的这行。你个人对这个职业怎么看?
  李可:HR这个职业不错。中国市场需要优秀的HR人才。但是我也知道有的人不喜欢HR。我想,这不怪大家,HR同行们继续努力就是了,做好核心业务的战略伙伴。
  销售和人力资源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分别让你获得了什么?
  李可:我个人对销售职业怀有很高的敬意。我喜欢销售们所表现出来的乐观、开明、礼貌、善解人意,我也十分钦佩他们寻求解决方案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他们有资格作为收入最高的人群。
  HR培养了我的一些习惯,比如及时总结、勤于思考、归纳共性、寻求规律。一个好的HR,应该是一个能提供工具,帮助和引导他人获得正确原则与方向的人。
  你曾经说自己写第一部时中途有一种厌倦感和孤独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写第二部时遇到相同的问题了吗?
  李可: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人的灵魂独自穿越漫长黑暗的隧道,有时候我感到不知道那一头是什么,我只能等待。
  以我个人的体会,写长篇是一件需要毅力的事情,当然,写好长篇还需要很多别的特质,但耐心和毅力是肯定需要的。
  话说回来,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付出毅力和耐心,别无捷径。
  对结局王伟一年没音讯,很多人觉得不合理、不理解,你曾经说或者可以等到35岁以后再来看这个问题,还是请谈谈你的理由。
  李可:有个笑话,说一位妇产科医生耐心不好,每次产妇喊疼,她都要训斥:喊什么喊,谁生孩子都是这么疼的!轮到她自己生孩子的时候,她的喊声却盖过了所有产妇。同事们都笑她,她辩解说:你们不知道!我的疼和别人的疼不一样,我疼得特别厉害——人们失恋的时候也很容易这么认为,以为自己的感情最特别,自己的失恋比别人的都痛苦。
  生活的元素很丰富,你活得越久,就越明白这个道理。年长的人都知道,失恋不是个问题,问题是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顶上来,生活总是在继续。
  关于王伟为什么消失一年。
  我觉得一个是他已经反复地向杜拉拉求和过了,杜拉拉既然还想和王伟好,她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拿捏好分寸,过分考验了王伟的耐心,矫情了些,弄得王伟搞不清楚她心里到底怎么想。现在的人,耐心是有限的,我已经认错一百次了,再认下去,兴趣都没有了。这一点,王伟消失后,杜拉拉已经认识到了。即使是占理的一方,适当的时候也要明智地结束战斗。
  两个人在一起,任何一方都不愿意以战败国的姿态或者被贴上犯过错误的标签生活下去,夹紧尾巴一阵子是应该的态度,谁叫自己错了呢。但一辈子给你捏个短,就没有意思了,这也是王伟会离开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因素,两人在北京明确关系的时候,杜拉拉向王伟表明过DB的职位对她的重要性,她非常看重这份工作,到了王伟那么不愉快地离开DB,实际上,只要杜拉拉继续待在DB,他们的关系就不太好办。杜拉拉必须做一个取舍。
  你曾说你比较关注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比如房子、教育、看病、就业、养老,还有投资理财,这些在续集中得到体现了吗?你认为一部好的畅销作品具有哪些元素?
  李可:杜拉拉2仍然是一本职场小说,同时,它具有超越职场的现实主义态度,除了职场内容外,小说还涉及了择偶、买房和投资理财等内容。
  个人观点,一部好的畅销作品,内容是第一的,能引起回味和思考,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产生一定影响冲击,而不是以夸张的姿态或者华丽的词藻出位。否则,其畅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内容能经典一点共性一点就更好了。
  说白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畅销书是有点实际意义的书,能引起共鸣,能解决问题,人家读了你的书觉得有点用处,此外,读的时候也别让人觉得太累,能给点阅读的*。
  只是开头难一下
  

李可应北大就业指导中心之约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1)
编辑手记:让梦想照进现实
  新华网曾经根据2008年所有大学生用户在卓越亚马逊的购书记录,按照作者排名,以销售册数为统计标准,对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做了调查。
  在这项调查中,《杜拉拉升职记》名列第二。随着就业压力和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对择业、职业规划越来越重视,职场小说中来自实践的心血总结,正是对大学生课本的有效补充。
  2008年,李可应北大就业指导中心之约写给北大学生的一封信,对于求职、择业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同学们,大家好。
  又到了临近毕业的日子,年复一年,在这个梦想周期性遭遇现实的季节,对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而言,在精神上和身体上准备好奔赴新生活,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
  由于即将自负盈亏,很重要的一个思考是对经济收益的权衡:房子的首付款在哪里?如何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盛宴?
  说得直白点,就是什么样的前程是好前程?怎样才能获得一个好工作?
  现实与定位  
  定位是个很没有趣味而又不讨巧的词,但这是一切的终点和起点。比如这牵扯到为什么要考研,为什么要出国?
  虽然借鉴历史很重要,但考研和出国,不该仅仅是因为之前的师兄师姐们这样做,也不是因为别的同学这样做——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你本人的下一个人生目标需要你这样做。我们应该明确出国或者考研能带来什么益处,并且这个益处是优于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就好像跳槽不该仅仅因为现在的工作不够好,而更应该因为新工作是你更满意的。
  对于求职而言,首先是需要清楚自己为什么选择某家单位,然后要同样清楚为什么这家单位要选择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