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汇率的秘密:汇率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读汇率的秘密:汇率战争-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换取外币,其实只有两个目的:获得财富(价值的东西)以及安全感(信任度)。获取财富的手段为两种:贸易和投资。假设雅浦岛的“巨石币”可以买来便宜的钻石,那么我们就愿意用手中的人民币去换“巨石币”,然后用“巨石币”去换钻石,这其实相当于我们要先用人民币买“巨石币”,再用“巨石币”买钻石;而对方接受人民币,也是为了要买中国生产的货物,因此人民币与“巨石币”的交换,等于促成了雅浦人和中国人的贸易,双方各取所需。
  还有一种获取财富的手段是投资。假设微软的总部设在雅浦岛上,因为其各类软件,我们很看好微软的前景。但微软的整个运营,比如为员工支付工资等费用,都是以“巨石币”为单位。因此,我们要想入股微软公司,就需要先用人民币换来“巨石币”,然后用“巨石币”投资微软,最后期待微软的升值速度快过沪深股市;而雅浦人之所以接受人民币,还是因为他们希望买中国货。我们希望的是,在投资雅浦岛一段时间后,微软赚大钱了,股票一卖,再用“巨石币”买回人民币来,去海南买个别墅,岂不乐哉?
  除了增加财富,还有的人换外币是为了安全感。很多国家由于战乱,没有安全感,货币很可能一下子暴跌。通货膨胀一视同仁,富人的钱和穷人一起消失,再有权、再有才也无法力挽狂澜。因此,很多有钱人就希望把自己手中的财富转移到另一种比较稳定、保值的货币,以便出了事情自己不至于血本无归。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喜欢把钱换做黄金或美元,然后存在瑞士银行里。
  而在交换过程中,对方愿意接受我处的货币,也不外乎上述几种原因。但每个人的意愿都有不同。有的人可能根本不需要换外币,完全支持国货就好,有的人则可能非常迫切地需要外币,因为他们对舶来品上瘾。而在价值方面,有的人可能宁愿冒些风险,也要寻找更高的回报;另外有人可能不在乎有没有回报,只要安全就好。因为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因此他们愿意为另一种货币支付的价格也就不一样。那么,货币之间的汇率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
  莎士比亚很早就在《威尼斯商人》中说:“有些人不爱瞧一只张口的猪仔;有些,瞧见一只猫会勃然大怒;又有人,听到了风笛在哼哼鸣响,会不禁流小便。因为爱憎和喜怒,激情的主宰,指挥着它的意趣,全凭一个人的好恶”。但即使每个人爱好如此不同,我们仍有办法测试,他对一个东西的好恶究竟是到了什么一种程度,并通过这种方法判断一个事物的价值。近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他的不朽巨著《国富论》里说:“所有事物的真正价格,对一个希望得到它的人而言它的真正价值,在于此人愿意为其付出的辛苦和麻烦。”也就是说,不论动机是什么,一个人愿意为一件事物付出的代价,就是这个事物的价值。同理,如果一个人愿意买外币,那么他愿意为其付出的价格就是这种货币的真正价值。 。。

汇率战争   第三章(2)
而大家交换货币的地方就是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在这里,你可以根据你的任何需要,用你手中持有的货币,购买你所需要的任何一种外币。而这许许多多的买卖,最后就会形成各种货币的市场价格。这个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交易价格也称名义汇率,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被直接公布使用的、表示两国货币之间比价关系的汇率。报纸每天都会根据当天外汇市场的平均价,发布各货币之间的名义汇率。如果我们说一元人民币等于十日元,就是说有人愿意以十日元来换我们手中的一元人民币。
  两国之间的汇率,是由金融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决定的。如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大伙都愿意购买日元,那么市场上的日元供应不够,就会被一扫而空,而日元数量一旦减少,其价格就会提高;这就好像拍卖一样,参加的人越多,拍卖品的价格就越高。而如果大伙都抛售日元,那么市场上日元就会供大于求,那么其价格就会降低。
  除了市场的交易价格以外,还有一种手段,就是各国的中央银行可以指定汇率。比如人民币可以锁定美元,咬住一比七不松口,那么不论市场上的投资者是否认同这个价格,人民币都可以保持这个价位。但如果中央银行希望成功地锁定汇率,它们就需要主动进入外汇市场买卖货币,增加供应或需求,以此调节货币的价格,使锁定价位符合市场价位(至于央行为何要这么做,又如何调节,后文有详述)。如果国家的中央银行不调节,只是指定价位,那么需要进行货币交易的双方就会去黑市,偷偷地按市场交易。这是因为假如十日元只值一元人民币,但被官方锁定在一比一的比率上,那么谁又愿意如此吃亏呢?
  由于汇率是因为市场上投资者的出价而产生,所以难免会有浮动。随着投资者想法和需求的改变,名义汇率也会随着其上上下下。投资者的变化,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最初购买外汇的目的性所造成的,而贸易、投资以及信心,也正是对汇率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
  ***
  贸易之所以能兴起,是因为通过交易我们可以得到我们没有的东西。比如中国只能生产鞋子,而美国只能生产电脑,那么如果中国人需要电脑或美国人需要鞋子,双方只能通过交易实现。但即使双方都能生产电脑和鞋子,贸易也能使得双方获益。因为中国人可能更精于生产鞋子,美国人可能更精于生产电脑,那么通过交易,双方的效率都能提高。
  但如果中国工人生产什么都比美国人擅长怎么办,还会有交易吗?假设中国工人每10分钟能够生产一双鞋子,每20分钟能够生产一台电脑,而美国工人每半小时才能做出一台电脑,每一小时才能做出一双鞋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不交易,那么美国人需要工作一个半小时才能做出一双鞋子和一台电脑,中国人则需要工作半小时才能获得一双鞋子和一台电脑。
  但如果双方可以自由交易,那么中国人花20分钟做两双鞋子,美国人花一小时做两台电脑,之后双方可以用一双鞋子换一台电脑,最后双方皆大欢喜,都节约了50%的时间就获得了两样商品:中国人的工作时间从30分钟减至20分钟,美国人的工作时间从一个半小时减至一小时。因此,即使贸易双方有一方处于绝对优势,其最佳策略还是全力生产最有优势的项目,比如中国人就努力生产鞋子;另外一方虽然处在绝对劣势,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也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最有效率,比如美国人就努力生产电脑。之后双方通过贸易,还是能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就是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所谓的比较优势(parative Advantage)。

汇率战争   第三章(3)
但两国贸易都是在追求最大利益,中国人不会因为自己擅长做鞋子,就白给美国人做一双。中国人之所以会向美国人出口货物,是因为向美国出口货物有利可图,能够换回来美国的新鲜玩意。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中国人效率奇高,做什么都比美国人强许多倍,也无法鞋子、电脑一起做,然后一股脑儿卖给美国人。卖鞋子给美国人,是为了能够从美国换回我们喜欢的东西。如果我们都做了,美国人做什么还给我们?如果什么都做不了,我们卖给他们东西,岂不成白给他们打工,换回一堆标有数字的废纸?
  在进行双边贸易时,当中国鞋商把鞋子卖给美国人后,他收到的是美国人给的美元。但鞋商拿着美元是没有用的。他们给工人支付的工资是人民币,租厂房用的是人民币,给政府纳税还是人民币。因此,要想让自己的生意能够继续运转,他必须把自己从美国人手中换到的美元再转换成人民币,以便支付上述费用,然后再小赚一笔。但是,美元不会无缘无故地变成人民币,要想把自己手中的美元换成人民币,必须有人愿意用手中的人民币来换鞋商手中的美元。而手中有人民币的人为什么要换美元呢?他也不是做好事不求回报,而是他希望得到美元,以便去买美国人的商品(电脑)或者资产(电脑厂)。
  美国人向中国人出售他们的电脑时也是如此;他们需要把自己赚到的人民币换成美元以便继续运转,而有人愿意用手中的美元换人民币,是因为这些人希望买中国的商品(鞋子)或者资产(鞋厂)。因为,出口和进口是相等的,所以双方才能持续交易。
  当然,这不是说每年两个国家的贸易额都需要对等,而是贸易额早晚要对等。好像《无间道2》里一出场就被干掉的老爸告诉我们的一样:“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如果双方有一方总是赚到,另一方总是亏,那么久而久之对方就没有资产了。如果没有资产了,那么其货币也就没了价值,因为谁会对换不了东西的废纸有信心?这也就是说,如果美国人最后没资产了,也就没有人会接受美元了,因此用美元什么也买不到。
  所以中国卖美国人的东西总值大过从美国买回来的东西总值,收到的美元其实相当于“债条”,意思是你早晚都得还给我,你拿走的那些东西,不论是给我商品还是给我资产,反正你要给我点什么。但这个“债条”有一个风险,就是如果“债条”收了一大堆,但对方资产还是那么点,或者对方资产增长的速度没有积累“债条”的速度快,那么就麻烦了。这样下去,“债条”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值钱。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两国的贸易不会出现一方永远顺差、一方永远逆差的情形。贸易顺差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段的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贸易逆差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段的进口贸易总额大于出口总额。一个国家如果贸易顺差了,这说明外国人买你们国家的商品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