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法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此法国-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用银行卡也是近几年的事,大家揣着一两千元上街很平常,买大件几万元都使现钱,她听了直耸肩。  '返回目录'   txt小说上传分享

法国人穷了(2)
一位记者曾跟我谈起,他认识的朋友中,有人失业多年,一直消沉,成天躺在家里不肯见人。有冒险精神的人则到国外寻找就业机会。经济不景气,私人企业大量裁员,也使法国人观念上发生变化,原来被视为没有创意和不长进的国营机构和公务员职位重新吸引年轻人的兴趣。查理从一所不错的商业学院毕业不久,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寄出100封求职信,90封如石沉大海,回信的10封中9封婉言拒绝,只有惟一的一封获得面试机会又未被录用。这令查理十分沮丧,他开始学他的同学,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但在以前他从来没想过要当公务员。1994年对3000名应届毕业大学生做的民意测验显示,10人中有4人愿意当公务员,最主要原因是害怕失业。  公务员虽然工作枯燥,薪水不高,但它是铁饭碗,不会遭解雇。  1997年新年伊始,法国人做的民意调查显示,多数人认为1996年大体上是个坏年头,81%的人认为社会方面是坏年头,79%的人认为经济方面是坏年头,虽然不少人认为个人生活还算满意,对未来没信心和缺钱是更多人的想法。贫穷使人丧志,同时增加了社会压力,十年多来法国人不满情绪越来越大。1997年初,电视辩论谈到今天年轻人生活水平比以前降了20%,这是使人警觉的指标。因为老年人贫困固然让这个社会可怜,年轻人贫困却使这个社会变得危险。它意味着社会的动荡,暴力事件增加,老年人能忍受的社会年轻人不一定忍受得了。所以前内政部长巴斯嘎说,这个国家要走向毁灭,大革命正在逼近。这并不完全是危言耸听。  '返回目录'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得天独厚(1)
驻外多年,有机会多次往返于北京欧洲之间,飞机起飞后,我习惯地从舷窗俯看祖国的西北大地,下面一片土黄。飞越欧洲的时候,则见一片翠绿。  幸运的土地  自幼接受的知识,都说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地是大,但多是贫瘠的土地,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比美国大,可耕地面积只有美国的1/4。  物是博,矿产资源总量不少,但品位不高,种类不全。相比之下,法国地下富矿较多,它的铝土矿和铀矿储量居欧洲之首,铁、钾盐也相当丰富。从另一方面看,我国平原占12%的国土,加上其他丘陵,可耕地仅1/5左右。法国则平原广大,可耕地面积达4/5,和我国的比例正好倒过来。同时法国三面临海,1/4领土被森林覆盖,这个比例在西欧为第一。法国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降雨量从西北向东南由600毫米递增到1000毫米,雨量丰富并且分布均匀。而我国年均降雨量东南沿海可达1500毫米以上,向内陆逐渐递减,西北部在50毫米以下,分布失衡。干旱如此,如何不土黄一片!西北大面积土地荒山秃岭,土山上没有植被,偶尔一场雨,就冲掉半边山。法国人真是运气好,占了地球上的好地方。  拿巴黎和北京做个比较。北京处于北纬40°,巴黎49°,比哈尔滨还靠北,纬度与我国北部满洲里相当。再者巴黎距海比北京远,有200公里,常理上讲巴黎应比北京冷得多,实际情况正相反。巴黎不仅冬天比北京暖,夏天还比北京凉快!原因是巴黎得益于大西洋暖流,北京则受制于西伯利亚寒流和内蒙古的风沙。  巴黎大部分时间和风细雨,而法国南部则阳光充足,也不显干燥,隔段时间总有场雨下。那里草木很多,连石头山也有植物覆盖,不像毗邻的西班牙,虽同属欧洲,比法国干旱得多。也是北部阴天多、阳光不足的缘故,许多法国人都患有鼻炎,他们讲如果谁发明治愈鼻炎的良方,一定会获诺贝尔医学奖。  巴黎从没见过北京那样飞沙走石的春天,游客不必担心遇上倒霉的天气。因为雨常常下得适可而止,又处处有躲雨之地。巴黎人养成了不怕雨的习惯,淋淋雨更有情趣。雨天看他们,与中国人差别真大。下了雨,中国人没有不跑的,至少疾步而行,再把随身的东西盖头上。巴黎雨中,没带伞的女士依旧步伐不乱,西装革履的男士也不紧不慢,一副不惜水洗高档西服的架势。我自己如西装笔挺遇上下雨,肯定跑着找地方躲着去了。  从飞机上俯视北法平原,能看到一块块不同颜色的耕地,驱车行驶于法国南部山区,能看到一片片小山坡上的牧场,但绝看不到成块的梯田,而中国农村,陡坡上也能开梯田,有的仅几平方米。看着这样托盘式的梯田和周围为防水土流失而砌的石头圈子,你会从心里感到农民的艰辛,愚公移山在中国并非天方夜谭。法国农民早已现代化了,但他们历史上也不曾有愚公移山,人均占有土地法国比我们大得多,不必费那个力气。  法国从历史上一直是地广人稀,农田多得用不了。所以农业经营的特征是:千百年来土地实行轮耕制和休耕制,或二者混用。休耕指把农田放荒,使土壤休养生息。而轮耕指在同一块土地的不同时期种不同作物,因不同作物吸收土壤的养料不同,如在一块地上连续种同种作物又没有施足够肥料的话,地力会衰竭得非常快,种向日葵就是这样。我国农民都知道轮耕的必要性,除非种植大面积的小麦、水稻等对土壤破坏不严重的作物。但我国农业史上很少休耕,人口实在太多,土地实在太少,南方农民恨不能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总之,要充分使用土地。现代农业化肥的大量运用,弥补了地力不足,使人们更能肆无忌惮地从土地榨取尽可能多的粮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休耕的农田  历史上法国农民经常性地休耕。他们会在几个耕作期中找出一种合理的、有条不紊的耕作秩序。直到18世纪前,他们都采取放火烧地、草木灰肥田的方式。农民往往连续进行三四年种植,有的甚至持续8年,在产量下降预示地力衰竭时,放弃耕作,让野草荆棘任意生长。这种休耕的时间比较长,有时好多年,或改成牧场。后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养地休耕及轮耕制度,逐渐规律化了。短的一种是两年轮耕,播种年以秋播为主,接下来一年的休耕,就是说一个农庄一年里大体只有一半土地耕作收获,另一半土地空闲,如此周而复始。长的一种三年轮耕,稍微复杂些,是把土地分成三部分,有的种植,有的休耕。比如第一部分秋季播种冬小麦,第二部分春季种春小麦,第三部分休耕,到来年春天种冬小麦。其余两部分依次交替,如此年复一年进行三圃轮耕。以后这种轮耕形式逐渐带有强制性,有的地区规定全部土地分作三个轮耕周期。  技术的进步和化肥的使用,使近代农业耕作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已经会以很少的人力管理更多的农田,同时实现更高的产量。但法国人得天独厚口却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增长。与其他西方工业国一样,法国以百分之几的农业人口养活百分之百的人口后还有大量农产品剩余,不需要那么多农田了。现代农业的问题不是如何轮耕,而是怎样劝说农民尽量休耕,少种庄稼,因为多收获的产品卖不掉,政府还得补贴。所以在穿越法国农村时,除了看到大块绿色地带相连,还能看到一块块没有作物的棕黄色土地,与我国大西北的土黄不同的是,这里的棕黄色土地是闲置的良田。法国农民还有的悄悄把牧场改成农田,再进行“新形式的休耕”,以便获得欧盟农业补贴。欧盟对牧场和农田的补贴不一样,从事农耕所获补贴比维持放牧草场要高得多。这种现象在过去20年间不断发生,尤其西部的布列塔尼及卢瓦尔河谷地区,此两地的草原牧场面积均在缩减,农田逐渐增加。  '返回目录'   。。

得天独厚(2)
法国是建国史不长的国家,9世纪中期才出现法兰西王国,以前称高卢地区。到17世纪,法兰西王国走向极盛,以后拿破仑的东征西讨又大幅扩充了疆界。不过历代国王都重视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对森林情有独钟。森林管理成了法国最古老的行政管理工作之一,1219年王室就颁布了第一号森林敕令。1376年查理五世时代,法国制定了森林法典,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对森林的管理。法国人将森林看做大自然对人类的赠予,因为它提供原料,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也是休息游猎的场所。长期以来对自然的保护甚至养成了法国人保护主义的习惯。  1000多年来上天似乎特别厚爱法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也造成他们懒惰的习性,就像普罗米修斯能盗天火造福人类,但无法阻止潘多拉盒子带来疾病、罪恶作为上帝给人类的惩罚一样。  '返回目录'  

难琢磨的国家(1)
法国人有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行为方式,当他平平淡淡地对你说“行”时,可能私下想的是“不行”,这绝不是虚伪,常常是出于礼貌。你得用很长的时间才搞明白这点。这是一个难以琢磨的国家,一个充满矛盾的民族。  社会制度上的矛盾  法国虽然是法制国家,却以行政规定治国。从法律条文的制定上,法国是近代史上的发达国家,法国19世纪初的《拿破仑法典》至今影响着世界法学界。但是从法令的执行上来说,这个社会却极不规范。  在美国,老太太在麦当劳快餐店买咖啡烫了腿,可以告这间势力强大的连锁店所卖咖啡温度超过标准过高。烫伤人要赔钱,为此打了官司,居然可以打赢,得了一大笔赔款。这件事如发生在法国,简直是天方夜谭,没人想得起为这种小事可以找大财团的麻烦,就连律师也不可能受理这种民事纠纷。所以在美国找律师、打官司、上法庭是常有的事。而法国呢,找律师是不得已而为之,很有可能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