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法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此法国-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民事纠纷。所以在美国找律师、打官司、上法庭是常有的事。而法国呢,找律师是不得已而为之,很有可能找了律师,花了不少钱,官司却没打赢。  从理论上讲,法律代表一种社会的中立,社会的公平。制定法律须经过议会的讨论,就会有反对意见,就会有冗长的辩论。而且法律一经制定便不能轻易修改,即使是政府更迭。所以法律是一种长期行为,有浓厚的滞后性。行政规定则代表了政府的政策取向,不同的部门可以发不同的规定,也可根据情况随时变动。所以它常常是政府的一种短期行为,针对性强。社会的法律高于政府的规定或条例,如果两者有冲突的话,法律高于条例,条例要受法律制约。  在法国我们很少听到人讲,法律是这样的,倒常听人说,这是政府的规定。换了一届政府就换了种规定,一个规定一个样子。所以许多社会的不公平事受阻于行政规定而不是受阻于法律。而老百姓根本分不清法律与条例的关系,不知道在现行条例与法律相抵触的情况下,他仍可依据法律赋予他的权利向现行条例抗争。即便有人搞得清两者的关系,但强大的政治势力、冗长的司法程序和昂贵的律师费用,也使人望而却步。  外国人办居留证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从法律上讲,合法入境的外国人除了投票权和工作权之外,与法国人享有差不多的权利,但行政规定却对难琢磨的国家外国人重重设限。20世纪80年代,只需提供住房证明就可以了,以后,规定出示的文件越来越多。要有加入医疗保险的证明,再过一段时间又加上银行存款证明,最初要3个月的银行账单,到后来要上一年12个月的账单了。当你不厌其烦地准备出一叠账单的时候,说不清政府又有什么新的规定了。在美国这种事可请律师代劳,而法国一般律师不接这种业务,即使接了也不一定办得下来。碰到这种情况,想追回律师收去的钱是很难的。  1996年5月披露的一个法律诉讼案件也是很好的例子。一对夫妇的女儿1980年出生,出生时医生使用产钳夹伤了头部,造成四肢麻痹,这对夫妇打了9年的官司,终于判决获得赔偿,女儿得800万法郎,这对夫妇则得57万法郎,以补偿9年的诉讼费。判决的第二年,他们的律师看这笔赔款眼红,擅自将律师费追加到55万法郎,涨价了20万,判给他们的诉讼费几乎都被律师拿走了。为此这对夫妇又打了7年官司,直到1996年5月判律师退回多收的20万法郎。所以在法国诉讼案不以月日计算,而是以年计算,报纸上常有报道,某某官司打了几年、几十年才有结果。  在法国,法律似乎成了一件摆设,行政条例倒是执法的准则,行政条例对现实不断的调整,几乎成了法律的化身。比如记点驾照的实施。法国人是西欧最不守规矩的驾车者,尽管高速公路限速,交通事故比它不限速的北方邻国还多。法国政府深思熟虑后决定实行“记点驾照”制度,根据驾车者违章程度和次数扣点。这种做法在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英国等已实行多年,从技术上讲并不是一个创新,可法国实施的办法却不一样。根据法国国会讨论通过的法律,重新恢复点数的时间比较长,总点数又比其他国家少。法令一出,似乎给人一个印象,法国要严厉惩戒违规者。可法令从公布到实施,就拖了段时间。实施起来社会上怨声载道,大卡车司机甚至以罢工向政府抗议。结果法国政府缩回去了,再一次以行政规定修改被国会通过的法律,将驾照总分提高,抓到违规者也将根据情况灵活处理。本来很苛刻的法律一旦“泛社会化”了,就失去其原有的改革意义,等同于不疼不痒的规定,自然驾车秩序也没有多大改善。  法律在法国执行起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没钱打官司,就别上法庭。我们曾为一件小事接到法院传讯,上法庭做辩解,排了半天队等候开庭,轮到你时不容你讲几分钟,法官便打断你的话,说依据某条法律,你违规了,照付罚款。那口气不容置疑,像打发一个不合意的求职者,被赶下去有种灰溜溜的感觉。所以法国人一般接到类似小事的传讯,如关于汽车罚单等,根本不予理睬,等着缺席判决的结果就是了,因为出席与缺席结果是一样的。  有钱人就不同。几年前欧洲足球界出了一桩丑闻,法国的奥林匹克马赛队战胜意大利米兰队,获得了久违的欧洲冠军杯。不出一年,东窗事发,原来马赛队在半决赛时用几十万法郎贿赂了对方球员,顺利晋级决赛。官司一打,矛盾的焦点在究竟贿赂了还是没有。按常理,只要找到行贿者和受贿者,搜到了赃款,就该结案了。但是马赛队老板是法国著名企业家达比,他以收购企业,改造包装后再卖出起家,在社会上势力很大。所以尽管法官已抓住了行贿者和受贿者,双方均承认事实,而且搜到了赃款,甚至发现赃款现金号码与从马赛队搜出的现金号码相连。人赃俱在,迅速判决似乎顺理成章。可是因为马赛足协的主要负责人,包括达比,拒不承认贿赂是他们主使,钱是从他们口袋里出的,使此案拖了一年没判。这在当时作为挺大的案子,众目睽睽之下就这样拖着,直到欧洲足协向法国足协下最后通牒,如法国足协不予制裁的话,欧洲足协将径自予以制裁。法国足协撑不下去了,才出面取消了马赛队的冠军资格,并把它降级到二流队。而达比本人又拖了一年后才受到处罚。  '返回目录'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难琢磨的国家(2)
行为方式上的矛盾  法国虽然是市场经济,但官商气十足;虽然政治事务透明化,但行贿受贿时有所闻,在英美,政治人物丑闻一出就得下台,而在法国可能还待在台上。1993年法国出现了左派总统、右派总理,第二次左右派共治的局面。内政部长巴斯嘎所在的政党因接收非法政治献金遭到司法调查,牵涉当时的政府官员,为了阻止法官深入调查,他利用法官的岳父给法官设陷阱,并为此非法监听国会议员。案子曝光后,政界哗然,国内国外都知道了,当时的总理出面做了担保,说此案没有不法行为,就此平息了案子。美国人报道这件事的时候,感叹如发生在美国,部长早就下台了。  1995年总统大选,右派获胜,希拉克当选总统。这时总统、总理及执政部门都是右派的天下了,这样他们对社会舆论和法律更可以置之不理。他们本来就是法律的解释者和执行者,还能随时发布行政命令,赋予法律以新意。新政府上台不久发生了住房丑闻。巴黎市民在一个早上突然知道,受市政补贴的廉价国宅,许多被政要们享受了。丑闻主角一是巴黎市长,一是总理。这位市长为两名子女各安排一套廉价国宅,使他们能将自己的豪华公寓出租谋利。而总理,自己居住大面积的国宅,装修费用由市政府承担,其前妻、女儿、儿子以及同父异母兄弟也分别以低价承租了市政补贴的廉价国宅,享受了特权。表面上他们照交租金,似乎合法。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的特殊身份,是不可能以低价租得这样地段好、大面积的国宅,甚至有的还由市政府付装修费。这些享受特权的人士都身居高位,收入不菲,大多置有房产,他们以低价租国宅住,却把自己的私房高价出租谋利,形同侵犯纳税难琢磨的国家人的利益,违反了公平的原则。令人惊讶的是,事情曝光后,包括司法部长在内的三名内阁成员出面为总理澄清,将这种揭发以权谋私的行动说成破坏政府形象的政治阴谋。后来市长的儿子和总理分别搬了家,事情不了了之,他们也依然坐在原位。  不只政界,企业界也如此。法国1995年大企业的负责人丑闻频传,有的接到国际逮捕令,但仍呆在法国,通过现代化通讯手段指挥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法国通信和机车制造商阿尔卡特-阿尔斯通公司的老板丑闻缠身数月,却可以迟迟不辞职。在美国、日本或德国不可思议的事,在法国却屡见不鲜。应该看到大多数的高层管理人才都出自几间名校,56%的企业老板来自三所学校:国立行政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学院(—)、高等商业学院(),这个资方小团体瓜分法国大型企业的一切权力。他们彼此互相提名为各不同企业的董事会成员,这些董事会由相同的人组成,轮流担任董事长或总裁。  企业与政界的关系相当密切,很多大企业老板是从政界下来的司局级干部,与政界人物出自相同的学校,同属于社会上的精英部分,经常游走于各部委和大企业之间。每个大企业背后都有自己的政治势力,或在中央政府,或在地方政府。不仅政客与大企业官官相护,法国社会各种行会也都是利益集团,如医生有医生工会,律师有律师工会,建筑师有建筑师工会。这些工会,例如医生工会,他们都加入某种程度的保险,背后有保险公司,在出现医疗事故的时候,保险公司就出来维护他们的利益了,所以诉讼案件控告律师或医疗事故控告医生,都难以成功,社会上因此也极少发生这类案子。这一现象法国人自己也意识到了,前任工业部长马德兰曾说,法国企业属于近亲繁殖,领导人大多出自几间名牌学校,互相勾结,形同黑社会。不过他为自己的直率和信念付出了代价,几个月后被迫辞职了。  价值观上的矛盾  1996年初去世的前总统密特朗政绩上建树甚多,生活上也丰富多彩。  他不仅呈现给世人一副慈父般的面孔,而且还是一位多情人。他的婚外情够写一部优美的爱情故事,故事梗概已有文章提及,在此想说的是密特朗不仅有情人,有私生女,而且在私生女出世后能竞选上总统;等情人之事被披露后,他还能再度当选总统。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与许多人谈及这件事的时候,有一人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当时的问题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