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采取命令式,不通情达理,过分限制自由——排位第四的反感
这样的家长虽然也不是多数,但还排在了第四位,由此可见孩子渴望理解、追求平等、追求个性的愿望之强烈。
听我的一个学生讲,她的父母对她的管理特别严格、特别细,而且多数是不合理的、限制性的,如不许出去玩、不许看电视、不许玩电脑、不让买自己喜欢的衣服、不让剪自己喜欢的发型、不让和男同学交往……这也不让、那也不让,让她感到很反感、很压抑。
还有一个学生讲:自己的妈妈每天早晨都要逼自己喝牛奶,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过了头,他们简直把自己当3岁的孩子对待,这让自己很不开心。一次他和几个同学约好了要去社区做义工,但妈妈就是不让,说那样会影响学习,还说家里也有许多事情,他要是想当义工就在家里干活,这让他非常生气,就和妈妈大吵了一顿。
所以,对待孩子不要太严厉、太细、管理太多,也不要简单粗暴,要充分尊重孩子,少采取命令式,多一些协商,让孩子在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
5。除了学习别的都不关心,滥报各种辅导班——排位第五的反感
这似乎是所有家长的共性。他们只盯着孩子的作业本和成绩单,他们只要求孩子成绩好,除此之外一切的事情都可以忽略,都可以不要。而且为了孩子能够出众、拔尖、多才多艺,他们还给孩子报了许多的辅导班、兴趣班、特长班,也不管孩子到底喜不喜欢、有没有特长、有没有兴趣。
我的一个学生说:“我父母好像只喜欢和我聊有关学习的话题,对于学校生活、我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都不感兴趣。”另一个学生也有同感,他说:“有一次我和爸爸聊足球,可是没说几句,爸爸话锋一转就开始教育我,说什么‘你要是不努力学习,将来找不到工作,可能连一张足球比赛的门票也买不起'!搞得我特不舒服,像这样怎么和他交流呀!”还有一个学生则说:“在我小的时候,父母就给我报了许多的兴趣班,什么音乐、美术、英语等,结果一个都没有坚持下来。现在每到假期,他们又会给我请家教,让我补习,我觉得自己成绩虽然不算拔尖但也还可以,可是父母就是不满意。有时候我都不明白,到底是谁在学习……”
看,这就是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在此,我要提醒家长注意,这种急功近利的做*让孩子产生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是注定要失败的。
6。脏话连篇、爱瞎吹,穿着不得体——排位第六的反感
这种类型的家长虽然只是少数,但也是孩子所反感的。
记得一次开家长会,一个女学生的妈妈邋里邋遢就来了。和其他打扮得体的父母相比,他的孩子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回家后就和妈妈大发脾气,并且要求妈妈以后再也不要到学校去找自己。还有一次我到一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当着孩子的面,他的爸爸口若悬河,云山雾海地说了许多,而且时不时带着脏字,搞得孩子很尴尬。第二天,这个学生来找我,为他爸爸的瞎吹和不文明表示道歉。
我从教20多年,期间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家长,大多数家长都比较文雅、谦虚、得体,但也有少数家长,真的有失体统。有的大大咧咧不说,一开口就带脏字,而且脏话连篇,他自己倒不觉得,但是听他说话的人却觉得别扭。也有一部分家长,特别爱瞎吹,和谁说话都云里雾里的,根本让人摸不着头脑。还有少数家长,不注意自己的仪表,穿着打扮太不讲究、太过随便、邋里邋遢。孩子摊上这样的家长,自然会觉得丢脸。因此这就值得我们所有的家长注意。
以上种种是孩子们最反感家长的几种做法。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许多,比如不相信孩子、不能正确评价孩子、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或者放任自流等。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就得改进我们的教育方法,以孩子们乐意接受的方式去进行家庭教育。千万不要用孩子们反感的方法去对待他们。
孩子最怕听的几句话
我们要搞好家庭教育,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忌讳,按照孩子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教育,而且要尽量避免孩子忌讳的东西。但事实上许多家长不注意这一点,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孩子最怕听什么,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说出一些让孩子反感,伤害孩子自尊的话。这里我将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孩子们最怕听到的话罗列出来,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孩子最感恐惧、最怕听到的话是:
?傻瓜、没用的东西、简直是个废物。
?没常性,三分钟热度!
?住嘴!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我对你太失望了。
?你再这样下去就没得救了!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你看看别人,人家是怎么学的,你是怎么学的,你看人家多听话!
?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你若考不到100分,就别指望我给你买什么。
?读书有什么用?读死书!越读越差劲!将来你走上社会死定了!
?我告诉你,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残酷,由不得你怎样去看它!
?有没有谈恋爱?可别给我丢脸!
?生个小狗还能摇尾巴,做个叉烧还能吃,生你有啥用啊!
?像你这样,我们死在家里臭了都没人知道!
?小祖宗,你要能考高分,我都愿给你下跪!
?别的本事没有,玩起来可以得世界冠军!
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家长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或者让孩子反感的话语,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也会使得家长的教育变成了摧残。家长轻易地否定孩子,对孩子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
“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住嘴!我说不行就是不行!”不但暴露了家长的蛮横和专制,同时也深深地伤害了孩子。长期处于高压下的孩子,要么胆小懦弱,要么叛逆倔强。这其实就是缺乏自信、自尊的表现,其根源就来自家长不恰当的教育。
“没常性,三分钟热度!”“失望”“没救了”“随便你”等冷嘲热讽的话语,不仅严重挫伤了孩子追求进步、渴望成功的积极性,而且从心理上带给孩子负面的信息,使孩子容易变得颓废、不思进取、没有毅力。
“求求你”“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你看看别人……”“生你有啥用啊!”等这样贿赂、讨好、讽刺、打击的教育方式,除了表现家长的无能和急功近利外,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一点好处。
所以,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家长就必须戒除这些让孩子反感、孩子最怕听到的话语,按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和语言,用正面、积极的教育话语去和孩子交流、沟通。我觉得,有时候孩子就像一把琴,教育孩子像弹琴一样。只有懂得孩子心的家长,才能够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弹奏出优美、动听的乐章。愿广大的家长朋友们,个个是“弹琴”的高手。
批评孩子时要注意的几种技巧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不犯错误,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孩子不犯错误。很难想象,一个不犯错误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犯错误是孩子们的基本特征和应有权利。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成熟的。当孩子们犯了错误之后,就需要受到批评教育。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家庭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
但在真正履行职责的时候,就有部分家长出了问题、犯了错误。当孩子犯过错时,这些家长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骂孩子,不讲究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父母批评孩子时要注意方法、讲究技巧,按孩子能够接受、也乐意接受的方式去进行,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那么,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技巧究竟有那些呢?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5点:
1。低声
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往往气急败坏、高声大嗓。其实这是一种极其落后而低级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施之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易造成孩子胆小懦弱;施之于年龄稍大的孩子,易造成孩子倔强叛逆。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必须抛弃这种教育方式,而且要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进行。“低而有力”的声音,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这种低声的“冷处理”,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我们是否发现这样的事实:那些爱大喊大叫、大声斥责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往往都不害怕父母,而且有很强的叛逆性。而那些对孩子采取和风细雨式批评的家长,往往受到孩子的尊重。
2。沉默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较严,又沉不住气,不管大错小错都会及时提出、及时纠正。这个出发点也挺好,但时间长了,孩子总是处于被动改错的位置,他就不会自我反省、主动改错。而且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做错了事时,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家长的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我们是否发现这样的事实:在家里,孩子喜欢、害怕的家长是说话少的一方,而对整天唠叨的家长孩子并不当一回事。
3。暗示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