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冲击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幸福冲击波-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否)

    ★…6.即使能改变我的过去,我也不愿有所改变。

    (是否)

    7.我所做的事多半是令人厌烦和单调乏味的。

    (是否)

    ★…8.我估计最近能遇到一些有趣而令人愉快的事。

    (是否)

    ★…9.我现在做的事和以前一样有意思。

    (是否)

    10.我感到自己老了,有些累了。

    (是否)

    ★…11.回首往事,我相当满足。

    (是否)

    12.与同龄人相比,我曾作出过更多的愚蠢决定。

    (是否)

    ★…13.现在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是否)

    ★…14.我感到自己确实老了,但我并不为此感到烦恼。

    (是否)

    ★…15.与同龄人相比,我的外表更年轻。

    (是否)

    ★…16.我已经为一个月甚至一年后该做的事制定了计划。

    (是否)

    17.与其他人相比,我惨遭的失败次数太多了。

    (是否)

    ★…18.我在生活中得到了相当多的我所期望的东西。

    (是否)

    19.不管人们怎么说,许多普通人是越过越糟,而不是越过越好。

    (是否)

    ★…20.我现在和年少时一样幸福。(是否)

    测试结果:

    得分若为0~7,说明你对现状极不满意,幸福指数很低。

    得分若为8~15,说明你的生活幸福感很一般,容易沮丧,经常情绪低落,幸福指数较低。

    得分若为16~34,说明你的生活和大多数人一样,有喜也有忧,自认为并无特别之处,幸福指数一般。

    得分若为35~40,说明你对生活比较满意,且懂得感恩,心态较好,幸福指数较高。

    在这份问卷中,隐含了一系列的幸福指标,例如生存状况、生活质量、心理调适、人际关系和未来预期等,只需不到2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大致了解眼下我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是幸福居多,还是不幸福居多。

    将这份问卷中的问题进行归类,就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首先,人们的生活满意程度,在绝大多数时候是通过比较获得的,例如从前与现在的比较,自己与他人的比较,想象与现实的比较现状比过去好,自己比别人好,现实接近甚至好于想象,就会感到满意,否则就可能相反。

    其次,个人对生活满意与否,是一种极具主观色彩的个人感受。同样一件事,对于某人是愉快的经历,而对于另一个人则未必,因此也就有了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人生的说法。

    最后,人们生活满意度的高低,还与期望值有关,期望值包涵着一个人的自我肯定程度、自我设定标准等,所以现状与期望之间越接近,满意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当然,任何一份调查结果,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个时效性的局限,即便有一些问题本身具有长期效应,但是考虑到被调查者受当下特定情绪的影响,更多反映的是短期甚至是瞬间的主观感受。

    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客观的、具有长久参照价值的幸福测量体系,能为我们提供长期的指导作用,告诉我们如果不幸福该怎么改变。

    幸福指数的几种丈量办法

    一个人感到幸福,即他有一种真切的现实存在感,且在梦想追求上心愿得偿,所以他会对所处的生存与发展状态感到满意。

    不过,不同的人对现实的感受并不一样,由于际遇、性格、能力等各方面的迥异,人们对幸福的定义也就不尽相同,对幸福衡量的标准也随之改变。

    因此,一直以来,人们总想着就幸福程度进行一个量化,例如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他的著作《经济学》中,给出一个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在这个公式中,“效用”表示人们从消费物品中得到的主观享受或满足,幸福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当欲望既定时,效用越大,越幸福;当效用既定时,欲望越大,越不幸福。

    幸福公式清晰地阐明了一个道理:幸福并不单纯取决于财富的多寡,而是取决于效用与欲望的相对关系。倘若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再多的物质供给都将无法满足其不断膨胀的欲求。

    遗憾的是,萨缪尔森的这一公式未能给人们提供操作上的具体指示,而且人们的幸福构成中除了物质方面的体验,还有非物质方面的体验,而该公式无法体现出对非物质的量化。这也是其局限性所在。所以我们要了解人们是否幸福,幸福程度如何,还得借助另外一些测量工具以及评价指标体系,例如不丹的幸福测量体系。

    不丹建立了一个名为“国民幸福总值”的庞大衡量体系,分为经济、文化、环境和良好管理四大项,下面又细分为心理健康、社区活力、文化、时间使用、政府管理、生态、生活标准、身体健康以及教育等九个领域,每个领域下又细分出多项幸福指标,每一项评分在“国民幸福总值”中都占有一定份额。
第4节:
    例如在时间使用方面,评判指标有:每天花在路上的通勤时间有多少,花在等待上的时间有多少,人们如何分配一天的时间,哪些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最多不丹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花费的通勤时间和等待时间正在增长,住得靠近城区的人们每天所做的事情大多数都是重复的,而且数量也少于住在农村里的人们,显然,住在农村里的人们由于需要做很多不同的事情,关注点增加,生活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也随之增加。另外,35岁的不丹国民普遍由于肩上责任加重,而自身精神开始衰退,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工作,这个年龄段的人压力更大。

    而在身体健康方面,评判指标有健康状况如何,掌握多少健康知识,以及健康行为的施行情况,是直接由人们自己给自己进行评估,而不是简单地依照卫生部门看重的医院的数量、医生的数量以及医疗设备多少来衡量,也就使得由此获得的民众健康状况更真实和准确。×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不丹的幸福指数体系,可以说顾及了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既确保了社会均衡发展,也努力保障政府和全体国民自然地融合为一体,使得民众的幸福有了坚实的落脚点。

    为了便于理解和比较,除了参照不丹模式,我们还可以将丈量幸福的指标划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硬指标凸显的是客观的生活数据,而软指标则凸显主观的幸福体验与评价,即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经济增长是衡量幸福指数的硬指标之一,物质上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有较大的提升,为社会进步打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也为个人提供能满足其幸福预期的环境。

    消费则是另一个重要的硬指标,这个指标主要针对个体而言,个人手里没钱,想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无疑是不可能的,一定的物质保证是幸福感的重要条件,满意的消费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感。

    软指标则要复杂得多,因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的人群,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感受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即使面对的是相同的调查对象,他们在不同时期对幸福的价值判断标准也是不同的。一个六岁的孩子,因为在学校里看到同学吃冰激凌,激发了他对冰激凌的渴望,如果这个时候这份渴望得到满足,他当然是幸福的。但渴望满足之后,吃第二个冰激凌对他的诱惑力可能就不如一个新款的变形金刚。

    由此可以看出,判断一个人幸福与否,幸福感程度如何,既要涵盖其客观生存和发展条件方面的指标,也要涵盖其主观指标,二者缺一不可。而从主客观互为中介的过程中找到幸福感,这应当是人们期待的追求目标。

    幸福的三个基本条件

    人人希望拥有幸福,然而幸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像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困难。如果说,人们对幸福概念有一千种理解,那么幸福涵义就会有一千个面孔,获得幸福的方式也会多种多样。但是,无论是哪个面孔,幸福的一些基本条件是不会改变的。

    物质财富是幸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前提

    《尚书洪范》中认为幸福有五个内容,“一曰寿,二曰富贵,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西方的四叶草花语中,认为一个幸福的人生,应当拥有四样东西:名誉、财富、爱情和健康。

    还有人总结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必要条件,它们分别是:健康、衣食住行、爱情亲情、工作或收入、社会安全、权利保障等。

    无论是“富贵”、“财富”,还是衣食住行、工作或收入、权利保障,都可归结为物质保障。可见,幸福与否与物质脱离不了干系。

    我们在前面提到,衡量一个人幸福与否,需要从硬指标和软指标两方面进行研究。硬指标包括一个人客观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软指标则是主观指标。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创造一个幸福的人生。

    对任何一个人而言,拥有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是获得幸福的前提。2012年11月25日,国家公务员考试现场水泄不通,当年,公务员平均录用比例53:1,热门职位更是出现数千人争夺一个职位的“奇观”。即便竞争如此激烈,大家宁愿挤得头破血流仍要一心往前冲,这种精神让人钦佩,但也叫人无奈。

    在最近一些关于最幸福职业的调查中,“公务员”屡屡被选为“最幸福的职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一位博士后也对不同职业的人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国家干部是幸福感最强的人群,而城市贫困居民是幸福感最差的群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