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辛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你好,辛者-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章 偶像效应
你也有偶像吧
  青春不会没有梦,少年也不能没有偶像。我觉得,崇拜偶像是一种精神寄托,是青少年对成功的希冀。大凡崇拜的偶像都是些歌星、影星、体坛明星、科学家等,总之,都是已成名成家、功成名就的。这些成功人士传奇的成功之路以及他们以成功者出现的辉煌面目是何等具有诱惑力啊!
  我觉得崇拜偶像具有一种积极的效应,因为崇拜会带来一种仿效。无论哪个明星,无论天赋如何,之所以大红大紫,都是经过一番个人奋斗的,甚至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奋斗,所以,那种崇拜对中学生来说,是增加了一种奋斗的动力。
  你想成功,像你的偶像那样吗?那么,你得积极起来,换一种进取的精神面貌。那种精神面貌是追求进步、追求成功的第一步。
  若你的崇拜,只限于崇拜,那么至少有一点你能明确:有人通过奋斗找到了成功,那个人是带着你的理想以及许许多多的人的梦想到达理想境界的,从而你能知道完美确实存在于生活之中。
  崇拜偶像除了能获得力量,还能得到快乐。你把偶像当密友,收集偶像的照片资料,在单调乏味的题海生涯中,你不会寂寞。况且,一往情深地投入,能填补感情上的空缺。再者,相互喜欢同一个歌星,也能促使两个中学生成为好朋友。
  做歌星迷,做“粉丝”,成了当今中学生的时髦潮流,甚至也成了中学生最肯投入热情的生活乐趣。
  上海万人体育馆,每逢有歌星演唱会,少年歌迷就蜂拥而至,听一场不过瘾,还再听第二场、第三场,直至囊中空空。他们听歌还带着鲜花、哨子、电筒,听自己喜欢的歌星唱歌,他们往往跟着歌星大唱,大吹哨子,大晃手电,忽而站起,忽而流泪,几乎到了忘我的境界。往往几场下来,他们的嗓子都哑了,但那种亢奋和激越,却是对心灵的最大释放,对感情的热烈宣泄。
  那一定是畅快而又美丽的。
  中学生的那份炽热、那份真诚令人感慨。有些小读者来信让我说句公道话,我真心实意觉得心中有个偶像要比心中一片空白好得多。我不怎么同意那种关于偶像崇拜会影响学习的观点。你有自己的生活,你的偶像也有自己的生活,或许偶像对你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会妨碍你去寻找自己的生活目标。
  我崇拜过影星,可我最终当了作家。
  偶像是个缥缈的梦,并不是生活中的实用教材,所以它并不会影响我们去学习、去生活。倒是有些歌迷,狂热得过了头,酿出些乐极生悲的事来,这才叫人担心。
  有的女孩子、男孩子为了进演唱会大门,一睹偶像的风采,竟不惜去卖血,以这一笔“血汗钱”去买票。更有些狂热分子,为了崇拜的歌星去跳楼。
  偶像崇拜应该是很美、很健康、很令人憧憬的事,弄得这么血淋淋的,是否太过分、太无知、太令人啼笑皆非?
  任何高尚的事弄过头了也就变得庸俗。
  每首歌都有一份温馨的记忆。
  可是它们毕竟旧去,不像最新的歌曲那么让你念念不忘,而且随着时光流逝,值得你追忆的事会越来越多,当你真正长大了,所有的歌曲都会汇成一个小小的插曲。
  真的,如今我回忆起当年的崇拜偶像,已缺乏当年的热情,但心里会有一种微微的激动,毕竟,它陪我度过了那个最宝贵的青春期。
  我在想,之所以中学生的崇拜焦点全在歌星身上,除了这个热血沸腾的年龄真正是爱歌、爱出人头地的成功者、爱漂亮的形象、爱一掷千金的气派的年龄之外,与传媒的宣传、炒作是否有关?在商品经济社会,许多东西都用美丽的外壳包裹起来,一些歌星杜撰许多情节、故事来提高自己的形象、声誉的事也屡见不鲜,而单纯的中学生却深信不疑、津津乐道,全然不知那只是高明的 “推销术”,是经济手段的产物。
  你爱歌、爱歌星,我也爱歌,也曾迷过歌星,可是除了爱歌、爱歌星,你还可以爱其他。如果除此之爱你别无所爱,那么,你的天地是否狭窄了些?生活是否单调了些?
  曾经有个女孩,她与众不同,在许多女伴还徘徊在各种困惑中——寂寞、得不到理解、有人。她的父亲是营业员,母亲是个工人,家境平平。她也喜欢哼哼流行歌曲,可从来没有奢望有个walkman,也没有众多的“发烧友”光盘。然而,就是她,去公园看见金色的树叶随风飞来飞去,立即就想到可以收集各种树叶来做树叶贴画。她用女孩的巧手和灵气,把树叶构成栩栩如生的凤凰:尾巴用枫叶,爪子用柏树叶。她的树叶贴画后来得了奖,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女孩通过创造发现一扇豁亮的大门。
  她用别人迷歌星的时间沉浸在创造中,先后完成了“化学气垫船”“磁性乒乓网”“太阳能测光表”等小创造,七次获小创造发明奖。
  灵巧、聪颖、细致、富于幻想和创造力,这本是女孩的优点和特色,假如更多的女孩能从自艾自怨、追逐时髦中脱颖而出,那该多好!
  很希望她的故事能对你有所启发,哪怕是一点点。
  偶像伴你走过一程之后,最后也会成为不罩神秘色彩的凡人——他们原本就是些运气好的凡人,不是吗?当你能平静地、客观地对待你的偶像时,你就成熟了。
  这就是生活,就是成长的过程。
  我要说的关键是,一个人要着手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艰难地去探索、去建立。那才是你永久的力量源泉。
  秦文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男生女生
早恋这回事儿
  有人把青春期称为“危险的年龄”,虽然这个提法有危言耸听的嫌疑,但它还是点明了人在这个阶段的不稳定性。青春的大潮劈面而来,人的惶惑、冲动、苦涩都会一拥而上,在这时候,往往还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这时去选择,失败率是十分高的。我有个同行,曾进行一项早恋的调查,统计出来,早恋最终发展成婚姻的比率是千分之零点八。当然,早恋只是一种“小猫小狗”式的爱,并不以婚姻为目的。然而,如果投入太多,如果屡屡受挫,如果为此抛掉上进心,我觉得这简直是一种挥霍。
  我念中学时,班里有个出色的男生,人称“博士”。
  他参加少科站,做各种实验,也做飞机模型,我总觉得他会成为大人物的。初二那年,有个女孩子同他好,他们老是厮守在一起,他一有空就摆弄照相机替她拍“美人照”。渐渐地,他懒得去少科站,上课时就用两枚分币揪唇上软软的胡须。他们最终是结了婚,但终于没有干成什么事业。“博士”过早地消沉,丧失对知识的追求之心,而且,听说婚后他们常常争吵,爱情并没有减少他们的烦恼。
  我至今仍为那位男生惋惜。真的,对某个女生有好感,这没错;两个人心心相印,这也挺好;但是,重要的是不要迷失在其中。
  很早的时候收到过一个男生的信,说是他喜欢上一个女生,一天不见她就寝食不安。后来他的父亲对他说,假如这份感情是真的不会消逝的,5年后,再向她表白也不迟;假如这份感情连5年的考验也经受不了,你何必让它搅得如此苦恼。男生听了父亲的建议,拼命读书,考取了大学。这时,他连那女生的模样也记不清了,因为他的身边有许多聪颖可爱的女大学生。
  其实,那男生的父亲采取的只是一种“冷处理”的办法。每个人,只有在有了自己的天空后,才知道内心的真正需求。
  我曾写过一篇小说,名为《告别裔凡》,谁料小说发表后,竟收到满满一包读者来信,很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势头。到了年末,这篇小说由读者投票,先是获得“好作品奖”,后来又获得“全国中学生题材作品知音奖”。
  《告别裔凡》写的是一个中学男生裔凡,他怯懦、不善交际,还是个少白头,周围的女生谁也不将目光投向他。裔凡很向往小学时代男女生那种无拘无束的交往,于是,动手给几个小学时代的女生写信,不过,信发出去后杳无音信。就在他不再相信世上有纯朴的女生时,他收到了一个名叫王小曼的女生的来信。王小曼与裔凡素不相识,但她得知那个叫裔凡的男生给她的好友季红霞写信叙友情,却受到季红霞的讥笑,她眼见季红霞冷漠地烧了裔凡的信,便觉得世上不该有如此不公正的事,于是给裔凡回了封信。
  一个少男与一个少女的信缘从此开始,陌生并不妨碍他们内容风趣的通信,还有戏剧化地成为难分难舍的好友。王小曼从裔凡的叙述中得知了男生的心灵,裔凡则从王小曼那儿获得了他宝贵的自信。可惜,当他们想到要见面时,裔凡却即将要远离本地。没有寒暄,没有道谢,似乎什么都没留下,却又都感觉富足。我觉得种思想交流似的男女生交往是很可宝贵的。
  一个给我写信的女中学生姓叶,单名一个兰花的兰。她们所在的初三一班一直是“阴盛阳衰”,女同学们特别出挑,而且有个怪现象:男、女生是冤家对头,相互攻击。女同学称男生是无能之辈;男生们呢,认为本班女生大大咧咧,文静不足,疯狂有余,笑起来嗓门震天响。
  叶兰她们班的女生在一次春游中对本班男生彻底失望。那天,一班和二班合租一辆面包车去郊外。车到时,一班的男生争先恐后抢上车,占下所有的座位,一班女生撇撇嘴,站在那儿,不屑与他们计较。正巧这时,二班的女生上车了,只见她们轻声慢语地说了几句话,一班的男生全体起立,心悦诚服地将座位让给二班的小姐们。这下,一班的女生火了:好没劲!
  这个班的男女生关系陷入僵局,双方相互挑剔着对方。叶兰说,她都想转学!一天,一班的男生表演的男生齐唱《男孩子们》,在区里的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还发了笔小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