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没那么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习没那么难-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一个过来人的经历告诉你,理想可以带领你走出平庸,走向辉煌。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相传拿破仑在他的每一位士兵的背包里都放有一根指挥杖——士兵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拿出来指挥战斗。阅读拿破仑传记,能在一篇名叫《行军包里的元帅权杖》中找到了答案:在拿破仑提拔的26名元帅中,有24名是出身平民。这样一来,拿破仑的每个士兵都坚信:自己的行军包中,就藏着一柄元帅权杖,只要自己努力,下一个被提拔的元帅就很有可能是自己。后来人们便用“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来形容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要有积极的上进心和进取心。
  知识点: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役多达60多个,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占有重要地位。直至今日,他一直受到法国人民的尊敬与爱戴。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的最后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标志着拿破仑的彻底失败。现在“滑铁卢”一词常用来表示遭遇致命失败。
  一个士兵如果没有想要当将军的理想,任凭自己如何在军营打拼也终将是普通一兵。一个人存活于世界上,绝不仅仅是单纯地活着,而是要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其中包括生活品质、精神境界、事业的高度等等。而一个没有目标或是没有伟大志向的人,他是不可能受到激励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也很难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正如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一个没有受到伟大理想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这个道理也许很多人都懂,包括青少年朋友们,但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是由我个人的人生经历所真真切切体会到的。
  过去我也并不了解这些经常在耳边听到,或是经常说起的远大的志向、伟大理想到底是什么,或者对我到底有什么作用。那时的我除了玩耍外,只知道学习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每天都做着同学们都在重复的事情,吃饭、睡觉、玩耍、学习、考试、参加课外补习班等。直到一次体育课上,我才对人生与目标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那次体育课我们训练的项目是长跑,老师说要测试800米。随着预备枪声的响起,我冲出了起跑线,起初我还觉得身轻如燕,等跑到700米时便觉得筋疲力尽,接下来的100米只能是撑过去的。
  我一直都不善于长跑,每次有这样的训练我有些惧怕,跑过之后好像身上的力气都耗尽了,整个人都会瘫软下来。可是接下来老师又说要测试1000米,我当时都要晕倒了,可是测试却是必须要参加的。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再跑一次。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在心里一直把目标锁定在千米终点线上,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跑到终点。我在心里暗暗为自己加油,于是我冲出了起跑线,当我跑到700米时我发现我并没有精疲力竭的感觉,而是到了900米的才出现这样的感觉。而后来的100米,我真的感到没有力气了,我感到天似乎都暗下来了,我想要放弃,但是转念一想,一次测验都要放弃,会受到同学们嘲笑的。在来不及考虑太多的情况下,我依然把目光锁定在终点线上,一定要跑到终点,一定要跑到终点,我在心里不停地重复这样的话。当时我闭着眼睛、憋足了气、使出了浑身的力量一口气跑到了终点。
  当我到了冲破终点线的那一刻,一种释然、放松的感觉涌上心头,其中也伴随着一种挑战自我、征服自我的*,而回想起那最后的黑色100米,我觉得那种苦痛似乎已经淡化得一无所有了,只剩下一种达到目标的超级快乐的感觉。
  为什么我把目标定在800米;我跑到700米就没力气了?而当我把目标定在1000米时;我却能顺利地跑完900米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才得出了最终的答案:原因正在于,我所定立的目标高度的不同。
  人自身是有无限潜能的。如果把目标定位高一些,任何人都会激发自己的潜能。这就好比;你把自己成绩的目标定在及格;那你在日后的测试中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优秀;而如果你把目标定在优秀,那你就会全力以赴向着自己的目标奋进,在这一过程中,很有可能激发你潜藏在身体里的巨大能量,随即也更容易取得优秀的成绩,即便是偶尔没有达到优秀,但至少也会超出及格的水平!
  不可否认,人都是有惰性的。而祛除惰性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为自己设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即便我们很可能达不到这个目标,但当我们已经接近这个目标时,就已经意味着我们已经高出了普通人,超越了平时的自我!
  想改变自己的状态,想改变自己的人生,我以为,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
目标要高远,但也要量力而行,一步步来!
  何谓一步步来?就是,把自己的大理想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理想,然后通过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不断前进。每跨进一步,都会更接近你的目标!
  而在生活中,很多高远的人生理想之所以会流于形式,或最终消失殆尽,恰恰就在于人们没有真正做到“脚踏实地地一步步来”。
  曾经年少的我,也曾立下无数的豪言壮志,我要成为诗人,浪迹天涯、四海为家;我要成为远近闻名的律师;我要成为医生,救死扶伤……
  开始几天还热血沸腾,斗志昂扬,整天捧着各类诗集和名著细细品读。可是努力一段日子后,却觉得生活依然是一如既往的平常,而理想依旧渴望而不可及。然后我渐渐觉得疲惫,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是那块料吗?我根本当不了诗人、律师、医生,懈怠的心理随之而来。再看看周围的同学,大多数都是那样过的,上课不用心,有看小说的、有睡觉的、有说话的;下课聊聊电视、侃侃明星;回到家作业应付了事,今天学过的课程也从不翻看第二眼。日子平平淡淡,倒也过得很滋润,心想为什么要活得那么辛苦、那么累呢?于是把理想啊、目标啊全都抛在脑后,沉湎于得过且过的状态。有时看到别人成绩突飞猛进,或是左右逢源,心中不免有些酸溜溜的,但随即又自嘲,“我不是那块料,我过我自己的生活也没什么不好”。
  当我静下心来仔细的思考,又发现这些人(包括我自己)并不缺乏崇高的理想,也为之做出过努力。可是最后还是沉沦于庸俗了,并没有获得成功。问题究竟出在那里呢?
  而今回想起这个问题,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人没有制定向理想迈进的具体步骤。
  小刘是我的大学同学,是个很有才华、很有理想的年轻人。可是参加工作没几年便总是不停地抱怨社会的残酷、工作的单调、自己有理想始终无法实现……渐渐地他丧失了锐气,不仅轻视自己的工作,甚至厌倦自己的生活,常常对别人说起:“什么理想啊,都是虚幻的,有没有理想不都是这样的过日子吗。”抱着这样的想法,他难免走向庸俗,生活没有热情,工作也不积极上进。
  一天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我们大学的一位知名教授,他曾对小刘的学习进行过指点。通过简单的几句闲聊,教授看出了小刘的近况,然后意味深长地给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全世界的人都好奇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后来,人们在他的自传中找到了答案: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就这样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最后40多公里的赛程,我很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那是常常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想我是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小刘听了这个故事先是一惊,而后又羞愧的低下头。教授看出他的心事,拍拍他的肩膀说:“高远的理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你没有科学地把它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并具体的落实到每天每周的任务上。”
  是这样的,生活中有许多因理想没能实现而郁郁寡欢的年轻人,他们要么是空谈理想而不付诸行动,要么是没有科学合理地制定迈向理想的步骤。事实上,实现理想好比走台阶,想好要走到20几层,但不能只是仰望着20几层的高度空发嗟叹,而是要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去。当你不知不觉中走完了所有的台阶,你就已经到达了终点。生活中大凡有所成就者,都是这样一步步走过的。
  著名作家埃里克说:“当我放弃我的工作而打算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我从不让我过多地考虑整个写作计划涉及到的繁重劳动和巨大牺牲。我想的只是下一段,不是下一页,更不是下一章如何写。整整六个月,我除了一段一段地开始外,我没有想过其他方法。结果,书写成了。”
  是啊,达到任何一个目标都需要一点点的完成。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这样,要想提高成绩,每一篇课文,每一道习题,每一个小知识点其实都是你迈向成功的台阶。
  任谁都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的年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年代……而要想在这个时代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在理想的召唤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