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谁都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的年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年代……而要想在这个时代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在理想的召唤下,制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向成功。
。。
学习计划书一:加速学习的马力——设定学习目标
罗曼?罗兰说:“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
事实上,这个目标对于青少年来说,不仅指人生目标,更包括学习目标。可以说,目标就像是一方罗盘,在给你导引人生航向的同时,更会对你的学习做出正确的引导。
知识点: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曾为数位名人写作传记,如《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共称《名人传》)。著名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他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1915年,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然而如同曾经的我一样,现在的很多青少年朋友对于学习目标的设立方面,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很多青少年常常这样想:老师讲的课我听了,作业我也完成了,补习班也参加了,凡事老师、家长让做的事我都一样不少地完成了,这还有什么问题吗?
也许这是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得很听话,老师让背多少单词就背多少,让写几道题就写几道,让读什么文章就读什么文章。其实这类学生确实算是好学生,他们的成绩一般都比较不错,至少能占班级的中上等。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成绩却很难有进一步的提高,也很难做到出类拔萃的程度。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除去一些客观因素,诸如智商、家庭环境等,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设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还有一类学生根本不听话,老师让他学什么,他偏不学;家长让他干什么,他肯定不那样做,更是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上学也好,不上学也罢都是在漫无目的的混日子,每天只知道看小说、打游戏、与同学厮混打闹……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学生都是班级的下等生。而他们的问题也会相对严重些。
而真正在学习上表现得特别出色的学生,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在其指引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起初的成绩应该算是比较靠后的那一类,后来我开始听话,只要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我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成绩也随之提高,占到班级的中等水平。随后,我又为自己设定了学习目标,比如我想要考班级的前五名,根据我现在的水平我应该怎样调整我的各个学科的成绩,怎样发挥优势学科,尽快补齐“瘸腿”的学科。暗地里,我在为自己目标的实现做着各种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查缺补漏,我的成绩稳中有升,终于有一天,我的成绩进入了班级的前三名。而后,我继续一点点的提高我的目标,终于有一天,我的成绩名列班级的榜首,而后是年级组的第一名,重点高中,直至现在考取了北大的博士学位。
学习的过程就是这样,当你感觉自己的成绩很难再提高时,一个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往往就能协助你不断勇攀学习高峰,达到一个自己都难以置信的高度。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如果你也想像我一样,或是想要超出我的水平,请赶快为你的学习设定一个目标吧!你要达到什么程度,现在要达到某种程度,将来要达到何种程度,在你的头脑里应该有这样的概念了。
在这里我还想告诉大家一点的是,把你的目标写下来,特别是近期的学习目标,比如,你的数学成绩原来是60分,而你的目标是考65分,把它写下来,并在上数学课之前用一分钟的时间来回顾你的目标。如果你是个自律又上进的孩子,那么我告诉你,你的成绩一定会很快达到这个标准的。
。。
为什么读书
1910年夏,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岗书院读了半年书,后又转入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个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确实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典范,他也用实际行动验证了这句话。也许这是那个时代的人特有的革命情怀,但我依然想追问一下现今的青少年,你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你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读书?
或许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说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读书了,而更多的答案是为了个人成就,为了家人,为了生活而读书。当然,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不管你的目标是大是小,只要是有目标,也就有了希望。在学习方面,我们必须牢记这样一个真理:千万不要浑浑噩噩的过日子,看不到学习的尽头,也找不到学习的方向。
我在年少的时候,对这个问题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的答案是“为了理想而读书”,即便现在我也依然这样认为。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我想过怎样的生活?”,作为青少年的你,这都是必须要仔细并认真思考的问题。
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1)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效应——“篮球架效应”,说的是如果篮球架有两层楼那样高,那么对着两层楼高的篮球架子,因为几乎谁也不能把球投进篮圈,所以也就不会有人继续卖力第投球;如果篮球架跟一个人差不多高,随便谁不费多少力气便能“百发百中”,大家也会觉得没什么意思。可以说,正是由于篮球架的高度适中,使得人们跳一跳就能够投进球,才使得篮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项目,引得无数体育健儿奋争不已,也让许许多多的爱好者乐此不疲。
篮球架的高度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有吸引力,对于这样的目标,人们才会以高度的热情去追求。篮球架效应也启示我们:树立的目标既要力所能及,又要不断提高。
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如果制定的学习目标太低,总是轻而易举就实现了,反会让人沾沾自喜又不求上进。这就像一个只要求考试及格的学生,偶尔达到了及格的水平,就觉得心满意足,不需要再努力了,那么这样的思想一旦占据大脑,他将永远止步不前。如果制定的目标太高,即便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很难达到,那么这会伤害到人的自尊心,也可能使人在精神上受到打击,进而影响学习进步。
记得我当年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就很恰如其分,既不太低也不太高,非常符合我的自身能力。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只占到班级的中等水平,我通过老师、家长对我的评价,以及客观地评价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作出了这样的规划:
1。 增强学业规划的意识。
什么是学业规划?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自身特点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深入分析,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发展路线。这就好比爬山,不仅要根据自己的体力以及山路的状况,规划出自己什么时候要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并应预先知道在这一过程中准备好哪种工具、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在预定的时间到达预定的地点。
例如,当初我对自己的学业问题是这样规划的:初中的成绩要一步步提高,达到班级的前五名,然后考取本市的重点高中;在高中成绩不能低于前十名,然后考取一所重点大学;再考取硕士学位,将来做一名科研人员……
现今的青少年朋友,你对自己的学业生涯做出规划了吗?如果没有,请赶快行动吧!如果你感觉自己来确定这个学业规划比较困难的话,不妨请家长和老师来帮忙,他们的帮助,将有助于你更快走向成功。
2。 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怎么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呢?
以我的经验来看,我们青少年朋友必须要首先学会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
我想干什么?
我能干什么?
环境允许我干什么?
明白了“我想干什么”,也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知道了“我能干什么”,就会对自身的能力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了解“环境允许我干什么”,就可以根据客观情况判断自己能否顺利实现自我理想,或是明确了需要克服客观环境中哪些困难,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如果这些事情自己非常清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关于“我想干什么”,其实就是你的人生目标,比如考上一所重点中学或大学,或成为一名科研人员等等。
至于“我能干什么”这方面,建议大家认真做一次自我反省,包括对自己在兴趣、爱好、能力、学识、特长、智商、情商、思维习惯等多方面做一个全面透彻的分析,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特点。例如,在自我反省和听取多方面的评价后,你可以给自己列一张优势劣势表:将一个合理、准确的定位落实在纸面上:
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2)
我的优势?
我的劣势?
如何弥补?
我最终可以实现的目标?
至于“环境允许我做什么”这方面,主要是指除了主观努力外的客观环境如何,比如,父母对你的学业是否支持、学校的教学水平等。其实很多时候,客观条件也是可以靠自身努力去改变的,比如学校的教学水平没有那么严谨,但只要自己努力,是完全可以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的。
3。 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