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政委第十六章(3)
刚爬到半山腰,走在最前边肖洪亮突然转身声嘶力竭地大喊:“隐蔽!”
有战场经验就是不一样,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老兵油子肖洪亮不光闷着头只顾踅摸脚下择路,一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睛滴溜溜地贼着四下的敌情。他发现山上一个人头探了一下又缩回去了,马上意识到这个制高点已被蓝军占领。
大家正爬得来劲,被肖洪亮转声转调地喊愣了,还没回过神儿来,山上至少有十几支自动步枪同时开了火儿,接着,机枪也响起来。
顿时,二连队伍里有七八个头盔冒出了紫红色烟雾。
“快隐蔽!”向毅喊着,跃到一块大石头背后俯身观察。
好险啊,这帮弟兄们一点敌情没有,跟搞登山比赛一样闷着头往上跑,再向上二三十米就是一段毫无遮挡的平坡,不是发现早了这么两三分钟,人家一个齐射还不全玩儿完啊!
向毅惊奇的发现,三排冲在最前边竟无一伤亡,他冲卧在旁边的肖洪亮伸出大拇指:“咱们的辩论有了结果,你狗日的赢了。”
肖洪亮得意地跷起拇指冲着自己的鼻子:“在战场上有句话,不听老兵言,死神在眼前。你新兵蛋子死啃书本,那不行,一玩儿真的就服气了吧!”
向毅点点头:“当兵的上战场,跟上个长脑袋的头儿,那是福气啊!这一仗下来,政委再开座谈会,咱们都有词了。”
他们所说的辩论,话题是由向毅的屁股引起的。
二连搞战术训练,当然是肖洪亮当教员。两次踢了连长向毅的屁股,批评他保存自己观念淡薄,屁股撅那么高,给人家当靶子啊!全连战士在场,这小刁儿,一点儿面子也不讲,向毅心里窝火,琢磨着要找平。
课间休息时,他当着一起训练的姜海河找肖洪亮的碴儿:“你这个老兵油子,张口闭口保存自己,就不提勇敢精神。再叫你这么训下去,二连都成了滑头兵。还打过仗,上了教导队哪,知道不知道,战争的目的是消灭敌人。”
肖洪亮这家伙天生聪明,记忆力也好,虽没有赶上通背《毛主席语录》的年代,但在教导队学过的东西记得很扎实,不屑地笑着还击:“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两处讲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是一切军事原则的依据’,都一直是把保存自己放在前边的。”
向毅参加干部训练,这个季度布置的读书书目就有毛主席的这两篇文章,刚刚读过,记得清楚:“瞎卖弄什么,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专门讲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关系,强调‘战争的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看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没有,也是这样的观点。”
“我不认识那姓克的司机,反正毛主席原话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肖洪亮得意地笑笑,“给你讲个故事吧,有位司令,看到秘书给写的讲话稿,非让把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顺序倒过来,理由跟你说的一样,也是要突出强调勇敢精神。秘书没办法,只好说这是毛主席的原话,不能改。”
向毅想拉上姜海河支持他,“政委,把保存自己放在首位,岂不是给消极避战,临阵脱逃找借口。”
姜海河对两个人的争论很感兴趣,司令部下一个季度干部军事理论学习计划就有这个题目,而且安排是他讲课。正想开座谈会听听大家的认识哪,这不是个好机会吗?他招呼大家:“来,都说说,看他们谁有理。”
“没什么可争的,保存自己是为了消灭敌人,消灭敌人是为了保存自己,互为目的,互为前提。”教导员严跃新说。
“教导员抹稀泥,人家争论的是哪一个重要,哪一个放在前边。”八班长苗新说。
肖洪亮抢上来:“毛主席是从整体战略上讲的,是讲战略问题,讲战争的目的。我们小兵卒子,管不了战略,就是琢磨战术和战术动作,这是两个范畴的事儿。”
团政委第十六章(4)
严跃新说:“这不光是个范畴问题,还有个客观条件问题。无论战略还是战术,都要具体分析。需要哪个放第一位的时候,哪个就放第一位。红军时期上井冈山、长征,都是战略上的保存自己,抗战时期化整为零、搞统一战线包括建立根据地,也是战略上的保存自己。局势需要这样的保存,保存就是第一位的,没有这样的保存就没有后边的星火燎原,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战术上也一样,战斗员上战场,要审时度势,除了勇敢不怕死,还得需要点聪明机警劲儿。一味讲勇敢不怕死,保存不了自己,上来就全壮烈了,怎么实现消灭敌人的目的?毛主席的论述很清楚,‘大量地消灭敌人’是为‘有效地保存自己’,‘部分的不保存是为了总体的永久地保存’。我理解,从理论上说,保存自己是总目的,消灭敌人是手段。实践过程中,二者在不同客观条件下,互为目的互为手段。”
肖洪亮接上说:“教导员讲得好,我不同意摆什么第一第二。其实嘛,毛主席讲‘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是一切军事原则的依据’,讲到这个份儿上就非常好了,不要再讲谁第一,第二位的话了。”
苗新推了肖洪亮一掌:“狗日的,你肖洪亮也想乘着否定毛主席的风飞黄腾达啊!就凭你这话,我郑重宣布,本人倒戈到连长一边啦!”
姜海河在备课研究这个问题时,也产生过跟肖洪亮同样的想法,本来想把这个想法说出来的,准备了好半天又放弃了。倒不是因为怕人家说诋毁毛主席犯政治错误,是不想“跟风”。时下有些人,借纠正“两个凡是”,用否定毛主席说过的话来表现自己政治敏锐性强。过去“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喊得最坚决的,这会儿又都变得最聪明了。有一个也算是老革命当了部长的大人物,在《北京晚报》发表表态文章,说毛主席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话不科学,振振有词地举出他家乡有个什么山,水就特别清,就有鱼,还不少。姜海河气愤地写了两篇文章也在《北京晚报》发表。对这个大人物生物链科学一窍不通,连“至”字的含义都没弄懂,倒是言辞缓和,但借机对这种“跟风”风的抨击言辞非常激烈。
他不想让大家顺着这个茬儿说下去,接过来说:“毛主席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克劳塞维茨讲,它们是同一意图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这个话题,我认为大家都已经说明白了,两个方面都重要,谁前谁后,谁第一谁第二,看从什么范围、什么角度去分析,看所处的客观环境条件、所要强调的问题是什么。下边我想听听,讲究策略、战术灵活和勇敢牺牲精神,这个关系应该怎么来认识。”
向毅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嘛。战场上相遇,勇敢的和怯懦的谁胜?怕死的和不怕死的谁胜?”
肖洪亮不赞成:“你必须明白,当敌人在你的射程之内时,你也在敌人射程之内。这个时候,谁不能有效地隐蔽自己,谁先倒下。因为战场不是体育场,打仗不是竞技,两军对垒,生死立现,没有规则,没有裁判,不是光靠狠劲蛮劲就能赢的,除了勇敢不怕死,还需要机警和聪明。”
向毅搬出了战斗条令:“步兵战斗条令第六条规定,为了消灭敌人,必须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运用技术、战术去战胜敌人,决不允许借口保存自己而消极避战。”
“战斗条令谁不会背?你看明白,后边还有一句‘运用技术、战术去战胜敌人’的话哪!”肖洪亮用战场经验回答,“没有上过战场的人,体会不到那是一种什么情形。冲锋号一吹,枪一响,那种环境气氛、那种场面,使人无不舍生忘死,没有不敢玩儿命的。这个时候,防止大意蛮干造成无谓的牺牲伤亡,倒应该是主要的。为什么说打仗老兵命大呢,并不是他怕死不敢冲,并非消极避战,是因为他们机警诡道沉着冷静,无论运动、潜伏、坚守、冲锋,在积极消灭敌人的同时,能想着怎样保存自己。光敢豁出去,拿命不当回事儿,不叫勇敢,那是对自己、对战斗不负责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团政委第十六章(5)
向毅一扬手:“战场四字铁律——你死我活。只有你死,才能我活。”
肖洪亮情绪激烈地顶上来:“我看啊,真到战场上,应该倒过来,我活你死!我活才能叫你死,最基本的道理嘛,自己先没了,怎么去消灭敌人。”
严跃新说:“什么叫勇敢?柏拉图有句名言,他说,知道什么该害怕,什么不该害怕,这才叫勇敢。”
这话正是肖洪亮想说说不出来的,高兴地大叫:“对,这个姓白的说得好,光敢舍命,不叫勇敢,叫二杆!”
严跃新接着说:“最近,有人极力推崇一种玩儿命精神,明知不敌,明知要死也敢硬来。不管给它起个什么好听的名字,那都不是科学态度,也不叫勇敢。西方冷兵器时代的决斗,本来就是一种愚昧行为,都什么年代了,还去推崇它?现实当中,必要的躲避、放弃、低头不叫怯懦,恰恰是聪明的勇敢。‘敌进我退,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些作战方针能说是怯懦,是消极避战?”
争论到课间休息结束,也没见个分晓。姜海河没插上言,只好说,等打完这一仗要开座谈会,专门讨论。
山上蓝军居高临下,火力压得二连抬不起头来。
“指挥所这帮家伙们,真是白吃干饭,这个制高点早就该抢下来。跟下围棋一样,这个‘眼’不做住,青石谷方向没有根基。真打仗,当官儿的打一个迷糊盹儿,就是无数个弟兄的命啊!”十几个头盔冒烟的战士,失去了战斗力,不用谁判就得自动退出演习,肖洪亮心痛地发牢骚。
“你狗日的又要犯毛病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