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成功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游成功学-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腰带。为此,唐僧是佩服加赞赏:“好,好,好,这才叫个行者!”接着,行者又看见了观音送给唐僧的衣服和帽子,跃跃欲试地想穿,爱美嘛(只是他却不知道观音和唐僧要“耍”他,这帽子就成了“紧箍咒”) !

第二章 西游成功学思想精要(25)
一个人要成功,形象很关键(形象不等于名牌)。心理学表明:形象好则心志强,心志强则自信高,自信高则表现好,表现好则办事顺!形象好,给自己一个好心情,也给别人一个好感觉。我们缺乏的不仅是“硬形象”(服饰打扮干净整洁,并非奢华之类等),更缺乏“软形象”(素质、公德等)。
  形象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头等问题。艳照形象事件、中国人的公众形象、官员形象、儿子形象、老子形象、老婆形象、老公形象、广告形象(有则国际大公司的广告,画面里有个美女屁股,扭来扭去,对着观众视线,实际上却是推销食物,真不知道是个什么烂创意)……都触动着我们对于形象的关注和思考。
  长得不帅不靓,不是我们的过错,可是,把自己设计成一个健康、积极、让人接受的形象,却是责无旁贷。我们在社会上行走,就需要负责任地注意自身的形象。送给大家一句话,共同自勉吧: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行者!这样比较好呢!
  案例一:
  28岁的人,48岁的心
  她才28岁,却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好像48岁左右的人。身体曲线消失了,化妆没有了,衣服老气了。她找我是因为家庭出了严重的问题,她和老公关系紧张,说老公不爱她了。“男人容易变心、花心,没一个好东西,不再相信男人!”她恨恨地说。我问她:“为什么不把自己打扮得漂亮点?”她叹气说:“都结婚四五年了,还打扮个啥?没心思。哪能和那些小年轻比?”我说:“你也才28岁啊!不也是很年轻吗?为什么不多参加些运动、交际活动啊?”她说:“你看,我又要做家务,又带孩子,哪有时间?”(真是比总理还忙!)
  很滑稽的是:今天,我们的社会在制造着那么多肥胖的人、形容邋遢的人、早期“黄脸婆”的人、“灰大郎”的人,是人们自己在策划自己的形象啊!
  案例二:
  八戒的形象问题
  取经路上,猪八戒第一次见人,很有意思。他一出场,那些人就吓得一塌糊涂,连声叫喊“妖怪来了”。闹得三藏连赔不是,埋怨他粗蠢。这时候,行者说了一句话:“你便把那些丑也收拾些儿么。”三藏说:“相貌是生成的,你教他怎么收拾?”行者对八戒道:“你把那个耙子揣在嘴里,莫拿出来;把那蒲扇耳贴在后面,不要摇动。这就是收拾了。”
  从唐僧和行者的对话里,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心态和力量。猪八戒还是猪八戒,天生归天生的,但并不是没有改变的可能性。不去改变的,是我们自己。人生要去改变的到底有多少?有谁曾经提醒过我们?我们又曾经因为这吃过多少亏?我们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形象呢?
  对自己负责,才能对他人负责;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二、策划我们的事业
  唐僧事业心路
  唐僧在出发前,很多僧人来送行。送行的人里面,心思不一,有的人说路途十分遥远,有的人说妖魔鬼怪很多,唐僧只是闭口不答,以手指心,点头几次。大家不明白,于是就问:“这是什么意思啊?”唐僧回答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曾经对佛许下誓愿,一定要去西天,取得经书!”
  也许正是誓愿的力量和崇高的使命感,驱使着唐僧去执行如此艰巨的任务,让他不顾一切地走上了取经的道路。只是唐僧没有想到的是,一路上,居然会如此恐怖和多磨难。
  嘴巴说出来的豪言壮语,往往比实际的行动要容易得多。但能否去实践那豪言壮语,哪怕是多年以后去实践,也不失为英雄。只要我们在路上,哪怕只走出很短的距离,也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抓住机会,也许多年前别人或自己认为不可实现的“大话”、“疯话”,竟会神奇般地兑现。珍惜诺言的“种子”,寻找有效的、有利的时机,逐渐培育他,直至成熟为止,达到目标为止!唐僧不就是这样实践的吗?还记得沙和尚在流沙河里吃掉的那几个取经人吗?他们是志在取经的象征,虽然他们失败了,但依然值得人们尊敬。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不断的失败积累,将是通往成功的桥梁!唐僧等到了取经的机会,并成功地抓住了唐太宗给予的机会,踏上了取经的漫漫长路。

第二章 西游成功学思想精要(26)
唐僧关于心魔的说法,十分到位,想必是他在学佛时的总结和体悟。能够体悟到这么高深的心理学道理,的确难得。但是,理论上的“知道”与实践上的“知道”,到底又是怎样的不同呢?面对实际困难和障碍,唐僧的反应和表现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简直太像我们这些凡人了,像极了!你看,在实际困难面前,唐僧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往往就是什么样子。唐王李世民给他派的两个随从被剜心碎尸(可以看做是沉重打击吧)的时候,唐僧是昏死了过去。老虎(代表小困难、小麻烦)来了,唬得唐僧胆战心惊,竟掉下马来。此后遇到困难,唐僧动不动就是又惊又怕,动不动就哭鼻子,抹眼泪。对唐僧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我们表示充分的理解,但我们要证明的是:一个人的心理处理水平和行动处理水平并不是等同的。现实中的人往往过不了这一关。遇到困难和挑战还有打击的时候,他们选择的是投降和掉头逃跑。毕竟,唐僧没有这么做,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努力的道路上,尤其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什么念头都会有。你可以埋怨佛祖干吗这样折腾人,折腾人跑那么老远去取什么经(孙行者就曾经这么想过)!你可以埋怨自己怎么就是“肉眼凡胎”,父母没有给你好的天资和条件,你可以埋怨一切,迁怒一切。例如:怎么没有一个好爸爸,怎么没有一个好文凭,我的专业没有别人的好,他们是公务员我是个打工仔,别人怎么不给我机会,我没有钱……
  这些我们有的想法,唐僧都有。他父亲本来是新科状元,还娶了当朝殷宰相之女为妻,哪知道新婚燕尔就被坏人杀死抛江。他母亲也被人强占,好不容易生下小唐僧,又要防止被坏人追杀,不得已将孩子漂流江上。幸亏小唐僧被金山寺的和尚们救起,才保住了性命。长大后,唐僧好不容易报仇雪恨,并在龙王的帮助下救活了父亲,但母亲又因羞辱而自尽。哎……应该算是大不幸的人了吧!
  唐僧具备取经的什么条件呢?需要懂得多种语言?需要掌握一身武艺?需要很多的钱财?需要带上药品食品等……唐僧却没有这些,历史上的唐玄奘也只具备一点点。
  唐僧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辉事业,自然赢得了更多社会人士的支持。找到和你同行的人,借助他们的力量,能够驱除你内心的恐惧,弥补你的缺陷和不足,才是最大的乐事。一个人的天空充满着自我和郁闷,多个人的天空也许很精彩(当然要处理好关系)。观音菩萨早就为唐僧准备好了防身的袈裟、锡杖,赶路的马,还准备好了给他做保镖和苦力的徒弟呢!
  此后,虽历经众多磨难,但在如来、观音菩萨、孙行者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唐僧终于战胜了自己的心魔,一个凡人的心魔,最终到达了西天!“知道”与“实践知道”竟是这样的差别!唐僧终于从一个“书本高僧”成长为一个“社会高僧”!
  第六节掌控心灵,掌控人生
  心理的力量在策划我们的一生,心像风儿一样,刮你去哪里,你就去到了哪里。看下面这首偈子。
  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
  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
  既然由己心,何用别人说?
  只需下苦功,扭出铁中血。
  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
  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
  莫认贼作子,心法都忘绝。
  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
  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
  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
  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
  西游团队成功组建后,有一个乌巢禅师传给了唐僧《心经》。唐僧听了《心经》之后,灵光一闪。这首偈子,是唐僧对《多心经》的一点感悟。你猜想他悟到了些什么?
  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解释这首偈子吧:你的心怎么想,行动就会怎么做。没有了心里的想法,行动也就不存在了。既然人生的成功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理,那么,只要下一番苦功,自然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你需要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目标和志向拴好,不能让它们反复颠倒,不要让它们降低品级。如果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必须要潜下心来,好好修炼自己的品质、德行、本领。即使你已经志在修炼了,那些眼、耳、鼻、口、舌等带来的局限和种种不当的欲望,也会挡住你前面的道路,它们会依附在你的身上,摧毁你的志向和目标。你不可“认贼为子”,把它们(这些局限性和不当的欲望)当宝贝,沉湎其中而不可自拔。你一定要彻底摆脱出来,狠心用拳头彻底打掉那些东西,千万不要让自己在错误的思想观念下沉睡不醒,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稀里糊涂地或浑浑噩噩地过沉迷贪欲的日子。如此,才可以获得新生的舒展,才可以获得生命的纯洁和光亮,才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志向和行为浑然一体。

第二章 西游成功学思想精要(27)
行者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破除了这六贼。大家看,在第14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这章中,有六个强盗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的名字分别叫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结果,这些家伙被他干净利落地打死。《西游记》关于这六个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