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悟空得了本事,猴子的心从此就没有再停歇过,他的下一个“注意力”就是要获得社会的承认。有本事的人总是希望人家承认他,最好给他挂个“金字招牌”!悟空也是这样。你看,他一听说天宫要招干他,也不问清楚具体的待遇、职务,就屁颠屁颠地往天宫跑,好像就怕去晚了人家会反悔一样!
进了天宫的孙悟空又不一样了。大家都是神仙,为什么那些人的官职比我的大?为什么他们的薪水比我的多?为什么开会请他们去而不请我去?为什么领导重视他不重视我?为什么他比我本事差却还做我的上司?……这些“为什么”让悟空的脑袋歇不下来,让悟空的心没法静下来。他的心就像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火药桶”,随时会把周围炸个鸡飞狗跳。终于忍无可忍了!“玉皇大帝给我封的‘弼马温’,居然是个最小的官!普通的办公人员,金字塔的最底层!亏我还给他干得有滋有味的!真丢人!凭我无穷本事,居然做这下贱事,真他娘的郁闷!走啦!走啦!别拉我!谁拉我我就和谁急!”猴子想到就做到,拿着棒子就走。
“好啊,你玉皇大帝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一样可以当皇帝(现在挂个总经理实在太容易了,一个人也可以挂总经理、总裁),你在天上做你的玉皇大帝,我也可以在地下做我的‘齐天大圣’!” 嗨,话是那么说,谁不知道你猴子的“潜台词”——嫌官小呗!太白金星这老头儿很清楚孙悟空要什么,于是,又向玉皇大帝启奏,干脆就给他封个“齐天大圣”算了,把他先哄到天上来,免得他到处惹事,也为天宫储备人才。这下子,猴子如愿以偿,可是欢天喜地了。虽然没有什么薪水,但猴子觉得自己的地位却是非同一般!他要的不正是这些虚名吗?(什么主管啊,什么经理啊,什么专家啊,什么委员会主任啊……)
虚荣的注意力!你看他到处串门子,喝酒、聊天。说是联系感情,搞人际关系,还不是炫耀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只要听人家喊他“齐天大圣”,他那骨子里面要多舒服就有多舒服!特别是看见那些老同志夸耀他时,他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你看你们混了一辈子才混个科长、处长,看我!呵呵!)
没想到,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将孙悟空虚幻的名利“肥皂泡”击得粉碎。各路有品没品的神仙,几乎都在被邀之列,惟独没有孙悟空这个“齐天大圣”!(人家根本就没把你当回事)哎,虚假名利害死人啦!有多少人为了出名获利,弄得自己“粉身碎骨”呢!孙悟空不就是因为这个而大闹天宫,被人围剿,最后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的吗?
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日子里,悟空开始了人生的反思:“我以前太注重那些虚荣的东西了,其实什么职位什么待遇都不重要啊,重要的是你到底有多少本事,到底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他再也不想东奔西跑,胡乱折腾了,只想找个机会,好好地静下心来做点事。(这样,才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目标上去嘛!)
第三章 积极专注的注意力(3)
悟空这样想,取经的机会自然也就来了。(其实,只要我们放下那些虚伪的东西,我们的机会也会到处都有。可有些人看重自己应该得到什么待遇,看重自己一定要坐个什么职位啊,一定要进什么公司啊,一定要享受什么福利啊……)他开始尝试性地把注意力放在做实事上,于是就成了行者。但习惯了我行我素的孙悟空(行者),一下子还难以改变自我的毛病。因为各种冲突,他和唐僧发生了矛盾,开始萌生了不愿继续取经的念头,又开始“心猿不定”。所幸的是:当他每次发生动摇的时候,观音菩萨及时给予了他充分的支持,让他又恢复了继续取经的信心。此后,聪明好学的孙悟空(行者)终于在实践中领会了人生的意义,把全部心思献给了取经事业,一举完成了轰轰烈烈的取经大业!
案例:
心有旁骛的同事
我曾经有个下属,她是做策划工作的。有一次,我安排她负责校对一张小单页,结果累计改了二十二次,每次都被我退回去,改得我心惊肉跳。表面看起来她是马虎、无责任心,实际上是“心有旁骛”的表现。她停留在她的世界,谁也搞不清她在想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已经游离于工作之外。
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沟通质量也因此发生。
也许“心有旁骛”并非存心所为,但它肯定是不专注的表现。
第二节掩盖注意力就是“欺心”
“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
上文大意是:人生的富贵如何,成功与否,是由心注定的。只有坦诚和正大光明,才会获得更多的感悟,获得更大的成果,但不要去欺骗自己的心。心去了哪里就是哪里,如果你违背自己的心,一味地求高或者走极端,让自己活在一个想当然的空间里,找不回一颗原本踏实的心,就会让自己的心变得狂妄,心思也会四处逃窜。即使眼前不出“报应”,迟早也会获得“报应”!
什么叫欺心?就是违背了自己的心。当今社会,我们不愿意去做却要去做的事情太多了,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心被欺骗了。不欺心,就是要找回自己原本纯净的心、善良的心、没有分辨的心、没有障碍的心、开放的心。让自己的注意力根本上从自己的良心出发!例如: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很多人放不下自己的思想,只关注自己的面子、表达、他人的反应,却不去关注他本身应该如何和大家一起讨论,创造真正的结果。
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想要根本上去关注自己和自己想要表达的或者想要隐藏的,却还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社会人的形象,不是欺心又是什么?反过来说,人们为了做得让社会接受,不惜去毁掉自己真正原始的良心、善心!
人们欺心,主要是因为太看重那些自己想关注的东西,以至于无法从注意力中摆脱出来!
案例一:
小王和妻子小李上街,说是给小李挑选衣服。可是上了街后,小王自己却跑到男士服装店去了,让妻子一个人去挑选。结果,小王给自己买的衣服比给妻子小李买的还多。(因为小王太关注个人,他表面上是给妻子买衣服,博得妻子高兴,伪装自己的好丈夫角色,其实不是真心的。他更关注借机会给自己买。小王给小李买衣服,实际是“欺心”。)
案例二:
营销部门对生产部门的供货速度十分不满,为此,生产部门面临很大压力。生产部门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增加生产线,扩大产能。可是,生产产能提高后,营销部门的销售额也没见上升。到底是产能不够还是其他的问题?公司总经理开始琢磨这个问题。于是,他开始着手了解营销部的订单情况。结果发现:营销部门的生产订单分散,单量太小,才是造成生产部门生产被动的真正原因,营销部门完全可以集中订单,扩大单量,没必要把责任往生产部门推。(出现问题时,我们习惯于将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却很少关注自己,不是“欺心”是什么?)
第三节二心,注意力的“顽敌”
人心天生是怒放的,于是有“心花怒放”之说。“二心”就是多余的心,另外的心,注意力在别处的心。吴承恩是阐述这方面的高手。
第三章 积极专注的注意力(4)
孙行者打死打伤一群山贼那次,唐僧真的很生气。他曾经屡次叮嘱行者,不要残害生灵,可行者就是不听,完全当“耳边风”。那些被打死的,可是活生生的人啦!这次,唐僧似乎铁了心,坚决要辞退行者。行者觉得十分委屈,想跑回花果山,又怕猴子们笑话,进退两难之际,就去找观音菩萨诉苦。这时候,唐僧和行者都已经有了二心!于是“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就开始上演了。
唐僧的“本心”是什么?——我们团结一致完成取经大业!唐僧的“二心”是什么?——你这猴子,这样的德行,要你去取经是见了鬼了!孙行者的“本心”是什么?——保护你唐僧完成取经大业!孙悟空的“二心”是什么?——你不要我保护你取经,我自己也可以去取经,我自己去!(不信?我明天就开一个和你一样的公司!)
大家知道,后来出现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一个真猴王在观音菩萨那里诉苦;一个假猴王在花果山,拉了一帮妖精要去取经。
假猴王就代表了行者的“二心”:“你唐僧有什么了不起,你不就是要去西天取经吗?你能去取,我比你还更能!不要我去,我就不去!我自己去取,比你取得还快还好。不信你看,我也有唐僧、行者、八戒、沙僧、白龙马取经团啊!这个还不简单吗?我随便一变就可以啊!”于是,假猴王就把几个猴精变成八戒、沙僧、白龙马。
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给别人做妻子就好好地做妻子,给别人做老师就好好地做老师,给别人做领导就好好地做领导,给别人关怀就好好地关怀他(她),何必还要生出那么多“二心”呢?
你对别人有了“二心”,人家也会对你有“二心”,最后两败俱伤。上面的故事中,正是因为唐僧有了二心,行者才有了二心。唐僧是否可以想想:孙行者再不好,也只是方法不对,不影响本质和方向,毕竟他也在保护你啊,何况你必须要这样的人才呢?唐僧没有积极地去解决矛盾,而是采取了抛弃行者的态度,于是行者也就产生“二心”了。
人如果有了“二心”,“真猴王”刚走,“假猴王”就来了。究竟谁能战胜谁?我们经常处于这样的困惑之中。最终是假的战胜真的,还是真的战胜假的,实际上很难说。历经此次的磨难后,观音菩萨告诫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