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悖论: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选择的悖论: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北加州的夜生活VS鳕鱼角的沙滩小屋VS福蒙特的农庄

    99美元的索尼CD机VS169美元的高端爱华CD机

    1。5美元现金VS精美钢笔

    第7章后悔——向下拉扯的力量

    后悔得分高的人比低分的人更不开心、生活满意度更低、更悲观和更忧郁。无论事前还是事后,你能感受到的选择越多,你就越容易感到后悔,但是还有比做选择时后悔更可怕的事情。

    决定后懊悔VS预期性懊悔

    忽略偏见VS不作为惯性

    下行反事实思维VS上行反事实思维

    第8章适应——原地踏步的快乐跑步机

    因为人们很容易适应,所以对积极体验的热情就不能持久。更糟糕的是人们一般都没料到这种适应现象。愉快的记忆随着时间不断消逝,最后常常产生让人不快的结果。

    体验快感VS享乐适应

    快乐跑步机VS满足感跑步机

    第9章比较——满意度的4重诅咒

    随着物质生活和社会状况不断改善,我们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当我们接触过了高质量的物品后,我们便开始为“鉴赏力的诅咒”所困扰。不再满足于过去完全可以接受的低质量物品,快乐原点不断提升,预期和渴望也节节攀升。

    希望VS预期VS过去经历VS他人经历

    高期望的诅咒VS社会比较的咒语

    主观快乐水平测试

    第10章幸福——为最佳选择付出的代价

    如果你做的每一个选择最后都达不到你的预期和渴望,如果你执意要把失望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最后必将久积成疾,“什么也干不成”的信念将把你活生生打垮。

    幸福指数VS国内生产总值

    习得性无助VS控制感

    长期的、笼统的、个人的VS短暂的、具体的、普遍的

    第四部分明智的选择

    第11章11个方法

    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发现这些东西满足不了我们的欲求;我们被一堆现代化的便捷设备所包围,却发现时间从来都不够用。我相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缓和甚至消除这些困扰。
'推荐序'经济学家的错误假设(1)
    '推荐序'经济学家的错误假设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奇妙的发展阶段:一方面,我们欣喜地迎接“大数据时代”,选择非常的丰富和多,另一方面,我们常常陷入“别无选择”的状态,选择非常的贫瘠和少。如何解决中国社会的多元性问题?作为个体,又应如何理解和应对这种多元性?

    选择越多越好吗?

    现代社会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物质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丰富、信息越来越丰富,我们生活在一个“过度沉浸”的环境之中,需要面对成千上万的信息,因而也出现了一个概念叫“大数据时代”,反映出各种信息的丰富。这种丰富从线性逻辑,或者从简单的西方经济学的逻辑来讲是好现象,因为选择越多,人们就越有自主性、越有自由、越有快乐的感受,这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消费社会的基本原则。↑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但是,心理学家发现不完全是这样。斯坦福大学曾经设计过一个《教授退休金投资方案》,但参与的人很少,因此校方邀请一些经济学家,其中不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来重新设计一套方案。经济学家们研究了原投资方案后发现,可供选择的项目太少,一定是因为这样,教授们才不愿参与。因此经济学家将选项从几十个增加到上百个,没想到这样一来,选择参加《教授退休金投资方案》的人反而更少了,因为即使最聪明的人,也无法面对上百个选择,经济学家的预测完全落空。教授福利委员会主席马克·兰博认为经济学家误导了大家,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选择越多,人们越愿意参与。这正是选择的悖论的一个典型案例。

    选择与幸福

    我们不能绝对地说选择越多幸福越少,要理性辩证地对待选择。有的时候我们需要选择,有的时候我们又不能有太多的选择,这不是一个线性的关系。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选择的意义也是不太一样的。近几十年的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奇特和奇妙的发展阶段,一方面非常的丰富和多,一方面又非常的贫瘠和少,怎么解决中国社会的多元性问题?西方的科学研究结论可以作为他山之石。
'推荐序'经济学家的错误假设(2)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幸福可以通过PERMA的方式来实现,就是积极的情绪(P)、投入(E)、良好的人际关系(R)、有意义的生活(M)和成就(A)。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幸福之道,比如善良、孝道。中国老人的社会保障绝对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可是中国老人的寿命和幸福感都不比别人低,西方在这方面做得比我们差。此外,中国文化强调知识、崇学,王石60岁才去哈佛求学,很多人认为不理性、没意义,但这正是一种传统核心价值的体现。知识和信息,我称为文化体验,也是幸福的一种很重要的来源。刚才这三点都是孔夫子最早在《论语》中便开章明义提出来的人生幸福三大源泉,这也是我们跟西方不太一样的地方。

    选择的悖论对于中国人的价值

    西方的很多科学发现,都可以在东方智慧中寻根溯源,例如多并不一定是好,少却有可能是优秀。淡泊明智、宁静而致远、寡欲、多沉,都是这个基本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对世界、人生、信息、知识、追求作出选择的重要标准。选择的悖论虽然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科学发现,但是对中国人来讲却有不得不知的必然性。

    第一,验证了传统的东方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讲,简单生活的幸福也是我们中国人回归传统智慧的一种选择,而巴里·施瓦茨的研究最大的贡献就是用心理学的数据和例证揭示了传统智慧的优秀。但光有传统智慧,没有现代科学,也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传统智慧的问题在于什么都有,就像一个百宝箱,但有些是宝藏、有些是糟粕。这就要看我们怎么选择,选择的标准就是行为科学、心理科学的这些基本论证。

    第二,提示了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辩证地看待事物。选择有没有价值?绝对有价值。施瓦茨也谈到了选择的一些有利的地方,比如它让我们增加自主性、增加自由感、增加了选择的快乐,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心理效应。但是选择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任何事情都应该辩证地应对、辩证地思考、辩证地行动。

    第三,就是对现代化的反思。我们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应该如何实现现代化?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现代化思路基本上是一种线性发展的思路,追求的是物质越来越丰富、信息越来越多、人的欲望不断提升和强化,这就是现代化的一个问题。现在,很多人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但是美国进入现代化的时间比我们早大概三十多年,所以施瓦茨所讲的美国智慧,其实也是对我们中国人的一种借鉴、一种启示:能不能不走美国人走过的弯路?发展是不是可以有新的模式、新的理念和新的思想?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中国现代化可能面对的一些问题。这是《选择的悖论》一书很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所在。

    我认为这本书不应仅作为一本心理学书籍来读,它更多地讲了很多人生的智慧和个人的体验。施瓦茨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通俗心理学家,能够把心理学的知识用最直接、最明白、最穿透人心的方式告诉普通读者和听众,非常了不起。这本书值得一读!
'书评一'谈“选择”的书,值得选择去读
    '书评一'谈“选择”的书,值得选择去读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

    20多年前,我在长春刚刚开始学习心理学。那时候专业书籍少得可怜,只要是冠名“心理学”的书,我见一本买一本,“求书”若渴;

    10多年前,我在广州读心理学博士,选定了研究方向,却找不到相关的外文文献资料,一进图书馆阅览室就感觉火大……

    而现在,我很多时候,面对书店里种类繁多的心理学著述,不知道选择哪一本来看;搜索着电子数据库里浩如烟海的心理学文献,不知道选择哪一篇来读?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困境。在一个信息匮乏的社会,我们去追求刺激;在一个刺激丰富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学会选择。然而选择并不容易,选择的前提是有自由,但诸多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自由地选择却并不意味着都快乐。

    精神分析学者弗洛姆认为,文艺复兴高呼人的解放,但对于广大群众,得到的却是不安全和孤独的自由。他们的真实感觉是:“天堂永远地失去了,个人孤独地面对着这个世界——像一个陌生人投入一个无边际而危险的世界。”所以,规避痛苦之道便是“逃避自由”,把选择之权交给他人。

    那么,自由的选择究竟能不能快乐?在如今这样一个丰富刺激的时代如何决策才能提升自我幸福感?这恰是美国著名心理者施瓦茨的畅销作品《选择的悖论》所要探究的主旨所在。

    与弗洛姆当年基于精神分析来分析自由之痛不同,施瓦茨的这本著作与时俱进,围绕“选择”这一核心主题,系统梳理了当前决策研究、幸福研究的精彩发现,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探讨完哪些因素影响了选择,选择又如何影响了幸福之后,作者又给出了具体的11条关于面对选择时的具体建议,很明确,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