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共产党用近乎苛刻的标准向士兵灌输遵守纪律的观念,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纪律建设的认识,已上升到组织建设的一个很高的高度。
  1。纪律告诉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
  有些工作需要这种监督,但是总体而言,组织需要的是那些有自觉性的人,不必对他的一举一动都进行严密的监督,所以纪律就要发挥作用了。
  纪律使组织的行为标准化。它囊括了行为的所有含义:行为本身的意义、有哪些任务、任务本身的含义,以及违反纪律会得到什么惩罚。纪律能使士兵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按照标准执行命令、完成战斗任务,取得胜利。
  在进入北京城之前,毛泽东对革命胜利后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问题新考验,毛泽东是有清醒认识和充分准备的。他说:我们这是在进京赶考,绝不做第二个李自成。
  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敲响警钟:“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他提醒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他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些话语,语重心长、字字珠玑,成为共产党人防微杜渐、抵制腐化的座右铭之一。
  为了防止党内骄傲自满,脱离群众和突出个人的现象的发生,七届二中全会采取了以下防范措施:不给党的领导者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不要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这“六不规定”,为新中国的清新之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纪律保证了思想工作的有序进行。
  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针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军队中一度存在着的某些干部、战士组织纪律性差,官兵关系紧张的状况,把思想教育和执行严格的组织纪律结合起来,认为对于思想性质的问题,主要应该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同时,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学习和有秩序的生活,又要有必要的纪律和制度,因为纪律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这同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3。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第四章 纪律监督提升组织战斗力(2)
1948年辽沈战役前夕,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谭政召集参加攻打锦州城的各个纵队的政委、主任开战前政治工作会议。罗
  荣桓参加了这个会议,会议是在一所庄稼院里召开的,院内栽种
  许多苹果树。会上谭政传达了中央关于这一战役的战略方针,要求各个部队搞好协调工作,做到不争功,不争胜利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格执行入城纪律。
  接着罗荣桓就纪律问题作了特别强调,他指着院内挂满了果的苹果树说:“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时候,锦州城里许多市民都栽种了苹果树。要教育广大指战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吃一个苹果,无论是挂在树上的,收在家里的,还是掉在地上的,都不要吃,也不要用钱买。这一条纪律要坚决做到。”
  部队进驻锦州城后,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入城纪律守则》。有许多部队驻扎在苹果园,但不吃一个苹果。解放军守纪律很快传遍锦州城,获得广大市民的一片赞语,为全东北的放打下了群众基础。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总结,也是党一以贯之的指导方针。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党的纪律,他说“鉴于张国焘严重地破坏纪律的行为,必须重申党的纪律……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党的统一。”1941年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再次提出:应该在党内更加强调全党的统一性、集中性和服从中央领导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增强党性,严格遵守和自觉维护党的纪律。
  陈云也指出:“纪律是我们重要的武器,维护党的统一,不靠刀枪,要靠纪律。必须用纪律来约束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邓小平在1985年3月7日作的《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报告中也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纪律是一个团队生存和作战的保障,没有了纪律,这个团队就会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没有前进的方向。一个企业的使命说来也非常简单,就是把已经制定的计划变成现实,也就是执行。这时,纪律就是不可缺少的,纪律是保证执行力的先决条件。纪律,首先是服从,下级服从上级、部门服从企业。其次是落实,决定下来的事情和布置下来的工作必须有反应、有计划、有答复,必须给出一个结果来。
  4。纪律打造高度自律、具有勇气的领导人。
  具有荣誉感的领导者会高度自律,同时也激励其他人学习他们的榜样。具有荣誉感的领导者也可在他们的组织中灌输这样的价值观,增强组织纪律性,引领大家取得成功。与此相反,纪律涣散的人缺乏这种荣誉感,他们几乎不说别人一句好话,他们更不愿意为了帮助别人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对整个组织都是一种破坏力量。当形势变得严峻,组织很需要他们的时候,这些纪律涣散的、没有荣誉感的人就逃之夭夭了。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渴望具有诚实的品质,但在原则面前一再地让步使他们变得不那么诚实了,直到有一天他们无法明辨是非,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整个组织都苦于没有一个诚实的领导。而共产党的干部由于有着严明的组织纪律,因此能够明辨是非,不管面对多少诱惑,都会带着从未被玷污过的诚实自信地前进。
  战场提供了展示体能和勇气的机会,在企业中同样需要勇气,尤其需要有机会显示道德的勇气。人们需要勇气去坚持原则和信念,并做出正确的选择。纪律是勇气的精华所在。对企业来说,为了增强道德勇气而进行训练同样重要。那些忠诚于企业组织的人,也是乐于接受批评的,以此来证明自己的道德勇气。
  表现出这些品质的组织领导者和追求这些品质的成员一定是遵章守纪的人,他们是公司的巨大财富。遵守纪律的人工作态度很积极,这使管理人员很容易管理,而纪律涣散的员工会在上述关键领域出现问题,导致管理的无效率,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败仗。
  在战场上获得胜利和在市场竞争中打败对手都要求人们能够自律,同时还要遵守组织的纪律。纪律严明的部队更有可能战胜纪律涣散的敌人。市场虽然与战场不同,但是你要在这种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你也应该仔细地审视一下你的企业组织,确定你的组织是否具有严明的纪律。因为严密的组织纪律,也是提升企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5。纪律体现组织的核心价值。
  1936年3月20日凌晨。驻坝海的红军要启程。当一位战士持火把去喂马时,不慎点着屋角稻草,即刻,火随风势延及茅屋,烧毁民房20多间。红军及时道歉,安抚灾民,还把马驮着的大洋,三五十不等,依据灾情轻重发放赔偿损失。红军走后,灾民很快盖起新房,搬入新居。此情此景,永世难忘,“天还很不明,火烧坝海营,红军要起身,赔了一驮银”。这首至今流传在当地的民谣,忠实地反映了这一感人的故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纪律监督提升组织战斗力(3)
遵义县新民镇汇民村青山寨村民组;有一座最引人注目的“红军坟”。1935年1月红军渡过乌江后有一支小部队来到了青山寨;其中的3名红军战士长眠于此。70余年来;这3位无名的红军烈士静静守候在青山寨村口;无言地见证着这个小山村的变迁。
  87岁的村民邓少华告诉记者;当年红军来到青山寨时自己已经16岁;来的红军人数并不多;只有几百人;在寨子里宿营一晚后;第二天就赶往附近的团溪去了。他自豪地说;当晚一些红军还住在自己的叔叔家;自己还给红军煮过饭。
  邓少华回忆说;红军不乱拿群众的东西;走到哪户人家无论怎么劝也不肯吃农民的东西。红军来后;立即在寨子里的祠堂开会;宣传革命政策;并打开地主的仓库;将粮食分给穷苦的农民。青山寨宿营的那晚;红军把地主家的仓库打开分粮后;将地主家的肥猪也拉来杀了和农民一起分吃。当得知有一头猪是佃户的
  时;立即用两斗谷子赔偿了这家佃户。“红军确实是爱护穷苦人的队伍!”71年前的往事让邓少华感慨不已。
  一个组织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纪律观。不可想象,一个规定“为穷苦人闹革命”的组织,如果去抢夺普通百姓的财物,还会赢得天下之心。
  一个有着伟大愿景的组织,会建立一个高瞻远瞩的核心价值观。基于一个远大价值观的组织,会自觉地建设一个保证组织使命的纪律体系。
  经过纪律性和革命性熏陶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体现出了不同于其它组织的一种优秀的品格。首先,共产党的干部是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核的,他们作风上过硬,有着严明的纪律意识,现代企业缺少的正是这种德才兼备的干部。因此,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选拔和任用共产党的干部,并且大量节省了在这方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