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觉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慧的觉醒-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果你热切地想要观察,带着强度,心自然就会安静。你不必强迫它,你一旦强迫它,它就不静了,它就僵死了。你们能看到这个真相吗,即要发现任何东西你就必须看?如果带着偏见,你就看不到。如果你看到了,你的心就会安静。
  安静的心是怎样的?我们不仅在探究无摩擦的能量品质,而且在探究怎样实现我们内心的彻底转变。我们的自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们自己——世界的结果并非与我无关:我就是世界。这可不只是看法,而是事实,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因此,我内心彻底的革命和转变必然会影响世界,因为我就是世界的一部分。
  在探究冥想的过程中,我看到能量的浪费都是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引起的。没有任何摩擦的人际关系可能吗?唯有了解爱,才可能有那样的关系,了解爱即否定非爱。嫉妒、野心、贪婪、自我中心的行为,显然都不是爱。在了解自我的过程中,如果你把一切非爱都弃之在旁,爱就在了。观察是瞬间的,即刻的,解释和描述则要花很长时间。
  我发现在那样的观察中没有系统、没有权威、没有自我中心的活动,因此也就没有遵从、没有自我跟他人的比较。要观察这一切,心必须极其安静。如果你想听刚才在说的内容,你就必须用心留意,不是吗?如果你在想其他事情,你就没法听。如果这些话你听烦了,我可以起身走开,但去强迫你自己听就不可理喻了。如果你对这些确有兴趣,热切而强烈,你就会全心全意地听,要全心全意地听,心就必须安静,这个道理非常好懂。这一切即是冥想,而单独静坐五分钟,盘着腿,调适着呼吸并非冥想,那是自我催眠。
  我想搞清楚,彻底静止的心具有怎样的品质,它静止时发生了什么。我已作了观察,作了记录,有了领悟,我完成了那部分工作。但还有另一个的疑问:头脑的状态、脑细胞本身的状态是怎样的?脑细胞储存起自我保护必需的有用记忆,记住哪些事物可能导致危险。你们难道没注意到?你们读过不少书吧?我个人没读过多少书,因此我能检视自己并搞清楚问题,观察自己,不是根据某些人的理论观察,就只是观察。我问自己这样的头脑具有怎样的品质?脑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脑子会记录,那是它的功能。脑子只有靠保护它的记忆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就不行。脑子可能在某种神经质中找到安全,它已在国家主义中、在家庭的信仰中、在财产的拥有中找到了安全,那些都是各种形式的神经质。脑子必须感到安全才能正常运作,它可能选择在某些错误的、不真实的、虚幻的、神经质的事物中寻找安全。

冥想的心和无解的问题(6)
当我彻底检查了自己,那一切就消失了。没有了神经质,没有了信仰,没有了国家主义,没有了伤害任何人的欲望,也没有了对所有伤害的回忆。那么一来,脑子就成了一个记录工具,思想在运作时不再把它当做“我”。所以,冥想不仅意味着身体的静止,还涉及脑子的安静。你观察过脑子的运作吗?为什么你想某些事情?为什么你对别人起反应,为什么你绝望地感到孤独,不被人爱,无依无靠,没有希望?知道那种排山倒海的孤独感吗?尽管你可能结婚了,有孩子,生活在一个团体中,但仍会有那种彻底空虚的感觉。看到那种感觉,你就试图逃避它,但假如你跟它待在一起,不逃避它,只是全身心看着它,不谴责,也不设法克服它,就只是观察,如实观察,那么一来,你就会看到你认为的孤独结束了。
  那么,脑细胞记录着,充当“我”的思想——我的野心、我的贪婪、我的目标、我的成就——则结束了。于是,脑子和心变得极其安静,并且只在必要时发挥作用。于是,你的脑子、你的心就进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维度,一个无法描述的维度,因为描述并不是被描述的事物本身。我们今天早上所做的就是描述、解释,但语言并不是那个东西,当我们领悟了它,也就摆脱了语言。于是,安静的心就进入了不可衡量的境界。
  我们全部的生活都建立在可衡量的思想之上。它衡量上帝,通过意象衡量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它试图按自己应该怎样的想法提升自己。所以,我们生活在一个衡量的世界,我们背负着那个世界,却想进入另一个根本不可衡量的世界。冥想就是看到实然并超越它——看到衡量并超越衡量。当头脑、身体和心灵真正安静和谐时,也就是当头脑、身体和心灵完全合而为一时,会怎样呢?那时候,我们就会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提问者:什么是直觉?
  克:这个词我们要非常小心。因为如果我无意识地喜欢什么,我就说我直觉如此。你难道不知道我们借助那个词跟自己玩的所有把戏吗?你要是如实看到了事物,为什么还需要直觉?为什么你需要任何形式的预感、暗示?我们在谈的是了解自己。
  提问者:如果一个人觉察到自己的*,*似乎就消失了。我们能始终保持那份觉察,那份关注吗?
  克:注意这个问题所隐含的危险。“如果我觉察到我的*,它们似乎就消失了。”那么一来,觉察就沦为了技巧,用来促使我不喜欢的东西消失。我不喜欢生气,因此我会觉察它,没准它会消失掉。不过我很喜欢成就,我希望变成一个伟人,那我就不觉察那一点。我相信上帝,我崇拜国家,然而我却不觉察所有隐含其中的危险,虽然它分裂、毁灭、折磨着人类。所以,我会觉察那些最令人不快的事物,却不觉察一切我希望保留的事物。觉察不是个技巧,它并不是用来帮我消灭我不想要的东西的。觉察意味着观察好恶、压抑等一切思维活动。如果你性情保守,你就不会谈论性,你会压抑它,但你却在想着它——我们必须觉察那一切。
  提问者:先生,我们能通过了解我们的心在睡着的时候觉察吗?
  克:这个问题确实复杂。我怎样在睡着的时候觉察呢?睡着的时候存在对现状的觉察吗?白天的时候,我觉察到内心的所有活动、所有反应了吗?如果白天的时候我没有觉察,晚上睡着时我又怎么觉察呢?如果白天的时候你时时觉察,处处留心,关注自己饮食的多少,说了什么,想了什么以及种种动机,那么到了晚上还有什么需要觉察吗?请搞清楚这些问题。如果你没在觉察,除了脑子像唱片一样转个不停,那会怎么样?我白天过得很精神,觉知、察看,留意着我吃了什么,想了什么,感觉到什么以及怎样跟别人说话。嫉妒、羡慕、贪婪、暴力——我彻底觉察了那一切。这意味着我实现了头脑的秩序,但那并不是按计划行事。我曾经生活混乱,无知无觉,当我慢慢觉察起点点滴滴,就有了秩序。所以,当身体睡着时,发生了什么?一般情况下,脑子会试图在你睡着时建立秩序,因为意识清醒的时刻你生活混乱,而脑子是需要秩序的。不知道你们注意到了没有,脑子如果没有秩序就无法恰当、正常地运作。所以,如果白天的时候有秩序,在你睡着时,脑子就不会试图通过梦境和暗示等等来建立秩序,它静了下来。它可能会记录,但它是安静的,于是心就有了更新的机会,有了不再斗争、不再挣扎的可能。心也因此变得极其年轻、新鲜和单纯,这表示它永不会伤害,也永不会受伤。
  提问者:如果一个人有信息要传达,这个人和他的追随者的关系通常就是师生关系。老师一般具有影响力,而他的信息则是一个系统。为什么你不认为自己是老师,不认为你的信息是一个系统?
  克:这个问题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是吗?不要追随任何人,不要接受任何人做你的老师,除非你成为你自己的老师和门徒。
  布洛克伍德公园
  1971年9月12日
   。。

论智慧(1)
智慧洞察事情的谬误。思想如果摆脱了这些谬误,它就不再是原来的思想。然后它就开始与智慧携手平行。
  博姆教授:谈到智慧,除了词义,我也常喜欢查一查词的来源。智慧(intelligence)这个词很有意思,它来源于inter和legere,意指“领会言外之意”。所以在我看来,可以说思想就如一本书的信息,而智慧则是对其意义的领会。我觉得这给智慧下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定义。
  克里希那穆提:领会言外之意。
  博姆:是的,即理解真实的意思。字典里还提供了另一个相关意项:心的警觉。
  克:对,心的警觉。
  博姆:这跟一般人以为的智慧很不一样。考虑到你表达过的很多教诲,我猜你可能会说智慧不是思想。你说思想发生在旧脑子里,它是个物理过程,电气化学般的过程。科学已经充分证明,所有思想本质上都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那么,我们或许可以说智慧遵循的是不同的法则,它跟时间的法则毫无关系。
  克:智慧。
  博姆:是的,智慧领会思想的“言外之意”,看到它的真义。我们开始这个问题之前,还有另外一点要谈:如果你说思想是物质的(physical),那么精神或智慧或不管怎么称呼,它似乎是不同的,它遵循不同的法则。你觉得物质和智慧之间真有区别吗?
  克:有区别。你说思想是物质(matter)?我们换种说法吧。
  博姆:物质?我更愿称之为物质过程。
  克:好的;思想是一个物质过程,那它跟智慧有什么关系?智慧是思想的产物吗?
  博姆:我想我们可以理所当然认为它不是。
  克:为什么理所当然这么认为?
  博姆:很简单,因为思想是机械的。
  克:思想是机械的,没错。
  博姆:但智慧不机械。
  克:所以思想是可衡量的,智慧则不然。这智慧怎么会存在的?如果思想跟智慧无关,那么,思想的结束就是智慧的觉醒吗?或者,那智慧,独立于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