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缘追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遂缘追逐-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显然,当且仅当        βQ≤P  时组织者才会组织活动。

  从αa≥P 和  βQ≤P  中我们可以看出,参与者和组织者之间之所以存在矛盾就是因为a和Q之间存在差距,a是期望质量的均值,Q则是真实的质量。那么这在参与者和组织者之间会引起怎样的选择呢?

  (三) 校园活动的逆向选择

  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对Q的概率分布做一个假设Akerlof早在1970年就假定Q是均匀分布的,设Q在【0,γ】 之间是均匀分布的,则Q=0(参加最差的活动)Q=γ(参加最好的活动)的概率都是1/2。

  我们来看一下参加者在得到多大的满意度(或者叫做精力)的时候才愿意来参加活动?从αa≥P可知,当Q在【0,γ】之间均匀分布,马上就可以知道a=1,因为a=∫20 (1/2)QdQ= 1/4(4…0)=1;因此,参加者的满意度为α,一旦参与者对活动的评价为α;组织者会有什么反应呢?  从βQ≤P可知,只有当Q≤α时,才会组织活动,于是活动的质量Q从【0,γ】退化为【0,α】,这种退化在经济学上就叫逆向选择。这是第一次逆向选择,在第一次逆向选择中,Q在'α,γ'之间的活动就被淘汰了,也就是说好的活动就减少了,这是第一次逆向选择的结果。问题是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逆向选择,这就会导致我们活动质量的概率分布区间越来越小,质量越来越差,参与率和满意度必然也会越来越低。

  (四) 校园活动的均衡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发现,参与者是根据αa≥P来决策是否参加活动的,而均值a是参与者根据参与者对活动的满意度(或者激情)来决定的,即P实际上参与了a的决定过程。由于逆向选择,βQ>;P的好的活动会被淘汰,所以在每次活动中,a=1/2P,把a=1/2P带入αa≥P,可得P没有正值解,只有P=0才是均衡解,也就是说P给定后,好活动会逐渐消失→参与者满意度越来越低→次的好活动消失→参与者满意度更低→……→P=0;Q=0

  这个均衡的含义是:最后没有活动了。但是如果Q的信息是公开的,参与者对Q一目了然,就不会发生a、Q之间的恶性循环,对于任何一个活动i,参与者愿意参加的充要条件是

  αQi≥Pi

  而组织者愿意组织活动的充要条件是:

  β Qi≤Pi

  因此,只要Pi满足:

  βQi≤Pi≤αQi

  这时,组织者和参与者会达到共赢。

  三、 分析及建议

  由上述讨论可知,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参与者和组织者的不同情况会导致不同效率的均衡,而只有共赢的活动才是理想的、有效率的活动。减少低效率均衡的机会、防止“逆向选择”效应的产生,对成功开展各项活动,构建和谐校园起到重大的作用。

  实现上述目标有很多种方法,但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可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立信息反馈平台。要消除信息不对称,不论是参与者还是组织者都要做一系列的调查,只有这样才能对活动的信息有充分的了解,但是调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为了充分纰漏一项活动的信息,调查者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这势必会增加获得信息的成本。为了降低这一成本,我们建立信息反馈平台。平台不仅是收集每次活动结束后参加者的想法、意见。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一平台充分纰漏活动的信息,把它建设成为参与者对活动信息的收集、反馈平台,组织者对活动宣传、展示的平台,组织者和参与者之间交流、对话的平台。

  2。 建立活动监督机构。由于一定条件的束缚,信息不可能完全的纰漏,也就是说不对称信息肯定会存在,为了使活动仍然可以给参与者提供最满意的活动,让参与者对活动组织者充满信心,为以后活动打下基础。保证能够顺利开展高参与率的活动就必须有两个约束条件:一,组织者对活动的“伪装成本”一定要存在而且较高,“伪装成本”就是组织者付出的代价,如果伪装成本小于组织者组织活动所得的报酬,那么他们就会以次充好,举行坏活动,毕竟举行的活动越好,组织者需要付出的精力或成本越大。二是,参与者对活动的满意度剩余要大于对活动的失望,这也就是说,在组织的所有活动中坏活动的比例一定不要太大,否则,参与者会因噎废食,不再参与以后的活动。为了充分利用这两个约束条件,建立活动监督机构就势在必行了。

  3。 做好各项宣传准备工作,及时纰漏活动的信息。每次活动都要狠抓宣传工作,但是要切合实际的宣传,不能盲目的夸大。宣传的目的是要让参与者和组织者之间信息保持最小差别的对称。

  4。 提高参与者的参与热情,由于参与者是根据αa≥P来决策是否参加活动的,而均值a是参与者根据参与者对活动的满意度(或者激情)来决定的,即P实际上参与了a的决定过程。因此,要想提高活动的参与率,我们就必须提高参与者的p,即参与者愿意出的精力。这不仅需要我们把活动宣传做好,更重要的是要使我们的活动具有吸引力,作为组织者一定要在增加活动吸引力方面下足功夫。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Akerlof的“二手车市场”模型是关于信息不对称的经典模型,运用这一模型来讨论、分析我们校园活动而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科学的、有实际意义的。用这一模型的深邃理念指导我们的活动,那么我们一定能够组织好完美的校园活动,使我们自身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也为我们和谐校园的构建出一份力。

  可能现在来看,这篇文章的观点有点偏激了,但是自己心里明白,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调动我的资源,使我的活动可以和同学们互动,以减少不必要的信息不对称。本来是打算用这篇文章来补充和弥补自己在会议上了不良表现的,希望书记们可以明白,我在会议上的做法只是出于对经济学院学生工作的担忧,可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我的这种不理智、不明智的做法,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一时间,经济学院对我的负面评价到处都是,说我有点愤世嫉俗,因为我看不惯现实的情景,说我有点固执己见,因为我不听他们的解释。说我有点不合群,不会做人,其实这一点,我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反驳,什么叫我不会做人呢?从小到大,我都是朋友一堆一堆的。可能我不会做的就是拍马屁吧?我是一个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的人,我努力的希望我去追逐我心中的那份完美和天真。

  也就是在这种压力之下,我没有任何颜面的再回到经济学院的学生干部队伍中,这是我最惨痛的一个教训,我知道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的方式不对,导致了我的归宿不对。这件事,也是我直到现在一直以此为警钟的一件事情。我也知道这次会议把我逼上了绝路。因为自己马上就要从618经济学社退下来了,同时,班长也该换届了,而这也就意味着我的学生干部工作生涯的结束。 。。

我和校科协擦肩而过
那次会议之后,好多学长找到我说,你做错了,即使经济学院再差,也轮不上你来多嘴。我也深深的明白,我自己做错了,我是谁呢?经济学院团学干部之外的一个人,我有什么资格来参加这样的会议和在会议上大放厥词呢?我没有任何的资格。那时,我就想不要再做任何可以留在经济学院做学生工作的梦想了,我注定是自己要把自己毁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海报栏上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消息,校科协换届选举,招主席一人、副主席三人。我当时一时激动,想我是不是可以去校级学生组织尝试一下呢?但是,当时我又犹豫了,听说校级组织换届人选都是内定的,我去了也是白去啊。但是,我要不要尝试一下呢?我暗暗记下了那个邮箱的地址。回到宿舍,我匆匆的弄了一张报名表,可是后来还是犹豫了,要不要投呢?我当时给自己的一直做思想工作,算了吧,学生工作做了也没有意义,就这样结束吧。何必让自己一直忙下去呢?但是,在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发送了我的报名邮件。

  而后,是很幸运的被通知参加笔试、面试。笔试是在学办举行的,当时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校级学生组织多好啊,还有自己的办公室。笔试是一个类似于心理能力的测试,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只是让自己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面试被安排两轮,第一轮是竞选演讲,第二轮是团委老师面试。谈到竞选演讲,我着实有点发毛,当时自己还是不怎么熟悉到底该怎么演讲,什么样的演讲才能打动人。而后来,我在赵龙同学宿舍熬了一宿,在他的帮助下,终于把自己的竞选演讲稿弄好了。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站在今天这个舞台上来参加我们校大学生科协主席的竞选。

  我叫张超,来自06国贸三班,现在是06国贸三班的班长,618经济学社的会长。今天之所以来参加科协主席的竞选完全是出于对科协工作的热爱,当然,今天来参加竞选的肯定都是我们审计学院的精英。但是,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更适合科协主席这个职位。原因可以总结为四个单词ACCA。AMBITION,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需要一个有野心的领导,只有这样团队才能不断的取得进步,而我今天的野心就是拿下科协主席这个职位,因为我还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带领我的团队打造一个独树一帜的科协。除了AMBITION,还有更多的CONFIDENCE驱使我走上今天这个舞台,去年四月怀着对科研工作的热爱,我筹备创建了618经济学社,一年的社团生活打拼让我成长了很多,IF U DREAM IT ,U CAN DO IT,我坚信:如果我是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