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昏录-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便写一下整理线索时的思路。

    我意识到小说里一个致命的bug,我定的国都是长安,当然长安这个城市现在已经没有了,所以在实际地图上的位置其实是西安。长安是故事中最核心的位置,是大部分场景的背景地域,这点是不能改的,国都一变,大到所有的行军路线、战略战术、内防布置、各方势力,小到天气状况、四季景色、对应植物生长状况,花何时开,叶何时落,你在何时看落雪,都要改,我懒,不想改。

    然而从气象学角度来说,与之相应的平行历史的明代,西安这个地方无论从土地质量,还是降水,还是从气温来讲,都已经不能担当一国之都的大任了。

    不过没关系,我毕竟是架空历史。而且与明代相比,还有一点不同,就是夷狄问题。国都的位置反映了你的战略倾向与威胁来源,在这方面,书中是与现实不同的。

    明靖难之后改都燕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来自东北的女真族虎视眈眈的芒刺之患。而我的大昼,以及后面的长夜,他们的威胁都来自于正北部突厥联盟的游牧,以前我一直没决定他们到底是西北还是东北还是正北到贝加尔湖畔。当然,现在将国都位置的因素考虑进去之后,我最终将突厥大本营定在了贺兰山北麓。这是其一。

    其二,还有个威胁,就是伊犁与西域,明代已经开始从海洋对外交往了,小说里还在惨兮兮经营着西域,而事实上平行朝之时,那片沙漠之中灿烂的文明已经干涸衰落了,郑和踏上另一片沙滩去寻找弥漫海腥的茶马与丝绸的交易。还是那样,我是架空朝,不理他。

    但是有一件事是不能不去想的,写到了第三卷,中原大旱,中原蝗灾,豫鲁之地。在今天上午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他妈的河南都旱了,你陕西怎么可能没事啊卧槽,我特么怎么现在才想起来!

    怎么办?

    我既要保证这个国都繁华奢靡的供给,又要在科学常识内维持东面广大的中原国土旱到民不聊生的气象必然。所以只能人为的去加剧这种对比,怎么对比?

    黄河!

    远居上游的统治者将浩荡黄河水引入渭河,接着引入黑河、涝河、沣河、浐河、灞河、潼河、戏河、湭和、赤水河,去支撑“八水绕长安”的门面。因此,我只要改动一个地方,云梓辰在从荥阳跨过黄河前往焦作的时候,写一下断流的黄河,种在河床上的晚稻,迢迢去洼地寻找泥水的骡马和耕农。

    顺便,这也将是导致这个王朝覆灭的另一穗稻草。

    想想我还是好机制的呢!

    先写到这儿。
万恶之源
    万恶之源,大概高中时随便写来练笔写的组诗,然后不小心开大了脑洞,才有的今天的小说。现在看写得很差,随便贴上来。

    相负

    四月

    谁家画眉衔金线,乍晴又雨四月天。

    谁家小女执纨扇,玲珑小脸醉红嫣。

    舞风踏叶刀劈燕,鲜衣怒马正少年。

    浓眉敛目正相见,虎拳玉手遥云间。

    初嫁

    花针细线轻轻握,不绣牡丹绣晚荷。

    梅花绸鞋莲花步,敢问公子姓如何?

    横枪漫扫红花落,花落莫恨东风恶。

    执手相望同床坐,万贯彩礼送几车。

    战起

    山河残破狼烟起,西风渐冷秋至矣。

    军令如山马蹄乱,枪扫狂沙夜风急。

    赤血埋骨终为早,嗔叱懦夫畏杀敌。

    三军尽赏琵琶夜,应有壮士泣亡妻。

    三年

    雨水入壶春茶淡,新折嫩柳道平安。

    忙种菡萏急急采,长枪厚茧芙蓉颜。

    寒露未凝寒衣至,棉絮轻暖甲胄坚。

    鎏金鱼纹小手炉,冬雪纷飞又一年。

    归乡

    鼓响通通三声遍,文武百朝跪庭前。

    红装绯袖牵高骑,不负戎马谢灵签。

    白花缟褐托灵位,何赐儿老弃华年。

    跑前奔后妆花面,不知良人在哪边。

    未亡

    清晨忙起早梳妆,高香三柱献猪羊。

    巧手浆衣缝絮被,纤足挑水醅新酿。

    皱眉小啄花茶苦,闲翻烈女又一章。

    风气无晴清风乱,霜染朱华素颜苍。

    谁冢

    屋门半锁鸦鸣哑,苔深青碧马蹄滑。

    三年征尘本无悔,十载为奴枉思家。

    奔东西不识旧邻,望前后几换桃花。

    可曾回首半坡上?树掩坟茔驻昏霞。

    伤伤

    曾嬉笑长街屋后,共执手相诉情愁。

    羡煞人良缘天偶,想千年花明水悠。

    誓云云黄杨题凑,信旦旦将相王侯。

    今妻名字驳泥厚,血洗剑来世白头。

    芜园

    桑葚未摘落停停,落潭无声波未平。

    邻街有宴人方散,后院无光月正明。

    风撕残荷花花碎,雨刷枯柳叶叶青。

    叶入荒堂无人扫,任蛛结网落流萤。

    这是一组叙事诗,1、2段讲的是一男一女相识到结婚,后来男子奉命出征,战功显赫,却在最后一战被敌人俘虏。许多年后,当他历经艰险脱逃,回家来只看到妻子的一方坟冢。原来妻子已在苦苦等待他的这许多年了,逝世了。男子悲痛欲绝,拔剑自刎在妻子墓前。

    因为是叙事诗,所以没有过多的议论,不过我想说的,都已从环境描写和暗示中体现了。题目是《相负》而非“相误”,为何女子要看《烈女》,男子自杀并非只因羞愧。红颜枯骨,蓝颜虬髯,悲剧?
每次我写长东西的时候都是因为等人
    地铁上,大概整理一下,从整体构思来说。

    首先说正文是五卷定好的,大家也看出来了,是用五行来命名的,其实对应了书中五个最重要的角色,我指的重要不是戏份多少,而是对正个情节的推动与影响。

    说起来了,我的书女主(划掉)男主是泠皓,他的名字是念成“零号”的,所以才叫人如其名,懂?他的姓是三个点的泠,这真的是个姓,而不是两个点的冷(一直念错的去第五版红皮新华大字典第1427页右栏中上去找你的准确定义)。

    现在已经完成三卷,域土卷和铄金卷之间的断开节点一直是我头疼的,不过现在已经写完了,结尾有些仓促,在正式发出之前,我可能要重写第五十六章。五十六章一开始的浮楼牵水梦境的确是神来之笔,我在匆匆赶往一教,看到满地银杏和无患子的时候想到的。

    有人说第一卷为什么这么短?因为它只是个序,一个四万多字的序,主要人物并未全部登场,人物性格也不明确,故事杂乱模糊,场景很好人物美型却总觉得怪怪的(小潼姑凉说的)。这是个相对封闭的故事,像是遥远的记忆。也因此,它被命名为源这个字。这一卷我写得很飘,我说我是故意的你们可信?

    桎木卷,是个全程都很逗*的一卷。当年我是从这一卷开始写的,高二那未成熟的三观导致了这一卷难以补救的笔法幼稚,漏洞百出,审美捉急,情节烂俗,取向不明,中二无可救疗,这是实话。我是按照原来的手稿打下来的,改了一些,但没有全改,这一卷弥漫着逗*和幼稚的氛围,来冲淡这个故事应有的历史沧桑感与哀凉(其实并没有)。为什么?为了后面的三卷。我需要用一整卷的傻*气息去撑起来之后的所有悲伤。

    桎木卷全程逗*可是结尾微虐,这是一个点,在虐中迎来了从头虐到尾的第三卷。准确说也不是从头到尾的虐,温情也是有的,但虐的地方是真虐。

    这期间泠皓的性格会有跟明显的变化,其实从第一卷就露出了端倪,我写的是历史,不是少年热血,主角也不止他一个,他不是书里的最后一人,他也没有资格代表正义,历史面前没有人是清白的。相反,他是对一一切都最不知情却陷得最深,被算计得最惨的那个。那个红衣白马的长安泠皓将永远不复当年,他代表了那些不会再回来的往矣秋风。

    不只是他,一步走出去,所有人都不能回头,从长安开始的那些人,等他们再次踏入那个熟悉的都城,最后的战场,长夜不夜,早已不是一开始的他们(我透剧了?)。

    之后的三卷,土卷,讲的是内政与阴谋,还有我硬塞进去的带了个人色彩的大段政论和史论,在最后面几章出现了之前一直隐藏的玄幻元素,是以秦钺为代表的另一个世界开始录入黄昏时期。同时,第一个和第二个暗线浮出水面,又牵出来另两条支线索,一支将在后面两卷解释,另一支就要等到番外去话说。以此结尾,留下尚未结果的剧变。

    金卷,文章又会回到战场,战争中的黔首,还有无尽的宿命,届时,主角会悄然换掉,最后以一人的死亡结束一切因果。

    最后一卷的名字是我最早想好的,因为,我一直在等待结局,等待一直藏于幕后的离雪燃讲清真实的历史,在沉于无尽的长夜之前,借着黄昏最后的光去看清一切。哦,名字是焚火。

    长安最高的僧塔,终年死寂的顶层阁楼里,离雪燃突然咳出一口鲜血,他擦干眼角,继续无言地写着那本尚未完成的黄昏录。

    其实文章是不可能一直虐下去的,否则无论是写还是看的人都会心力交瘁。所有故事的最后,反而不会特别虐,而是一切结果揭晓了的卧*感。

    再说大番外,暂定有中天,长夜,与寻雾三个,还不能确定是将它们写成卷,还是单做短篇,插到正文里,甚至是另外写成一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