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男剩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剩男剩女-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粗糙和沧桑的生活比精致的细节更容易让她感受力量。雪青开辟了她的心灵之旅:西藏、赣南、湘西……都市里看不到的生活,都呈现在眼前,雪青找到了她所要的朴素、坚定、又无比真实的力量。     
十、从被动单身到主动单身(4)     
  雪青说:我以前的精神空间是别人帮助建立的,所以自己是随着生活走,活在感觉中。现在感到踏实了,即使外界没有依赖,自己的内心也已经长成一棵大树。这种心态不但避免了回望过去的无奈,还觉出了人生因丰富而有的美丽。 
  与雪青类似的还有33岁的晓航。晓航是北京一家电讯公司的业务代表,在感情受挫的几年间,她意外发现了未婚的一大好处:能够享受到每年20天的带薪探亲假,再加上三个“黄金周”的假期,她可以到处旅行。晓航的电脑台对面有一张硕大的中国地图,每去一个地方,她就在地图上插一面小红旗,很多朋友看到那插了好多小红旗的地图都羡慕得不得了,晓航自己也很骄傲。独自一人,既要供楼,还能满足自己到处游逛、蠢蠢欲动的心灵,多了不起! 
  今年32岁的小朱也是圈内知名的“驴友”。几年前,由于“大龄未嫁”,亲朋好友经常关切地询问。小朱也就很自然地陷到一种自怜的情绪中,节假日更是空虚,觉得人生很失败。后来,她和网上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起来,登山、远行,平凡枯燥的生活变得热闹起来。开始,置身于美丽的风景中,还会奢望有一个人相伴,渐渐地,大家和自然相融而产生的“场”,融化了她的失落。置身高山大川,小朱感到自己好渺小,人生也只是一个短暂的流程而已,既然无论怎样都要向前,为何不快乐地向前? 
  为此,小朱给出行找了一个具体的“主题”——摄影。她经常参加摄影爱好者组织的专线旅游,去的地方都是旅行社找不到的。她的摄影作品也渐渐显露出对生活本真的观察和体悟。小朱目前的摄影器材都是很棒的,置办它们也使小朱充满感激地对待工作。摆弄相机时的小朱别具风姿,她说:去过一些好地方、拥有一套好设备、拍出一些好片子,爱情就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另一位某杂志社的编辑红萍也是如此感受。红萍也是旅游摄影爱好者,经常和一些喜欢摄影的“驴友”去拍民俗。她说,置身都市又可以远离都市,让心情定期“流浪”,会发现很多从未有过的状态。心在纯洁的山水、淳朴的人心中过滤,你会发现自己活得越来越纯洁,越来越健康。在成长阶段,可能好多人都有过“离家出走”的想法,因为模式化的生活常常使人麻木。只有适时地离开,心才会承载更多;眼,才会看得更远。 
  当然最厉害的还要数一直独自行走在各个城市之间的刘娜。她从十八九岁就一个人出来独立生活,先是在北京读书,后来又在上海工作,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来到广州,暂时定居下来。工作之余她喜欢一个人背包穿梭在新疆、云南、西藏;甚至在上MBA的间隙学习琴棋书画,因为她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时候更要精彩”。至今,还是没有一个城市能够让长久地驻足停留。 
  以远行的方式挥洒心情的方式已成一定规模。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单身公社,快乐生活》的报道,说的是在丽江花园,一群志趣相投的单身男女,合伙请一个保姆,一起吃晚饭,饭后以及周末还有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比如乐队排练,去郊游和爬山,“公社”有章程,还有“常委”……让单身的心灵,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写那篇报道的记者说,恨不得立即搬到丽江住,加入这样的公社去。 
  可见,女性经济上的独立其实是表层上的东西,更重要的其实是心灵和思想的独立。有的女性事业上很成功,但总是在工作之外觉得孤独和寂寞。而真正的独立,还要有一种能享受孤独的心态。只有这种女性才可以很有底气的说:我不需要婚姻。 
  出色的女人,会在逆境中学会升华,将自己奋力托上一个台阶。而缺少智慧的女人,只能在逆境中沉沦下去,向命运妥协,由着命运的巨手,将自己打入灰暗的生活,并且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超脱。所幸,智慧的女人越来越多。刚收到一位剩女的邮件,她说自己现在坚持健身,“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健康运动中去”。 
  很多时候,我们应当提醒自己,永不要责怪命运,永不要把自己变成怨妇,如果命运打不倒你,你就是强者,并且会由此变得沉着大气、坚强美丽。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并不容易,但是只要有一天明白过来就好。亡羊补牢,从来不晚,因为下一次,同样的错误不会再犯。     
十一、剩女们水一样流淌的生活秀(1)     
  没有男人,家也是温暖和美丽的 
  你不能阻止忧伤之鸟飞过你的头顶 
  但可以防止它们在你的头发里做窝 
  那天,黎阳穿着一件中式小立领上衣。那是她先从上海买来的白色缎子,然后由熟识的老师傅手工做成。服帖而饱满的小颗包纽扣让人联想到中世纪欧洲宫廷华服的精致,而细节里流露出的含蓄的东方味道,就像她放在草编大包里细细的烟一般,淡而深刻。我们找了个最舒服的姿势把自己放进大沙发里,然后她点上一支烟,我拿出密密麻麻的采访提纲,开始面对面地聊天。 
  但凡去过法国的中国女子,身上总会带着浸润过属于那个国家的优雅随意,浪漫中又不乏骨子里的内敛,当然,还有后天培养出来的一点点优越感。黎阳就是这样一位体会过法国,可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又是“中西合璧结合得不太好”的女子——素面朝天,从不迷恋品牌,更多时候是自己找人做衣服。跟这样的女人聊天,就像打开了一种异样的心理空间,那种感觉和体验,趣味和情致,格调和风韵,都令人低回。 
  黎阳的眼神里多的是一份从容与智慧。这是多年修炼的结果。智慧不是智商,不会是凭空掉下来的。总要千山万水走过了,经历过了,或者从旁人的经历里顿悟了一些什么,一些不可能在书本上学到的,也不可能旁人身体力行教你的东西。女人在这样的经历里升华了自己的境界,有能力气定神闲,波澜不惊。 
  或许是对法兰西有着太过憧憬的想象,总觉得从那里回来的女子就算没能拥有惊天动地的爱情,也必然有一份能让人产生距离感和仰慕之心的工作,而那工作又必然和艺术有关,与金钱无关,有的只是左岸的悠闲,或是搅动小勺时咖啡杯中的灵感。 
  不过聊到工作经历,黎阳的简单倒是让人惊讶。学法语出身的她毕业后去某市的法语培训中心教书,一年清闲的日子转瞬即逝,于是决定体验法国,选择了冷僻的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只身来到这个充斥着香水、美食、佳酿、艺术、文化、艳遇的国度,期间教法国孩子中文,零碎组织过几次文化展、音乐会,5年的春花秋月就这样打发过来了。 
  在第四年的夏季,32岁的黎阳多年的恋情无疾而终。当她面对他的分手提议,她的平静让他吃惊甚至让她自己都吃惊。之后的过程是必然的痛苦与伤神。黎阳是一个乐观而理性的人,她说以前从来不理解人为什么自杀,而现在似乎都怀疑自己是否会烦了便“自由落体”,她使用这个词再次显示她心底里乐观的一面,这种骨子里的乐观支撑着她对自己和这段感情都做了深刻的反思。她最初的平静反应让自己惊讶,也让她后来由此反观自身,她才发现她一直在用理性来维持彼此的关系。其实那个他从来没有真正打动过她,虽然这并非什么新发现,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分离并非是什么新理论,而且为很多人所接受。黎阳当时也是这么认为而准备走进婚姻的殿堂的,但是她发现爱一个人与不爱一个人,哪怕在外在行为上做得再好,也仍然是有区别的。 
  虽然理性也能够让很多人在婚姻中安身立命,日子不咸不淡也能继续,但是黎阳决定不再迈出这一步。当真正分手时那个他又表示出悔意,而黎阳已无计再回头了。她决定以后还是要寻找一个真正让自己心动让自己爱的男人结婚,哪怕这可能渺茫,这可能会受伤害,但这与青春时候盲目追求浪漫与激情又并非一样。毕竟,黎阳是一个有勇气的单身女子。 
  谈话在继续,气氛温暖而愉快,像窗外深深午后柔和的阳光。你会突然明白,当你试图努力发现对面这个单身女子的“精神后花园”时,其实早已身在她的花园中,混淆视线的只是那根本不存在的“墙”。 
  在黎阳的眼中,法国的生活除了美好更多的是压力,“我的专业听上去很风雅,其实毕业后工作的选择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不是博物馆就是画廊,这些地方对于国外的留学生而言是很少有机会进入的,而你还得同时担负起沉重的生活费用。”如果把留学生涯的压力定义为物质或生计上的话,回国后黎阳的压力则是精神层面上的,比起前者的被动,后者就要主动积极得多。 
  “因为没有经验和人脉,刚进公司的头一年做得非常辛苦,工作重点也都是最基础的宣传、公关形象等等。我是那种喜欢所有事情都有条不紊进行的人,而刚开始时最大压力应该就是来自为工作控制,而非自己控制工作的状态吧。如今已经完全适应这样的工作节奏,看问题的眼光也就更长远些,会站在更高的高度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由此产生的压力对现在的黎阳而言,是适中而健康的。 
  和智慧的女人对话,是一件很舒服很有快感的事情。黎阳闲闲地说,一个女人,最重要的是健康、美丽和才情。有这三者,永远不愁没有人欣赏和喜爱。不要怕自己太出色,只怕自己不够出色。而且这三样,是女人一生都要为之努力的。一个女人,只有健康才可能美丽。才情不是空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