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怕自己不够出色。而且这三样,是女人一生都要为之努力的。一个女人,只有健康才可能美丽。才情不是空壳,它要有附身的地方。一个不健康的女人,怎可能美丽?一个没有美感的女人,才情会演变成怪诞。一个女人只有在她拥有了健康和美感的时候,她才能够用一颗超拔之心去看这个世界。
十一、剩女们水一样流淌的生活秀(2)
女人为什么会老?不要总是拿自然规律说事。如果你不注意磨砺自己的气质,提升自己的境界,自然就会老得快。一个女人,30岁以前不美丽怪父母,30岁以后不美丽,就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她没有将自己的美感磨砺出来。美丽不是天生丽质那么简单,它是一种悟性,是综合素质和阅历的提炼。没有智慧的女人,只能在自然规律下无可挽回地老下去。
话题于是转到单身生活的状态。黎阳说自己很安静,两三年前,她说可以神清气爽地在午夜一点约朋友们去泡吧,现在她宁愿看碟或者听音乐,“你看,我又少了一个可以邂逅的机会”,黎阳的自我解嘲反而显示出她内心的坦然,如果一些故事刚开始就可以看到结尾,那些没有必要经历的,最好就让它们随风而去吧。
不过,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剩女们也是如此。说到将来,黎阳说,如果不去做冲破,不做挣扎,过着也就过着了,慢慢会发展出自己的平衡机制来,慢慢会形成自己的“生态圈”。需要陪伴?还是有一些朋友的;需要生活内容?工作还是很有成就感的;需要享受生活?单身状态可以享受的东西还是不少的,一天也可以安排得很满。只是,你觉得越来越难开展一段爱情,对于你已经发展出来的“单身乐趣”,另一个人的进入越来越像一种侵犯……
孤独是用精神支付的高消费。孤独的女人通常是成熟的女人。她们一般有自己的事业,有宽松的经济,有丰富而难以忘怀的情感经历,但最主要得有思想和悟性。
但人的本性是不愿意孤独的。对于剩男剩女而言,单身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意味着你要丧失通常人们所享受的家庭幸福和天伦之乐等等。因此,他们必须活出一种特有的滋味来,才能将这种缺陷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在这个意义上,剩男剩女应该而且必须为自己营造一个相当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中间既要有学问和思想,更要加入一种灵性,以获取一份不被打扰的安静。
剩女们从年龄上来说也许有30岁上下这样一种分野。25…28岁段对于剩女们而言,正是生命值、经验值、人气值可以积累成高手的阶段,又没有太多现实压力的束缚,一切都还有时间,都还来得及,人生还没有成定局,一切都可以当成是未来现实生活的演练。她们既有着20岁女孩的青春与活力,又有着20岁女孩所没有的经验与机智,当抛开现实的压力,人也会变得超脱和放松,无疑一个超脱的女孩是机智、风趣、有创意和有魅力的,她们甚至可以在好友结婚周年庆典的同时,给自己也买一份礼物,庆祝自己的不结婚周年庆典。
26岁的榛是一个典型的广式美女。她在外企上班,说得一口流利的英文。在广州的时候,并没有受到太多的男孩子关注,相反她追求自己的爱情很执着也很受疲惫,自从来到上海之后,她的生活开始像飓风一样巨变。她开始频频受到男孩子的邀请,尤其是外籍男子的大献殷勤,可能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使得她的美非常受欢迎,而早期西方的中国移民又大都出自她的故乡,也可能由此她正好符合了西方人对于东方美女的固有想象,她也很乐于尝试西方人的社交文化,成为不折不扣的party动物。邂逅成为日常剧目,调情成为一种休闲方式。虽然她不断地更换男友,而且她自认为对每一段感情都很认真很投入,但是以激情维系的感情总是变幻莫测无法长久,她的快乐与忧愁就像过山车一样呼啸来去。在失落和伤心的日子里,她有自己的同性朋友可以倾诉,她们可以彻夜长谈,也可以去最热门的酒吧狂欢。
27岁的蔓则有自己的稳定的感情,她很爱自己的男友,且对他很好。她天生一副小女孩的面孔,使得她的看上去只有20岁,但她又有着更为成熟的头脑与智慧,这是她最让男人们惊奇和迷恋的地方。她很清楚自己的感情归宿,但是又不排除多余的暧昧的情感,或许这种“剩余的情感”带来的是“剩余的快感”。或许是因为在后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青少年。
25岁的女人可以演绎最精彩的单身生活,虽然其中也可能免不了痛苦,但这种痛苦毕竟不能与30岁的痛苦同日而语,前者毕竟还没有太多真正现实的压力,即便痛苦也可能是游戏太投入所致,而且痛苦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审美的意味,如果你在游戏中找到真正的爱情,那么恭喜你;如果还没有,那一连串闯关式的体验,无论成功或失败,过程本身不就是一种快乐?
某保健品北京经销部主管秋迪和某装饰公司副总经理阿倩是一对好朋友,她们珍视单身所赋予的一切权利,从花道茶道到跆拳道,泡酒吧泡健身房泡会所——就是不去泡帅哥。白天是OfficeLady,入夜就成了美丽的潮女搭档。她们可以没有结婚证,但不能没有旅游护照。
秋迪说:我们比很多结了婚的女友过得好。不用围着全家的餐桌转,可以一连几天吃水果餐,也可以在家一边看小说一边慢慢煲汤;出门旅游不用牵挂家务事。很多人都说我比同龄的女人看上去年轻许多,这是“单身让我如此美丽”。
而阿倩说起话来却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思想气质以及骇世惊俗的观点。她说,我们以婚姻观切入单身,潜意识中是在假定任何一场恋爱都该指向婚姻,任何一场婚姻都该白头偕老,这种观念其实是先验的。一夫一妻制并不是惟一的婚姻模式。从人类学角度看,世界上只有少数文化承认一夫一妻制。只不过基督教文化恰好成了强势文化,所以这种婚姻制度就被视为天经地义了。这位宣称不谈爱情的单身女性,确实表现出了一种很酷的姿态。
十一、剩女们水一样流淌的生活秀(3)
另一位27岁的剩女芳妮给快乐下的定义是身体健康、有可以信赖的朋友、有个爱自己的人,再加上不菲的收入。的确,除此之外,还奢望什么呢?据说,北京人的经济收入分布呈较为科学的纺锤形,位居中间的白领占据主导,其中像芳妮一样自主生活、快意人生的单身丽人们形成一个活跃的消费群体。除了满足生活的必需,她们的消费则更多地是为了享受生活,用句时髦的评价,很小资。
徐敏也属于是典型的小资,什么都讲究品位。她在杂志社做编辑,月收入7000元。按她自己说,她是因理解了生活的意义而懂得享受生活。在北京的外地人喜欢给自己一些莫名的压力,买房、买车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在别人面前说起来感到光荣,背地里却被债务压得喘不上气来。徐敏却从来不存钱,她的理由是不想有负担,“对我这种不大会理财的人,把太多的钱放在身边等着贬值,不如用来换取快乐。无钱和无债的感觉都是一身轻,我是赤贫我怕谁。”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想让自己的生活太早凝固,努力地挣钱、开心地花钱是件很惬意的事。徐敏花每一分钱都是为自己的需要:生活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即使在别人的眼里纯属奢侈、浪费,在她看来则是物有所值。
与之类似的还有这位胡小姐。她的工资没有以上几位高,但是让我们吃惊的是,她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房间里有的是书、杂志、CD、DVD和少不了的水果、小零食。她给自己买了份大病医疗保险,免除后患,花钱才可以更加无所顾忌。各种流行的场所她都去,并非为赶流行,而是因为她就是流行的一部分,它们非常符合她的口味。到名牌服装专卖店里淘一些价钱可以承受又与众不同的款式;北京哪个酒吧什么情调,她都耳熟能详;还有一些只有圈子里的人才知道的俱乐部,也常能见到她的身影。她特别渴望结交朋友,因为没有什么家庭负担,大家在一起聚一聚也乐得个洒脱。赚钱就为让生活更好,既然这样消费能让自己无忧无虑,何乐不为呢?
一个人其实也并不孤独,关键是调整自己的心态。陶丽在公关公司工作,每天跟无数的人打交道,记者、客户、活动承办商、场地协调人员、办公室的同事——该说的话和能表达出的热情和兴奋都留给了办公室,下了班之后就会像换了个人一样地安静和慵懒。蜷在宽大的亚麻布沙发上,听一听刚从网上订购来的CD,或者看一部精彩的DVD电影,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立刻把一天工作的疲惫扫得一干二净。碗当然是不用洗了,因为时常有各种“饭局”,又懒得自己做饭,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已经被冷落了好久。
偶尔会希望有人陪,那么陶丽就约上两三好友在家中小坐,或是出去喝杯奶茶,悠哉游哉,晚上出去喝酒到很晚也不会有人骂。本想养一只猫以打发无聊时光,想想一个月有三分之一在外出差,在家的时候也是有上顿没下顿地乱吃,实在苦了猫儿,也就作罢。还是先把自己养好才是。
周末是最舒服的时间,陶丽会给自己的小屋做一个大扫除;去俱乐部游泳;从超市买一大堆莫名其妙的零食把冰箱填满;去美容院做皮肤护理(注意:这不是奢侈,部分是工作需要)或是一个人出去逛街……只要不用加班,做什么都会很开心。
谈到逛街,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陶丽只爱一个人逛街。这样不用担心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感兴趣;不用被迫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无理建议;不怕试穿性感的衣服暴露“缺陷”让男友讽刺;更不用担心疯狂购物后被“另一半”斥为不会过日子而深感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