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之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卫之恶-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毕竟,美丽的爱情和承诺在现实中是难以置信的。你我都不愿意撒谎和敷衍,所以,注定悲伤。
  让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这次在结尾我并没有像上次那样自以为是,一个虚幻的亦真亦假的结局确实十分美好,但是它不是真实的生活本身,故事的最后我终于积蓄了足够的勇气承认了这个罪恶在这个世界上的真实存在,我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喜好而作纯粹的善恶对比,实际上我的爱恨十分狭隘,每个主要人物都用自己的方式绽放着他们亦正亦邪的人性光辉,尽管我很难对
  每个人说祝福的话。在故事的结尾,我选择了让自己的声音沉默,因为我想我没有权力亦没有这个能力去审判任何人,我所能追求的只能是如实地描述一种悲剧的罪恶存在方式,从而唤起人们对美好的珍惜。
  我个人比较满意这个小说的结局,但是并不代表我很喜欢它,事实上我十分讨厌这个结局,我不知道它作为小说的结局是不是过于残忍。喝了数杯咖啡后,我到底决定做了一个刽子手,我对小说里这些活生生的人物最终下了手。我宁愿自己写一千个悲剧,如果这么做的代价是同样的悲剧能够在生活中少发生一次。
  感谢所有伴随《大卫之恶》一同成长的众多网友,感谢天涯舞文,新浪原创,猫扑原创,感谢上海喜二文化公司,感谢你。
  花事已了,愿与你归家;世界大生命长,只愿与你分享。
  建议看医生
  二○○六年二月二日夜康桥
编者序 
  一部警世之作:对浮华世相的深刻剖析和反思
  《圣经》马太福音记载,大卫骁勇善战,南征北讨,受到以色列人的爱戴,建立了自己的国度。但他在战场上的获胜却不能掩盖他在品德上的污点。大卫王与赫人乌利亚的妻子拔示巴通奸,并设计杀死其亲夫。因果相连,善恶有报,大卫王最终因自己犯下的恶行,受到了神的惩罚。父子交锋,骨肉相残,他的四个儿子最终被杀,女儿也在乱仑中被玷污,最后王位也差点丢失,可谓种豆得豆。
  《大卫之恶》是一部在网络上很受欢迎的小说,故事的寓意,同《圣经》中的“大卫之恶”如出一辙。主人公陈北毕业于国内某名牌大学,后出国留学。在留学前后及回国探亲期间,俨然一个情场老手,将几名年轻貌美的女性玩弄于股掌之间。后因勾引家乡“成功人士”、能呼风唤雨的“哥们”占小东的妻子一事败漏,遭到占小东的疯狂报复,自己及家庭、亲人连遭不幸。陈北也为自己的玩世不恭,超然于社会道德规范之外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在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形态走向多元形态的全面转型期,道德价值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它对一些人的约束显得松弛无力,甚至根本不起任何作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小说《大卫之恶》中的主人公陈北就是这众生中的一位代表。他放纵自己的欲望,在欲望中彰显存在的意义。他把年轻美貌的女性视为欲望的对象,进则春光无限,翻云覆雨,退则游刃有余,毫发不损,俨然一个采花酿蜜能手。然而当这种“自由”建立在对别人伤害的基础之上,这种自由很快就会受到来自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制约——外在的就表现为因果相报。
  来自内在的惩罚,则更加深刻。康德说构成完善人格要有两点,即: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道德的完善是人的终极追求。来自人内心深处的自省、自责,波及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小说在叙事中始终贯彻道德自省、自责的良心拷问,为自己犯下的“恶”不啻用“内心惶惶不安”就能形容。小说主人公在每叙述自己与弄到手的年轻女性行苟且之事、尽床笫之欢时,都要为自己加上“奸夫”的恶名。可以说,主人公越作“恶”多端,他的内心深处的自省意识和忏悔意识就越浓厚,也愈加沉重。
  小说中主人公与不同女性之间的性事描写有多处,有的还很详尽、夸张,加上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甚至粗鄙化现象,构成小说主人公活脱脱的生存图景,也是他“恶”行的有机组成部分。“恶”的铺陈,不是目的,只是为结局“恶”的受惩戒,埋下伏笔。诚如作者所言:“我所能追求的只能是如实地描述一种悲剧的罪恶存在方式,从而唤起人们对美好的珍惜。”小说的机巧也在这里。
  主人公陈北是当代生活情境下的一个活生生的典型。他是以追求本能欲望的方式的一种存在,一种放纵的存在,一种躁动的存在,一种现实的、甚至一定范围内较普遍的存在,值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小说《大卫之恶》的出版具有警世意义,这也是编者的意图所在。
  编者2006年3月
END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