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少年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惟有少年心-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杜老师说,选择好的高中,考个好的大学有更多希望。你还是再考虑一下,如果你打算去一中,你能通过他们的摸底考试的。

  陈笑点点头表示感谢杜老师的好意,然后他说,我已经决定了,不去一中。我已经打算读文科。其实,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小镇。这里既有不逊于县城的热闹,也有家乡的那种宁静。

  下半月的一天,午休时间,教室里进来一个人。穿着旧汗衫旧拖鞋,黑黝黝的,头顶秃了一大块,看起来象个中年人。但那模样,分明就是刘全生。

  一个暑假,两个多月。全生看起来却老了十岁,陈笑心里有点难过。他问:“全生,你怎么现在才来学校?”

  全生将自己的情况对陈笑说了一下:中考成绩出来后,得知自己差不多能上二中快班,全生又喜又愁,因为家境一直不好。上高中,考大学,找份好工作……是每个乡村少年梦想中最好的人生轨迹,也是以耕作为生的父辈们的期望。但上高中尤其是大学,要支出一家人所有的财力。上中专能快一些出来赚钱,可每学期需要更多的学费,全生最后填报了二中。为了挣些钱,暑期全生随村里几个大人去武汉做建筑小工,管吃住一天工钱三十块。在钢筋架子上提心吊胆地干了二十多天后,一个大热天的中午,他突然眼前一阵发黑,从三楼墙上摔在二楼的地上。头部磕破,去医院动了手术,住院十几天,医生说也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包工头支付了医药费,给了全生几百块钱的工钱,让他走人。这种包工头还算仗义。

  “头发就是手术那时剃掉的”,全生讲完摸摸秃了的地方。虽然遭遇不幸,看起来也让人同情,但全生的神情里,并没有太多悲切。少年人有时尽管经历了苦难,但常常并不自悲。这也许是他们还缺少对世态的体味,也许是他们的天性中的明亮总能压制阴暗。

  虽然学费只交了一半,杜老师也让全生领了课本,并让陈笑帮全生补补课。陈笑自然不会推辞。

  晚上陈笑很晚睡着,初中时和全生之间的友情一点一滴浮现:初一三个班的语文老师,经常将别个班级同学的优秀作文拿到本班诵读。很早他们就互相知道对方名字,后来学校办了一个叫《新苗》的油印文学刊物,陈笑和全生的作文每期都占了两篇以上。初二时候两人分到同一个班里,每周的黑板报的内容版面和抄写,就几乎由陈笑和全生两人承包了下来。毕业前,同学们相互给对方写留言。全生写给陈笑的一段话,真诚而又有点古怪。全生是这样写的:“同班两年,你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很多方面你影响着我。但我以后一直会记取的,是你身上那种很稀罕的‘人味’……”

  “人味”。全生为什么要用那样一个在当时看起来有点深奥难解的词呢?陈笑当时想了很久,就是现在也不能完全明白。应该有怎样的“味”才算是一个人一个健全的人呢?全生定格在陈笑心里的形象,始终是那种质朴的开朗,他穿着陈旧但干净的衣服,眉宇中总含着一股真诚而谦逊的笑意。

  陈笑将课余的时间都用来帮助全生,全生接受能力很强。陈笑一直觉得以全生聪明坚韧的个性,将来一定会有成就。

  全生来后一个星期,一天上午有人在门口粗声粗气地叫全生的小名,全生出去了,这一去再也没有回课堂来。晚饭后陈笑去问杜老师,杜老师说找白天来找全生的是他叔叔,他父亲害了大病,以后可能不会来上学了。刘全生家境困难,我向学校反应过,学校也只能答应每学期减免一半的学杂费。可生活费,每月最少也要两百块。加上现在又有他父亲的问题……杜老师也叹了口气。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钱。

  陈笑理解杜老师那种爱莫能助的心情,他只恨自己无能为力。

  那天全生和陈笑没打声招呼就离开了二中,后来高二一次放假回家的路上,陈笑在行驶的巴士窗外看到在路上行走的全生,穿着陈旧而干净的衣服。此后,再也没有见过面。但因陈笑家婶子的娘家和全生一个村,所以他也从婶子口中了解到一些关于全生的消息。婶子说,全生先是在他们村里当代课老师,一年工资一千八百块。后来去福建打工,是跑什么业务,反正没几年当了经理,回家开的是小车,媳妇也是福建的。大家都说全生发财了,发大财了。听到这里,陈笑由衷为他感到高兴。

  几年后,陈笑从其他老同学那里了解到,全生的确是在福建开了一家公司,主要业务是做商标彩印,诸如给装自来水的塑料瓶子印“XX山泉”之类。当然,也可以印刷一些知名品牌的商标。

  这些情况,陈笑没有对那些羡慕全生的家乡人说明,他仍然祝福全生好运。偶尔再翻开旧时的留言薄,他才觉得,“人味”里,可能包含着苦涩和滑稽。

  一转眼,开学一个月了。新的环境早已适应,二中是全天上课无休假的。每周周六傍晚和周日早晨的“放风”时间,陈笑总会去清水河边坐坐。有时和陈志陈强陈笑一起在外面一起搭伙吃顿饭,平时宿舍不在一块,只能偶尔在食堂里打饭的时候见到。而陈春很难见到他的人影,伙计们没人知道他平时干些什么。按照惯例,每个月月底放假两天,路途远的时间大部分浪费在搭车上。因为这次遇上国庆节,学校多放一天假。第一次放假,三个新生怎么都要回家看看,开学时家人也是那样嘱咐的。 

  每月例行的两天假期,后来被学生们称为“例假”,并成为校园里的流行词之一。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