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zhu》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mingzhu-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此它感人不深。”诗人认为诗歌缺乏真情,那怕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也
会变得平淡无奇,正如餐桌上的烤肉由于缺乏火候,使客人倒了胃口。

三、语言要优美艳丽,使“每联诗句都像串串珍珠放射光辉。”为此,
诗人殚精竭虑,反复推敲和揣摩。他说:“我一心扑在诗上,肝肠寸断。我
苦苦搜求,寻珠觅宝,开凿矿山好把宝石采到。”

这三条原则在《蕾莉与马杰农》一诗中都得到了完满的表现,实践了诗
人对爱情诗歌写作的宣言。

爱情需要理解,更需要同情和仁爱。这是长诗宣扬的中心思想。

蕾莉与葛斯倾心相爱原本是无可非议的。一、郎才女貌,是天造地设的
一双,他们又爱得那么真诚、挚着和热烈。二、门当户对,两家都是部族中
的头面人物,家道殷实,不像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一贫一富,也不像罗米欧
与朱丽叶那样两家是世仇。然而他们却不被世人理解,遭到攻讦,以致酿成
悲剧。

这种不理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父母,应当说他们的父母是疼爱自己的
独生儿女的。蕾莉的父亲把她看作掌上明珠,马杰农的父亲老年得子,更是
宠爱倍加。但在精神上他们和自己的子女缺乏沟通的语言,对于热恋中的青


年来说,精神上的关怀远胜于物质上的需求,可是他们的父母并不理解。当
蕾莉把自己的心事向母亲和盘托出后,换来的是把她锁在深闺内帷,不许她
走出房门半步,以致蕾莉终日“愁云恨雾,似一把利剑插在心底。”蕾莉的
父亲则公开说,如果要强逼他把女儿嫁给葛斯的话,他就砍下女儿如花似玉
的人头,“抛到地上,把它去喂狗”。他们履行的是长辈的意志,哪有考虑
儿女的情愿!他们对葛斯的那股痴情,爱得发狂的心理更认为是荒唐,是疯
子行为,并成为拒婚的一个借口。

年来说,精神上的关怀远胜于物质上的需求,可是他们的父母并不理解。当
蕾莉把自己的心事向母亲和盘托出后,换来的是把她锁在深闺内帷,不许她
走出房门半步,以致蕾莉终日“愁云恨雾,似一把利剑插在心底。”蕾莉的
父亲则公开说,如果要强逼他把女儿嫁给葛斯的话,他就砍下女儿如花似玉
的人头,“抛到地上,把它去喂狗”。他们履行的是长辈的意志,哪有考虑
儿女的情愿!他们对葛斯的那股痴情,爱得发狂的心理更认为是荒唐,是疯
子行为,并成为拒婚的一个借口。

二重不理解来自世人。蕾莉和葛斯在恋爱的初期,便遭到人们飞短流长
的议论。他们把男女自由恋爱,看成大逆不道,“爱情出现在哪里,哪里就
家宅不安,像是有人揖舞钢刀乱杀乱砍”,有人还像“狗一样嗷嗷吠叫”,
从而逼到蕾莉退学回家,一对青年恋人活活被拆散。后来,葛斯终日徘徊在
蕾莉家门,市井小人更是恶语中伤。蕾莉族人认为葛斯行为不轨,玷污了他
们的名声,要蕾莉的父亲对葛斯严加惩办,以致蕾莉的父亲对葛斯拔刀相向。
而葛斯的族人对葛斯亦不理解,他们要他放弃对蕾莉的妄想,因为族中有的
是漂亮的姑娘,“论人才相貌个个都比你心上人强。”他们无法理解倾心的
爱是取代不了的。

三重不理解来自友人。义士努法尔同情葛斯处境,与他结交。同时,他
为了促成朋友的婚事,不惜动用刀兵。但当他战胜蕾莉部族后,却听信了蕾
莉父亲的话,认为一个有名望的人不可能与疯子结亲。所以他回答说:“我
们都是有名望的人,珍惜声誉,让此事成为教训永远记取。”他立即偃旗息
鼓,率军撤离,撇下葛斯不管。

世人嘲笑葛斯痴情,疯癫。正如蕾莉写给葛斯信中说的:“你向我献上
一颗赤诚的心,因此才招惹得人们议论纷纷。”他们遭到世人的笑话,诗人
认为这是由于“心情平静的人内心安祥欢畅,他们哪里体会失意人的悲伤。”

以上三重不理解的症结在于社会,在于封建包办的婚姻制度。东方的礼
教比起西方来更加森严。在封闭式的社会里,男女没有机会彼此交往,一旦
接触,有情人容易产生心心相印的爱情。但能否结合,并不由年轻人的意愿,
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尊长的意志是不可违抗的,否则便成为众矢
之的。长期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养成了传统的道德习
惯,把名誉、礼教、伦常看得高于一切。他们看不惯年轻人的出格行为,总
想用封建桎梏来限制他们的自由。正如诗人在诗中写的那样:“这世道千方
百计把世人捉弄。。只要你一抬脚走着这人世之路,到何地何方都受这人世
的约束。”为此,蕾莉在临终前对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她说:“我受尽
了折磨,这算什么爱情?!我受尽了煎熬,这算什么人生?!”这也代表了
封建社会里千百万受压迫的妇女的心声。她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举步维艰,理
想变成了一场梦幻。

蕾莉与马杰农的爱情为社会所不容,世人不理解,诗人认为人类缺乏同
情和仁爱也是一个根本的原因。因此,他描写了马杰表向乌鸦倾诉衷肠,与
野兽相依相伴的情节,讲述了暴君和恶狗的寓言。

马杰农有满腹情思无处诉说,便把傲立枝头的乌鸦,当作“同心的好友,


难得的知音”,悲悲切切地向她倾吐心中的块垒,这是多么凄惨的一幕,说
明了人世又是多么的冷漠,他竟找不到一个能倾心相告的人!

难得的知音”,悲悲切切地向她倾吐心中的块垒,这是多么凄惨的一幕,说
明了人世又是多么的冷漠,他竟找不到一个能倾心相告的人!

木鹿城的暴君却不明白这层道理。当他把一位侍臣抛给自己豢养的恶狗
撕咬时,恶狗反而对侍臣摇起尾巴来。因为这位侍臣平时有恩于这群恶狗,
经常分赏食物给它们。于是侍臣对国王说:“狗通人性,不忍加害恩人”,
而他为国王奔走效劳十年,国王却这样“翻脸不认故人。”从而使这位暴君
终于明白了:“宽厚待人才能永保社稷平安”。

诗人宣扬仁爱能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和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系。仁爱也
能改变野兽和暴君的凶残本性。如果人们对蕾莉和马杰农多几分同情,多几
分仁爱,也就不会造成这样悲惨的结局。于是诗人奉劝世人要多多的积德行
善,不可一意孤行,蛮横逞强,否则自食恶果,给儿孙带来祸殃。

《蕾莉与马杰农》堪称是东方的《罗米欧与朱丽叶》,与我国的《梁山
伯与祝英台》亦有极相似之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

一、歌咏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正如
马杰农对蕾莉宣告的那样:“她若是美酒,让它永远盛在我这杯子,她若是
金币,币面上永远刻着我的名字。我愿献出生命,为了她美丽的容颜,我日
日愁肠百结,但我心甘情愿。”蕾莉与马杰农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都是
同窗书友,朝夕相处,而罗米欧与朱丽叶却一见钟情,但他们同样爱得挚着
而热烈,成为千百年体现忠诚爱情的榜样。

二、反对封建的婚姻制度,提倡择爱自由。尊长的意志,世人的非难,
断送了一双双美满青年的幸福。朱丽叶父亲凯普莱特、蕾莉的父亲、祝英台
的父亲,均体现了昔日家长制的淫威,在儿女的婚事上,根本不考虑女儿的
意愿。如果说蕾莉的父亲扬言女儿要嫁马杰农,便要把她的头砍下来喂狗的
话,那么凯普莱特则威胁要用囚车把朱丽叶送到教堂去同她不爱的人帕里斯
结婚。作家们均以主人公悲惨的结局来控诉了社会,抨击了不合理的婚姻制
度。

三、宣扬仁爱和人道的思想。作品基本冲突建筑在新的爱情和道德观念
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上。莎士比亚极力宣扬人道的思想,认为爱是每
个人的基本权利,不可剥夺的,表现了人文主义者对爱情婚姻的新看法和新
理想。这和内扎米极力宣扬的仁爱思想,维护青年人美满幸福的爱情是相一


致的。

致的。

马杰农第一次打击是他和蕾莉在学堂求学时,因遭到人们流言蜚语,逼
到蕾莉退学。他因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情人情影,弄得神摇意夺,终日唱着情
歌在街头游荡。第二次打击是求婚不成,他的心思又不被世人理解,他离家
出走,不再受“‘今生’与‘彼世’的束缚”,决心以生命殉情。所以他痛
苦地说道:“啊,朋友,你们不体会我的焦虑和痛苦,请让开吧,不要阻挡
我的去路。”第三次打击是努法尔答应帮他夺得蕾莉,但他有始无终,言而
无信,他的一线希望又破灭了,因此他怒斥说:“你把我这口渴之人带到河
边,但不给水喝,反把我推下深渊。你从糖缸里取出白糖,对好饮料,可是
不许我品尝。你把我带到丰盛的酒席,但又把我像苍蝇一样赶去。”第四次
打击是蕾莉出嫁,他闻讯后“跌倒嶙峋的山石中间,像是他破碎的衣衫,心
碎片片。”他误认为情人践踏了诺言,改变了初衷。第五次打击是他父亲去
世,他回想起父亲的种种好处,自己未尽到人子之责而痛心疾首。他哭昏在
父亲的坟头。第六次打击是母亲去世。母亲原本劝儿子返家,但马杰农回答
说:“我这野性已受不了家庭束缚。”对于母亲去世,他更加咀咒这“乖戾
无常的世道,因为这世道就像一盏油灯,灯芯点着了,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
莫名的苦痛。第七次打击是蕾莉的夭折。他直奔蕾莉的坟前,五内俱焚。他
终日抱住蕾莉坟头,倾吐衷情,血泪染红了路旁的山石。终于“命运的磨石
碾碎了他的躯体”,他受尽了苦难倒毙在情人的坟前。他实现了梁山伯祝英
台那样“生不能同衾,死同穴”的愿望。

马杰农以疯狂和遁世来反抗社会,是深得作家同情的。诗人在 
39章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