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罗士信部途遇另外一股西蹿的逃敌,突厥军三千余,百姓近万口,突厥人愿意投降,却遭罗士信拒绝,军民一万余,几乎屠戮殆尽,只留下不足妇孺两千人。

    战后,众将论功行赏,秦琼、屈突通等无赏无罚,以罗士信杀降之过,下旨严责,罚俸半年。尉迟恭、杜伏威以前功皆封侯爵,宋金刚、裴元庆等封伯爵,罗士信掳回突厥妇孺,内迁江南、江汉安置。

    漠北某处,阿史那咄苾的大帐。

    阿史那泥布如丧家之犬,匍匐在地。

    阿史那咄苾脸色铁青。他从身旁的箭筒中抽出一把箭,纷乱地掷在阿史那泥布身上:“军民三万多人,未与敌军一战,就这样丢掉两万,你还有什么脸面回来?”

    阿史那泥布扑地不语,却是阿史那步利为其辩解道:“隋军势大,阿史那泥布将军能够领万人归来,已属不易。况且此前连挫敌军,又夺了敌军不少的粮秣,也算功过相抵了。可汗还请息怒。”

    阿史那咄苾恨恨道:“可惜折了阿史那德德将军,抢来的粮食,又让隋军夺了回去。而今我只数万众,与敌周旋于荒漠戈壁,缺铁少粮,长此以往,不战必溃。”

    阿史那塔奇格特勤说道:“可汗,眼下却有击败隋军,一雪前耻的良机。”

    阿史那咄苾尚未答话,阿史那步利却是冷笑一声:“仗打到如今,倒是塔奇格特勤的部众,几乎毫发未损,只是不知与隋军打过几仗!”

    阿史那塔奇格拱手道:“步利设恕罪,当日本应为步利设前驱,然本部进至敌军前,却见敌军已经有备,实在无可乘之机,只好退去,本欲告知步利设,步利设却已经出击了。”

    阿史那塔奇格所言,正是当日窦建德大败步利设之事。阿史那步利闻言,口中哼了几声,却也不便发作,要知阿史那咄苾而今虽然尽力扩充军马,也不足十万之众,其中阿史那步利有两万,阿史那塔奇格倒有近三万,在阿史那咄苾所辖各部里却是数一数二的。

    阿史那塔奇格道:“隋军势大,在下只不过三万兵马,难以与之对决,故而时时隐忍,保存实力,以为持久计。我与隋军,众寡悬殊,只能选准时机,速战速决,不可逞匹夫之勇。”

    阿史那咄苾听得阿史那塔奇格说有破敌之策,已经大感兴趣,问道:“塔奇格特勤有什么妙计,不妨说出,若得成功,本汗当立你为设。”

    阿史那塔奇格行礼道:“谢可汗。隋军今作三路,以韦云起北路十万众,孤悬漠北,至于杨义臣、张须陀等,往往十余日不得不回漠南。韦云起所屯,为牧马之地,汉人必食五谷,漠北不产,唯自漠南转运,自戈壁北行千里,并无土城以为依托。而今韦云起处漠北数月,存粮几近,须得补充,我军可袭之,夺其粮而为我所需,则北边隋军无粮,必当自乱,不战而退,即便不退,数月后也当无还手之力,我可收复娑陵水等水草丰美之地,其地尚有我突厥部众数十万,复国可望。”

    阿史那咄苾闻言道:“塔奇格特勤言之有理,然隋军必以重兵护粮。”

    “可汗,我已经探知,数日前,隋军已由榆林派出一支粮队,有大车两千余,一车可运五百斤,当在百万斤之上,押运隋军,有骑兵三万,皆出张须陀部。”

    阿史那咄苾听说有一百多万斤粮食,不由心动,却还有些犹豫:“三万隋军,不可小觑。”他已经多次领教过隋军的厉害。

    “可汗,押运隋军,乃是左武侯卫、左龙虎卫骑兵,并非隋将沈光所部,”沈光的骁果卫及附属的定襄、娄烦和榆林三镇骑兵,已经威震突厥,“就是比起左右武卫,也要逊色许多,虽是劲敌,我若倾巢而出,仍然不难取胜。”

第一百二十二章  诱饵
    “全军而出,未免冒险!”阿史那咄苾依然有些犹豫。

    “可汗,若如此困守,只怕不必敌军来打,人心已经散了。非大胜,不能鼓舞士气,吸引四方部落来归。在下已经为可汗谋划好了一个计策。”

    “塔奇格特勤不妨说来听听。”

    “隋军两千余辆车子,首尾连绵当不下十里,护军虽众,只怕也是首尾难顾。在下愿领所部军马,先攻隋军前锋,敌后军必救,我与之周旋,可汗可亲率主力,趁机由后袭击,不难夺取粮草,再与我两面夹击,就是歼灭这三万隋军,也是不无可能。隋军骑兵所恃,无非骑弩,可汗可以两千重甲在前,人马皆覆重甲,大队于后,则隋军之弩,也将无用。”

    阿史那咄苾闻言大喜:“塔奇格特勤妙计,此战必胜,本汗当封你塔奇格设,与步利设相同,仅在我之下,绝不食言。特勤有两万六千人马,我再派阿史那伦特勤的五千人马与你调派。阿史那泥布,本汗命你领六千人马守卫大营,其余六万军马,我与步利设各领三万,分作左右两翼,去夺隋军的粮车。”

    百济军撤回后,新罗西面的压力大减,得以全力对付南方的倭国,而倭国一面继续用主力进攻新罗,一面又把三万人马摆在蟾津江东岸,摆出一副守势,而周法尚的隋军却也摆出一副全力防御的架势,沿着蟾津江筑起多座城寨以及连绵的烽火台,蟾津江两岸,竟无战事。

    三月中,在新罗南部的倭军,已经增加到十三万人,而百济也派出三万人进攻新罗。三月十九日,坚守已逾百日的新罗王城金城(今韩国庆州)被倭国和百济联军攻破,新罗真平王领大臣军民千余人逃到黄海郡,被隋军收纳。三月二十五日,周法尚以船载运新罗王、王妃及世子等王室百人渡海,四月十三日抵东莱,五月初一至太原见驾,我大加慰勉,送至东都暂居。新罗大将金浩直继续在新罗中北部领导新罗军民进行抵抗。

    放开朝鲜半岛,我们再说漠北。

    四月初七。

    正如阿史那塔奇格所言,隋军的车队,在榆林以北七百余里的大漠中出现了。

    此时的隋军,已经即将走出大漠。

    运粮的车子,不只是两千多辆,而是三千三百辆………两千五百辆的粮是运往北路的,五百辆则是载运护送隋军沿途所需,还有三百辆水车,而每辆车都极大,看来所运远不止五百斤,足可装至少八百斤,每辆车都用了六匹马拉,除此之外,还有数千头驼马,也各驮大量物资。

    车子分作三队,两边各有大车一千二百辆,中间是另外六百辆粮车,三百辆水车和驼马,中路前后都以三辆粮车凭护,大概是为了防止驼马走散。

    阿史那塔奇格冲向隋军,阿史那伦的五千人排在前面。

    阿史那伦心中当然不愿意,可是阿史那咄苾让他听从阿史那塔奇格调遣,他也只好从命,但是行进很慢。

    隋军果然中计,前面的隋军迎了上去,并且射出弩箭,数百突厥人倒下,其他的突厥军调转马向,后队隋军果然也赶到前面去了,也许是立功心切………能歼灭三万突厥人,自然是大功一件,居然追了过去,把粮车抛了下来。而每辆粮车上,仅有一名驾车的驽手和两名护卫的步兵。

    看着隋军骑兵很快已经追出了十里,阿史那咄苾放心地下令全军出击了。

    隋军此时就是发现不妙赶回来,也已经来不及的。

    不过,阿史那咄苾还是派重甲骑兵在前,看得出来,隋军步兵还是配备了连弩的,一车两弩,也还有六七千,倒也不能不加点小心。

    嘿嘿,你的连弩再厉害,又能射的穿铁甲吗?

    即使不能消灭那三万骑兵,如果能够把这两百多万斤粮食,数以万计的驼马抢到手,再捎带消灭一万隋军(连驽手),也可以算是大胜了。

    突厥的重甲骑兵在前面缓慢行进,大队突厥兵在重甲骑兵身后两百步左右缓缓跟进。突厥人虽然缓慢却坚定地逼近了隋军的车队,眼看只有百步之遥了。隋军看起来十分惊慌,释放的连弩,也都被坚固的铁甲挡落。

    突然,大车的蒙顶被掀了起来,而面向外侧的挡板,也突然被放下许多。

    两千四百零六辆大车上,运送的并非粮草。

    两千两百零四大车里,各载着六名神臂弓手和四名连弩手,连同让突厥人看到的护卫,每辆车上都有六名神臂弓手和六名连弩手。大车外侧的挡板,则有半人来高,仅供车中兵士露出头颈,大半身子,都被遮蔽,而挡板则是比手掌还要稍厚的木板,外覆一层薄铁甲,突厥人要想用箭射穿,实在不易。

    两千两百零四辆大车,两千两百辆分别布于两翼,每二百七十五辆为一组,其他四辆安置在头尾。

    尚有两百零二辆大车,却是由车弩改来,每车三张巨弩,每弩三支巨箭,车上九名驽手,再加两名连弩手。大车的外挡板,却呈“凹”字形,两侧挡板高度与其他车子相仿,中间稍低,便于射击。两百辆分置两翼,每二十车一组,与其他大车间隔配置,其他二辆则置于首尾正中。

    如此结成的车阵,首尾各有车弩四辆、大车四辆,左右各是车弩百辆、大车一千一百辆。

    突厥的重甲骑兵,神臂弓和连弩是没有办法对付的,可是车弩在一百步的距离上,却足以洞人穿马,而重甲骑兵因为人马负重,向前冲快不起来,向后退却也一时间难以调转马头,霎时乱作一团。

    阿史那咄苾连呼不好,想要下令撤退,却已经来不及了。

    百步之内,行动缓慢的重甲骑兵,此时已经成为隋军车弩从容射击的靶子,一些骑兵虽然侥幸只是坐骑被射中,可是摔下马来,身披重甲,却连爬都爬不起来。

    而此时,隋军的神臂弓已经开始发威了。

    突厥主力离开隋军车阵,尚有三百步左右,突厥人用弓是很难射到这个距离的(即使勉强射到,也已经全无准头和力度,所谓神箭手百步穿杨,也只是百步而已),而隋军的连弩,有效射程是两百步以内。

    连弩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