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连弩只是用来自卫的。真正发起攻击的,是神臂弓。

    要知道,一个好的射手,可以在四百步的距离上发挥神臂弓的作用。

    阿史那塔奇格的三万来人,已经把隋军骑兵向北引出了十余里外。

    突然,北方扬起一片尘土,显见又有大队人马杀来。

    阿史那伦见状大惊,因为在这里,绝不可能有大队的自己人出现,其他的,无论是铁勒人、突厥人还是别的什么人,都只能是敌人:“塔奇格特勤,前面似乎有大队敌军。”

    阿史那塔奇格却是不慌不忙,淡定地说道:“来的是韦云起大人的三万骑兵,还有归德可汗的一支人马。”

    阿史那伦大惊失色:“塔奇格特勤,你如何得知?”

    “很简单,我已经归顺了大隋,今日之战,不过是和张、韦两位大人共设的一个局。”

    “你这逆贼!”阿史那伦怒喝一声,就要砍向阿史那塔奇格,旁边一人却伸出一刀,将阿史那伦手中弯刀磕飞,正是阿史那塔奇格之子阿史那思摩。

    阿史那思摩正要去砍阿史那伦,却被阿史那塔奇格喝住,阿史那塔奇格向阿史那伦劝道:“阿史那伦特勤,莫贺咄而今已成山穷水尽之势,突厥与汉人兵戎相见数十年,汉人饱受其苦,我突厥人何尝不是身受其累?不如同归大隋,为突厥和大隋百姓,谋一个永世太平。”

    阿史那伦环顾四周,自己的五千人,因为打头阵,逃跑自然落在后面,追击中又损失一些,而今只有四千人马,就是不算前后都有隋军,也绝非阿史那塔奇格两万六千人的对手,况且自己现在的小命,更是握在阿史那思摩的手中,但是就此投降,他又不愿意。

    “塔奇格特勤,你要投降,我拦不住你,希望看在大家多年旧识的份上,让我带着我的人走。”

    阿史那塔奇格叹口气:“你既如此说,我不勉强,只是你的部属,是否愿意跟着你走,却要看他们自己的决定。”

    原来阿史那塔奇格投隋的事情,做的却是极其机密,就是他自己的部众,也大多不知,只有阿史那思摩和亲信骑兵千余人知道,阿史那塔奇格此时当场宣布,的确出乎大多数人的意外。

    “我等与大隋为敌多年,而今已经是穷途末路,再与大隋对抗下去,要么毁灭,要么离开我们生长的大草原!大隋西路统帅杨义臣大人,已经领军到了大营,大隋天子仁德,允诺归降者既往不咎,百姓可各归家园,士卒可以与家人团聚。今天,我阿史那塔奇格就问大家,是否愿意迎接和平?愿意归乡的,就和我一起归隋,不愿意的,可以和阿史那伦特勤离开,如果你们都想继续战斗下去,我阿史那塔奇格父子的头颅在此,大家可以拿去。”

    阿史那塔奇格自己的部属自不必说,就是阿史那伦的部下,见此场面,也大半表示愿意追随阿史那塔奇格,阿史那伦只领了八百不愿降的部属西去。

第一百二十三章  突厥的大败
    突厥人现在只有溃逃的份了,重骑兵是顾不上了,轻骑兵冒着箭雨,倒是还能够跑出去不少。

    左翼的阿史那咄苾带着两万人往西跑,右翼的阿史那步利只能带着人往东北跑。隋军的战车阵倒是不便追赶。

    阿史那步利领着两万来人跑出三十来里,西北方向突然杀出一支人马。

    原来是阿史那思摩领着自己的一千部下,带着韦云起的三万大军包抄了过来。

    “步利设意欲何往?”阿史那思摩大声问道。

    阿史那步利此时,已经如同斗败的公鸡,也不言语。

    “步利设,由此往东,阿史那钵苾可汗的人,阿史那叱吉可汗的人,还有契丹人、室韦人,遇到他们,步利设以为会怎样?”

    “事已至此,唯有一死相拼。”阿史那步利强自充作硬气。

    “步利设,眼前就要一条光明大道,您和您的下属,都不必去死,步利设可愿走?”

    阿史那步利领骑兵计两万三千七百四十六,向韦云起投降。

    而西逃的阿史那咄苾,在路上遇到了赶回来的左武侯卫、左龙虎卫三万骑兵和阿史那奥设的五千人马,一场接触战,三千余骑被歼,已经丧失斗志的突厥骑兵纷纷投降,达到一万余骑,只有阿史那咄苾领着七千多人,仓皇逃离。

    逃到半路,阿史那咄苾遇到了阿史那伦的八百人,得知阿史那塔奇格投隋,气得几乎背过气去。欲回大营,却遇上从大营逃来的三百多骑兵,说是不久前,隋军杨义臣麾下秦琼部万余骑兵和沈光麾下的杜伏威部已经占了大营,阿史那泥布率部投降,百姓、牲畜等等,都已经被隋军夺去,只有他们这点人马逃了出来。

    阿史那咄苾点点人马,只有八千两百六十余人马,料知不是隋军对手,只好向西北方向逃去。

    而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此时却也趁火打劫,派兵占了阿史那咄苾与西突厥相邻的一块地盘(今俄罗斯境内的比亚河和卡通河流域),阿史那咄苾在此游牧的两千余户牧民,也被西突厥夺去。西突厥名义上还是隋的藩属,此次出兵,又是打着“助战”的旗号,我倒不便责备。

    消息传回太原,已经四月中旬,还未等到我论功行赏,长孙无忌已经送来急报:阿史那叱吉攻打阿史那奥设所部。

    阿史那俟利弗降了,阿史那咄苾不见踪迹,大草原突然没有了“主人”。

    作为南突厥处罗可汗的阿史那叱吉,自然不甘于只是做“小”可汗。他要做大草原的“主人”。

    此时的阿史那叱吉,有部属十余万户,十五万人马,已经是草原上最大的一股势力。

    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阿史那叱吉与隋发生冲突,那是早晚的事情,只是来得这么快,倒的确出乎我的意料。

    不过,阿史那叱吉还不敢与我直接对抗,他把“统一”的第一个目标,指向了自己的侄子………阿史那奥设。

    阿史那奥设自然不是阿史那叱吉的对手。

    既然阿史那叱吉还没有与我撕破脸,我也不好宣布他是叛逆,兴兵讨伐。

    于是,我派出了使者,去见阿史那叱吉,劝说他罢兵息战。

    阿史那叱吉的回信,先是评功摆好,历数自己这些年来帮助朝廷对付阿史那咄吉和阿史那俟利弗的“功劳”,接着又历数阿史那俟利弗的“罪恶”,表示自己打阿史那奥设,其实依然是为朝廷效力。

    如此书信往来,阿史那叱吉可没有闲着,到了五月,阿史那俟利弗的部众,已经被他夺去大半,五月十六日,义成公主和阿史那奥设领所余的五万多部众,在长孙无忌所部的护卫下,南迁至榆林、定襄之间,请求朝廷的保护。

    于是,阿史那叱吉把目标指向了自己的另外一个侄子………阿史那钵苾。阿史那钵苾此时,有四万五千户牧民,五万兵马,显然也不是阿史那叱吉的对手。

    在此期间,我虽然几次派遣使者“劝谕”,无奈阿史那叱吉哪里肯收手?只是一面与我虚与委蛇,一面进行自己的“武力”统一。六月,阿史那砵苾领部西移到韦云起大军驻地,请求保护。

    此时的我,已经从太原返回了东都,韦云起的急报送来,我不能不下决心了。

    不过,大军在北方已经征战数年,而今正在撤军。

    对阿史那叱吉,不必动用百万之众。

    在漠北大军陆续撤回的时候,韦云起奉命领隋军右骁卫和稽胡两营继续留驻漠北,并调一部至呼伦湖畔,镇守三座土城,并护送阿史那砵苾部东返。

    阿史那塔奇格、铁勒、契丹和室韦等部都得到了朝廷的许可:阿史那叱吉如若犯境,皆应迎头痛击,朝廷将在必要时予以支援。

    漠南,调动也在进行。

    表面上,各镇奉命回驻本镇,各卫大军返回原来的驻防地,许多士兵已经开始复员。

    但是,原本已经回到东都复命的张须陀被派回定襄。

    大家可以看看张须陀麾下的部队:

    沈光、宇文成都的骁果卫骑兵六千;史大奈的定襄镇骑兵五千;杜伏威的榆林镇骑兵三千;阿史那社尔的一万突厥骑兵;李靖的左龙虎卫骑兵六千;尉迟恭的娄烦镇骑兵三千;河东道副镇守使李世民的河东骑兵两千。

    人数不多,只有三万五千,却是十足的精锐。

    不过,既然阿史那叱吉尚未撕破脸,本着“礼仪之邦”的传统,隋军也不好“出师无名”。

    五月,朝鲜半岛南部。

    倭国对于朝鲜半岛,可以说是觊觎已久。攻下金城不久,倭国和百济之间,就因为分赃不匀,起了内讧。

    要说打败新罗,无疑是倭国出力最大,只是所有的成果都要独吞,未免使得百济心中不忿。

    不管怎么说,我百济也是出了力,死了人的,攻下金城,我百济也曾经出兵三万,一点好处都得不到,没法子向全国人民交代。

    但是倭国人很横:有本事自己去打。新罗不是还有个大将金浩直仍然在负隅顽抗吗?你百济有本事占多大的地盘,就自己去占,我们看着。

    扶余璋心里憋不下这口气,看看南边的隋军似乎也没有再次犯境的意思,一咬牙,派出五万大军东征。要知道,此时的百济全国之兵也不足十万。

    要说也难怪倭人横,扶余璋的大军也实在不像话,和金浩直的三万多人一交手,居然还打不过人家。从五月中打到五月底,五万人折损了一万多,愣是一个城池也拿不下来。

    眼看着两边都打累了,倭国人不当看客了,六月初一,五万倭军发起攻势,金浩直不敌,领着一万残部退往西北部的山区(今韩国的小白山脉)。

    百济人心里这个窝囊,可是没有办法,只好再和倭国人商量,看能不能分一杯羹。

    没有想到的是,倭国军队突然对百济军发起了偷袭。百济军的战斗力,和倭国军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