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王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唐朝当王爷-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陈华的年龄;萧翼果断放弃了这个想法。

  萧翼的直觉告诉了他;眼前的蓝田侯,是不喜欢字画的。

  “萧大人请喝茶!”陈华右手一揽,相邀道。如果他没猜错;眼前的萧翼;应该就是扮成书生入寺庙骗取辨才和尚;替老李盗兰亭集序的那个人。他到吴州来任刺史,肯定和盗取兰亭序有不少牵连。

  萧翼就在陈华旁边的椅子上入了桌,桌上有沏好的热茶,萧翼不客气地端起来喝了一口,有些吃惊道:“这是用菊花沏水泡的?”萧翼心道;这侯爷的喝茶方式还真奇怪,居然不放盐和油。

  陈华笑道:“用菊花沏水,可以明目清热去火解暑。建议萧大人让你属下官员多喝喝,切莫因为救灾而过度劳累身体,否则朝廷又要损失不少栋梁之才。”

  萧翼附和着一笑,他在揣摩陈华话里的意思,脸上火辣辣的。

  “侯爷所言极是。”萧翼点头道:“既然侯爷来到了吴州,恰好,下官也好把吴州受灾的情况,给侯爷汇报一二。”

  萧翼公事公办;很快就把谈话引到正题上;毕竟;不管是他也好;还是蓝田侯也好;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受灾情况。

  萧翼把吴州境内的几个郡县的情况说了一遍;整个吴州;灾情最严重的莫过于一郡两县,一郡;是吴郡;两县;是钱塘县和富阳县。吴郡位处江南运河主干道上;运河决堤水淹吴郡;导致运河下游的钱塘江和富春江两条水系水位上涨同样出现决堤之事。当然,萧翼的言语中,还是十分肯定,整个吴州的官员都在齐心协力救灾,钱塘和富春两县的灾民已经在极力安顿中,唯独吴郡此刻千里**,交通不畅,救人方面颇有受阻。

  不管自己做的好不好,往上面汇报总要夸大一些。其实,救了多少人,萧翼心里清楚,就算出动吴州;以及周围几个州的府兵;救援难度依旧很大,尤其是吴郡,现在只有靠船只划进去救人。

  陈华大致听了萧翼的一番报告,他其实知道,实际情况,肯定比萧翼说的还糟糕,官员做文章,千古流传都成固定模式了,就陈华生活的那个时代,下面受灾死了一千人,往上面报的只有一半不到。萧翼还算好,他没说受灾最严重的吴郡,已经成功转移了受灾民众,否则陈华肯定当场就把他拿下。

  看来受灾情况不容乐观啊,一郡两县,算是较大的灾难了。

  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不是那么轻松,在听完萧翼所有的报告后,陈华独自思附,许久他才起身;在房中搜寻一番;然后找到自己前几日闲着没事儿写的几篇关于灾后安顿从建的建议;上面有关于;医疗、卫生、食物、水源,安置房屋的构建,以及善后、抚恤,尸体埋葬的诸多建议,这些都是陈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毕竟以前写过《行军手册》,受灾和打仗都是一样,上万人聚在一起,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避免更大规模爆发瘟疫,必须采取强制措施。由官府牵头,按部就班管理,能避免较大范围出现不能控制的暴动。

  将自己写的建议交给萧翼:“萧大人且将此收好,下去后好好琢磨,然后分派下去,以官府的名义,让灾民必须执行。”

  萧翼接过来几张写满文字的纸张,开头一列写的就是:“聚民积众,择地而居,三餐管食,病者免医,府兵值守,熄民之怨。”

  只是淡淡扫了一眼,萧翼就只差没大声说此举行不通。

  先别说把受灾的民众聚集在一起,就是三餐管食,病者免医,这一条,萧翼自认绝对做不到。

  这要吃好多粮食,用好多药材,才能渡过这场灾难啊,官府只负责把那些还活着的人救出来,然后让他们投亲靠友,要花钱养活这些人,万万行不通啊。

  “侯爷,此事,办起来,难!”萧翼很肯定地回答,现在吴州的大米和药材,已经涨到了一个天价的数字,官府就算把所有的库存银两都掏空了也买不起,朝廷拨款赈灾下来的银子,又没有到吴州,现在吴州的官府,就和庄家青黄不接时一样,拿不出存粮,也没新米可吃!

  萧翼是当家才知油米贵,哪能凭侯爷一纸建议,就管那灾民吃穿住行。吴州的官府,负担不起啊。

  侯爷还不知道;把持吴州的药材商和米商开出的价格令人发指;那些商贾开出如此高昂的价格;萧翼无力调解;他代表的萧氏一族;也有生意掺合其中;江南八大家族盘根交错;谁都不敢轻易折损谁;除非;有一个不怕得罪八大家族的人出来搅乱局面。

  这种事情, 萧翼不敢作为。只有留给眼前的侯爷解决,只是他不知道这蓝田侯的性格,是不是不怕惹事的人。毕竟江南士族可不是好惹的,在朝中做官的人比比皆是,在圣上没有真正下命令大开杀戒的时候,也得掂量掂量江南士族的地位。

  萧翼心里在想,只要新来的蓝田侯,敢动江南士族,他萧氏一族,立刻明哲保身,响应陈华的号召。

  萧翼只希望;萧氏一族;能够亡羊补牢;避免日后的大清洗。他此番心思,太直言不过,自然瞒不过陈华。

  早就知道救灾一事不会太过顺利,幸好陈华早有准备。药材和大米足够使用到朝廷赈灾拨款下发。在长安,老李的眼皮子地下,陈华还可以和那些国公国侯争得面红耳赤,只要他做的事对老李有益,老李会护着他。但在这江南,陈华还是决定,砍江南士族脑袋的第一刀,应该由老李亲自执刀,不然,指不定自己动了江南士族,到头来,骂名恶名都由自己背负,老李躲在背后偷笑。

  “萧大人,你下去安排一下,我这十艘商船上,又不少药材需要卸货。”想了想,陈华决定保守一些,暂时不和江南士族的利益冲突。

  萧翼一愣,点头领命,心里却想到,难道这蓝田侯也是个怕惹事的人?手持圣剑,却不敢动手?他在顾虑什么?

  萧翼有这个想法,是因为他很少和老李打交道,陈华被老李坑了一次后,警惕性已经提高相当坚固的地步,自然不会轻易上老李的当。

  老子要变得圆滑、奸诈、无耻、腹黑!

  这是上当受骗之后的陈华,在慢慢向一只狐狸进化!

  
 第十八章 安置营 '本章字数:2607 最新更新时间:2013…07…07 13:24:25。0'
  萧翼总算看明白了;他以为蓝田侯是个做事情瞻前顾后胆小怕事的人;但经过几天相处;萧翼对蓝田侯有了一个很高的评价。

  他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推脱和不作为;其实是不想卷进江南士族风波中。此人身在宦海,却要身游宦海之外,他除了不怕掉脑袋之外,就是有十足的把握不会遭来圣怒。

  圣恩眷顾!

  不由地,萧翼脑袋里忽然冒出这么个词儿来。他突然非常好奇,这半年时间,有关长安新晋贵族蓝田侯的所有事情,肯定是波澜壮阔浩瀚如史诗般的故事。奈何消息不畅通,他一直不知道,怎么就可以让一个从未扬名的人,一下子成为开国侯爷。

  陈华来到吴州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亲临吴郡。他还把自己从洛阳带来的药材一并带了过去。幸好他有作准备,不然到了江南,还真成了无兵的将军,处处受人牵制。

  吴郡是吴州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也是受灾的一郡两县中;实施救援最困难一处。这里的受灾人群,据萧翼报告,能转移的才三分之二,这就预示着还有小半的人还在水牢中度日。

  不管灾情多么大,救援难度多么困难,救援地点多么危险,一个也不少,一个也不能放弃。

  这是一道盖上江南道巡察使印章的公文。

  救人,不顾一切地救人,发动附近州府的府兵,征用所有军用、民用小船,进入吴郡进行大规模地毯式搜救。不允许任何人有意义,必须无条件执行。对于搜救到活人者,官府予以奖励。

  但凡带有奖励性的东西,一般实施起来都会很畅通。

  身为江南道巡察使,陈华到江南之后,发布的命令,就只有一道。他不会干涉地方官员对救灾的安排,也不会花大力气先彻查江南河工贪污,更没有精力去周旋根深蒂固的江南士族,同样也没有派人堵住江南运河决堤的缺口。

  把所有朝廷能用上的力量,都用在救人上面,活下去,才有机会从建家园,这是陈华为什么要选择第一时间救人的想法。

  工部的人,现在没有时间让他们研究地图找到通渠泄洪的方案,也不会把他们丢去动用大量人力堵缺口。陈华给了他们木材大量的木材,让工部的人用最快的时间,召集工匠做出一艘艘小木船。

  吴郡现在成了天然的大水牢,只有靠小船才能开进去救人。军用、民用都统统用上,还是达不到地毯式搜救的目的,只有做更多的船才能对付使用。

  工部的人尽管对陈华安排他们做木匠活,心中颇有微词。他们是水利方面的专家,知道怎么堵洪水,怎么疏通洪水,才能让水退的快,现在干起了木匠活,他们心中有怨气。但程处默每天都老在他们身边转悠监督造船进度,工部的人就是用心反抗也无力回天。与其说程处默是监督他们,倒不如说他是侯爷安排的暴力打手。有了被扔大运河的惨痛经历,工部那几人忍了服了甘愿被压迫了。

  于是,救援吴郡,在有条不紊地安排中循序开展。而且,整个江南道的人,也终于知道,朝廷派来的巡察使已经悄无声息地到了吴州。闻到了腥风味的江南士族,暗地里也开始悄悄商议。是继续为了利益投机倒把哄抬江南的物价,还是顺水推舟向朝廷示好。不过,这种商议是无用的,江南每年都受灾,朝廷每年派巡察使下江南赈灾,他们还不是照样垄断江南的商业拼命地捞银子,没有那个巡察使敢向江南士族动刀子,毕竟江南士族比山东士族更有底气。手里面有钱、有权、有兵、有资源,就是圣上要打压,也得掂量江南士族的反抗。

  江南那群土皇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