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王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唐朝当王爷-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底气。手里面有钱、有权、有兵、有资源,就是圣上要打压,也得掂量江南士族的反抗。

  江南那群土皇帝,陈华不打算和他们有交集。陈华不作为,老李自然会找另外的借口砍他们脑袋。陈华心里盘算,老李肯定秋后算账,只是以什么为由,陈华猜不到。

  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救灾上,现在的陈华最担心命令实施不下去,或者落实不到底层,有些人,拿救援不当回事儿,反正是插手看热闹,只要不是自己掉洪水里,就不会真正拿出本事尽心尽力救援。这点,萧翼拍胸脯保证过,吴州的大小官员,唯侯爷差遣。

  萧翼的附从,从另一层面暗喻,江南萧氏一族,渐渐的脱离的江南士族复杂的关系圈子。甚至有可能彻底分离出来,倒戈相向,成为老李屠刀伸向江南士族的缺口。

  由工部牵头地方上的工匠日夜赶工,一批批小船顺利开进吴郡,船上载满了药材大米和麻布,在吴郡有些地势较高,没有受灾的地方,由官府出动人力在那里设立了安置营。

  安置营采取以竹子和麻布组合,搭建成帐篷一样的住房。住房的规划是整齐的一字排列,里面划分出,食堂区,住房区,医疗区,生活用品发放区,污秽处理区,住房外面,全由府兵把守,决不允许里面出现动乱或者为争夺食物打架事件,没人每天规定了多少粮食,按年龄进行分配。细节决定成败,安置营的规划,全是出自陈华之手,执行建设和管理的人,当然是工部那群免费的劳动力和吴州的官员。他们很佩服侯爷不愧是格物院的院长,这帐篷是草原民族的移动住房,不过把羊皮换成了麻布,就成了一间可以轻易拆撤的移动房屋。

  安置营是第一个,由官府设立的安顿灾民的救援机构,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免吃,免医,免住的待遇。安置营的设立,在大唐,还是首创,几乎让人不敢相信,官府不贪污腐败偶尔施舍点米粥就谢天谢地,现在居然设立安置营安顿灾民,不信者众多,也有少部分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官府设立的安置营一探究竟,结果,他们终于相信了官府第一次说了句实诚的话。

  安置营里,不但有吃的,还有住的,连病了也要医治,全是免费。负责管理安置营的官员,是吴州刺史萧翼萧大人。萧大人公正无私,心系灾民,是吴州的好官。

  传言是恐怖的,尤其是好的传言。一经传开,就像洪水猛兽。吴郡中,那些没地方投亲靠友的灾民,就像归巢的燕子一样蜂拥而至。官府在加大力度救人,四面八方没有归宿的灾民也在往安置营里面窜。吴郡的安置营已经成功取得灾民的信任,下一步,整个吴州境内,所有受灾的地方,都要设立安置营,安抚民心。

  “民之所欲,可存我心? 民之所怨,尔等可听?”安置营中,看着那些拖家带口的灾民,他们在遭受过死亡和饥饿威胁后恐慌的表情,陈华有感而发喃喃自语。他旁边的萧翼听后脸上一阵羞愧。萧翼不是个大贪官,他也不坏,只是身在江南官场这个大圈子中,做事总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纠葛。

  “侯爷,我萧氏一族,愿意拿出一万担大米,五千斤药材,铜钱两万贯,捐赠给官府,以做此次赈灾之用。”萧翼声音禀烈,他已经同萧氏这一代的家主商谈过,决定萧氏,要在江南水灾中,扮演大善人的角色,慢慢退出江南士族的利益圈子。如今,就连萧氏家族在江南的产业,也开始慢慢调价,不再和几家相互争夺。

  萧翼代表萧氏,捐赠给官府一笔不菲的货物和银子,陈华当然不会拒绝,安置营的设立,他的资金立刻捉襟见肘,不过,萧翼这个提议,让陈华想到了另一条路子。

  募捐,向江南的土豪们要钱。

  如果他们不给,那对不起,以后老李血洗江南,自己要当专业补刀手!

  你不仁,我不义!

  
 第十九章 号召全国进行募捐 '本章字数:2749 最新更新时间:2013…07…09 18:24:15。0'
  韩四平现在成了安置营里面医疗区负责药材发放管理的负责人。就算是吴郡某些官员看见他,都要恭敬地称呼一声韩先生。地位瞬间拔高如此大一截,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韩四平知道,他有今天受人尊敬的待遇,完全是沾了侯爷的光。他一直以为,原本是江南大族陈姓家的公子,居然是一位不显山不露水的侯爷。

  侯爷啊!

  韩四平不知道什么叫大官,但封王列侯、王侯将相,他还是知道侯爷肯定是个很大很大的官。不停地在心中给自己提醒是老祖宗保佑,韩四平工作劲儿上来,没日没夜地早医疗区东奔西走都不会犯困,他不能丢侯爷的脸,他现在是侯爷的人,要尽心尽力办事,就算侯爷没有和他商量药材用完后,怎么算给他银子,韩四平也不担心自己那十艘药材打水漂,因为侯爷不会坑他。

  和韩四平一样铁了心跟着侯爷赈灾的老腰子毕图,现在成了食堂区的负责人。他那上百担私盐全都拿给了陈华救灾,根本就不再考虑是否趁机发一笔横财。侯爷没有追究他贩卖私盐的罪过,反而对他加以重用,毕图不是傻子,如果真能攀上侯爷这课大树,他买私盐的日子到头了,说不定以后会摇身一变成为官盐的代理者。

  毕图在江南有他自己的关系网,他只是下去联络了以前做过私盐生意的朋友,食堂区缺什么,毕图就从外面运回来。

  老韩,毕图,胡账房,三人现在成了安置营里面替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仅仅靠吴州官府余存的府银购买粮食,以及从洛阳运来的药材,和自己的人脉关系,暂时将安置营举步维艰的日子安排妥当,做到一应免费,安顿灾民不出现慌乱暴动情况。

  只是,这种方式并不是长久的,安置营的维系,还需要更多财大气粗的商贾世家鼎力支持。

  于是,在反复的思量下,陈华早已决定的募捐一事,被他提上的议程,而且,为了自己倡导的募捐,陈华还专门给老李去了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章,陈华还是第一个给老李以商量的口气,让老李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募捐,号召整个大唐所有子民,为江南受灾的地方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陈华在信中真情切切,以人的真善美为切入点,激昂写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样的话,号召大唐子民,不管是金银细软、还是粮食衣物,都可以捐献出来给江南受灾的人。募捐由官府统一组织人募捐,最好是尚书省亲自督办,以免出现贪污腐败现象。

  陈华这封募捐的奏章,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长安,老李接到奏章,并且在早朝上提议准备实行后,长安城大小贵族官员,都在背地里骂陈华那个长安大害,去江南了也不安分,隔那么远还把坑挖到长安城来了。

  募捐的事,圣上根本就没同大臣商议,尚书省的老大长孙胖子都是在老李宣布采纳蓝田侯提议准备在全国开展募捐活动,长孙胖子才知道陈华那厮又来要钱了。老李在尚书省中专门设立了募捐署,由铁面无私的魏征出任司长,督办此事。一道皇命,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从长安开始向全国十道州府派发,老李伸手要钱的速度快的惊人。皇命到达江南的时候,不过离陈华上书老李,才隔了五天时间。

  五天啊!陈华垂足顿胸暗骂老李腹黑,他同样想到长安那些国公国侯黑脸红脖子骂人的表情。全国募捐,就是给老李的国库节约银子支出,老李还不痛快地答应,那他就是傻子。长安城的贵族,这回又要被老李敲诈一笔,捐少了,老李看得到心里面把你记住了,捐得多了,老李会寻思着再找个借口向他们要钱。长安城的贵族都在骂陈华这杀千刀的,最好是一辈子流放江南,永远别回来了,他回来,长安城一准儿鸡飞狗跳。

  同样骂陈华的,不止是长安城的贵族。

  全国十道各州府的贵族,都在骂那个叫蓝田侯的人。没事儿提议出募捐,这不是让天下最大的贵族老李坐收银子吗?全国上下,现在是一片骂声,陈华的名声是彻底搞臭了,不过他也不在乎,募捐的银子,是用在灾区建设上,国人骂自己,老天爷在头顶看着,他会给自己增加好运的。

  江南,吴郡!

  这儿有江南士族的,朱、张、顾、陆,四大姓久居在此,吴郡虽然受灾,但对这些豪门大家没有丝毫影响。他们的祖宅在吴郡,但族中之人,却是遍布江南,无论是官场还是商场,都有这四大家族的人。就算在长安,四大家族的人也有少数在朝堂上活跃的人物。

  “哼,这蓝田侯是谁?搞出一个募捐,就能让李二大张旗鼓地伸手要银子,这等溜须拍马之人,也不是一个好鸟!”说话的人,乃是顾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顾家是江南的教育世家,出了名的书香门第,在江南专门开办私学,培养人才,就连弘文馆现在的馆长虞世南,都曾在顾家学习过,弘文馆学士,有一打是顾家培样出来的。老牌教育世家,说话底气足,直呼老李叫李二,也只有读过书的人才叫得出来。

  说话的人是顾家的顶梁柱,现在顾家家族中最老的人顾览,人虽老,精气神十足,再活个十多年没问题。他有一个儿子叫顾胤,现在已经到朝廷做官去了,据说混的还不错,封了个县男,做到了国史加朝散大夫。

  “顾兄此言差矣,依某愚见,此人还颇有几分本事。他到吴州,居然未曾上门拜访过,再怎么说,我们也是江南有头有脸的人物,巡察使若肯拉下脸来求我们,大家还是能行个方便,出钱出粮出人力帮忙解决问题。但是,他居然不声不响硬是要凭借一己之力,将吴州的水灾给挺过去,还建立了一个叫安置营让灾民免吃面住,这等大手笔行径,实在是可笑,现在,想必是挺不过了,然后搞出一个募捐,就是要等着我等拿银子出来缓解,呵呵,银子老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