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农家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悠然农家女-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郑家知道自己的娘家侄儿偷了安家,那会怎么做?想到这里打了一个冷颤,拨腿就往家跑去。

李进见到他失魂落魄的连个招呼也不打就往家跑,狠狠的啐了一口,骂道:“遭瘟的杀才,我怎么会和这畜生般的人是一个族?”

第二日,苦涯先生来安家过三七,并且替安大郎起了名和字的事情如同旋风般在陈州传开。学子们沸腾了,众人纷纷猜测苦涯先生是不是动了收弟子的心思。至于以前张文学曾经说过要收安天瑞做弟子的话,早就被人忘到了九霄云外。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些聪明的人,敏感的发现了隐藏的那一层含义,那就是苦涯先生对魏县尉的所做所为非常不满。大家最恨的就是过河折桥人走茶凉的事情,安举人刚刚去世家中便被盗个干干净净,孩子又被户长欺凌,魏县尉不仅不替孩子们出气,反而将李户长给放回去了。这么搞,显然魏县尉没把苦涯先生看在眼中。

让学子们出面去弹劾魏县尉,那自然是不干的,可是让他们在一旁摇旗呐喊,跑的比谁都快。

从苦涯先生走后,书生们跟疯了似的涌入沙湾,一些自认为和安举人有同窗之谊的,则是会以祭祀安举人之名,顺便到安宅看望一番,说几句话留下几吊钱便飘然而去。于是安木将他们的名字记下来,以备日后报答。

然后等到第二天,便会大声的在坟前说这位学子的义举,好让旁边的人听见。

如此之般,来坟前祭祀安举人的学子们就更多了起来。

于是,安木每天要念的名字也渐渐多了起来……

书生们无事可做,聚在一起时便不免有些非常奇怪的想法,有几个书生上过坟后路过李户长的门前,正巧遇到他出门,便拦住他质询一番,问他为何要欺凌读书人的后代,是不是没把陈州的读书人放在眼中。将李户长骂得如芒在背惶惶不安,却不敢还一句嘴。

骂完之后,这几个书生神采飞扬的走了,身后留下一地的赞美之声。

于是第二日,便有另一拨书生跑到李户长门前谩骂。连续几日如此,吓得李户长不敢出门。

读书人倒还文雅,只是拦住他家人质询罢了,最多喷他一脸口水。可是村中的幼童却是毫无顾忌,有一日,李户长领着家中的大黄狗在外面消食,却不知从哪里飞出了几个土块,正中他门面,顿时眼冒金星,鼻孔流血。身边的大黄狗不知被砸中了哪里,嗷地惨叫了声,丢下李户长一个人,夹着尾巴就往家里逃窜。

几个在田间除草的村民看到后立刻扭转过身子,若无其事的继续除草,居然没有一个人过去扶他。李户长悲愤莫名,跳脚大骂了几句,天亮后就去县里找魏县尉,却被张门子拦住了,笑着说魏县尉今日忙,要不老哥等一会再进县衙。

从早上等到了日头西斜也没有见到魏县尉,李户长的心突然凉了下来。他知道,自己被人算计了。于是往平日里处得好的几个老伙计家里求教,没想到不是已经出门了便是在外面还没有回来。

在沈丘县城里吃了几次闭门羹后的李户长,站在清冷无人的街道上,看着自己的影子被夕阳拉成了长条,感觉到无比的孤寂和荒凉……

这一天,当安木和大郎读完了今天的对子准备回家时,被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给拦了下来。

“小娘小郎且慢行,小生这厢有礼了。”书生年方弱冠,高约八尺,身穿青色澜衫,头戴四脚幞'fú'头,面庞微黑,眉似卧蚕,双目炯炯,唇方口正,两颌留有短髭'zī'须,若是放在后世端地是一副好样貌。

安木看的微微失神,旋即低下头福了一福,大郎也紧跟着拱了下手,站在了姊姊的身侧。

“小生太康谢先,因仰慕安举人特来拜访。”谢先说着话,侧着身子又还了一礼。

安木听到他说太康谢家,微微一惊,立刻问道:“可是陈郡阳夏(太康,宋属开封府)谢氏之后?”

谢先不妨安木一口道出自己的名望,不由得另眼相见,肃容道:“小娘子端地好眼力,不愧为安举人之女。小生先祖上安下石(谢安)。”说到了先祖的名字,谢先急忙叉起了手往太康的方向施了一礼。

“原先竟是先贤之后,奴奴失礼了。”安木敛容又行了一礼。

谢先见到安举人坟前聚得人多,说话多有不便,便低声道:“小娘子,小生此来是为了安举人的新书,不知可愿与小生私下谈谈?”原来他家开的有书肆,专营印刷各类书籍,并有书店若干。

书肆?这不是印刷书籍的作坊吗?安木突然明白过来这个谢先要做什么,忙请他回家商议。

回到家中,在外客厅中坐定后。谢先开口道:“余少读书籍曾看到师旷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天地轧,万物茁,是以圣人出……”

说了半天,让大学毕业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的安木听得如堕云雾之中,一句也没听懂。现在的读书人说话你不能直着听,你得弯着听,他说十句其中有九句是在引经据典,剩下的那句有一半是在嗟叹。

直到谢先看到安木的表情后换成白话才弄明白,原来他想出版安举人的声律启蒙。

安木腹诽,明明一句话能说清的事情,你扯到师旷身上干什么?还万物茁,我智商也不捉急啊,可我听了你的话感觉你智商很捉急。

哥们,药不能停……

可是一想到能出版就来了精神,现在的书这么贵肯定能赚不少钱!一想到钱,双眼立刻弯成了月牙状,笑眯眯的问道:“不知能刻几版?营利几何?我家能有几多钱?”

谢先和人谈了无数的生意,却从来没有遇到如此直接的,怔了一下,道:“声律一书共分上下两卷,一卷九十页,我家愿印五十本,一本先付你五十文。”

现在印书是非常昂贵的,光是去官府交纳纸墨钱(印书税)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且有的雕版属于国家限售的不许士子们私下雕刻,必须要到国子监、公使库、榷货务这三个部门去购买雕版和印刷。比如民间销量最大的大历书就禁止百姓私刻只能官刻,只卖一两文的小历书在1071年也被朝廷禁止,从此后市面上只有大历无小历,大历每本数百文,官府尽谋其利。百姓不买不行啊,没有历书日子都没法过,就连春耕秋耕是哪一天都不知道。

寺庙和道观也有权利印书,只是他们印的全部都是佛经和道经。虽然对本地的士人开放,替他们印刷一些销路不广的书籍或者偷印历书,但是下来的花费比官府更贵,因为你少不得最后要添一些香油钱。

谢先还未印刷却愿意先付钱,这样的好事情可是从未有过先例的,大部分书肆都不愿意按销量付款,只愿意买断。

--推荐好友制附片的完本书贵女种田记,现代中医穿越古代猎户之家,带着爷爷、大哥,痴妹、傻弟和疯狗,改行种田做地主

>;

第33章印书

安木却不知道谢先是一番好意,更不知道自己占了便宜,表情怪异的看着他。

“五十部?这么低?”

这部声律启蒙在清朝时销路是非常好,几乎人手一部。五十部哪里够分的?她却忘了现在是北宋,一本刚刚出现的书籍,有人肯替她印就已经烧香拜佛了。

看到安木的表情,知道她在质疑自家不肯替她父亲多印,谢先红着脸道:“小娘子莫误会,书籍卖得广的都是四书五经或是说文解字,买的人多才可以印得广……”话虽没有说下去,安木却听明白了。

谢先担心销量,她却是丝毫不担心,声律启蒙从元朝时出现后就成了儿童启蒙的必备书籍。若是一个人想要吟诗做对,那是必须要将声律从头背到尾,否则的话等你做诗词时却用错了字,那才叫笑话呢。现在人们还醉心于太学体的生僻字词中,非奇典奇辞不用,直到欧阳修创造了通达平易的文风后,北宋的诗词文化才算真正的兴盛起来。

而且这本书由于出现在诗词文化的前面,极有可能会受到那些成年人的青睐,现在毕竟没有专门搜集这种对子的书籍。

于是笑道:“谢郎不用多虑,先严的这本书,以我之见必是能卖得广。若是郎君愿意多印些,想必日后的利润必是可观。”

谢先还真是第一次见到钱不离口的小娘子,而且还是一个六岁的孩子,一下子愣住了!

安木却好像并没有发觉似的,口若悬河的说起声律这本书的好处来。当说到将全书背完之后便可以随便的写诗,谢先的目光突然热切了起来。

“这话,可是克明兄生前所说?”谢先焦急的问道。整个陈州都知道,安举人的学问算是拨尖的,不仅因为他是苦涯先生的亲传弟子。更是因为他所做的明经花团锦簇,知州和通判便曾点名说过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自然是先严所说!”安木表情非常的严肃。既然已经准备让安举人登上神坛,那就不如让他直接登顶。自己手里还有科举必备书籍,据传说明朝后期东林党人有一大半都是依靠着这本小册子才考中的科举,虽然和宋朝的大环境有一些差异,可是拿出来倒也能震慑世人。

“哎呀,妙哉妙哉!”谢先将身子前倾,目光灼灼的望向安木,“明日我可否派人过来抄录书籍否?”

“其实先严以前倒是写了一些书稿,若是你早些来,只管拿去书稿既可。可惜遭了贼,全被盗了去……”安木以袖掩面,痛哭了起来。

果然,谢先听到留下的有书稿,却被人盗走了后,勃然大怒,“那何贼着实该死……小生听闻安举人生前厚待于他,他却如此忘恩负义,竟做出偷盗主家之事?小娘子莫哭,小生定要将此事传于天下还你一个公道!”

安木听到他这样说吓了一跳,劝阻道:“谢郎万不可如此!先严的书稿并非何老三所盗。”

谢先讶然,道:“坊间传闻乃是你家佃户所盗,怎么……还有蹊跷吗?”

安木为难的低下头,嗫嚅了半天方道:“此间道理不足为外人道也,何老三绝没有偷窃我家书稿……谢郎莫要再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