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农家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悠然农家女-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木为难的低下头,嗫嚅了半天方道:“此间道理不足为外人道也,何老三绝没有偷窃我家书稿……谢郎莫要再问,否则奴奴和大郎就无处容身了……”

谢先见她如此说,眉头挑了挑便不再追问了。

“小生愿出钱加五十本,明日我们写了文书后,一百本的钱先付给小娘子,至于纸墨钱等一概由小生承担!若是再版我们再签订文书,然则我家印刷之时小娘子不可将书稿交于其他书肆,若是违约当受责罚。”

安木见到谢先没有买断她的版权,立刻高兴起来,问道:“即是托付给了你家自然是不会再给第二人,谢郎就放心好了。只是不知道若是开印,由何人做序?”

若说安木来了宋朝谁对她最好,当先数李进一家,其次便是苦涯先生和候押司。候押司是一个吏人,当然不能写序,可是苦涯先生是文学大家,又是安举人的老师,由他来做序那是最合适不过了,这也是安木想报答他的一种方式。

谢先笑而不语,从荷包里拿出一张纸来,递到了安木的面前。

安木怔了一下,只见到上面是一番写好的序,而落款处则是苦涯山人。看到这里,哪里还不明白,谢先就是苦涯先生请来的,极有可能那五十本就是苦涯先生出钱印的。怪不得谢先不买断她的版权,原来是苦涯先生站在前面呢。

“小生亦在弦歌书院读书,与克明乃是同窗……”谢先提到了安举人的名字,声音微有一些嘶哑。

安木将纸放回到桌面上,垂下头默然不语。

又坐了一会,谈妥了合作的细节后,谢先便提出告辞。

“大姐,这一百本书咱就能挣五贯呢!”吕氏等人走后,喜气洋洋的算帐,“要是多印些,就能多买些纸墨给你们写字了。”

“婶婶,这谢郎君是苦涯先生请来的!”安木苦笑道。

吕氏听到安木这句话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苦涯先生请来的?那……那……”安木便点点头。

虽然被盗的东西找回来了,苦涯先生又送过来十贯钱,再加上这些日子那些学子们过来送的,钱应该也不少。可是安木花钱大手大脚,根本就没有节约的观念。保何老三出来时前后就足足花掉五贯,到现在钱箱里也就只剩不到六十贯。照这个速度下去,如果夏收时田地产出不多,她就得卖地卖宅子了。

安木买得是最便宜的印刷用纸,买来是一整幅回来要自己裁开,写上去字就会晕开,可是这样最便宜的纸,一幅是二十文,裁成之后就合两张一文。写字得用墨吧,一笏最下等的墨条要十文,颜色不深不说而且还只能写上千字,一两天就用完了。羊毛笔乃笔之最下者,一枝要五文,写几百字就会秃掉。

哪怕这样全部买最便宜的节省着写字,一年下来还要花费十五贯左右。别说普通家庭了,就是小康之家也承担不起。所以许多开始练字的幼童都是拿着大人削好的树枝在沙盘上练习,就是富贵人家也是如此。

听说大文豪范仲淹幼年时很穷,他是怎么练出字来的呢?

“这写字读书,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消受得起的!”安木算完了这几日的花销,愁眉苦脸的坐在书房中苦思冥想到底有什么赚钱的路子。

对面,大郎和铭哥相互吐了吐舌头,继续低下头背书。

--推荐好友花无双的田园花嫁,商界女强人一朝穿越,变成吃不饱饭穿不衣的穷苦农家女,且看她如何运用一身本事咸鱼大翻身,风风光光带领全家奔小康!

第34章养殖

吕氏见到安木三人在书房里读书,便沏了三碗茶送过去。

安木指着茶碗问道:“婶婶,家里团茶不多了吧?”

吕氏笑道:“前日苦涯先生派人送了七八銙来,还够吃的呢。”

安木点点头,端起茶碗刚要吃,想了想又道:“婶婶,以后就只早上吃茶,晚上就不要给我们送茶吃了,能省点就省点!”

“哎呀,那可不行!”吕氏睁大了眼睛,焦急的摆手,“安举人可是一天吃三回茶,每日如此,这才中了解试。家里虽然钱不多,可是也不能委屈你们呢?大姐,你就听婶婶一句,这家里的用度哪里都能减,就是看书和吃茶不能减。”

得,又是一个不会过日子的,这家里的花销,大头就是笔墨纸砚,其次便是建茶。

安举人饮茶极重口感非建茶不用,建茶其实就是把茶芽蒸后碾成膏状再压成茶饼,饼中间有小孔,焙干后十饼串为一串,这种团茶又称腊茶和蜡面茶,又唯以建州王家的雀舌水芽为最上品,他家的茶仁宗时可卖一贯,而且限量销售。几十年后,在宋孝宗时的卖价已经高达一銙四十贯了。

安木现在饮用的自然只是普通雀舌水芽,可是这样的下品一銙也能卖到半贯,一銙就跟火柴盒大小,只能沏七八碗。安木也是喝过雀舌水芽的,感觉味道完全不一样,后世的雀舌水芽是一根根的芽叶,而现在全是茶沫,酸酸的就没有茶的香味。

一端起茶碗,里面就是满碗的茶叶白沫,用打茶的工具慢慢的搅拌,技术高超的人可以打出各种山水图案,甚至就连升腾起的烟雾都能变幻出如梦似幻的景象来。可是这茶的味道太酸,哪怕图案再美,她也忍受不了。

和吕氏商量了好几次,死活不答应,吕氏认为读书和吃茶是划上等号的,读书的时候必须得吃茶,不吃茶影响了读书的心情怎么办?

安木听了这个解释只能闭嘴,她在后世那么爱喝茶的一个人,来宋朝后愣是改了习惯,看到茶碗就发怵。这根本不是吃茶,是在吃药,还是酸的那种。

她想念雀舌水芽,想念龙井,想念毛尖,想念铁观音,想念正山小种,想念普洱……想念后世一年四季要喝七八种茶来养生的感觉。

怔忡了半晌后才唏嘘道:“现在家中只出不进,等到夏收之时才会有收入。而且今年我看是一个丰年,想必粮食的价格不会高,估计今年卖不上好价格。”

吕氏闻言便道:“明日候押司会过来,不如请他去打听打听今年的粮价。”

还用打听吗?《宋史》和《续资治通鉴》上已经写明了,今年陈州小麦一石一百文,明年只卖到八十文,这个价格还是市场上的卖价,若是卖给粮商们还不知道是多少呢。

也幸好安举人这一百六十亩不用交两季赋税,否则的话就不剩多少钱了。

“往年咱家的菜地能卖不少钱呢,可惜今年税收抬高了,再加上何老三出了事……”吕氏一提起以前的幸福光景就无限的感慨,连叹了好几口。

安木听到吕氏说菜地,脑子中突然闪过一道亮光,欢喜的说道:“婶婶,快到抱小鸡的时候了,咱们家买点鸡鸭鹅养着呗,长成后卖蛋也是不小的收入呢。三枚鸡蛋能得一文,一枚鸭蛋可得十文,鹅蛋可得二十文。”

吕氏听到安木说这些事情,只觉得两眼发酸,别过脸去偷偷擦了擦泪水,言道:“大姐,这些事情何须你来操心,回头我便去别家抱些小鸡小鸭来……”

安木却没有发觉吕氏的异状,继续说着她的想法,“婶婶,家里再买几只羊和猪,牛也要买几头,家里院子大,随便隔一隔就能做牛棚猪圈。”

吕氏听得又是心酸又是想哭,这些事情哪里是安木这种小娘子管的?她就应该坐在书房里端端正正的看书,九岁之后家里为她请来算帐、管家、女红、厨艺、礼仪等各种女夫子教她各种礼仪规矩,等到十三岁后由家里为她订一门极好的亲事。而不是象现在这样,跟个小大人似的和她商量猪牛羊的买卖。

遂强压心头的难过点点头,“行,行,我一会出去就在村子里转转,看看谁家的鸡开始抱窝,和他们说说让给咱家留几只。只是这牛羊猪须得你李进叔过几日去集市上买。”

安木叹了口气,将头歪到了吕氏的胳膊上,“婶婶,儿也不想管这些,可是若是不管,以后咱家该怎样?眼看着家里只有出去的钱没有进来的。纵是候押司和苦涯先生能帮咱们一时,可不能帮咱们一世。若是咱们自己不知上进,怕是过个几年等到爹爹的情份用光后,咱们就只有哭的份了。”

吕氏一把将她搂到怀里,哽咽道:“我的好大姐……可怜你小小年纪,正是该躲在娘亲怀里撒娇的时候,怎么就轮到你来操心这些事情?天杀的举人娘子,你咋就这么无情啊……”吕氏轻易不肯说高氏的坏话,可是看到安木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操劳时,实在忍不住了,一边哭一边数落高氏不知人间疾苦,不知疼爱儿女,只知道悲风秋月,遇花落泪。

“尤其是那个候举人来咱家之后,娘子她……”说到这里,吕氏自觉失言,急忙停住不说了。

安木有心想再引着吕氏说一说,她也想知道高氏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物,可是吕氏却再也不肯提这件事。

“一只两年的牛要卖三贯,若是牛犊须得两贯。买只小羊一贯,若是成羊两贯半。猪价倒是便宜,一只公猪为一贯,若是猪仔只须五百文。只是,这猪是要吃粮食的,而且做出来不好吃,母猪又老生虫子,往年间倒是吃死不少人。依我之见,猪还是不要买了吧!咱们只需买点牛羊既可。”吕氏深吸了一口气,笑着和安木算帐。

安木听到她算起了帐,便在心里暗暗的思忖。宋朝的猪肉为什么不好吃,和他们的养殖方式有关系,农户中的猪是圈养,由于猪吃排泄物,一般都将自家的粪便倒到猪圈里,所以猪肉才会骚臭。来了宋朝之后才知道以前听说的因为宋朝人不会骟猪的说法,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劁猪这一个行当自汉朝就有了,当时人们就是为了让公猪不发情光长肉故此才有了劁猪。

明朝朱元璋曾为一个劁猪人专门写了门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此可见,宋朝是肯定懂得劁猪这个道理的。

虽然猪肉不好吃,但是能产生大量的肥料,她便坚持要买几只。

吕氏又劝了几句,安木便陪笑道:“婶婶,儿自有法子能让猪肉不骚臭,是在书里看到的烹饪法子!您就让儿买几只吧……”

吕氏听了这话才不再追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