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第八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然后是第八天-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个目击了斯托里凯犯罪的人,同时也是奎南历史上第一个杀人凶犯,是谁呢?
  埃勒里又感觉到了那件整个一天让他坐立难安的事情,一件跟银币有关的事。是什么事情来着?
  银币的数儿—对啦!在讲述这群移民迁徙的过程时,老师说到过,他父亲曾为这个山谷卖得了总共五十块银元;记史人也用他的档案证实了这件事。五十块,而根据施米特账本上的记录,老师已经在「世界尽头百货店」花去了十九块。
  还剩三十一块。
  埃勒里盯着橱柜中那两柱银币。两柱一般高。这说明两柱的银元数儿是一样的——说明,不管这些银币总数是多少,它肯定是个双数……没错儿!不可能有三十一块!
  这就是他去了施米特的百货店之后一直在心里犯嘀咕的那件事。三十一这个数儿,扰乱了这间禁室中所有事物形成的完美对称,也启动了埃勒里头脑中的某台噼啪作响的阈下计算机。
  既然应该因一块银元的厚度之差而使一柱高于另一柱,可实际上两柱的银币数却又相等,这怎么解释呢?是丢了一块吗?
  过了一会儿,埃勒里想起来了:不是丢了,是在织工贝尔亚那件事上用掉了,当时老师没有判那偷布者死刑,而是判他被放逐。那人带着两天的食物和水,还有一块银元,被赶进了沙漠。
  三十一减一,等于一个双数,也对两柱同高给出了解释。
  然后,埃勒里伸手到橱里拿了一摞,把那「一八七三年卡尔逊城」的银币数了一遍,是十五块;把这一摞整齐地放回原处,再拿出另一摞,数了数,也是十五块。
  他刚把第二摞拿回到第一摞旁边仔细码好,耳中忽然响起一阵巨大的轰鸣声,他不由得扶住橱子以支撑自己。
  保管员为了三十块银币背叛了老师,背叛了他的信仰和他奎南的兄弟们【注】。
  那一阵儿过去之后,埃勒里渐渐恢复了,便看见了刚好落在他低垂的视线中、在这圣橱底层摊着的那本书。它还在那儿,还在原来的地方,还是打开着,显然从早上到现在没人动过。
  他的目力犹如踏足沙中一般摇摆不稳。起初,翻开的书页上那一行行的黑体字总是飘忽游移着,如同折磨人的虚幻舞蹈。而后,它们又僵硬地定住不动了,书页上写的这些莫名其妙的想法,不知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真是莫名其妙。
  这是个梦中之梦,浑然沉溺于邪恶的黑暗里,甚至把他手的这个动作也给笼罩在其中了——这是个并非出自本愿的梦魔般的动作——他的手伸进了橱子,把那打开的书左边的一半托起来翻过去,以便能够看看书的封面和书脊。
  他看见了。
  而他像个傻子似地直呆呆所看到的东西,刺激得他清醒了一阵。
  他的心灵拒斥那东西。不能接受!心在高喊着。除非只是个梦。即使是梦也不行。
  但那不是梦,是真实存在的。
  太不像话了。
  过了好长时间,埃勒里才缓过一点儿来,能把手抽回来了。接着,他又盯着看自己那只手,一直像这样盯着,又不知过了多久。
  这就是那本圣书,老师叫它《姆卡书》。
  是的,封面上赫然印着的,正是书名那几个字母,当老人发现了躺在施米特柜台上的这本书时,封面上这几个字母曾让老人如此激动……以至于为得到这本书,那位老师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甚至是他珍藏的所有银币。
  这就是奎南那本「丢过的」书,老人这样称它。
  埃勒里记不起自己是如何离开圣室,如何锁上门,又如何穿过会议厅,也记不起如何听见自己摇摇晃晃、忽深忽浅的脚步声了。
  他只记得自己站在露天里,大口大口地拼命吞吸着空气,仿佛怎么也吸不够似的。
  
  【注】英语中,「magnify」(「放大」)与「aignify」(「有关系」)相近,老太太正好把它们搞混而用颠倒了。)
  【注】本·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政治家、科学家,18世纪名列华盛顿后的最著名人物。
  【注】「S」是「San Franciaco Mint」「旧金山造币厂」的首字母。
  【注】「CC」是「Carson City」「卡尔逊城」的首字母缩写。
  【注】指圣室。
  【注】The Book of Mk』n:「Mk』n」姑译为「姆肯」,与先前老师所称「Mk』h」「姆卡」不同。
  【注】潘兴John J。 Pershing;1860——1948,第一次世界大战指挥美国远征军的美国将军。
  【注】潘科·维拉Pancho Villa,1878——1923,墨西哥革命领袖、游击队领导人。1916年曾杀死美国人,并袭击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哥伦布城,为此,美国总统威尔逊派潘兴将军率兵前往镇压。
  【注】美国独立纪念日。
  【注】即《圣经·新约》中的《启示录》。
  【注】约押Joab,约公元前1000年前后
  【注】贝克特(Thomas Becket,1118——1170),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枢密大臣,后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因反对亨利而被杀死在教堂。
  【注】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犹大,也是为了三十枚银币而出卖了耶稣。
  第五章 星期四 四月六日
  人眼花缭乱的长袍把他给骗了;他们是至高会的成员们,正聚在一块儿不安地交谈着,一边心怀疑虑地看着各自手里拿着的那张小纸片。
  「把那些东西给我!」埃勒里大声喊叫着,「你们把指纹搞乱啦!」
  ——他闭上了眼睛,而这时他才知道,刚才他的眼睛一直是睁着的,而且他刚刚大声叫喊来着。他又睁开了眼睛。他站在窗前,使劲咬着牙。外面的天空已现出黎明的微光。他不住地颤抖着,浑身上下到处都感到酸痛。他记起了昨天发生过的和今天必将发生的事情。
  痛苦最解人意……
  他穿好衣服,拿着装有洗漱用具的小袋子,去公社厨房的后面,用热水洗漱了,刮了胡子,然后蹒跚着走进了食堂。头班的人们在吃早饭,有几个人低声说着话,而大多数都默然不语。埃勒里一进来,所有的说话声都停止了。
  有些人羞怯地看着他;还有些显得很害怕——对这个陌生人和这件陌生的罪行;他们肯定与这件事毫无牵连吗,只是一样感到害怕而已?其他一些人则带着充满祟敬的神情望着他:老师不是说过这位「客人」的到来是有预言的吗? 还有另一些人,他们脸上始终显出既接受又尊敬的表情。
  但没有一个人敢于跟他讲话。
  埃勒里把端给他的东西都吃了喝了,大体上只感觉到那些东西既热又实在。
  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把洗漱用具袋放下,便开始考虑行动计划了。
  他还在笔记本上写了一阵。
  然后,他收好了笔记本,便出门去做必须要做的事了。
  埃勒里从来都着迷于看到那些伟大而著名的人物穿越漂移不定的时空界面而转世再生,而且简直想不起自己曾经有过对此不那么迷醉的时期。回忆起来,在他少年的时候,那些古罗马的雕塑就复活了。教他们公民学的那位托庇阿斯先生,说不定本来是大西庇阿【注】的孪生兄弟呢。街上那个天主教堂的奥图尔神父,兴许是头天晚上刚从那穿着长袍的尼摞【注】脱变而来的哩。而巡警伊萨多·罗森,奎因瞥官巡逻时的那位搭档,就是朱利乌斯·凯撒【注】死去的敲钟人吧。
  事情就像这样周而复始地轮回着,或者,只是埃勒里以这种轮回的想象感受着:维多利亚女王会卖给他一张电影票;在公共汽车上,惠斯勒的「母亲」【注】就坐在他对面;贝多芬把要洗的衣服送到了洗衣房;在吧台上,伊凡雷帝斜过身子来问道:「会怎么样呢?」;在格林威治村【注】的便道上,罗伯特·E。·李【注】索价一美元要为他画张像。
  现在,那循环往复的轮子显然又转动起来了。刚才吃早饭的时候,温斯顿·丘吉尔端来一碗麦片粥放在了他面前。后来玛丽·特雷斯勒【注】又撤走了空碗。而此刻,萧伯纳就在眼前,胡须上还挂着粘土,正给他讲解着怎么做陶器呢。看着那些制坯的轮子和烧陶的火窑,再看着这位《华伦夫人的职业》【注】的作者将一把盐撒进一座窑中,给那些正在里面烧着的陶器简单地上釉,埃勒里的感受真是奇特得无以复加了。
  埃勒里从兜里掏出在圣室里找到的那块碎陶片:「这种紫色的釉,你不是用盐上的吧,对吗?」
  「哦,不是,」说话的不是萧伯纳,而是陶工,「那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工序。我是说,要做那种祈祷书罐子的话。」
  「这么说,这一块儿是一只祈祷书罐子上的啦?」
  陶工点了点头。刚才讲他的工作的时候,他的笑,使他蓄着胡须的脸上颇显神采,而现在,那笑容无影无踪了。
  「昨天,一个祈祷书陶罐打破了。祈祷书陶罐都是神圣的,因为它们里面要装『世界』的东西,而且它们都要放在圣室,就是神圣大会堂那间禁室里。上次那一只是在地震那天打破的。这种罐子从来没有超过四只——有两只放圣室里,富余的两只用羊毛和稻草包好保存起来。这种陶罐很不容易做的,也不经常……昨天打破了一只。在别人看来,没有发生地震,也许吧。不过对我来说,当我听到了也看到了,就是地震了,而且到现在都没停呢。」
  窑里散出的热气让陶工这间作坊闷得要命。为什么一定要做出像是头一次碰到谋杀事件的感觉呢?
  「那么,圣室里那只打破的罐子给换掉了,是吗?」
  「是的。」不远处有个什么人忽然唱起歌来,可没唱几声就一下子又不唱了,好像突然要提醒什么,或者突然想起了什么,「老师来跟我要了一只新的。」
  「他告诉你为什么了吗?」
  那两簇白眉毛往一块儿拧着,声音也更低沉了:「他对我说,那场大动荡来了。我还觉得奇怪呢,因为我没看到什么迹象啊。他要再拿一只祈祷书罐子。这样我就明白了,要换的那只罐子打碎了,肯定这就是预兆。没过多一会儿,很多人从外面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