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海经校注 [晋]郭璞注-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 郝懿行云:“木疑水字之讹。”珂案:王念孙校亦作水,汪绂本木字正作水。
  又东百五十里,曰岐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1,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樗。神涉鼍2处之,其状人身而方面三足。
  1 郭璞云:“石似玉者;音旻。”
  2 郭璞云:“鼍,徒何切;一作蠤(酋改留),笑游切。”郝懿行云:“蠤(酋改留)字音义并所未详。”
  又枺偃铮汇~山,其上多金銀鐵1,其木多榖柞柤栗橘?,其獸多(犬勺)2。
  1 郝懿行云:“铜山,盖以所产三物得名。”
  2 郝懿行云:“(犬勺),本或作豹,非。(犬勺)音灼,豹文兽也;见西次二经叄糁健!辩姘福何馊纬急尽⒈香浔咀鞅
  又东北一百里,曰美山,其兽多兕牛,多闾麈,多豕鹿,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
  又东北百里,曰大尧之山,其木多松柏,多梓桑,多机1,其草多竹,其兽多豹虎¤?。
  1 珂案:机已见上文北山经首单狐之山。
  又东北三百里,曰灵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菁雘,其木多桃李梅杏1。
  1 郭璞云:“梅似杏而酢也。”
  又东北七十里,曰龙山,上多寓木1,其上多碧,其下多赤锡,其草多桃枝钩端。
  1 郭璞云:“寄生也,一名宛童;见尔雅。”
  又东南五十里,曰衡山,上多寓木榖柞,多黄垩白垩。
  又东南七十里,曰石山,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多寓木。
  又南百二十里,曰若山1,其上多(王雩)琈之玉,多赭2,多邽石3,多寓木,多柘。
  1 郭璞云:“若或作前。”
  2 郭璞云:“赤土。”
  3 郭璞云:“未详。”王念孙云:“下文虎尾之山多封石,邽、封二字必有一误;篇内作邽石者二,作封石者六。”珂案:是邽石当作封石也。郝懿行校同。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彘山,多美石,多柘。
  又东南一百五十里,曰玉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碧铁,其木多柏1。
  1 郭璞云:“一作楢。”
  又东南七十里,曰灌山1,其木多檀,多邽石,多白锡。郁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砥砺。
  1 珂案:太平御览卷八一二引此经作濯山。下文邽石亦应作封石。
  又东北百五十里,曰仁举之山,其木多榖柞,其阳多赤金,其阴多赭。
  又东五十里,曰师每之山,其阳多砥砺,其阴多青雘,其木多柏,多檀,多柘,其草多竹。
  又东南二百里,曰琴鼓之山,其木多榖柞椒柘1,其上多白?,其下多洗石2,其兽多豕鹿,多白犀,其鸟多鸩。
  1 郭璞云:“椒为树小而丛生,下有草木则?死。”
  2 珂案:洗石已见上文西山经首钱来之山。
  凡荆山之首,自景山至琴鼓之山,凡二十三山,二千八百九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人面。其祠:用一雄鸡祈瘗1,用一藻圭,糈用稌。骄山,冢也,其祠:用羞酒少牢祈瘗,婴毛2一璧。
  1 郭璞云:“祷请已薶之也。”郝懿行云:“祈当为(上几下皿)。”珂案:(上几下皿)见上文中次四经末段注1。
  2 珂案:经文婴毛,江绍原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谓当系婴用之误,是也。婴为以玉献神之专称,婴用一璧者,以一璧祠祭于神也。准此,上文用一藻圭,亦疑当作婴用一藻圭,脱婴字。
  中次九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其木多杻橿,其草多菊(上艹下朮)。洛水出焉,东注于江,其中多雄黄,其兽多虎豹。
  又东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多鼍1。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其木多梅棠,其兽多犀象,多夔牛2,其鸟多翰鷩3。
  1 郭璞云:“似蜥易,大者长二丈,有鳞彩,皮可以冒鼓。”珂案:吕氏春秋古乐篇云:“帝顓頊乃令?先為樂倡,?乃偃寢,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音駝,即鼉之或字,是關於鼉之神話也。
  2 郭璞云:“今蜀山中有大牛,重数千斤,名为夔牛,即尔雅所谓魏。”珂案:郭注魏,今本尔雅作犩。
  3 郭璞云:“白翰赤鷩。”
  又东北一百四十里,曰崃山,江水出焉,东流注大江1。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麋麈,其木多檀柘,其草多?韭,多药2空夺3。
  1 珂案:经文东流注大江,汪绂本、毕沅校本注下并有于字,王念孙校亦增于字。
  2 珂案:药,白芷也;已见上文西次四经号山。
  3 汪绂云:“空夺即寇脱也。”珂案:汪说疑是。寇脱已见上文中次五经升山。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崌1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2,多(上执下鱼)鱼3,其木多楢4杻,多梅梓,其兽多夔牛¤?犀兕。有鸟焉,状如鸮而赤身白首,其名曰窃脂5,可以御火。
  1 郭璞云:“音居。”
  2 郭璞云:“今永昌郡有钩蛇,长数丈,尾岐,在水中钩取岸上人、牛、马啖之,又呼马绊蛇,谓此类也。”
  3 郭璞云:“音贽;未闻。”
  4 郭璞云:“楢,刚木也,中车材;音秋。”
  5 郭璞云:“今呼小青雀曲觜肉食者为窃脂,疑非此也。”郝懿行云:“与尔雅窃脂同名异物。”
  又东三百里,曰高梁之山,其上多垩,其下多砥砺,其木多桃枝钩端。有草焉,状如葵而赤华,荚实白柎,可以走马。
  又东四百里,曰蛇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垩,其木多栒,多橡章,其草多嘉荣、少辛。有兽焉,其状如狐,而白尾长耳,名(犬也)1狼,见则国内有兵2。
  1 汪绂云:“(犬也)音巳。”
  2 郭璞云:“一作国有内乱。”
  又东五百里,曰鬲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白?。蒲(薨鸟)1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江,其中多白玉。其兽多犀象熊罴,多猿蜼2。
  1 郭璞云:“音薨。”
  2 汪绂云:“蜼,猿属,仰鼻岐尾,天雨则自悬树,而以尾塞鼻。”
  又东北三百里,曰隅阳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梓桑,其草多茈。徐之水出焉1,东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
  1 珂案:经文“其草多茈徐之水出焉”中间,疑有脱文,姑为断句如此。
  又东二百五十里,曰岐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铁,其木多梅1梓,多杻楢。减水2出焉,东南流注于江。
  1 郭璞云:“梅或作(上艹下敏)。”
  2 郝懿行云:“刘昭郡国志注引此经作城水,城疑碱字之讹,或古本减有作碱者也。”
  又东三百里,曰勾檷1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木多栎柘,其草多芍药。
  1 珂案:檷音弭。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其木多棷樿1,多杨。宣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蛇2。其兽多闾麋,多麈豹虎3,其鸟多白鷮。
  1 郭璞云:“棷木,未详也;樿木白理,中栉。驺善二音。”
  2 郝懿行云:“水蛇也。”
  3 珂案:经文疑当作其兽多闾麋麈,多豹虎;多麈二字适倒。
  又东北二百里,曰玉山,其阳多铜,其阴多赤金,其木多豫章楢杻,其兽多豕鹿¤?,其鸟多鸩。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神人。夏启而冬闭;是穴也,冬启乃必有兵1。其上多白玉,其下多白金,其木多樗柳,其草多寇脱。
  1 珂案:太平御览卷五四引此经,熊之穴作熊穴;冬启作若冬启夏闭。
  又东一百四十里,曰騩山,其阳多美玉赤金,其阴多铁,其木多桃枝荆芭1。
  1 郝懿行云:“芭盖芑字之讹,芑又杞之假借字也。南次二经云:『虖勺之山,其下多荆杞。』中次十一经云:『历石之山,其木多荆芑。』并以荆芑连文,此误审矣。”珂案:宋本、吴宽抄本芭正作芑。
  又枺倮镌桓鹕剑渖隙喑嘟穑湎露喱{石1,其木多柤栗橘?楢杻,其獸多¤?,其草多嘉榮。
  1 珂案:文选子虚赋云:“鳌!闭乓咀⒃疲骸艾{、,石之次玉者。”如淳云:“艏辏稽衾铡!本荽耍默{石石字疑衍。
  又枺话倨呤铮毁Z超之山,其陽多黃堊,其陰多美赭,其木多柤栗橘?,其中多龍脩1。
  1 郭璞云:“龙须也;似莞而细,生山石穴中,茎倒垂,可以为席。”珂案:古今注云:“世称皇帝(黄帝)炼丹于凿砚山,乃得仙,乘龙上天。群臣援龙须,须堕而生草,曰龙须。”是关于龙须(须)之神话,修、须声近而转耳。
  凡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至于贾超之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瘗,糈用稌。文山1、勾檷、风雨、騩之山2,是皆冢也,其祠之:羞酒3,少牢具,婴毛4一吉玉。熊山,席也5,其祠:羞酒,太牢具,婴毛一璧。干,用兵以禳6;祈,璆冕舞7。
  1 郝懿行云:“此上无文山,盖即岷山也;史记又作汶山,并古字通用。”
  2 珂案:经文騩之山,疑衍之字。
  3 郭璞云:“先进酒以酹神。”
  4 珂案:经文婴毛一吉玉与下文婴毛一璧毛字,当俱系用字之讹,说已见上文中次八经末段注2。
  5 郭璞云:“席者,神之所冯止也。”郝懿行云:“席当为帝,字形之讹也;上下经文并以帝冢为对,此讹作席,郭氏意为之说,盖失之。”珂案:郝说是也,王念孙亦校席作帝。
  6 郭璞云:“禳,祓除之祭名;者,持盾武舞也。”
  7 汪绂云:“求福祥则祭用璆玉,舞者用冕服以舞也。”珂案:璆音求;尔雅释器云:“璆、琳,玉也。”郭璞注:“美玉名。”二句意当为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