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间谍组织大写真:谍海泛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代间谍组织大写真:谍海泛舟-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综合上报军事系统搜集的情报;
  与内阁调查室、外务省等机关联系;
  派遣和掌握日本驻国外大使馆的防卫驻在官。
  日本驻外防卫驻在官,即日本派遣到国外的武官,其主要任务是搜集外国的军事情报。根据《日本外派防卫官驻在法》的规定,驻外防卫驻在官只是使馆的一个成员,由大使管辖,不能直接同其派遣机构——日本防卫厅防卫局联系。日本驻外防卫驻在官“要服从外务省驻外使馆长的指挥和监督”,以免发生过去驻外武官左右驻外使馆的局面。
  自卫队资料队
  自卫队资料队成立于1952年,是一个军事情报组织。
  自卫队资料队的任务起初是对部队所在地及司令部进行警卫、调查,后来工作范围逐渐扩大,为了编写《警备地志》,它对全日本的地形、交通、航行、通讯以及市容、气候、经济、政治社会和警察、消防、重要设施等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并绘成包括上述内容的国内战斗作战简明地图。该队还负责对社会党、共产党、工会、反战团体和其他激进派组织所在地、领导人及其住址等情报的搜集。
  根据日本新闻媒体透露,自卫队资料队目前已把一般情报活动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并按陆海空三军进行编制,其中以陆上自卫队资料队为最大,有队员200余人;海上自卫队资料队有40余人,航空自卫队资料队有40余人,大部分是情报专家。各自卫队资料队均有参谋长指挥、监督。
  这些资料队以搜集国外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图书为主,有组织地翻译这些材料,并透过字里行间发现有价值的情报,逐条编辑,汇集成《情报资料日报》和《技术资料日报》,报送陆海空自卫队。苏联的《红星报》和《军事报》、中国的《人民日报》和《解放报》、美国的《航空与空间技术周报》、联邦德国的《士兵与技》等,都是各资料队的常备刊物。譬如,自卫队资料队可以苏联列车和客机时刻表,退出西伯利亚铁路运输能力和飞机场跑道的长度;从增发运送工人上班的列车班次查明中国新油田的位置;从人事变动的报道分析中分析出苏联部队调配情况;从《沉着应对故障的驾驶员》的文章中,分析出苏联飞机燃料系统的弱点等等。
  自卫队调查队
  自卫队调查队的主要任务是反间谍、反策反和防止泄露秘密,它活动的范围遍布全日本。
  日本的陆、海、空三军各军司令部均设有调查队,人数总量在799人左右。其中陆上自卫队调查队规模最大。调查队在每一个团级部队中设有1~2名调查员,负责反间谍活动。
  自卫队调查队的具体任务是对自卫队有关人员的社会关系和私生活进行调查,查访有无泄密和间谍活动等情况。
  自卫队调查队的另一个工作是与自卫队资料队一起编制日本《警备的志》。
  陆上自卫队参谋部第二部
  陆上自卫队参谋部第二部又称日本陆军参谋部情报部或调查部,它是日本陆军情报机构的领导机关,是日本军事情报系统的“主干”,80%的日本高级军事谍报人员集中在这个机构内。
  陆上自卫队参谋部第二部不仅搜集陆军作战所需的情报,还为全日本的军队及其日本政府提供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情报。
  陆上自卫队参谋部第二部下设四个课:
  调查一课:即对内情报课,负责收集日本国内的情报。
  调查二课:即对外情报课,负责收集国外情报。
  调查三课:即业务课,负责制定侦察计划。该课还设有特情组,负责指导日本军队中的特情活动。
  调查四课:负责窃听破译密码等活动,简称别室。
  除以上四课外,该部还设有翻译课、地形课、总务课等。
  二部别室
  陆上自卫队参谋部第二部“别室”是日本最秘密的军事情报机关,素有“日本的美国国家安全局之称”。
  陆上自卫队参谋部第二部“别室”是日本陆、海、空三军联合技术侦察机构,成立于1958年,总部设在东京市谷,在全国有7个通讯所和2个分遣队,分布在日本各地,装备有高性能的电子监听设备,昼夜不停地工作。
  陆上自卫队参谋部第二部“别室”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截收电讯,破译密码等电子情报,特别是侦听以中国、苏联(俄)、朝鲜为重点的各国无线电通讯,截获破译其密码。所获得的情报通过内阁情报调查室上报国防会议和内阁总理大臣。二部别室共有工作人员1200人,每年经费超过10亿美元。他名义上属于自卫队陆上本部领导,实际上直接受内阁情报调查室指挥。
  1971年9月13日,中国发生林彪乘机叛逃摔死在内蒙古温都尔汗事件,国外第一个侦听到这一重要情报地就是日本二部别室。1983年,苏联在其远东上空击落了韩国客机,二部别室准确地截获了苏联歼击机同地面指挥部进行联络的内容,破译了苏联从发现韩国客机进入苏联领空下令发射导弹击落客机的全过程的讯号,并及时向美国提供了苏联飞行员与指挥部对话的录音带,对侦察了解这一事件的真实过程提供了最翔实的资料。
  防卫厅情报委员会和情报本部
  为了加强军事情报的搜集能力和分析能力及适应冷战后多变的国际形势,实现由防卫厅防卫局、陆海空格参谋本部、参谋长联席会议获得的情报一元化,日本防卫厅在1992年成立了情报委员会,下设“情报企划小组委员会”。
  防卫厅情报委员会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组建的:防卫厅防卫局原是负责军事情报的部门,在防卫局有调查一课、二课,各参谋本部有调查部,参谋长联席会议有第二参谋室等等,这些情报部门除监听军事通讯联络、分析美军提供的卫星图片外,还利用全国28处雷达基地和反潜预警机PZC等搜集别国航空和军舰的情报。然而,上述这些情报活动都各自独立进行,经常有几个部门都分析同一内容情报的情况,部门间也几乎没有相互的情报交换。因此防卫厅便设立情报委员会,统辖防卫厅各军事情报部门,作为与技术本部和协调实施本部同级的附属独立机关。
  1995年8月,日本防卫厅又作出决定,将情报委员会改建为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情报本部”,以便使陆海空三军自卫队等各自进行的军事形式和战略情报调查分析业务一元化。1996年5月,经日本国会批准,情报本部正式成立。情报本部的成立,是具有深刻的国内外原因的:
  从日本国内的情况来看,这是日本间谍情报工作深入发展的必然。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日本谍报机构虽然不少,但互不统辖,缺乏统一的管理。如防卫厅的调查一二课,陆海空三军参谋部的调查部,往往各行其是,缺乏横向联系,甚至以邻为壑,不愿意互相提供情报,这种混乱状态不仅使日本的情报搜集、分析整理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有时会误事。1994年朝鲜向日本海试射中程导弹时,事前日本方面一无所知,最后还是从美国方面获悉这一情报的;像苏联解体等国家级的战略情报,更远不及美国的国防部情报局或英国的秘密情报局的谍报搜集能力;阪神大地震时,日本谍报部门也曾因管理不佳招致国内舆论界的批评。
  从大的环境看,日本情报本部的建立,是与冷战后的世界形势分不开的。苏联解体后,日本的军事战略由过去主要对付苏联转向周边地区的“多元化威胁”,新签署的日美安保条约更是把原来的防卫区从“远东”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这些都要求把日本的自卫队建设成“合理、高效、精干”的军队。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扩大了的谍报需求,情报本部应运而生。
  新成立的情报本部总部设在东京的涩谷。这里一直以日本陆军大本营而闻名,在体制上,情报本部设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之下,接收由防卫厅事务次官、防卫局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陆海空自卫队参谋长组成的“防卫情报委员会”的集体领导。该部的全部编制为1582人,以陆上自卫队参谋部第二部“别室”为主。首任情报本部本部长国见昌宏1965年毕业于防卫大学,长期在陆上自卫队的谍报部门工作,曾在日本驻华大使馆担任过武官。
  情报本部下设五个部:总务部和计划部是管理部门、图像部、电讯部和分析部是核心机构。
  图像部 是由以前分散在自卫队各参谋部的人造卫星图像分析部门集中而成,是新组织的拳头机构,主要工作是卫星图像;
  电讯部350人,是情报本部中最大的机构。除在涩谷本部的工作人员外,还在日本其他地区设有六个通信站。他们目前正在进行的“通信情报”业务将成为情报本部的核心工作;
  将以上情报和驻外武官的报告、美国等盟国的情报、合作者提供的情报等集中在一起,对其进行分析的“大脑”机构是分析部。它对情报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分析评估。
  据日本谍报研究专家称,经情报本部统一后的谍报工作有三大优点:第一、通过组织一体化,提高谍报活动的能力和情报分析的质量;第二,可以集中力量,培养优秀的专业谍报人员,并使他们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第三,加大向政府各部门提供相关情报的力度。特别是情报本部长可以直接送达内阁,这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
  但是,在日本国内,对本报本部的成立也并非全是一片叫好之声:
  一方面,由于自卫队成立以来已经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各谍报组织之间的松散和惰性,各参谋部的不同风气和各谍报组织之间的明争暗斗,情报本部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一元化领导,似乎还是一个很难说得清的问题。特别是新组织的成立,只是把过去的部分旧人,转移到情报本部。各参谋部的调查部或调查课,仍将依旧进行战术水平的情报分析,通信站以外的谍报部队,也几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