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氛围,他精心收集了各种锻炼头脑的趣题,每天要邵亦波做几
道,变着花样训练儿子的思维。他着重训练孩子三方面的能力:一是通过自己独创
的加法强化训练增强孩子的计算能力;二是通过给孩子做备种有趣的应用题来开启
孩子的分析能力;三是通过让孩子提前学习高年级的课本来锻炼他的自学能力,比
如说邵亦波就是从小看着比他高三届的姐姐的课本长大的。
    父亲知道孩子的天性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讨厌枯燥、重复和死记硬背。所
以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使数学变得有趣,他知道,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会事与愿违,
不仅达不到开发孩子智力的目的,反而会使孩子讨厌数学。事实上,他也做到了这
一点,对此,邵亦波至今记忆犹新。对于父亲小时候教给他的趣题,邵亦波如数家
珍。对于父亲独创的加法强化训练他更是印象深刻。父亲主要是利用加扑克牌来锻
炼他们的口算心算及记忆能力:54张扑克牌,去掉两张怪,剩下52张,问它们的总
和是多少?这个题目有点类似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做的题目。高斯要算的是从I加到1
00的总和。算法是一样的。扑克牌有四种花色,每种花色13张,将1和13相加得14,
将2和12相加也得14……,直至6加8得14,余下7。共有6对数字相加得 14,于是总
和是 (l+7)* 4=364。
    然后循序渐进,用扑克牌来演算更难的题目。比如随意从牌中抽去一张,让小
邵亦波通过数学计算,算出这一张牌是什么。发明这种方法和邵爸爸当时所看的心
理学书有关,他看到心理学书上总结人的记忆功能时声称人有三种记忆方式:长期
的一短期的和瞬间的。而这种扑克牌加法强化训练着重培养的就是瞬间记忆,这对
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挖掘大脑的记忆潜力是一条绝对捷径。而且邵爸爸还总结出了忘
得越快一记得越快的忘却式记忆法,简而言之就是对于大脑而言,忘记也是记忆的
一种形式,当你算牌的时候,你需要尽快忘记前面所加的数字,才能更快记住接下
来要加的数字。到后来,小邵亦波忘记一个数字和记住一个数字中间的“时差”只
需0.2秒,难怪他以后会成为数学神童。

    他父亲费尽心血的训练方法确实行之有效,后来邵亦波中学的一个学弟的家长
听了邵爸爸的介绍也采用了这个方法,结果那孩子也成了数学神童。
      在训练孩子能力的同时,父亲还注意培养孩子自觉、诚实的品德。父亲往往
并不把这张牌拿走,就把它放在桌上,让小邵亦波独自一人呆在房里计算;等他算
出了这张牌是什么,就可以出去玩。小邵亦波如果想偷懒的话,完全可以不用苦算,
只要翻开放在他手边的牌看一下就行了。但是他想到父亲这样信任自己,觉得自己
不能辜负父亲,加上小邵亦波很爱数学,这种算牌的游戏又很有趣,所以小邵亦波
从来没有作弊过。
    不过邵亦波也有调皮捣蛋的时候,每次他犯了什么大错;邵爸爸都决不会对此
姑息,而是狠狠地痛打他一顿。邵爸爸笑着回忆说:“邵亦波小时候算是很听话的
孩子了,而且也特别聪明;所以我很少很少打他,不过一旦打起来我就会打得他再
也忘不掉。”有一次,邵爸爸实在打得太厉害了,邵妈妈在一旁看着又哭又喊泪流
满面的小波波,心疼得不行,连连劝他住手,并说:“孩子还小,还不懂事,你何
必下这样的重手呢?”到了下一次,邵爸爸再打邵亦波时,波波就用这个理由来为
自己开脱了,他委屈的说:“爸爸,我还小,还不懂事,你就饶了我吧!”邵爸爸
严肃地回答道:“你既然知道说这句话了,就说明你已经懂事了,更不能原谅。”
邵爸爸后来总结经验时说道:“不能因为孩子不懂事就原谅他的错误,我要让他知
道必须为自己的每次言行负责任,从小就应该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概念。”
      中国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但长期以来被现代教育思想给全面否
决了。其实有时辨证地看待古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而是一条获取经验教训
的捷径。一味崇尚棍棒确有问题,一味抛弃棍棒也未见高明。在孩子意识观念还未
形成的幼年,仅仅通过说理规劝的方式未必能给孩子留下印象。而一些会对孩子未
来成长造成严重影响的习惯或错误是万万不能姑息的,比如说谎等等,这时候适当
地给孩子一定教训对他的成长是有益的。
    但总的来说,邵爸爸还是个相当开明的父亲,他更多的时候是邵亦波的良师益
友。他每天都给邵亦波做各种各样的数学趣味题;特别在吃饭、洗澡、散步时,都
会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开扈"儿子的思维机器。父亲的教育理论是大脑越是放松的
时候能够吸取的知识就越多;就像松软的士地好施肥一样的道理。以致于邵亦波小
小年纪就锻炼了非凡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方面更是显示出了天才。
    父亲教给邵亦波的另一个终生受用的东西是自信。还在邵亦波牙牙学语的时候;
父亲常常把他扛在肩上,带他一起出去散步。一路上,父子俩常练习这样的对答:
“波波2你长大了干什么?”“我长大了干大事!”楼道间、弄堂里回荡着小邵亦波
童稚的声音。父亲让邵亦波从小就树立对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是非常优秀的,与
众不同的。邵亦波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认为自己将来能做大事;也注定要做大
事,如果没有做到,那就是辜负了自己,对不起自己。有了这种想法的人,为将来
计,他们就会一直努力,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在锻炼自信方面,邵亦波的父亲有一个决窍,那就是采取心理战术。他让邵亦
波每天早晨起床时,都对自己说两遍:“我是优秀的,我必须做得优秀!”父亲也
深知孩子的心灵特别的敏感,平时在很小的细节上都注意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自
尊心。在为小邵亦波选择数学趣题时,他总是非常慎重。如果选的题太容易,就达
不到开日孩子思维能力的自的,如果选的题太难,又怕孩子做不出,会伤了他的自
信心。正是在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重重顾虑中,父亲进行着他对邵亦波的训练,幸
亏邵亦波聪明过人,总是能给父亲正确答案,不致使父亲过分为难。有时候邵亦波
答错了,父亲也能处理得很好,不会给邵亦波留下任何不良影响。
    在邵亦波刚会数数和一点加减法时,有一天,父亲把邵亦波扛在肩头出门散步,
正好路边的梧桐树上有很多麻雀叽叽喳喳。父亲指着树上的麻雀问他:“波波!假
如树上有100只麻雀,现在你捡了一颗石子砸过去,砸死了一只麻雀,树上还剩多少
麻雀?”小邵亦波不假思索地说:“还有99只。”“对!”父亲摸着小邵亦波的头
说,“波波算得又快又准确!100减去1等于99。”刚说完,父亲就弯腰捡了一粒石
子;递给小邵亦波,让地砸树上的麻雀。小邵亦波用尽全身力气,把石子砸向麻雀。
一只麻雀也没有砸到,但是树上的麻雀“嗡”地一下子全飞走了。父亲于是问:
“波波!你一只麻雀也没砸到,麻雀就全飞了,假如你砸死了一只麻雀,树上的麻
雀会飞走吗!”“会的。”那么树上还剩下多少只麻雀?“0——只。”小邵亦波恍
然大悟地笑了。
    父亲就是这样既能训练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开发他的多向性思维,还能做
到不伤他的自信心。

                      华师大二附中的“获奖专业户”

    父亲对邵亦波的精心训练并没有白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快就到了收获
的季节。小学五年级时,邵亦波在全市的小学笔算日算珠算比赛中得了一等奖。稍
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L了全国重点中学——华师大二附中。此时的邵亦波已经小
有名气了,他已经初步表现出他的数学才华。
    1986年11月举办的全国首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竞赛真正使他崭露头角。
当时他13岁,正在读初一,他代表了华师大二附中参加了这次比赛。13岁的男孩也
算是一个小男子汉了,然而邵亦波却长得纤巧文弱,这就更突出了他的大脑袋瓜,
给人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当这个大头孩子神定气闲地走进赛场,镇静自如地坐在
位子上答题时,相信他一定比别人得到了更多的注目。几天后成绩公布了,邵亦波
名列全国第三名,获得了金牌奖。要知道,那可是云集了 150万全国少年数学精英
的重大赛事啊!邵亦波因此获得了“大头神童”的称号,并从此走上了成名之路。
    他晃着大大的脑袋频频出现在竞赛场上,几年里,他在全市。全国乃至国际上
各种各样的数学竞赛中先后得了二十几个第一名,他的名字也因经常获奖而频频在
各种媒体曝光,真可谓“获奖专业户”。
    父亲对他另一个最大的影响就是培养他的独立性。还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
有意识地锻炼他的自理能力。这在溺爱孩子成风的上海的父母中间,算得上是具有
远见卓识的。从小父亲就向邵亦波灌输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让他祛除对父母的
依赖性,锻炼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独立性,使他变得果断而有主见。这一点直接决定
了邵亦波今后性格的形成。也是由于这种独立性的培养,才使他后来能独立做出出
国、从商、回国三大重要决定。
    1985年邵亦波读完了小学,即将升入中学;报考什么中学呢?当时由于小邵亦
波在上海巳经是声明远扬,所以好几所重点中学都主动上门联系。小邵亦波自己倾
向于上海中学,小朋友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小学毕业的暑假,上海中学组织了一次
数学神童的夏令营,小波波在靠近植物园的景色秀美的上海中学玩得非常开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