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译注于长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庄子译注于长春-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下而有余(2);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3),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
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4)。下有为也,上亦
有力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5)。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
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6)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7), 
辩虽彫万物(8);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9);不自为也。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
长而万物育(10),帝王无为而天下功。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
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11),而用人群之道也。

'注释'

(1)宗:本。天地覆载万物而无心,帝王则以之为本。
(2)用天下而有余:对万物的变化生灭,社会的治乱兴衰,君主下加干预,任其自然,所以闲暇
无事。
(3)为天下用而不足:天下事是无穷尽的,虽弃波劳苦,砷精竭虑去作,仍然不能作完,故而力
不足。

(4)下臣,臣无为则丧失为臣之德。这里主张君德无为,臣道有为,二言下可相滥,实际是主张
按干道各司其职。
(5)不主:君有为则失去君主之德。
(6)不易:不变。不管世道如何变迁,此道永不改变。
(7)知:同智,智慧,落:通络,包括,包笼之意。不自虑:不自行代天思虑。
(8)彫:钟泰《庄子发微》以为“彫藉为周”,可从。辩彫万物:言其辩论可以周遍万物。只是
一种形容,实际上下可能达到。《齐物论》就讲:“言辩而下周”。
(9)能虽穷海内:虽穷尽四海之内也找不出如此多能之人。
(10)下产不长:意为天地无意于万物的产生和生长,万物的产生和长成皆出于自然。
(11)乘,驾驭,驰:驱使。
'译文'

帝王之德性,以天地为宗本,以道德为主宰,以无为力常法。无为,任
天下自行治理则有余暇;有力,力天下疲于奔命则力不足。所以古人治天下
贵无为之道,君上无为,臣下也无为,是臣下与君上有同一德性,臣下与君
上有同一德性则丧失为臣之德;臣下有为,君上也有为,是君上与臣下行道
同一,君上与臣下行道同一则不成其为君主。君主在上必行无为之道而使天
下自行治理,群臣在下必须有力去为天下作事,这是永不改变之道。所以古
时为天下之王者,其智慧虽能包笼天地,也不自行代天思虑;其知辩虽能周
遍万物,也不自己去言说;其能力虽然海内无比,也不自去作为。天无意于
生产而万物化生,地无意于生长而万物长成,帝王无力而天下事自行成功,
所以说没有比天更神妙莫测,没有比地更富有,没有比帝王之德更博大。所
以说帝工之德与天地相配合。这就是驾驭天地,驱使万物,任用万民之道啊!

本在于上,未在于下(1);要在于主,详在于臣(2)。三军五兵之运,德之
未也(3);赏罚利害,五刑之辟(4),教之未也;礼法度数(5),形名比详(6),治
之未也;钟鼓之音,羽旄之容(7),乐之未也;哭泣衰绖(8),隆杀之服(9),哀
之未也。此五未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10),然后从之者也。未学者,古
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君先而臣从,父先而子从,兄先而弟从,长先而少
从,男先而女从,夫先而妇从。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11);故圣人取象焉

(12)。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13);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万物化作,
萌区有状(14),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15)。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
而况人道乎!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16);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
语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语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17)! 
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
明而分守次之(18),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19),因任已
明而原省次之(20),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
愚知处宜(21);贵贱履位(22),仁贤不肖袭情(23)。必分其能,必由其名(24)。以
此事上,以此畜下(25);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谋不用,必归其天(26)。此之
谓大平(27),治之至也。故书曰:“有形有名。”形名者,古人有之(28);而非
所以先也。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29),九变而赏罚可言也(30)。骤
而语形名(31);不知其本也;骤而语赏罚,不知其始也,倒道而言(32),迁道而
说者(33),人之所治也(34),安能治人!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35), 


非知治之道。可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36),此之谓辩士,一曲之人也(37)。
礼法数度,形名比详,古人有之,此下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畜下也。

'注释'

(1)本末:中国古代哲学重要范畴,包含本体与现象,主要与次要,根本与从属诸方面及其相互
关系的论述辨析,先秦时期多言本,还未将本末对举作系统阐述,汉与魏晋时期则有较多讨论。在中
国传统观念中,则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未。此处本未有特定意义,本为根本,指天道无为;未为枝节,
指人事之政事礼法等。上为君主,下为群臣,意即天道无为是根本,由在上之君主掌握。政事礼法是
枝节,由群臣执行。
(2)要:纲要,机要。详,细目、细节。这句话意思为:君主行的是无为之道,只总概要就够了,
细节细目要臣去作。
(3)三军:泛指军队。五兵:五种兵器,具体所指说法不一,通行说法指矛、戟、钺、楯。弓矢。
运:运用。
(4)五刑:墨、剿、刚、宫、大辟。辟:法。
(5)礼法:吉、凶、军、宾、嘉五礼所遵行的法度。度:计量长短之标准,如丈尺之类。数:数
字计算。
(6)形名比详:即对事物之名实关系进行比较审核。形指事物,名力名、称,比为比较,详为审
核、审定。
(7)羽旄之容:用鸟羽、兽毛装饰歌舞者的服装、道具,以显示仪客华美。羽,鸟羽。姹,兽毛。
(8)衰绖(cuidie):衰,丧服,绖为用麻制作的腰带和冠带,皆为服丧时穿戴,根据生者与死
者血缘亲疏关系,丧礼规定了相应的哭祭仪式和丧服规格,不可以相滥。
(9)隆杀之服:隆,加隆、提升;杀为降等。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绸麻五种,要根
据本人与死者关系之亲疏,予以加隆或降等,确定其应当穿那种丧服。
(10)心术:心智、心之能力。此句意为,精神心智是本,五未必须从属于本,不能把枝节当根
本,本末倒置。
(11)尊卑:上下也。言天地之运行有上下先后之分。
(12)取象,取而效法。
(13)言天在上,地在·已是神明安排之位置。
(14)萌区有状:万物萌生后区分为各种形状。
(15)由兴盛转而降为衰杀,是变化之流行。
(16)乡党:乡里。齿:年龄。
(17)安取道:何处取得大道。庄子认为道有先后次第,离开次第讲道,不是真道;讲述的不是
真道,又让人从哪里去取得真道,
(18)分守:职责、职守。
(19)因任:根据职责授与职事。
(20)原省:推究省察,指对人进行政绩考核。
(21)愚知处宜:愚笨的人和聪明有智之人都安排合适的位置。
(22)履:践,就。贵贱履位:尊贵者与低贱者各就各位。
(23)袭情:依据实际情况。袭,因袭、依据。情,实也。
(24)必分其能:人各有所能,不能兼也,故称分其能。必由其名:能各有名,不能相混,必循
名以责实。
(25)畜下:治理下民之意。畜,养。
(26)归其天:复归于虚静无为之天道。
(27)大平:太平盛世,治道之极致。大,同太。

(28)形名之分辨,古代就有了。
(29)五变:论述中经历五个演绎推理过程。具体次序为:一天,二道德,三仁义,四分守,五
形名,六因任,七原省,八是非,九赏罚。这句的意思为,推理至第五层,形名之辨即列举出来。
(30)九变:演绎推理至第九层。
(31)骤:急剧、匆忙之意。
(32)倒道:与道相反相违。指违背大道由本及未的先后次第,把形名赏罚等次要的、枝节的东
西提到首位,即是倒道。
(33)迕,违逆。迕道,与倒道同义。
(34)人之所治:被人治理。
(35)知治之具:只知治世的具体方法、手段,不知精神实质,知未而不知本。
(36)这句的意思力:可用于为天下事奔波操劳,不足以让天下自行治理,可有力而治而不能无
为而治。
(37)一曲之人:只有一孔之见,一枝之长,不通晓无为大道的人。
'译文'

天道无为之本君主掌握,政事礼法之未群臣执行;君主在上总其纲要,
群臣在下行其细目。军队武器的动用,是道德之末流;赏罚利害之推行,五
种刑法之设立,是教化之未流;五礼之法,长度计算,名实比较审核,是治
道之未流;用钟鼓奏出乐曲,用鸟羽兽毛装饰舞者,是乐之未流;哭祭丧服,
各有等次,是哀悼之未流。这五类未流枝节之事,必须待精神、心智运动,
然后随之而动。五种末流枝节之学,古代就有,但不把它放在首要地位。君
在先而臣从属,父在先而子从属,兄在先而弟从属,年长者在先而年幼者从
属,男人在先而女人从属,丈夫在先而妻子从属。天地之运行,有上下先后
区分,故取而效法之。天在上地在下,是神明确定的地位;春夏在先,秋冬
在后,是四时之顺序;万物化生,萌生后区分为各种形状,再由兴盛转而为
衰杀,是变化流行也。天地之道最为神妙莫测,还有上下先后之顺序,何况
是人道呢!宗庙祭把崇尚血缘之亲,朝廷崇尚高爵位,乡里间尊敬年长者,
治事崇尚贤能,这是大道的先后次第。讲论道而不合道之第,不是真正的道;
讲述的不是真正的道,又从哪里去得道呢!

所以古时明大道之人,先明天道而把道德放在其次,道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