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杜甫诗选注-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句又自伤。 

      '八'这两句又是以服役本州自幸。觉得近行到底比远去的飘泊要好些。 

      '九'齐是齐同。这两句又翻进一层,又是自伤的谤。见得在本州和在外县正是一样,因为横竖 

是个无家的光蛋。这以上六句,层层深入,对人物心理的矛盾活动真是刻划人微。 

      '一○'自天宝十四载安禄山作乱到这一年恰是五个年头。 

      '一一'声破日嘶。两酸嘶,是说母子二人都饮恨。 

      '一二'蒸,众也。黎,黑也。蒸黎就是劳动人民。浦注:“末二以点(按谓点题)作结。何以 

为蒸黎?可作六篇总结,反其言以相质,直可云:何以为民上?”按此解甚确,是符合杜甫的本意的。 

——通过这六首诗,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人民的痛苦,虽老弱妇孺,也难逃兵役:同时也可以看出人民 

的力量和爱国精神。王嗣姡担骸澳炕鞒墒煜虑曛帷!缎掳病访踔心校浯嗜绱饶副3啵妒

壕》作者妇语, 《新婚》作新妇语,《垂老》、《无家》,其苦自知而不能自达,一一刻划宛至,同 

工异曲,随物赋形,真造化手!”所谓“造化手”。实即现实主义的手法。——按《太平广记》卷一 

百十二“墨君和”条:“母怀妊之时,曾梦胡僧携一孺子,面色光黑,授之曰:‘与尔为子,他日必 

大得力。’”则“得力”乃唐人口语。不得力,谓不能救母于死。 

… 页面 87…

                                                * 
                             秦州杂诗二十首 (录四) 

              '一'               '二'                                '三' 
满目悲生事 ,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 
              '四'                               '五' 
山空鸟鼠秋 。西往问烽火。心拆此淹留 。 

     * 这是七五九年秋杜甫由华州弃官往秦州时所作。二十首都是五律。据末首,大概是寄给朝 

廷旧日同僚的。秦州,今甘肃天水县。 

      '一'这年关中大饥,又有战争,故生活艰难,说满目,便不止自身,包括所有人民了。 

      '二'因人,依靠人。 

      '三'陇,指陇山,亦名陇阪。关,指陇关,亦名大雷关。陇阪九折,故曰迟回。关势高峻,故 

曰浩荡。生活无着,前路茫茫,故胆怯心愁。 

      '四'鱼龙,川名:鸟鼠,山名,皆在秦州。黄生云:“五六本以鱼龙水,鸟鼠山叙所经之地, 

乃拆而用之,则鱼龙鸟鼠皆成活物,益见造句之妙,莫如杜公矣。” 

      '五'杜甫这时要往西走,故曰西征。恐前路不静,故向有无战事。烽火,指吐善之乱。心折此 

淹留,是说不想在秦州久留,但又不能不居留,历以心中抑郁。 

              '六'                                                  '七' 
鼓角缘边郡  ,川原欲夜时。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 
              '八'                                 '九' 
归山独鸟迟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 

      '六'四面都是鼓角声,故日缘。《礼记》注:“缘,边饰也。”有回环的意思,故此作动词用。 

      '七'二句承首句鼓角。听,读平声,殷,读上声。仇注:“殷地发,鼓声震动;人云悲,角吹 

凄凉。”范廷谋《杜诗直解》:“殷,雷声也。雷至八月已收声,令自秋听之,如雷在地中而发声。” 

      '八'二句承次句夜时写景物。蝉抱叶,鸟归山,俱各得其所,反兴自己的无处安身。旧注以为 

自比,恐非。 

      '九'遍地都是鼓角连天,我到底往哪几去呢。一概,齐同。之,往也。杜甫原以为秦州太平无 

事,准知也不然。故又由边郡推及到万方。 

                                                             '一○'                '一一'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  , 
              '一二'                                '一三' 
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 

      '一○'起四句写秦州地势。高空的云往往无风而动。不夜,月光如昼。沈德潜云:“起手壁立 

万仞。无风二句奇语,偶然写出。或以无风、不夜为地名,不但穿凿,亦今杜诗无味。”按写景中含 

有边愁。故下即写边事。 

      '一一'属国,用苏武出使匈奴事。苏武留匈奴十九年,回汉朝后,做典属国 (外交官)。大概 

这时唐朝有使臣为吐蕃拘留不得归。 

      '一二'这句用傅介子事。杜甫意思是希望使臣能象傅介子一样斩楼兰王的头而归。 

      '一三'摧颜,是说叫人发愁,疾首蹙。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一四'!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一五'!藏书闻禹 

                   '一六'                                '一七' 
穴,读记忆优池           。为报鸳行旧:鹤鹩在一枝  。 

      '一四'这是杂诗最后一首,带有总结性。此诗充满愤恨和对抗情绪,全用反说法,要善于体会。 

唐尧,指唐肃宗。首二句仿佛是说:古人说“后从谏则圣”,而你陛下却真是天生的圣帝,我这老匹 

… 页面 88…

夫又懂得什么呢!你贬斥我,是不足怪的啦!意本在讽肃宗昏庸,表面上却偏恭维他是“真自圣”, 

他自己本是“读书破万卷”的,却偏说成一无所知。 

      '一五'这两句也是愤激的活。尽管你贬斥了我,我还不是活得很好吗。把可怜的生活偏说得很 

得意。玉引之《经传释词》:“能,岂能也。”按能无,即岂无,犹言“难道没有吗”。杜甫懂得一 

些医道,困守长安时曾“卖药都市”以谋生,晚年他自己又多病,所以常常采药和种药,自行医治。 

晒药,便是把采来的药材晒干,以便服用和保存。应门,看管门户。李密《陈情表》:“内无应门五 

尺之童。” 

      '一六'这两句也是故作满意语。意思是说这儿还有名胜占迹可供游览。禹穴有二,一在浙江省 

绍兴县会稽山上,相传为夏禹藏书之处:一在陕西省洵阳县东。这一句只是陪说。仇池,山名,在甘 

肃省成县 (同谷县)西。《三秦记》:“山本名优维,其上有池,故云仇池。”仇注:《仇池记》云: 

 ‘仇池百顷,周回九千四十步,东西二门,上则冈阜低昂,泉流交灌。’公之惓惓于仇池者,盖为是 

也。” 

      '一七'观末二语,可知杂诗二十首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鸳与鹓通:行,音杭,班行或行列 

的意思。古人以“鸳行”比喻朝宫,故“鸳行旧”,乃专指同朝旧友,非一般同事(杜甫曾做过左拾 

遗)。鹪鹩,小鸟。《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我们知道,杜甫早就说过“自 

比稷与契”的话,这儿却自比于志在一技的鹪鹩小鸟,显然也是在发牢骚,说反话。如果我们便信以 

为真,说杜甫这时真的想隐居起来作个自了汉,那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 页面 89…

                                        留花门  * 

              '一'               '二'                                '三' 
花门天骄子 ,饱肉气勇决 。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 。自古以为患, 
              '四'                               '五'                              '六' 
诗人厌薄伐 。修德使其来,羁摩固不绝 。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 ? 
              '七'               '八'                                '九' 
中原有驱除 ,隐忍用此物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 。连云屯左辅, 
              '一○'                                                               '一一' 
百里见积雪         。长戟鸟休飞,哀笳晓幽咽。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  。 
沙苑临清渭,泉香章丰洁。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一二'。胡尘逾太行,杂 
种抵京室'一三'。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一四'! 

     * 花门,回纥之别名。回绝西南千里有花门山堡,故杜诗多以回纥为花门。这首诗大约作于 

乾元二年秋,题为“留花门”,实则是说花门不可留。对唐肃宗一味依赖回纥,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和 

忧虑,较《北征》更为露骨。 

      '一'天骄子,即天之骄子。《汉书:匈奴传》:“胡者,天之骄子也。”言其强悍。 

      '二'饱肉,是说回纥以肉为食。 

      '三'射汉月,即侵入汉地,言其可畏。 

      '四'这两句承上,引古作证,见得唐肃宗恰相反。 《诗经》:“薄伐猃狁。”薄,发语词,无 

义。厌是厌烦。 

      '五'修德,即怀柔政策。羁縻,是说保持一定的联系。 

      '六'胡为,即何为。倾国,犹举国,极言来的人多。暗金阙,写其骄横,随便出入宫殿。 

      '七'有驱除,指禄山之乱,这时史思明还存在。 

      '八'隐忍用,不得已而用。此物,指回纥兵,这个词有着传统的“华夷之见”。 

      '九'上句用汉乌孙公主故事,武帝以公主嫁乌孙王,公主悲秋作歌,有“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句,所以说“歌黄鹄”。但实际是指的时事。 

     乾元元年七月,肃宗把幼女宁国公主嫁给回纥可汗,亲自送至咸阳磁门驿,公主告辞说:“国 

家事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