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杜甫诗选注-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乾元元年七月,肃宗把幼女宁国公主嫁给回纥可汗,亲自送至咸阳磁门驿,公主告辞说:“国 

家事重,死且无恨。”肃宗才流涕而还。这里不便直说,所以便使了一个典故。下句用《诗经》:“谓 

予不信,有如皎日。”是说肃宗指天发誓的求回纥援救。 

      '一○'连云,众多。左辅即下“沙苑”。沙苑一名沙阜,在冯翊县南十二里,东西八十里,南 

北三十里。回纥之俗,衣冠皆白,又旗帜亦用白色,所以说“见积雪”。 

      '一一'回纥骑兵,蹭蹋庄稼,故农民最怕。 

      '一二'是说回纥常乘马渡河。撇烈,摆跃之状。 

      '一三'这里“胡尘”、“杂种”,皆指史思明。乾元二年九月史思明由范阳引兵渡河而南, 

攻占汴州、郑州,并陷洛阳,洛阳唐时为东京,所以说抵京室。 

      '一四'萧瑟,犹萧索,萧条。应上田家二句。来得越多,住得越久,农作物就越遭殃,所以说 

转萧瑟。末句很冷峭、含蓄。抬出事实,不言反对,而反对之意自见。 

… 页面 90…

                                     月夜忆舍弟   * 

                              '一'                                '二' 
戌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三'                                '四'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 

     * 此诗亦流寓秦州时所作。杜甫有四弟:颖、观、丰、占。此时惟占相随,其他分散在山东、 

河南。过去对人称弟为“舍弟”,犹称”家兄”“家父”。 

      '一'戍鼓,将夜时戍楼所击禁鼓。赵嘏 《西江晚泊》诗:“戌鼓一声帆影尽”,因禁止船只往 

来,故云帆影尽。戍鼓一声,人行即断,但闻长空雁叫,写出战时肃杀气氛。正是忆弟之根。一雁, 

即孤雁,不用孤雁,是平仄关系。古人以雁行喻兄弟,说一雁,已含兄弟分散意。 

      '二'二句是上一下四句法,露、月二字应略顿。露无夜不白,但感在今夜,又适逢白露节,故 

曰露从今夜白。月无处不明,但心在故乡,故日月是故乡明。尽管头上所见乃是秦州的月亮,却把月 

亮派给了故乡。岑参 《忆长安曲》云:“东望望长安,正值日初出。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也 

是因为心在长安,所以说“长安日”,正可互参。 

      '三'分散而有家,则推死谁生,尚可从家中问知;现在是既分散而又无家,连死活都无问处。 

语极悲切。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家,燬于安史之乱。 

      '四'这年九月,史思明复陷洛阳,十月,又进攻河阳,为李光弼所败。故曰未收兵。 

… 页面 91…

                                     梦李白二首   * 

                              '一'                                '二'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人我梦, 
              '三'               '四'                                               '五' 
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 
              '六'               '七'                                '八'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 
              '九' 
无使蛟龙得 。 

     * 这是乾元二年 (七五九)秋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杜甫最推崇李白的天才,也最爱李白的 

豪放性格。至德二载(七五七)李白因参预永王李俶(玄宗第十六子)的军事行动,坐系浔阳(九江) 

狱,乾元元年 (七五八)长流夜郎(贵州桐梓县境),乾元二年遇赦得还。但杜甫一直没得到他的消 

息,因而忧念成梦,也就成功了这两首诗,充分表现了杜甫对李白生死不渝的兄弟般的友谊和他们共 

同的不幸遭遇。诗分三段,首四句叙白放逐,是致梦之因;故人八句叙梦中情况,白在放逐中,故不 

免将信将疑;未四句写梦后心事。 

      '一'这两句是说生别比死别还要痛苦。已,止也。对下句常字而言。死别绝望,故其痛止于吞 

声一恸;生别则不能忘情,时常牵挂,痛苦也就没底。这是作梦的根由,也是全诗的起点。 

      '二'浔阳和夜郎都在江南。南方炎热,所以过去有“瘴疠地”的说法。逐客是被统治者放逐到 

边远地区的人,指李白。 

      '三'故人人梦,这正表明我的相思之深。长相忆,即上常恻恻。 

      '四'恐非平生,疑心李白死于狱中或道路。 

      '五'这两句正写路远之苦。上句说白魂自江南而来,下句说白魂又自秦州而返。江南多枫林, 

 (《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秦州多关塞。魂来魂去,都在夜间,所以说青和黑。 

      '六'罗网,即法网,应前逐客。 

      '七'上句用罗网为比,故此句也就用羽翼。本意是担心李白不能脱祸,重获自由。也是申明“恐 

非平生魂”一句的。 

      '八'这两句写初醒时光景。梦中十分分明,故梦后犹如见其人。 

      '九'这是祝福也是告诫朋友的话。表面上说的是江南水深多蛟,骨子里却说的是政治环境的险 

恶,叫李白要多加小心。“蛟龙得”,为恶人所陷害。杜《不见》诗云:“世人皆欲杀”,足见当时 

人必欲置李白于死地。 

                              '一○'                                '一一'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 
'一二',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一三'!”出门搔白首,若 
负平生志'一四'。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惟悴'一五'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一六'                                '一七'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 

      '一○'此首为频梦而作。浮云飘荡,因见浮云,联想到游子,所谓“浮云游子意”。但终只 

见浮云来去,却始终不见游子的到来,怎能不叫人恻恻系念呢?不至,故入梦;久不至,故频入梦。 

游子,指李白。 

      '一一'你身虽不至,魂却一连三夜频来足见你对我的情辛。 

      '一二'这以下六句皆写梦中事。告归,即告辞。局促,是不安不快的样子。因为不忍便去。 

      '一三'这以上三句是述李白告归时所说的话。 

      '一四'这两句是写李白告归时的神态。李白登华山曾说过:“恨不能携谢眺惊人句来,搔首问 

青天”的话,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一五'这两句为李白抱不平。冠,帽子。盖,车盖。冠盖,代表官僚。斯人,指李白。斯人一 

… 页面 92…

词在过去的用法上:本身便含有赞叹的意义。憔悴,困顿。这以下六句是醒后感慨。 

      '一六'这两句进一步指斥天道的无知。老子 《道德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网,犹 

天理,恢恢,广大貌,孰云,即谁说,是反诘口气,是说那话儿不足信。陶潜诗:“积善云有报,夷 

齐在西山!”即此两句意。李白这时年五十九,故云“将老”。 

      '一七'末二句与“名垂万古知何用”同意。身后,死后。杜甫知李白必名垂万古,但究无补生 

前,故云“寂寞”。——黄生云:“交非泛交,故梦非泛梦,诗亦非泛作。若他人交情与诗情俱不至, 

自难勉强效颦耳。”——此二诗,诸家皆列入秦州诗内。细玩“久不至”三字,当是由华州赴秦州途 

中所作。秦州距华州九百六十里,非数日间可达,故云入下至。游子乃杜自谓,不指李白。李既“在 

罗网”,杜本人又在行役中,自不应作此期待语。前解未谛,姑过而存之。 

… 页面 93…

                                     天末怀李白    * 

                             '一'                                 '二'               '三'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 
              '四'                                '五'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 。 

     * 这和 《梦李白二首》当是同时之作。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当边塞,所以说天末。有人 

以为天未指夜郎,未确。 

      '一'君子,指李白。 

      '二'鸿雁,比音信,是希望得到李白消息。秋水多,是说风波险阻,不易得到。与 《梦李白》 

 “江湖多风波”同意。 

      '三'即所谓“诗穷而后益工”的意思。在不合理的封建社会而飞黄腾达,也确写不出有价值的 

文章。屈原、司马迂、曹植、陶潜等都是证明人。 

      '四'魑,音痴,山神兽形。魅,怪物。是说夜郎乃魑魅之地,要提防不为所食。 

      '五'冤魂,指屈原,屈原无罪被放,投汩罗江而死。杜甫深知李白的从永玉李俶,也是出于爱 

国。今遭流放,正是和屈原一样冤枉。——黄生云:“不日吊而日赠,说得冤魂活现。”钟伯敬云: 

 “赠字说得精神,若用予字,则浅矣。”按用予字或吊字,则只是同请屈原之冤,用赠字方能显示出 

李白与屈原同冤,所谓“同病相怜”。 

… 页面 94…

                                         捣衣 * 

                                    '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