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杜甫诗选注-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捣衣 * 

                                    '一'                                '二'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 
                      '三'                                     '四' 
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 

     * 此诗前六句是托为戍妇的话,末二句则是作者的话,是杜甫闻砧有感时事而作。杨慎 《丹 

铅录》:“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春米然,今易作卧杵。”按王建《捣衣曲》:“月明庭中 

捣衣石,掩帷下堂来捣衣。妇姑相对神力生,双揎自腕调杵声。”则唐时捣衣仍为二人对立。但不必 

拘于二人。 

      '一'起句极深刻沉痛,因为已撇过许多活许多痛苦才说出来的。黄生云:“思妇必望征人之返, 

开口即云亦知戌不返,可见安史之乱,官兵死亡者甚众,家人亦不意生还。举笔动关时事,岂若他人 

拈题泛咏战!”又云:“望归而寄衣者“常情也,知不返而必寄衣者,至情也,亦苦情也。安此一句 

于首,便觉通篇字字是至情,字字是苦情。”此解甚确,砧,捣衣石。 

      '二'两句说明捣衣的心情。一来天冷,二来久别。 

      '三'二句承上而来。熨,音运,用火斗按平布帛。倦,疲劳。熨一作衣,不对。因与下句“塞 

垣”不相称,这里捣熨也是“复词偏义”。塞垣,丈夫征戍之地。 

      '四'捣衣之声。响彻空外,可见用尽了闺中的力量。这正是爱情和苦心的表达啦。黄生云: 

 “君字乃诗人代为之辞,赵(次公)谓全首皆托为戍妇之语,非也。以君字为诣夫,益谬。”按末二 

句乃杜甫同情戍妇的话,君字当指所有的读者。——此诗多用虚字斡旋,故特别显得缠绵婉转。前人 

说此诗“中四语起皆用虚字,亦其语病”,未免教条。不知此诗如不用虚字、对戍妇的心理状态便难 

以作深入的曲折的刻划。 

… 页面 95…

                                         空囊 * 

                              '一'                                 '二' 
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鲁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 
              '三'                                '四' 
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 

     * 杜甫在秦州同谷生活极苦,诗即作千此时。囊,钱袋。 

      '一'首二句正写囊空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无钱买食物,只好餐霞食柏,是无聊,也是自负的话。 

 《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餐朝霞。” 

      '二'这两句说出囊空之故。“世人共鲁莽”犹“众人贵苟得”。鲁莽,粗疏也。谓世人不分是 

非,甘者即食,卑者亦餐。自己既不肯同流合污,那吃苦自属当然了。与“我辈本常贫”同意。浦注: 

 “三四以庄语见清操。” 

      '三'这两句实写囊空。上句说无食,下句说无衣。不爨,没有米不能举火,自然也不必打水 

了。说床夜寒,则不汉无衣,且无襆被可知。 

      '四'羞涩,即不好意思。看,看守钱袋。为了顾全面子,所以留着一个钱不花。杜甫常用幽默 

的口吻写自己的苦况,此亦一例。 

… 页面 96…

                                          病马 * 

                              '一'                               '二'               '三'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 ? 
                                               '四' 
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 

     * 这也是一首有寄托的咏物诗,其中有着作者自身的影子。 

      '一'二句是说这马和自己患难相依很久。深,远也,险也。 

      '二'这两句句法,一句作三折。在风尘之中,而且老了,还在为我尽力;当岁晚天寒之时,况 

又有病,那得不使人为之伤心。 

      '三'殊,异也。 

      '四'马之为物虽微,可是对人的情分倒根深厚,使我不禁为之感动而沉吟起来。沉吟二字感慨 

很深,有人不如马之叹。杜甫既受到统治者的弃斥,同时又很少得到人门的关怀和同情,这也是他为 

什么往往把犬马——特别是马看成知己朋友并感到它们所给予他的温暖的一个客观原因。申涵光说: 

 “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其所以如此,是和他自己便是一个“废 

弃之物”的身世密切相关的。 

… 页面 97…

                                         送远 

                              '一'                                '二'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 
              '三'                               '四' 
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 

      '一'带甲,披甲的士兵。言到处皆兵,即所谓“天地干戈满”。起得极雄壮矫健。沈德潜云: 

 “何等起手,读杜要从此种著眼。”胡为,犹何为。 

      '二'尽一哭,犹同声一哭。下句说明上句,世乱远行,所以哭别。 

      '三'二句写别后途中之景。上句五字全是仄声,下句有四字全平,可见杜甫在必要时即不惜打 

破声律。 

      '四'是说别离已成过去,心仍念念不忘,至此方知古人所以殷殷惜别的心情。——浦注:“不 

言所送,盖自送也。知公已发秦州。玩下四,当是就道后作。上四,从道中追写起身之情事,感慨悲 

歌。五六,乃眼前身历之景。”按如果解作自送,则第二句“君”字乃杜甫自谓。杜甫有《官走后戏 

赠》一诗,也是自赠自的。 

… 页面 98…

                                         佳人 * 

                              '一'                                     '二'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 
                   '三'                                '四' 
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 
   '五'                                                                '六' 
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 
                                                 '七'                               '八' 
笑,那闻旧入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讣茅屋 。 
                              '九'                                       '一○'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 

     * 这首诗,仇兆鳌以为是写实,陈沆(《诗比兴笺》卷三)则以为全是寄托,黄生云:“偶 

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此解最确。因有同感,所以在这位佳人身上我们看到 

诗人自身的影子和性格。我认为这首诗的写作过程和白居易的《昆琶行》差不多,只是杜甫没有明白 

说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而已。张远《社诗会粹》:“此诗只起结四句叙事:中间 

俱承 ‘自言’二字来,备极悲凄。至末二句,益难为情。”这里标点,即从张说。 

      '一'上句言具色之美,下句言其品之高。《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绝代: 

犹绝世,举世无双意。 

      '二'零落,犹飘零。依草木,应上在空谷。 

      '三'函谷关以西概称关中,此实指长安,天宝十五载六月,安禄山陷长安。 

      '四'连兄弟的骨头都不能收葬,官高又有何用? 

      '五'二句慨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母家衰败,夫婿也就厌恶我了。蔡梦弼《草堂诗笺》: 

 “转烛,言世态不常也。烛影随风转而天定。”杜甫《写怀》:“鄙夫到巫峡,三岁如转烛。”按杜 

甫在夔州,首尾凡三年,初居西阁,后迁居赤甲、瀼西、东屯等地,故以转烛为喻。 

      '六'合昏,即夜合花,其花朝开夜合,故名。鸳鸯,水鸟,雌雄常相随。花亦有情,鸟亦有谊, 

但夫婿却只见斩人之笑,不闻旧人之哭,连花鸟也不如,正写其轻薄。 

      '七'二句是比,但解说颇纷歧,徐而庵云:“此二句,见谁则知我?泉水,佳人自喻,山,喻 

夫婿之家。妇人在夫家,为夫所爱,即是在山之桌水,世便谓是清的;妇人为夫所弃,不在夫家,即 

是出山之泉水,世便谓是浊的。” (《说唐诗》卷一)按此解近是。封建社会女子为夫所弃是被人瞧 

不起的。 

      '八'二句言生活之苦。卖珠,见饮食不继。牵萝补屋,见所居破败。 

      '九'上句言无心修饰,不插发,不戴在头上。下句言清苦自甘。柏味最苦,故以为比。掬,音 

菊,两手捧取日掬。 

      '一○'末二句具体描写佳人的坚贞形象,不发空论,自有无限同情和尊敬。 

… 页面 99…

                                        发秦州  * 

                              '一'                                '二' 
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  。无食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