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杜甫诗选注-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切,故说他跋扈。为谁雄,到底为了哪个而这样呢?见得世无知己。意思是希望李自不要太任性, 

应该收敛些。李杜二人有很多共同点,但同中有异。杜甫嗜酒,却不甘心于“空度日”;也豪放,却 

不以“跋扈”为然,这是理解这两句诗所应注意的。 

…  1…

             第二期 困守长安时期(公元七四六——七五五) 

     第二期,包括杜甫三十五岁到四十四岁的十年间的作品。这十年,杜甫 
差不多一直是住在长安,这些作品也差不多全是在长安作的。 
     杜甫的来到长安,在他的生活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因为这对于他能 
够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可以这样说:他的来 
到长安,一方面固然结束了他的游历生活,但另一方面却又正是一个新的富 
有社会内容和政治内容的游历生活的开始。尽管这种游历生活是痛苦的,是 
违反他的主观愿望的,然而对于诗人的成长却是必要的。 
     长安,大家知道,这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但也是罪恶的 
渊薮。它是天堂,又是地狱,有吸血的,也有输血的,阶级的对立,在这里 
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杜甫在当时社会上有他一定的身份,有机会看到那天 
堂的一面,同时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物质生活的奇苦,又有可能看到这 
地狱的一面,接触到人民生活,这样,就使他对统治阶级有了进一步的憎恨, 
对人民有了进一步的同情,从而创作出象 《兵车行》、《丽人行》、《前出 
塞》、 《后出塞》和《赴奉先咏怀》等具有深刻思想性的诗。单凭这些诗, 
杜甫就已够不朽的了。 
     据现存的诗来看,杜甫这十年中,写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诗。这自然也 
有亡佚,但数量可能不大。饥寒交迫的生活,使他不可能写出太多的诗。生 
活的丰富,扩大了杜甫诗的领域,也开展了他的诗的篇幅,这时出现了五百 
字的长篇,二百字以上的更是常见。在侍的体裁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七言 
古,他这时竟写了二十八首之多,也是第一期所没有的现象。本来,悲愤激 
动的心情,是需要这种“长句”来发泄的。 

…  2…

                                        八仙歌  * 

                                               '一'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鞠车口 
                            '二' 
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 
        '三'                                                                 '四' 
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旅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 
                                    '五' 
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 
                                       '六' 
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七'                                           '八'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 

     * 这大概是天宝五载 (七四六)社甫初到长安时所作,往后生活日困,不会有心情写这种歌。 

八人中,苏晋死于开元二十二年,贺知章、李白,天宝三载已离开长安,可见他们虽都在长安呆过, 

但并不是同时都在长安,是杜甫把他们结合起来的,是追叙。这首歌,浪漫中也带有真实面目,特别 

是李白和张旭,同时也可作史料看。 

      '一'知章,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他一见李白,便称为“谪仙人”,因没酒钱,便解下所 

佩的金龟换酒为乐。这两句写他的醉态,骑在马上,摇摇晃晃。眼花,醉眼昏花。 

      '二'汝阳,汝阳王李琎。这三句写他的好酒。鞠车,酒车。酒泉,郡名。郡城下有泉,味如酒, 

故名酒泉。 

      '三'左相,李适之。据 《唐书》本传及《玄宗纪》,适之于天宝元年作左丞相,五载四月罢 

相 (为李林甫所排斥),尝作诗云:“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是年 

七月贬为宜春太守,到任仰药而死。据此,则此诗最早亦必作于五载四月以后。长鲸吸川,形容豪饮。 

      '四'宗之,崔宗之,也是李白的朋友。晋阮籍能作青白眼,见庸俗的人,便用白眼看他。王 

树临风,形容醉态的摇曳。宗之貌美,故以玉树为喻。 

      '五'苏晋是个进士,曾为户、吏两部侍郎。一方面长斋,一方面又贪杯,所以说他爱逃禅 (不 

守法戒)。“逃禅”,与“逃墨”、“逃杨”语法相同。 

      '六'这四句写李白连天子也不放在限里,写李白豪放性格极形象。一斗诗百篇,是说才饮一斗 

酒就能写出百篇诗,写李白不但酒兴豪,而且文思敏捷。这是李白的特点。 

      '七'张旭,吴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世呼张颠 (见《新唐书: 

文艺传》)。草圣,草书之圣。杜甫《剑器行》诗序说:“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常于邺县见公孙大 

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又《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云:“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又 

高适《醉后赠张九旭》云:“兴来书自圣,醉后语犹颠。”是旭在当时实有草圣之名。按李颀《赠张 

旭》诗:“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可和这几句参看。 

      '八'焦遂,名迹不见他书。袁郊 《甘译谣》:“陶岘,开元中家于昆山,自制三舟,有前进士 

孟彦深、孟云卿、布衣焦遂,共载游山水。”孟云卿也是什甫的诗友,杜甫在长安时,可能和焦遂有 

过交搂。五斗方卓然,是说喝了五斗之后方始卓然起兴,打开话匣子。高谈雄辩,正是卓然处。 

     这首诗,在体裁上也是一个创格。看起来好象很乱,其实也有组织,八人中,贺知章资格最老 

 (比李白大四十一岁,比杜甫大五十二岁),所以便放在第一位。其他便按宫爵,从下公宰相一直说 

到市衣。写李白独多一句,并不是为了私人的交谊,而是因为这八人中,李白最为伟大,故有意把他 

作个重点。——按《开元天宝遗事》卷三“颠饮”条:“长安进士郑愚、郭保衡、王冲、张道隐等十 

数辈,不拘礼节,旁若无人。每春时,选妖妓三五人,乘小犊车,指名园曲沼,藉草裸形,去其中帽, 

叫笑喧呼,谓之顿饮。”亦足见当时纵酒之风。 

…  3…

                                      春日忆李白    * 

                               '一'                                 '二'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瘐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三'                                 '四'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 这是天宝六载 (七四七)春杜甫到长安不久后所作。这时生活还好,所以尚有“樽酒论文” 

的想法。从来文人相轻,而杜甫称白诗无敌,可见他的谦逊态度。 

      '一'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二'二句又以二古人赞美白诗。瘐开府,瘐信。信在北周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是 

六朝末期一位大诗人。鲍参军,鲍照,刘宋时曾为前军参军。他的七言诗 《行路难》十八首最豪放。 

      '三'二句正写忆。渭北,杜甫所在地。江东,李白所在地。“春对暮云”即景寓情,不明说 

怀念而怀念之深自见。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七八遂明言之。” 

      '四'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谓诗为文。杜甫最喜欢讨论诗文,集中常常提到。可惜的 

是,这两位大诗人竟没有再见面。韩愈《醉留东野》诗云:“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这确是一件憾事。 

…  4…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 

                   '一'                                           '二' 
巢父掉头不肯住  ,东将人海随烟雾。诗卷长留天地间 ,钓竿欲拂珊瑚 
   '三'                                           '四' 
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 
        '五'                                           '六' 
是归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 
              '七'                                         '八'                     '九' 
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涂,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 : 
                      '一○'                                           '一一' 
 “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 

     * 这也是天宝六载春在长安所作,是杜甫集中最早的一首七言古诗。孔巢父, 《旧唐书》有 

传。他早年和李白等六人隐居山东徂徕山,号“竹溪六逸”。谢病,是托病弃官,不一定是真病。巢 

父此去,意在求仙访道,故诗中多缥缈恍惚语,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也可以看出杜甫早期所受 

屈原的影响。李白这时正在浙东,诗中又怀念到他,故题用“兼呈”。 

      '一'这句写巢父无心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