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家教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犹太家教智慧-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犹太人是统一的,犹太人是犹太教物的外形,犹太教是犹太人的精神内核。这样,他们把犹太人与犹太教等同起来:信犹太教的人是犹太人,犹太人都信犹太教。因此,犹太人的这种宗教和民族的统一观与他们独特的历史和遭遇有着密切关系,并非是宗教狂热分子兴风作浪。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犹太人靠着犹太教的支撑,靠着对上帝的忠贞才能在流散中不被异族同化,在逆境中生存。他们坚信: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和上帝有永恒的约定,只要听从上帝的教诲,恪守《托拉》戒律,上帝就会拯救他们,返回他们的“应许之地”。一旦他们违背上帝的教诲,上帝就要惩罚他们。流散的苦难生活,正是上帝对他们罪孽的惩罚;他们只有忏悔和改过,上帝才会宽恕他们,每一次磨难来临,他们依据着对上帝的敬畏,顽强地生存下来。
  第二课两块碑的故事
  有一则犹太笑话很有趣:
  上帝颁布他的律法书前,曾到各地游说。上帝先把“613 条戒律”给德国人看,德国人说:“这是什么意思,让我们不杀生?拉倒吧。”于是,上帝把“戒律”拿给了法国人看,法国人乐了:“别逗了,要我们不找情人,势必登天。”
  上帝很沮丧,这时前边正好走来了犹太人摩西。摩西很爽快,直接问上帝需要花多少钱。上帝大喜,说这是免费的。于是摩西说:“那就要两块吧!”从此,《摩西十诫》写在两块石碑上,成为犹太人的经典。
  因为要因守戒律,势必要经受苦难承担惩罚;因为要有所畏惧,势必要人心向善;因为要墨守教规,势必不肯融合大群;因为不被同化,势必要遭受排遣和镇压。这就是犹太人为什么历尽磨难的内因和外因,也是犹太人为了民族和宗教尊严所付出的血的代价。试想,一个小小的民族,怎能敌得过几千年历史风雨中那么多野心家、专制帝王、独裁者和杀人恶魔的血与火的洗礼呢?有多少帝王皇权毁于一旦,有多少弱小民族斩尽杀绝,又有多少人类文明圣殿消失沉沦?基督教的诞生是一个必然趋势,兴利除弊,去粗取精、新陈代谢,一下子发扬光大、普及世界,剿杀这样一股巨大的力量又何其难也!怪不得基督教会成为欧洲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有力基石。
  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现实的土地。犹太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呢?
  犹太教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对上帝的无限敬畏和对人的充分肯定。
  犹太教是一种伦理道德,给予犹太人对人、对世界万物的基本信念,规定犹太人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
  犹太教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尊老爱幼、饮食起居、婚丧嫁娶、节期等一切生活领域都有独特的表述。
  犹太教是一些特殊的戒律,这613 条规定让人望而生畏,使教徒们丧失许多自由,与此同时却获得无穷智慧,培养起做人的尊严。
  犹太教是一种文化,一种古老、原始而粗犷的文化,但对世界文明的进程却举足轻重。
  犹太教是一整套宗教礼仪与宗教组织。犹太会堂、拉比署、割礼、受戒礼、守安息日、祈祷、赎罪、献祭等等,无不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具体地说,犹太教的基本教义是:信仰宇宙独一真神耶和华,他创造并主宰宇宙万物;上帝与人之间无须中介、直接面对,犹太人不崇拜任何一个在人世活过的人,最伟大的摩西是先知,而不是神;犹太人是先祖亚伯拉罕与耶和华立约的选民,缔约的犹太人必须接受上帝对他们的严格戒律,这样上帝才会最终拯救他们;在某个时候,上帝必派弥赛亚降世,拯救万民,新的大卫王将重建以色列国于耶路撒冷,用正义、公正和真理实行统治。
  犹太教的教义包括:《旧约圣经》首5 卷(也称《摩西圣经》或律法书)、《先知书》8 卷与《圣文集》11卷,共24卷,也称《二十四书》。此外,进入拉比犹太教时期,还有从2 至6 世纪编纂的口传律法集《塔木德》,该书是仅次于《旧约神经》的第二经典。《塔木德》将《律法书》(也称《托拉》)中的戒律归纳为613 条,正戒248 条,反戒365 条,这些戒律涵盖了犹太人一生的全部。
  在这613 条戒律中,最重要的就是“摩西十诫”,十诫规定:①耶和华是唯一真神,除我之外,不可有别的神;②不可敬拜其他偶像;③不可妄呼上主,你天主的名;④应守安息日为圣日,其他六日应勤劳耕作;⑤当孝敬父母;⑥不可杀人;⑦不可奸淫;⑧不可偷盗;⑨不可作假证陷害人;⑩不可贪人钱财及物品。这“十诫”表面上看来束缚人的自由,其实是最起码的做人准则和道德约束。其他诫律貌似琐屑,其实正是犹太人智慧的基因库。
  犹太教的发展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阶段:
  其一、创建时期,摩西率以色列人出埃及和在西奈山传十诫及律法,是犹太教的雏形。
  其二、先知运动时期,时间是从公元前8 世纪中叶到前5 世纪,从所罗门王死到巴比伦之囚,犹太人中涌现出大量“义人”(亦称先知),对犹太人的生存和伦理观建设谱写了光辉篇章,先知的言行被收录在《旧约》的《先知书》中;
  其三,第二圣殿时期(公元前516 年到公元前70年),这是犹太教的中兴阶段,犹太人重返故土,《律法书》正典编纂完工,犹太教最终形成;
  其四、拉比犹太教阶段(公元70年到630 年),第二神殿被毁,犹太会堂成为宗教活动的中心,贤德的教士(又称拉比)成为犹太人的精神领袖。犹太教的口传律法集《塔木德》终于完成。成为犹太人的生活伴侣和生存的法宝;
  其五、中世纪犹太教阶段(公元630 年到17世纪中叶),一千多年漫长的中世纪是犹太人遭迫害最深的黑暗年代,虽然有过短暂的西班牙黄金时间,但反犹太主义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犹太人苟延残喘,公元8 世纪,犹太教中的卡拉派渐渐对《塔木德》的权威性产生怀疑,犹太教处于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摩西。迈蒙尼德应运而生,主张犹太教要突破一切繁琐的清规戒律,与当时的科学和哲学协调起来,并为犹太教归纳了13信条,对后世犹太教影响很大;
  其六、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17世纪中叶以后),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对犹太教教义和神学思想提出了挑战。西欧犹太知识分子发现《律法书》中的许多论述有悖于自然规律,怀疑《律法书》是后人所作。以德国启蒙思想家摩西。门德尔松为首的一大批犹太知识分子则否认拉比权威,反对《塔木德》,认为与现代文明生活相冲突,呼吁争取权利平等,反对民族歧视,主张犹太人为《塔木德》冲破宗教束缚,摆脱文化孤立状态,革新传统生活方式,积极进入欧洲文明的大门。在这股思潮冲击下,自19世纪起,犹太教中出现了三大派别:改革派、保守派和正统派。
  改革派主张,反对自我孤立主义,积极与居住国民族融合。宗教真理是不断嬗变的,应该经得起理论性的检验。宗教礼仪和传统生活方式应与时俱进。保守派主张,接受现代科学。宗教的意义在于领会并实践其精神实质,而不拘泥于形式。不同意改革派的某些过激主张。正统派主张,可以接受现代文明成果,但这对犹太教来说只是从属地位。犹太教的信仰和传统都不能改变。
  看来,无论是《旧约书》,还是《塔木德》,也不完全是金玉良言,许多地方与现代文明相悖。作者不主张作教徒,要做学者,仔细研究,认真分析,拿来主义。但犹太人的超凡智慧和现代性,绝不可等闲视之。
  第三课变了模样的儿子
  阿瓦拉罕在二十多岁就票盐过海,从波兰去了美国纽约,投奔表哥。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他已经成为一名富有的女式上衣制造商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他终于赶回贫穷的小村庄,看望年迈的双亲。两位老人喜出望外,激动万分。
  “你的络腮胡子哪去了,阿瓦拉罕儿?”母亲问道。
  “我将它剃掉了,母亲。”他答道:“在美国,人们不兴留胡子。而且现在大家也不叫我阿拉瓦汗,我已去法院改名为阿兰。摩尔。”
  老两口面面相觑,许久说不出话来。父亲迟疑了半天,又问:“孩子,你的包皮还在吗?”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却是犹太教徒的真实写照。口音、毛发、名字什么都可以改变,但割掉的包皮恐怕很难再长出来吧。
  事实上,后来犹太人早已成为一个宗教概念,不管是否犹太母亲所生,只要皈依了犹太教就是犹太人。前以色列内政部副部长鲁费森系犹太母亲所生,但他是一位天主教神甫,在他申请移居以色列时,劳工机构只承认他获得以色列公民权,但不承认他是犹太人。目前,各教派已达成共识,一直认为判定犹太人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是否行割礼,这是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的证据;二是是否守安息日,这是上帝与摩西在西奈山立约的标记。
  “割礼”就是割去阴茎的包皮,一般选定男婴出生后的第八日施行,礼节非常隆重。上帝用六日创世,第七日为“圣日”,第八日则成为世界的开端。既成为犹太人履行和上帝的约定,也成为犹太人种族的标记。因此,犹太人的割礼不仅割在肉上,还割在心上,更割在灵魂深处。从而达到种族的纯净和对上帝的忠诚。犹太作家马拉默德的小说《店员》就是对“割礼”最好的注解:弗兰克为了与海伦结婚,不仅经受了多次的精神磨难,还割去了阳皮,给他的精神和肉体上都打上了犹太人的烙印,这才为犹太之家所接纳。此外,犹太男孩满13岁或女孩满12岁,还要到犹太教堂行成年礼。
  “安息日”自然是犹太人最重要的节期,是犹太人头等重要的规矩,也是休息日、欢乐日和圣日的三位一体,任何人都不能违背。安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