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战奇略-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走上船,又让船上人用鞭子抽打这马匹,像这样做过多次以后, 
马匹因怕挨打而不敢上船了。其后若敦设伏兵于江边,让人骑 
着这匹怕船马伪装投奔侯瑱军,侯瑱不辨真假就派兵乘船前来 
迎接,大家争相过去牵马,马因怕船而不敢上船。这时,江边 
若敦预设的伏兵突然跃起齐击,将侯瑱所派的士兵全部杀死。 
此后,即使有了真正馈送粮饷或者投奔陈军的人,侯瑱因为害 
怕若敦的设诈阴谋,再也不敢接纳了。就这样,双方相持了一 
年多,侯瑱始终未能制胜贺若敦。 

       【原文】 
      凡兴兵征讨,深入敌地,刍粮乏阙,必须分兵抄掠,据其 
仓廪,夺其蓄积,以继军饷,则胜。法曰 :“因粮于敌,故军 
食可足也 。”① 
       《北史》:北周将贺若敦②率兵渡江取陈湘州③ 。陈将侯 
④讨之。秋水泛滥,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 
分兵抄掠,以充资费。恐瑱等知其粮少,乃于营内多聚土,覆 
之以米。召侧近村人,佯有访问,随即遣之。瑱等闻之,以粮 
为实。敦又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湘、罗⑤之间,遂 
废农业。瑱等无如之何。初,土人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以 

… 页面 224…

百战奇略                                                          ·222· 

饷军。敦患之,乃伪为土人船,伏兵甲于中。军望见,谓饷船 
至,逆水争取。敦甲士遂擒之。又敦军数有叛者乘马投瑱,瑱 
辄纳之。敦乃取一马,牵以趣船,令船中人以鞭鞭之。如是者 
再〔三 〕,马畏船不敢上。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 
瑱军,瑱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马既畏船不上,伏兵发,尽 
杀之。后实有馈饷及亡奔瑱者,犹恐敦设诈,兵不敢受。相持 
岁余,瑱不能制。⑥ 

       【注释】 
      ①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 
      ②贺若敦:北周将领。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 
善骑射,多计谋。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后恃功怀 
怨为丞相宇文护所不容,而被逼自杀。 
      ③湘州: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湘川 ”,今据史校改。湘州, 
南朝陈长沙郡治所,位于今湖南长沙。 
      ④侯瑱:马本及唐本皆误作“侯琪 ”,今从汪本。侯瑱, 
陈朝将领。 
      巴西充国(今四川南充西北)人,字伯玉。作战勇敢,在 
梁朝时因平定侯景叛乱有功,任豫州刺史。陈文帝时,官至太 
尉。 
      ⑤罗:即罗州,位于今湖北房县西北。 
      ⑥本篇史例出自《北史·贺若敦传》又见《周书·贺若敦 
传》。 

… 页面 225…

百战奇略                                                           ·223· 

                              54.饱战 

       【提示】 
      本篇以《饱战》为题,旨在阐述处于我饱敌饥的条件下的 
作战指导原则问题。它认为,对于悬军深入我境而粮供不继的 
进攻之敌,我应依靠自己充足的粮源保障,采取坚壁不战、持 
久疲敌的防御作战方针,伺其粮尽必退之机,出兵追击,必定 
打败敌人 。这里所引“以饱待饥”一语,是孙子提出的所谓 
 “治力”,即掌握运用部队战斗力的基本方法之一;其意思是说, 
用自己饱食的部队去对付处于饥饿状态的敌人。实践证明,对 
于远道而来且急于决战的进攻之敌,根据“敌饥我饱”的实际 
情况,采取以饱待饥、坚壁不战的防御作战方针,既可以避其 
兵锋锐气,挫其速决企图,又可以消耗和疲惫敌人,为尔后反 
击和歼灭敌人创造条件 。因此,“以饱待饥”便往往成为古代 
战争中处于防御一方所常采用的重要作战原则。唐初李世民率 
军击败宋金刚的柏壁之战,就是运用“以饱待饥”作战原则而 
获胜的一个成功战例。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九月间,据守马邑称帝 
的割据势力刘武周,率军南下攻占太原后,派遣部将宋金刚率 
军继续南进,企图夺取河东,进而“南向以争天下 ”(见《旧 
唐书·刘武周传》 )。为打击敌人进攻之嚣张气焰,以实现国 
家之统一大业,高祖李渊遂命秦王李世民率军进讨。同年十一 
月,李世民率军东渡黄河进屯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后,他 

… 页面 226…

百战奇略                                                           ·224· 

基于对当面敌情实际的正确判断,抓住宋军远来粮乏、难以持 
久作战的弱点,用“以饱待饥”的原则为指导,果断地采取了 
坚壁不战以避其锐、分兵袭扰以断其饷、伺其粮尽以击其退的 
正确方针,在半年多的防御对持中,大量消耗宋军实力。最后 
乘其兵疲粮尽而被迫北撤之机,挥军出战,奋追不舍,将其大 
部歼灭,从而取得了柏壁防御反击作战的决定性胜利。这既巩 
固了关中政权,又为进取中原创造了条件。 

       【译文】 
      大凡敌人远道而来,通常都是粮食接济不上。在敌人缺粮 
而忍饥挨饿、我军粮足而得到饱食的情况下,应当坚守壁垒而 
不出战,以持久战法来疲惫敌人,并要断绝其运粮道路。等到 
敌人消耗已尽而退走之时,我一面暗派奇兵在前截断其退路, 
一面出动大军于后迅猛追击。这样,打败敌人就是必定无疑的。 
诚如兵法所说 :“用自己饱食的部队去对付处于饥饿状态下的 
敌人 。” 
      唐高祖武德初年,刘武周占据太原而称雄割据一方,他派 
遣部将宋金刚率军南下驻屯于河东,企图夺取天下。秦王李世 
民奉高祖之命率领唐军前往征讨之,他对诸位将领说:“宋金 
刚率军不远千里侵入我河东地区,其精兵猛将都集中在这里。 
刘武周自己盘距于太原,完全依靠宋金刚作为他的屏障。宋金 
刚所部人数虽然众多,但其内部实际是十分空虚的,军需供应 
无法保障,只能靠掠夺维持部队生存,所以企图速战速决。对 
此,我军应当坚守营垒不战以等待其粮尽出现饥饿之时,而不 
宜遂其速战企图同它过早决战 。”于是,李世民派遣刘洪等将 
率兵切断了宋金刚的运粮道路,迫使宋金刚部队缺粮饥饿而向 

… 页面 227…

百战奇略                                                          ·225· 

北逃走了。 

       【原文】 
      凡敌人远来,粮食不继,敌饥我饱,可坚壁不战,持久以 
敝之,绝其粮道。彼退走,密遣奇兵,邀其归路,纵兵追击, 
破之必矣。法曰:“以饱待饥。”① 
唐武德初,刘武周②据太原③,使其将宋金刚④屯于河东⑤。 
太宗⑥往征之,谓诸将曰 :“金刚垂⑦军千里入吾地,精兵骁 
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专寄金刚以为捍蔽⑧。金刚虽众, 
内实空虚,虏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当坚营待其饥,未宜速战。 
 “于是,遣刘洪 
⑨等绝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⑩ 

       【注释】 
      ①以饱待饥: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②刘武周:唐初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河间景城(今河北沧 
州西)人,后徙居马邑郡(治今山西朔县 )。隋炀帝时,任鹰 
扬府校尉。隋末,乘乱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自称太守,遣使 
北附突厥,被立为定杨可汗,不久称帝。唐初,与宋金刚等率 
兵南下,入据太原,以拒唐军。后被李世民击败,北走突厥被 
杀。 
      ③太原:郡名。治所晋阳,位于今山西太原西南。 
      ④宋金刚:原为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力量之一,活动于易州 
 (治今河北易县)。后被窦建德击败,归附刘武周,号称宋王, 
谋与刘武周人据太原,企图南下与唐争天下。其后为唐军击败, 

… 页面 228…

百战奇略                                                            ·226· 

与刘武周同逃突厥被杀。 
      ⑤河东:郡名。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 
      ⑥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但此时尚未称帝而为秦王。 
      ⑦垂:史载原作“悬 ”、《百战奇法》原作者因避讳宋太 
祖赵匡胤始祖嫌名 (“玄朗”之“玄”)而援引时改“悬”为 
 “垂”。 
      ⑧捍蔽:谓保障,屏蔽。 
      ⑨刘洪:史载并无其人;据新、旧《唐书·刘弘基传》所 
载内容,疑刘洪为“刘弘基”之误。 
      ⑩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太宗本纪上》。 

… 页面 229…

百战奇略                                                           ·227· 

                              55.劳战 

       【提示】 
      本篇以《劳战》为题,取义于“劳困 ”,旨在阐述先敌占 
领有利地形对于争取战场主动权的重要意义。它认为,在对敌 
作战中,如果有利地形先为敌人所占领,我后于敌人而匆忙奔 
走去应战,那么,我便处于疲劳被动而易为敌人打败的不利态 
势。本篇所引孙子“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一语,趋,本意奔 
赴,此处谓仓促;趋战,谓仓促应战。全句意思是,后到战场 
仓促应战的就疲劳被动。战争实践表明,地形条件的利弊,是 
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先敌占领有利地形,使自己处于以 
逸待劳的地位,无疑是争取主动,摆脱被动的重要一着。因此, 
强调作战中要先敌占领有利地形,便成为历代兵家的一条重要 
作战指导原则。西晋末年,汉(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身,为刘 
渊所建)将石勒击败晋将刘琨、姬澹的作战,就是较好体现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