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有了主动权。
  蜀人东进浦东,南下北海,旗开得胜,随即又杀“回马枪”,兴师动众,抓住“主动权”,在盆地掀起波澜,一个圈地开发的浩大声势拉开了帷幕。
  1992年6月,在山城重庆扯起第一面批租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旗帜,以每亩9万元的价格,将2000亩土地转让给外商开发,兴建新城区,收入近2亿元。
  影响巨大,发展神速。不多时,重庆全市城镇,买卖地产495宗,面积达55万平方米。
  成都自然不会示弱,大型台商区、工业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仅仅三五个月就开辟10余个。大片的土地被围上了,挂起了各色旗号。
  在成都,房地产业以市中区为轴,四方辐射,形成网络,炒得火爆:
  “西部阳光城”、“西南航空港”、“国际大都会”大批房地产开发在成都平原迅速崛起。
  “锦绣花园”、“中央花园”、“天回山庄”几十座高级别墅,在川西坝子倏然屹立。今天崛起这个“城”,明天竖起那个“中心”,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房地产开发公司,如山泉爆发。据1994年底统计,国营的、合作的、私营的,成都市从原有的28家,发展到638家,注册资金100亿元。
  地处内陆的成都,房地产开发具有自身的个性。开发项目多,潜力深远。一旦拉开阵势,沿海的资金便纷纷向内地转移。在1994年前后,曾举办过两次房地产交易会,效果理想,总成交54个开发项目、销售项目,销售商品房10余万平方米,据说成交额达24亿元。
  “要想发,搞开发。”一个响亮的口号,震撼着大西南。在边贸骤然升腾的云南瑞丽、畹町,过去,土地“送人不要”,如今地价陡涨,每亩高达34万元。
  “旱路不通走水路。”经济不发达的贵州,也随势向南发展,在广西北海征地1000余亩,企图走水路,出南海,走向世界。
  平心而论,西部,上述成绩尚不够鼓舞人心!
  南---热浪滚滚,独领风骚
  号称“东方夏威夷”的海南,曾有过三次起飞的机会,而真神降临却是在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省,并列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圣旨”犹如一场飓风,把这片沉闷的土地吹醒了。这场亘古未有的飓风,扫荡着荒芜与贫瘠,封闭与落后。
  自从兴建省后,海南具有独特的魅力,促使房地产业,迅猛腾飞高昂,成为最最热门的投资行业。那火爆的程度,文学家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若追溯其走过的路程,1988年,海南的房地产公司寥寥无几,且冷清惨淡,仅有11家。时至1994年,已发展到1400家,注入资金117.3亿元,开发土地面积11.1万公顷,兴建商品房114.9万平方米,形成了开发、建设、交易、物业管理等多层次配套的市场体系。
  旋即,海南成了一块热土,在3.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涌荡着“大改革、大开放、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流。
  房地产业在海南爆发出巨大的活力,很快铸成中心产业、支柱产业。
  土地是财富之母。海南房地产业之大兴,深圳、洋浦为之起了先导作用。
  “租界”出让之后,海外哗然,大陆为之震惊,洋人和国人一齐涌向海南,征地、买地、炒地、炒楼花顿时,如同海浪,在海岛上一齐翻滚。
  海南人趁“东南风”乍起的良机,在观念上来了个大转弯,变“筑巢引凤”为“引凤筑巢”。他们让出大片大片平展展的土地。好风景,好口岸,天时、地利、人和,一律上乘。于是,“凤”激动了,眼馋了,上“钩”了,一时间,房地产发高烧,黄土地被“炒”成了焦土地!
  北海。北部湾畔刚刚崛起的新城。1992年春,一声海啸长鸣,全国30个省市、海外18个国家和地区的有识之士,涌向北部湾,顷刻间,掀起了一股建设新北海的热潮。
  热浪涛天。北部湾上的荒土、熟土,甚至海滩暴涨,一级土地市场开幅高过200%,二级土地市场突破300%。翻几番的暴利,使“炒家”云集、“大款”会聚,旅店暴满,物价飞涨。
  “来势凶猛”。大项目、大财团,动辄投资上亿元,开口划地一二平方公里,仅仅一年工夫,规划面积就达63平方公里。
  进军北海,北京人领先,其次是湘军、川军、滇军、黔军、粤军、海南军、东北军一个个实力雄厚,气势恢宏,大有独立北海的雄心胆略。
  广东。这块富有魅力的土地,房地产的发展有其自行的轨迹。从1991年岁末开始,广东突然闹起房地产热,随即,逐渐加温,第二年由春入夏,房地产热随着温度计内的水银柱的上升,一个劲拔尖,到了秋天,虽然广州市的商品房已由前一年每平方米2500元升到4100元,高的逾6000元,即使如此,仍然是有价无市。
  房价、地价陡涨,“炒风”宛如南海的台风,刮遍了南粤大地,一夜之间,房地产公司发展到1400家。
  广东,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也是房地产业发展的热点地区。1992年,广东房地产投资额占全国房地产投资的32%,开发土地面积占全国的37%。无疑,这里成了房地产商家逐鹿争雄的战场。
  信誉好,才会财运亨通!
  1993年,春雨潇潇的4月。一年一度的广交会新添了一项特殊的交易内容:首届中国房地产展销。广东,在这次会上,独领风骚,销售名列前茅。广东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可归纳为“四多、一高、一少”,即:圈地多、开发区多、开发公司多、高级别墅和豪华楼宇多;房地价格高;微利房和解困房少。
  广东房地产投资势头强劲。1992年,全省开发用地达12.
  9万亩,占全省建设用地的28.7%,投入商品房建设资金100多亿元。施工面积4060万平方米。1993年一季度完成投资1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一倍。
  房地产投资区域,主要是广州、中山、东莞、惠州等珠江三角洲。
  无疑,广州房地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近3年来,通过房地产开发平均每年向社会提供商品住宅超过2万套,年完成开发逾100亿元,销售收入和税利分别接近50亿和10亿元。一个支柱型产业雏体,正在祖国的南大门壮大。
  福州。吸引外资,开发房地产引来的最大变化是,使昔日一座“纸褙福州城”旧貌换新颜。
  福州与台湾仅一水相隔。房地产业已成为外商投资热点。
  1988年初,以公开拍卖方式向外商出让了第一幅国有土地使用权之后,该市将土地作为特殊商品推向市场,时至1993年初已有167幅,面积6000亩。那年春夏之交又拍卖4幅商业繁华地段的土地使用权,其中两幅被境内房地产开发商以每亩390万元所得,两幅被香港福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每亩430万元所获。
  位于闽江口、东海岸的马尾开发区,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也属全闽开发开放的龙头,是台湾、港澳地区客商来华投资热点。到1993年10月,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7家,8家企业产值超亿元,15家企业盈利属“亿万富翁”。短短几年时间,仅福州市房地产开发就引进外资25亿美元,开发用地面积52.8万平方米,50多座现代化建筑大厦拔地而起,一批高挡次项目正在建设中。
  深圳。“春江水暖鸭先知。”地处商品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最先看好房地产市场。1993年10月,我去深圳采访,有关人士告诉我,在深圳“炒股热”早已转向“炒楼花”、“炒住宅”、“炒地皮”。
  深圳,这个起步最早的经济特区,内地还在沉睡的时候,她已是展翅高飞的大鹏。当各地纷纷兴起房地产热时,她已是体态丰腴,令人瞩目的领头雁!
  北---实力雄厚,大步前进
  近几年,评论家们面对中国房地产开发热,言必称深圳、珠海、北海,很少注意“北方佬”的行动。北京、天津以及东北的一些大城市,依靠自身的实力,“不赶浪头”,不虚报浮夸,悄悄地“大干快上”,在许多方面不亚于南方。
  在这里,让我们向读者展示几个大城市传来的捷报,便可略知发展的“热度”。
  北京。一年一个样,风采照人,风度翩翩,那盛况令人称绝。北京,眼下已是闻名世界的国际大都会。
  1994年,建设部、国家计委携手合作,评价“首都房地产开发综合效益百强”,其结果令人赞叹。此次评价是依据现有统计指标,按现代企业的评价原则,从投资的幅度、施工面积、销售情况等诸方面进行评比的。
  评比是货真价实的,没有虚火谎报。它们的实力和在全国所处的地位,独占鳌头。它们的方向更注意“微利房”和“解困房”,就是说房地产业的发展,更注意现实,贴近生活。据统计,百强企业所完成的商品房屋投资额与全国商品房总量相比:
  总投资额占24%;
  销售额占35%;
  施工面积占21%;
  销售面积占23%。
  天津。投资密度,属亚洲之冠。1993年刚刚翻开新皇历,不足一月,就有9个国家75家客商,慕名而来,投资天津。这一年,风调雨顺,红光普照。天津定为“国际招商年”,主动走出去,到台湾、香港、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引资招商。成绩斐然,不到两月,吸引外资1亿多美元。躺卧在渤海湾上的天津开发区,凭借天津人的聪明才智,一直保持着高层次、高水平、高速度。若与国内各大开发区横向相比,13项指标,天津有8项居第一。
  天津开发区,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