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6-神奇的学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486-神奇的学习-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岁到5岁:“徒手识字”打开启智之门反幽默教育法

    我这个人的缺点是没有什么幽默感,我认为扮演父亲的角色,没有幽默感不见得是坏事。我有这么一个观点,幼教时期滥用幽默不是好事,幽默过头,会让孩子是非颠倒。网络思维就跟这种过头的幽默有关。    
    可能有人会说:老张你过虑了吧,你说这个话题是不是早了一点?这么小的孩子跟网络有什么关系?    
    考虑到现在的网络世界无孔不入,甚至影响到幼儿读物。我觉得顺带讲一下这个话题是有必要的。    
    炘炀在他的两周岁里,认识了大约800多个字。可以说是进步神速。带画的幼儿识字趣味读物之外,还带着他去逛书店,开始了我说的放鸭子的过程,所谓放鸭子,就是他爱看什么书基本不干涉——书店里的少儿读物专柜品种是非常丰富的,那里也经常有一些小朋友蹲在那里翻书。小炘炀融入人堆里,数他个儿头最小,看着他歪着脑袋东翻翻西看看的好奇劲儿,我也挺高兴。    
    逛书店的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在书店里,时间是过得最快的。我们父子俩双在书店里“蹭”书看,他看他的,我看我的。两三个钟头很轻而易举地就这么过去了。    
    如果张炘炀特别喜欢哪一本书,我也会给他买下来——一方面博得孩子高兴,另一方面,我也可以琢磨里边的故事,方便跟孩子交流。    
    逛书店回来的路上,他会咿啦哇拉地学讲着刚刚看来的故事,我也细心地倾听,他理解不透的东西我尽量用浅显的道理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有时候他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理解我跟不上,我也不会信口胡诌,会默记下来,琢磨一下换个时候再回答他。    
    现在的家长要把孩子所思所想研究透,确实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我承认许多儿童读物里写到的流行事物我是跟不大上的,什么侏罗纪,什么时光隧道,什么大怪物,我得跟着他同时去了解这些东西,通过这种了解,自己也获得了一种乐趣。    
    孩子渐渐地学到了两千多字,我觉得光让他看书店的少儿书籍还不太够,再高一层的网络文学、青春读物显然超出了他能够理解的范畴。我决定带他去盘锦市的少儿图书馆扩充他的阅读范畴。    
    从我们住的盘山县到盘锦市区有一段路程,我和张炘炀坐上了公共汽车开始了我们的“旅程”,我给他指点车窗外面的风景:田野,农舍,马车,汽车,电线杆……对每一样事物张炘炀都充满了好奇,我自然也是非常开心。    
    少儿图书馆所处的环境很幽静,阅览室里也没有几个人,基本上是我们父子的天下。书报杂志的品种也比较丰富。小炘炀呆在这个环境里,很沉静,很投入。少儿图书馆中午是要关门的,好几回都是图书管理员来催我们,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中午我带着孩子到二姨家吃一顿饭,下午接着回到图书馆……    
    这种开拓式的阅读,是张炘炀学前不同于大多数孩子的经历。    
    在家里,我也时常陪他看《蓝猫3000问》《天线宝宝》一类节目,尽量把自己这颗包含沧桑的心同他天真烂漫的童心拉近距离。但我仍然保持我的风格,不因为孩子小我就放低姿态,模仿他的语言,或者嬉皮笑脸地用他的方式跟他“推拿”。    
    我这样做不是为了刻意在他面前保持父亲的威严。。    
    我跟炘炀交流的语言是非常正规的,孩子有时跟我淘气,我也会哈哈一乐,但紧接着我跟他讲的,还是正经话,正经的知识。语言一定是浅显的,内容上是单纯的。    
    我认为父亲保持一种“正”的形象是有道理的,炘炀母亲可以扮演另一种角色,幼儿园的老师也是女性,阴柔化的教育可能更有童趣,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但父亲的另一种风格对他的受教也是必要的补充。我跟他说话时,甚至幽默感都不是很强的——有的家长跟小孩子打交道,容易过多地采用幽默式交流方法,以为很有趣。但是滥用幽默式手段容易造成负作用:幽默本来是人生滋味的一种提炼,孩子世界观认识什么都没形成,你再给他来一套嘻嘻哈哈半真半假的幽默,这种做法是搅孩子,也是一种本末倒置,很危险。    
    我们这一代人在一种沉重的历史时代中长大,因此也容易接受那种很轻松的有点随意化的沟通方式。    
    但话又说回来,大人之间说话怎么随意关系都不大,幼教阶段,一定要防止那种吊儿郎当的东西。要是有人说:我这是培养孩子的幽默细胞,你不骂他混蛋那你就是混蛋。幽默是什么?幽默是跟正确的知识反着来的或者是偏着来的,孩子连正面的知识都没学会,首先你就灌输给他邪的和反面的一套,那你不是混蛋是什么?    
    张炘炀阅读的过程没有接触到这种吊儿郎当的读物,到了现在也是如此。这是我陪伴他逛书店的主要任务。我认为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正经的知识,对他以后面对各种各样的知识、问题时保持一种明澈的思维,是有帮助的。张炘炀在学习、解题方面很少犯迷糊,我有意识杜绝吊儿郎当的作法起了很大的作用。    
    什么是吊儿郎当?我也不赞成板着脸教育孩子,但是我们不能把轻松活泼有趣的教育等同于无原则的嬉皮笑脸和半真半假。小白兔是好人,大灰狼是坏人,这是对的。这种灌输方式也不古板。有的少儿读物就玩的过头了,他告诉你我们给大灰狼平反了,其实大灰狼是英雄,小白兔是妖精,逻辑上给你来个颠倒,还以为这是创新思维,是幽默,其实这是害了孩子。    
    这只是打个比方,活泼有趣与吊儿郎当的界限在哪里,把握怎样一个尺度,可以进一步商榷。但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我们的少儿读物编写者一定不能把网络思维带进孩子的世界里来。我在给炘炀的放鸭式阅读中,尤其注意到防范一些网络式的东西过早进入孩子的世界,什么“脑筋急转弯”,什么“大话”,什么“Q版语文”,我绝不让孩子沾染这些东西。直到大学阶段,张炘炀没有沾染上网瘾,我这种有意识的戒防是起了作用的。


2岁到5岁:“徒手识字”打开启智之门要有及时刹车的警觉意识

    我就教炘炀学前认字,一开始是抱着这么一个朴素愿望:让他进小学学习比较顺利一点,不想让孩子遭罪,提前学会一些知识,他会自然拥有一些优势。现在,孩子在小学里遭受莫名其妙的打击的案例也不是个别的。孩子本来挺好的,一个打击就有可能把他毁了——大部分家长都会有我这样的心态,只要有精力条件多多少少都会预先教会自己的孩子一些字,现在,有条件的家庭,哪个孩子不在入学前认识个几百字呀?但即便是这样,小学的竞争环境还是十分严酷。我认为这个状况是非常不合理的,我有一个亲戚的孩子,进了小学一年级没有多长时间,居然听到老师这样的说法——    
    “你这个孩子跟不上,退回学前班算了!”    
    我告诉我那个亲戚千万别听老师的,我们做了一点工作把孩子转到另外一个小学去了。    
    小学一年级就能给一个孩子下“跟不上”的定论,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    
    什么叫“跟不上”,莫非小学考了100分就一定是“跟得上”?考了90分(80分)就是跟不上?但确确实实,在一部分小学校里,学生的优劣,就是根据100—99—90—80分的“差距”来判定的。    
    这个现实是不合理的,小学的分数高低,排名前后,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但也不能因此走另外一个极端,统统取消分数排名,只笼统说“优”“良”。对于有志气读书,有心气拔尖的孩子,这种机制对他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淹没。我认为正确的思路应该是:    
    不要挫伤暂时“跟不上”的孩子,但不应该以取消分数排名为代价“一个都不挫伤”——实际上是挫伤了优秀学生。    
    我有这个信心让张炘炀成为优秀学生——但不是那种以风头取胜的优秀学生。有的家长喜滋滋地出来说:我那个闺女呀,昨天在家里哭了大半宿啊。问为什么哭?原来月考“才”考了98分。家长这样说言外之意是她这个闺女挺能,志气挺高,小小年纪就知道严格要求自己。在我看来,这种围绕着考分的悲喜剧;还是少发生一点为好。风水轮流转,明年到谁家?要是你天天为分数的起伏情绪发生波动,那有你哭不出来的那一天。知识是要靠你真正捂到肚子里去的,优势也不能完全靠分数排名来体现——名次不重要,小学的100分与90分之差基本上不足为虑。    
    说来说去,张炘炀入学以后根本没有发生过关于名次的烦恼——多数时不过就是上游或者居中水平,但他还是处在一个没有对手的环境里,跟同班同学相比,他的年龄是那么小,这就是明摆着的优势。而这个优势的源头,就在于他在学前年龄“白赚”的两千多汉字和识数算术本领。    
    张炘炀两岁认字的事,先是小范围内被大家知道。后来的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件事。我也没有把这事藏着掖着——其实,捂着也没有用。在商店里,在饭馆里,他看到墙上门上的字,只要他认识,他就会声音朗朗地念出来了。    
    这样一来,就激起了人们惊讶的反应:豆子大的小孩,连这么复杂的字都认识!    
    这样的孩子当然让人感到稀罕了。我这个人比较随和,只要炘炀高兴,别人要跟他交流我也不阻拦,也有的人好奇地问我怎么教的。我也不保守,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有人跟我说:“你这个孩子就是神童。”    
    我连忙摆手:“不是,不是,他算不上神童——不就是认识几个字吗?”    
    “你这个老大哥还谦虚,还‘不就是认识几个字吗’?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