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典评 作者:苏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纳兰词典评 作者:苏缨-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一句紧承上文,“守宫偏护星星”,似乎也是男女情事的意象。但难题是,“守宫”至少有两种解释,风马牛不相及,哪个才是正确的呢?
  第一种解释是:守宫,是蜥蜴的一种,人们把这种守宫蜥蜴放到器皿里养着,除了正常的喂食之外还要喂它朱砂。守宫蜥蜴天天吃着朱砂,到吃够七斤朱砂的时候,全身的皮肤便都转成了朱红的颜色。这个时候就要残忍一下了,用杵臼把它捣碎,这便做成了守宫砂,如果点在女子身上,就会成为一个终生不褪的红点,只有在经历房事之后,守宫砂才会褪去。
  这自然是一个男女情事的意象,至于“星星”,也有两解,一是形容某人送来的这些樱桃星星点点,可爱诱人;二是通于“猩猩”,是形容樱桃的猩红的颜色——前人咏花曾经用过这样的比喻,如皮日休《重题蔷薇》就曾说过蔷薇花的颜色“浓似猩猩初染就”。
  那么,“守宫偏护星星”,应当是在形容樱桃的颜色和形态(颜色是守宫砂的朱红色,或者说是猩红色,体态是星星点点,娇小可人),但是,“星星”的两般解释虽然都可以并列而无碍,“守宫”的另外一解却会导向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守宫之名,既是蜥蜴之一种,也是树之一种。这种树名叫守宫槐,树叶很是奇特:白天全都聚合起来,到了晚上才舒展打开。若取此解,“绿叶成阴春尽也,守宫偏护星星”的意思便是:春天已尽,花儿谢了果实结,绿叶成阴,浓密的枝叶护住了星星点点的樱桃。这样一来,便全无了男女情事的意象,只不过是从眼前的樱桃直接铺陈而已。
  哪种解释才对呢?还要往后慢慢看来。
  
  “留将颜色慰多情”,字面似是在说:感谢某人送来这些朱红艳丽的樱桃,以樱桃的喜人的颜色抚慰我这个多情的人、这颗多情的心。
  而下一句“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又是用典。“分明千点泪”,是说这颗颗的红色樱桃哪里是樱桃呢,分明就是千点万点的眼泪——这便暗用了前文提到过的“红泪”的典故:当初,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灵芸,薛姑娘不忍远离父母,伤心欲绝,等到登车启程以后,薛灵芸仍然止不住哭泣,眼泪流在玉唾壶里,染得那晶莹剔透的玉唾壶渐渐变成了红色。待车队到了京城,壶中已经泪凝如血。
  眼泪确是眼泪,玉壶也确是玉壶,典故运用中拍中节,但是,玉壶当中明明是泪凝如血,又何来“玉壶冰”这个意象呢?
  ——“玉壶冰”其实用到了另外的典故,而且恼人的是,和“守宫”的典故一样,“玉壶冰”也有两解。其一,“玉壶冰”最早的出处应是鲍照的《代白头吟》,诗中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分明是气节风骨之象征。后来,玉壶冰便成为了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每每为诗人所吟咏,譬如,唐代京兆府试,时年十九岁的王维便以“清如玉壶冰”为题写下了一首名篇:
  
  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
  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
  气似庭霜积,光言彻月余。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王维以玉壶盛冰作比,玉和冰,一个高贵,一个纯洁,两者相融,便构成了千古难出其右的高洁品质。王维铺陈多多、比赋连连,而到了结句处,忽然话锋一转,“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一下子从状物而及于写人,从冰之性情转入人之品格。当然,最有名的句子还得数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也同样是在以“冰清玉洁”状出个人的心志。而且,这还是分处两地的友人在通信时的表白,又如骆宾王“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倒也切合容若此番以词作答的背景。
  那么,容若的“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可是取意于此么?毕竟,这是玉壶冰最最常见的一个意象。
  ——如果只取“红泪”的原典,这两句词至少从字面上倒也容易解释:樱桃被盛在玉制的器皿之中,仿佛美人的红泪滴落玉壶。但“冰”的意象却融不进来,玉壶泪红可解,却哪能玉壶冰清呢?
  这就要看看玉壶冰的第二种解释了。
  吴梅村有诗“四壁萧条酒数升,锦江新酿玉壶冰”,这里的玉壶冰便是一种酒名。如此说来,“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取意便是:这点点樱桃分明是某人的点点泪水,这泪水积聚,情深义重,如同醇醪。
  那么,哪一解才是正解呢?
  
  “独卧文园方病渴”,下片起头是容若自况,又是用典。
  文园,司马相如曾任孝文园令,后人便以文园称之;病渴,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症,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糖尿病。所以,“文园多病”、“文园独卧”这些意象便常被用来形容文士落魄、病里闲居。容若这是在以司马相如为喻,说自己正在病中,闲居不出。
  下一句“强拈红豆酬卿”,红豆,是一个相思的意象,“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里当是以红豆代指樱桃,说自己病中孱弱,但对你送来的樱桃,无论如何也要强撑病体吃上几颗的,并以樱桃借为红豆,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之情。
  下一句“感卿珍重报流莺,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凭空出了一个流莺,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花,又是什么意思呢?
  也许,流莺仅仅是一个春天的意象,容若是说:在这个流莺宛转的季节,感谢你珍重情谊,这般关照于我。我知道你怜爱花儿,但你也不要只顾得怜爱花儿才好,你自己也要多多珍重呀!——这样,“花”便是一个双关的字眼,表面上是说春日将尽,你不要只顾惜花,实则以花儿暗喻自己,是说:感谢你这般关照于我,但你也不要把心思都用在我的身上,你自己也要多多保重才好呀!
  
  到此,全词构成了一个完满的意义,我们虽然无法确知词中所表达的到底是男人间的友情还是情侣间的相思,但毕竟可知这是在你我之间,在容若和送来樱桃的那人之间,那一种互相珍重的情愫。——但是,实情当真如此吗?
  好,现在,让我们重新来过,先从词题入手。
  词题为“谢饷樱桃”,不要小看这四个字呀,这里的“饷”字可是大有深意的。
  “饷”字也有个和樱桃有关的出处。——唐太宗要赐樱桃给隽公,但这种赏赐可不能只送了樱桃就算完的,多少也要写两句话才是。这“两句话”可把唐太宗给难为住了。
  按说这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一件难事;退一步说,就算难住了普通人,也不该难住唐太宗呀。唐太宗的难题是:送樱桃的这个“送”的意思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才好——说“奉”吧,把对方抬得太高;说“赐”吧,又显得自己过于高高在上,这到底该怎么说呢?这时候,有人在旁边出主意:“当初梁帝给齐巴陵王送东西,用的是一个‘饷’字。”
  饷,嗯,这个字眼比较合适,不高不低,那,就把樱桃“饷”给隽公好了。
  从这个故事里看,“饷”字意味着尊长馈赠东西给晚辈,双方的关系是亲切的,而非尊卑分明的。——这样一来,送樱桃的那个人应该就不会是平辈朋友或情中女子了。那么,那到底又会是谁呢?
  有人推测,符合这个身份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容若的老师徐乾学。
  那么,从徐乾学来解,“感卿珍重报流莺”的流莺意象便不再是简单的直指了,而是又牵出了一个和樱桃有关的典故。
  先问一个问题:樱桃为什么叫樱桃?
  樱桃原本还有个名称,叫“含桃”,因为人们发现这种小果实常常被黄莺含在嘴里,故而称之为含桃,久而久之,也许黄莺之莺便讹作了樱字,黄莺所含之桃也就成了樱桃。
  李商隐有一首诗,叫《百果嘲樱桃》:
  
  珠实虽先熟,琼莩纵早开。
  流莺犹故在,争得讳含来。
  
  看上去是在咏物,实则这是一首讽刺时事的诗。时值宦官仇士良权势熏天的时候,高锴主持科举考试,这一天,忽然有人拿着仇士良的书信过来,要高锴一定录取一个叫裴思谦的人。高锴不干,在大庭广众之下狠狠谴责了来人。那人却也硬气,放话道:“来年裴思谦一定会取状元!”
  第二年,新一轮科举又开始了,还是高锴的主考。就在考场上,当年那人又找来了,拿着仇士良的书信,定要高锴取裴思谦为状元。高锴这回有点儿软了,退而求其次,说:“状元已经定了,其他名额一定听从仇大人的吩咐。”来人却死活不肯,说:“仇大人当面对我说过,如果您不取裴思谦为状元,这个榜就不要放了!”高锴愣了半晌,又软下来说:“那,好歹让我见见这个裴思谦吧?”来人倒也痛快,扬声道:“我就是。”高锴定睛一看,见面前这个裴思谦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当下便一软到底了,答应了他的要求。结果,这一年的状元,果真就是裴思谦。
  这等明目张胆地索要状元,世所罕有,大家难免不平。李商隐这首诗便是讥讽仇士良和裴思谦的,以“流莺”喻仇士良,以“含来”暗示裴思谦中状元完全不是凭自己的本事,而是靠着仇士良的关节。
  流莺和樱桃既有这样一个典故,容若用来又有何意呢?
  容若这是反用其意,以仇士良对裴思谦的关照比拟老师徐乾学对自己的关照,是为“感卿珍重报流莺”。用典而反用其意,也是诗家一种独到的修辞。这种用法,大约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的《诗经》传统——当时的诗歌是重要的外交武器,每到几国峰会的时候,首脑和大臣们们往往会摘引诗句来作为表达心意的外交辞令,他们这种摘引手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断章取义,不管诗句原本的意思是什么,只要单独摘出来可以为我所用就行。于是,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