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1-成都:耍家的天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821-成都:耍家的天堂-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阳光很好,沿着香巷子朝前走。满架的七里香都开了,黄色花,白色花,从墙上探出头来,向路人展示蕴蓄了一年的美丽和幽香。墙有些斑驳,门有些古旧,门环都已脱落。砖和瓦也显得苍老凝重。  走在这样一条巷子里,在某处停下来,闭上眼,深呼吸,嗅嗅平凡生活的气息。或者干脆坐在街沿边板凳上,买五角一份的商报和块钱两串的黄桷兰,读市井新闻,听世居此地的老大爷摆真伪难辨的玄龙门阵。在高楼的背后,在繁华的背后,你能见到这样的街道,这样的房屋:小天井,四合院,斗角连甍,还保留着温暖的邻里关系。这里有平凡的真实和朴实无华的幸福。  除了花香,还有酒香。  居住在水井街一带(比如香巷子)的人真有福气,一年四季,闻着花香和酒香。我慕名去探寻一个名叫水井坊的地方,一处几百年来酿酒卖酒品酒的奇迹所在。  酒是水的升华,出现在平淡琐屑的日子里,出现在佳节大典之时,出现在人们兴奋或悲伤的目光中。沿着香巷子往前走,没有青石板铺地,没有轻垂门外的酒旗飘飘,也没有面红耳赤行令猜拳的人们。但我分明听到了酿酒者劳动时的号子,闻到了浓酽的酒香,一个下午的时光就从这美妙的感觉开始了。  水井坊,它是一口井还是一个作坊?它和酒有着怎样的关系?它为什么湮没了这么多年?它是怎样从成都人的生活中淡入淡出,以至今日引起万众瞩目?  整个下午我都在恍恍忽忽中度过,有些沉醉,有点像庄子说的“恍兮忽兮”,天地间至真至美的故事,在我的心中惊心动魄地演绎。利先生如数家珍,向我讲述一段传奇,一段陈年的芬芳,一段历久弥香的美丽。  所有的故事从1998年8月往后回溯。那时,全兴集团对水井街的酿酒车间进行改造,工人们一如往常,掘地筑基,准备新修厂房。挖至约一米深时,工人发现地下有些异常:有一个圆盘状的土石结合物,还有许多陶片……一个考古重大发现――规模宏大的古代酿酒作坊露出了庐山真貌。多年以后,回忆往事时,那个工人依旧会为那激动人心的一刻而感叹不已。白洒界专家来了,考古界专家来了,史学界专家来了,它们沿着一条清晰的轨迹,进入历史,进入一段闪耀着璀璨光芒的往事,揭开了尘封已久的传奇。  那就是水井坊,最保守的估计,它经历了600年的风雨沧桑,再次展露它真实的容颜,以无可辩驳的史实,见证了中国酒文化的丰厚底蕴。  水井坊不是一处死去的文物遗存,自它诞生以来,从未间断生产,一直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在岁月的长河中,它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保持着高品质的优良传统,为这座城市,为神州各地创造佳酿。  水井坊的出现偶然中存在着必然,历史选择了水井坊,让它承担起重任,为中国白酒酿造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水旱无忧的川西平原物产丰饶,玉米、大米、小麦年年丰收,天府明珠成都水路交通便利,经贸繁荣,商贾云集。从这里可通江达海,与江南互通有无,成都还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府河和南河交汇于成都市东南部的合江亭,唐宋时期,合江亭和附近的水井街,暑袜街一带,是重要的商业区,人气很旺,集中了不少酿酒作坊,但没有特别出众的品牌,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一直到水井坊的出现才宣告结束。  清朝乾隆年间,成都锦江河畔的水井街烧坊,采用薛涛井水酿酒,酿出的酒品质绝佳,一传十,十传百,不久水井坊就远近闻名了。许多人慕名而来,还有人托亲友代购,为的就是“品一品水井坊的酒”。  明清时期,酿酒机械化程度不高,我们可以想象,水井坊用精选的粮食,以严格得近乎苛刻的工艺酿制水井坊酒。工人们挥汗如雨,伴着有节奏的歌子劳作,古铜色的肌肤因长期劳动而健康有力。闲暇时,他们品着自己酿造的玉液琼浆,脸上会浮现出舒心的笑容,自豪感油然而生。  因为水井坊的酒是汲薛涛井水酿制,名人雅士总爱将水井坊与薛涛、薛涛井相联系。清代诗人冯家吉在某次美酒微醺的时候,写了《薛涛酒》一诗:枇杷深处旧藏春,井水留香不染尘,到底美人颜色好,造成佳酿最熏人。才女薛涛聪明过人,美丽过人,薛涛井水清澈甘甜,是酿酒的最佳水源,所以才有了薛涛酒的香味隽永,回味悠长。同时,也是因为有了水井街这样的风水宝地,有了水井坊这样的名酒酿造厂,薛涛井水的“内秀”才得以外现,得到升华。  现在的水井坊酒,是古水井坊酒窖得天独厚的微生物环境和精妙的古法酿酒工艺,与现代科技水乳交融的结晶,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艺术,在此完美结合。现在水井坊酒具有上佳的品质:晶莹剔透,窖香浓郁,陈香优雅,醇厚绵甜,回味悠长。水井坊酒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有美丽的外表,其包装设计荣获的全球著名广告大奖“莫比乌斯”杰出成就奖和包装单项奖。  那时水井街有许多酒店(不是客栈,相当于现在的酒吧),酒旗随风飘舞,酒店的字号就随着酒旗的翻卷时隐时现。客人来了,打几两酒,要几碟成都名小吃作下酒菜,品薛涛美酒,赏锦江春色,不亦快哉。颇有几分资色的老板娘当垆卖酒,客人找一家酒店坐下来,喝酒,喝完后将酒具送到柜台,老板娘在烛光下数钱,在锦江河里洗杯碟。(见唐陆龟蒙诗《酒垆》。)春光明媚的日子里,陆游喜欢外出游玩,有一次他在府河渔船上诗兴大发,写了这样的句子:好风吹我衣,春色已粲然。东村闻酒美,买醉上渔船。  阳春三月,花会、春游和放风筝,在当时是成都人最喜欢的游乐活动。当然,还有许多观赏性节目如猴戏、被单戏、下棋、说书、盲人卖艺等,你也可以购物,从手工艺品到家庭实用品应有尽有。当然,喝酒是少不了的,甚至通宵达旦。近代人吴芳吉《成都》一诗中写道:  成都富庶小巴黎,花会年年二月期。  艇子打从竹里过,茶亭常傍柳阴低。  夕阳处处闻歌管,芳径人人赛锦衣。  城阙连宵都不禁,骑驴更醉草堂西。  水井坊及其附近成了文化娱乐区,成为成都的“天桥”。品酒赏花,吟诗作赋,生意洽谈,故人小聚,都喜欢到那里。“客官,要点什么?”“薛涛酒,牛肉,夫妻肺片,花生米。”在临窗的八仙桌坐下,开始一段幸福时光。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重温一段历史,再现旧时的美好记忆——占地113亩的全兴烧坊-古锦官驿文化旅游区已经启动。  水井烧坊-古锦官驿文化旅游区由休闲广场、文化广场、绿化广场三大主要旅游区为重点,将水井坊、江亭乐舞(合江亭)、崇丽夜月(望江楼)、锦江廊桥(九眼桥)连成片。到时候,那里将成为成都旅游的一张文化名片,成为外地游客到成都必游之地,也将成为成都人旅游休闲的上佳去处。据悉,那里还将建起一座水井坊酒楼,复原当年酒肆的格局。去水井烧坊-古锦官驿文化旅游区,你将感受到成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感受到川西坝子的民俗文化,川西民居的建筑文化,锦江河畔的河居文化。


第四章 假装是个文化人蔡大权:玩泥巴的大师

  冬日。成都。大慈寺。蔡泥人工作室。几杯清茶散发出幽幽的茶香。蔡大权先生和我们聊起了过去,聊起了泥人蔡的历史。  泥人蔡四代家传,早在清朝乾隆中期,蔡泥人的开创者蔡思尊便以塑佛像闻名,与泥人张并驾齐驱,世称南蔡北张。蔡氏泥塑艺术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创新,艺术手法日臻完善,作品题材不断拓宽,原料配方更加科学,大大丰富了泥塑艺术的表现力。蔡先生还说,蔡氏泥塑艺术经历了一个从神到人的过程。一开始,为寺庙塑佛像,后来才开始塑“传真像”(以真人或其照片为模特塑出来的像),再到后来的室内装饰品(如侍女)。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在解放前,蔡泥人就受到美国人的喜欢。那时常有美国空军到成都,有一次,一位士兵多方打听,找到蔡氏泥塑第三代掌门,蔡大权先生的父亲蔡结武先生,要蔡先生给他塑一个“传真像”。解放后,刘少奇接见蔡结武先生时说,一定要保护民间艺术;陈毅元帅到成都还专门探望了生病住院蔡结武先生。  蔡大权先生自幼聪明好学,从树德中学毕业后,在父亲的建议下,他选择了华西医科大学。作为民间绝技蔡氏泥塑的第四代传人,蔡大权的选择不无道理。民间泥塑艺术最大的一个缺陷是比例失调,有的驼背削肩,有的头大手长,究其原因,是对人体结构把握不准确。蔡大权学医,解剖学的角度来了解人体结构,对人的体态、身体各部分比例关系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就是说,蔡氏泥塑到蔡大权先生这一代,有了长足的发展,艺术与科学有了更加完美的结合。  十年浩劫,蔡氏泥人艺术也遭到了灭顶之灾,许多珍品被毁,只有西南民院博物馆现在还保存了一套《五十六个民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蔡大权被分配到成都二医院当医生,他就利用休息日,节假日练习泥塑艺术。“做了砸烂,砸烂又做,就这样一遍遍地练习。”  蔡氏泥塑艺术曾经出现过几百人报名学艺的壮观情形,经过层层筛选,包括蔡氏泥人第五代传人蔡振宇在内,蔡大权先生共收了八位学生,人们戏称“蔡门八大金刚”。(蔡先生说,蔡泥人有一个家规,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但是他认为民间泥塑艺术是属于国家民族的,为了使这门绝技更好地发扬光大,他宁可得罪祖先,也不能对不起中华民族。)“八大金刚”都有不错的美术素养和泥塑艺术功底,平时都有各人的工作,但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聚在先生的工作室里,聆听教诲,悉心揣摸,反复练习。  事实上,蔡先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