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野史-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且臣束发从戎,即与匈奴交战,直至今日,始得一当单于,臣愿率领所部,效死前敌。”卫青闻言,不允其请。李广遂固辞不愿东行,卫青见李广违令,乃用强制手段,饬长史作成檄书,行下李广幕府;一面对李广道“将军速回所部,遵照檄书行事。”李广见卫青强其遵令,心中愤怒,现于颜色,遂也不向卫青告辞,奋然走出,回到自己军营,会合赵食其领兵就道。 

说起卫青与李广,平日并无仇怨,此次何以不令其为前部?只因卫青临行之际,武帝曾密嘱道“李广年老数奇,勿使往当单于,恐被单于逃走,不得成擒。”卫青既受武帝密嘱,自己又与公孙敖至好,公孙敖因前次出师,误了军期,失去侯爵,现在军中为校尉,卫青意欲提拔他立功复爵,故调开李广,而以公孙敖代为前部。李广虽不知武帝有此言语,却知卫青欲将公孙敖代己立功,因此愤愤不平。卫青既打发李广去了,自己催兵北进,行千余里,度过沙漠,正与单于大队相遇。 

单于探得汉兵来攻,预备迎敌。赵信献计道“汉兵度漠远来,人马疲乏,我可坐待其至,信手擒来。”于是单于遂将辎重送往北方,自率精兵,驻札漠北,远见汉兵到来,列阵以待。卫青防备胡骑驰突,下令用武刚车环绕为营。武刚车乃是一种兵车,车箱四围皆有板壁,上安小窗以备瞭望,旁开箭眼,四围环列刀枪,使敌骑不得冲突,弩箭不能贯穿,算是当日行军利器。卫青立定营盘,先遣马队五千,前往挑战,匈奴亦遣万骑迎敌。两阵对圆,正待交战,此时日已将没,大风忽起,吹得尘沙滚滚,扑人面目,两军对面不能相见。卫青复遣骑兵数万,分为左右翼前进,包围匈奴。两下交战良久,天色已晚,单于见汉兵甚多,士马精强,知难取胜,恐为所擒,趁着薄暮,乘坐六骡,率领劲骑数百,尽力冲出围外,直向西北而去。汉兵不知,仍与胡兵力战至夜,彼此暗中相持,杀伤大略相等。 

后汉军左校捕得胡人,据言单于未昏之时,早已逃去。卫青闻信,急发轻骑乘夜往追,自率大军继进。此时胡兵亦已战得筋疲力尽,各自散去。卫青意欲追捉单于,率领将士疾驰一夜,马不停蹄,直到天明,行有二百余里,竟不见单于踪迹。又前行至寘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谷。卫青入城驻军一日,因其粮食、人马皆得饱餐。到得次日,卫青见匈奴并无动静,不敢再行深入,遂传令班师。所余积谷尚多,不能搬运,于是放起一把火来,将一座赵信城烧个罄尽,然后起行。 

卫青行至沙漠之南,方与李广、赵食其军队相遇。原来李广、赵食其,由东路进兵,路径不熟,半途迷惑失道,以致迟误期日,此时方到。李广见过卫青,回到自己军中。卫青遣长史持了酒醪干饭,赠与李广。因传卫青言语,问二将失道原因,并道青欲上书天子,具报此种情形。李广明知卫青有意与己为难,未即对答。长史见李广不答,便到李广幕府内,责备军吏,催其即作报告。李广闻知愈怒,便对长史道“诸校尉无罪,是我自行失道,如今吾自报告,不必累及他人。”长史既去,李广气愤已极,自己行至幕府,对着麾下诸将士说道“广自束发与匈奴交战,大小七十余次。今从大将军出师,幸得与单于对敌,而大将军竟使广由别路进兵,路途既远,又迷失道,岂非天意?广现年已六十余,安能复对刀笔之吏,任其舞弄文墨,诬加罪名。事已如此,惟有一死。”说罢,拔出佩刀,自刎而死。一班将士出其不意,急待救时,已是无及。 

先是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文帝为郎,景帝时二人皆官二千石。武帝元朔五年,李蔡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击右贤王有功,封乐安侯。及元狩二年,丞相公孙弘病死,武帝遂用李蔡为丞相,李蔡为人平庸,无甚才略,名誉远在李广之下,竟得拜相;李广累著战绩,威名远播,部下将校或取封侯,而自己历官不过九卿,不得爵邑,以此居常快快不乐。一日与望气王朔相语,因向之问道“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从军征进,历数诸将之中,才能不及中人,以军功得侯者数十人。广自问不在人后,然而竟无尺寸之功,取得封邑,岂吾相不当封侯乎?”王朔见说答道“将军自思平日所作之事,至今有所悔恨否?”李广道“吾记为陇西太守时,羌人谋反,吾诱降八百余人,恐其为变,同日杀之,至今独有此事,心中悔恨。”王朔道“祸莫大于杀已降,将军所以不得封侯,正为此事。” 

后人因武帝数奇一言,遂谓李广命运不好。但论起李广将才,也算难得,前后领兵四十余年,待遇兵士宽缓不苛,每得赏赐,即分与部下;行军遇有困乏之处,大众饥渴,必俟士卒尽饮,方肯自饮;士卒尽餐,方肯进食。其射法尤为有名,遇见敌人,非在数十步之内,自料不中,不肯妄发,发即应弦而倒,因此不免为敌所困,即射猛兽亦常被伤。至是自杀,远近之人闻之,无论知与不知,皆为流涕。清人谢启昆有诗咏李广道猿臂无双意气超,白檀弥节慑天骄。 

草中没石惊飞虎,塞上持鞍看射雕。 

秦陇杀羌降鬼怨,灞陵诛尉醉魂销。 

数奇恨少封侯相,绝幕风凄泣故僚。 

李广有子三人,长名当户,次名椒,皆为郎官,事武帝,当户早死,武帝乃拜其弟椒为代郡太守。二人皆先李广而死,独少子李敢,此次以校尉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塞,立有战功。 

未知去病如何战胜匈奴,且听下回分解。 




   
   
第九十八回 去病伐胡封狼居 张骞凿空通西域 



话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大军,由代郡出塞,行二千余里,却遇匈奴左贤王率众三十余万,前来迎敌。去病挥兵进击,连战数次,汉兵大胜,擒获匈奴属王三人,官吏八十三人,捕斩敌首七万余级,左贤王率领败残兵士逃去。去病遂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奏凯而回。武帝大喜,下诏褒扬去病战功,益封五千八百户,部下诸将皆得封赏。李敢受封关内侯,食邑二百户。此时卫青亦率诸将回京,武帝因其不能追获单于,且所斩敌首不过万余级,比较霍去病相去甚远,故卫青不得加封,连部下将士亦无封赏。赵食其失道当死,赎为庶人。 
是役两军共杀匈奴八九万人,而将士死者亦有数万人,公私战马十四万匹,及入塞不满三万匹,虽然胜得匈奴,所受损失,亦自不校武帝见去病战功高于卫青,而官位尚在其下,未免有屈,于是始设置大司马一职,下诏命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为大司马。又改定骠骑将军品秩俸禄,使与大将军同等。自此之后,卫青宠幸日衰,去病日益贵盛。卫青故人及门下宾客,见此情形,多撇却卫青,来投去病,往往得有官爵。独有任安一人,不肯变节,卫青始知其贤。 

武帝又怜李广死得无辜,遂以其子李敢,承袭父职,为郎中令。李敢心怨卫青强夺其父前部之职,迫使东行,以致冤愤自杀,便欲为父报复此仇。一日,李敢来与卫青相见,责问其父致死之由。卫青方欲伸辩,李敢突然奋拳击来。卫青不及提防,身上早被击伤,连忙走避得脱。论起卫青素有膂力,若与李敢交手,未必斗他不过,何以竟肯退让,此中却有两种原因。 

一则李广官居前部,本应使为先锋,却因私受武帝之命,无故将他调开,依理而言,自己究有不是;况李广竟因此丧命,无怪其子怀恨,不如暂时忍受,亦足以平其气;二则卫青素日待人一主宽让,又兼位为大将军,若与部将之子争斗,未免失了体统。有此二因,所以卫青不但不与李敢计较,反当作并无此事,禁止家人传说,自在家中将伤养好。李敢见卫青受伤不敢出声,也就罢了。 

谁知此事却被霍去病得知,去病本卫青之甥,闻信大怒。 

心想李敢甚是可恨,竟敢击伤吾舅,吾舅度量宽洪,偏能忍受,我须设法替他出气。去病想定主意,外面却照常不露声色,元狩五年,去病与李敢随从武帝前往雍县,复至甘泉宫射猎,一班将士,正在纵放鹰犬,驰逐鸟兽,兴高采烈。去病向人丛中觑定李敢,放了一箭。李敢不知去病恨他,未曾防备,真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竟被射中要害,立时身死。左右见了大惊,急来报知武帝。武帝明知是去病射死,无奈心爱去病,不欲使之坐罪,遂命左右拔出箭镞,将李敢尸首交其家族收葬,只说是在场射猎,被鹿触死,去病竟得脱然无事。 

过了年余,去病也就病死,武帝十分痛惜,谥为景桓侯,赐葬于茂陵之旁。为起高冢以像祈连山,命其子霍嬗嗣袭父爵。 

霍嬗字子侯,年纪尚幼,亦得武帝宠爱,拜为奉车都尉。综计去病一生,凡六次出师,杀敌十一万余人,又降浑邪王之众四万余人。卫青凡七次出师,杀敌五万余人。去病既死,卫青亦不复再击匈奴。 

当日匈奴伊稚斜单于,因被卫青围攻,率领数百骑向西北逃走,及汉兵既去,匈奴大众寻觅单于十余日,竟不知其踪迹所在。于是右谷蠡王乃自立为单于,代领其众。过了一时,伊稚斜单于始回故处,右谷蠡王乃除去单于之号,仍就故职。统计匈奴兵马不过数十万,自经卫青、霍去病二人累次征讨,死亡过半,其势大衰。加以人民一闻汉兵到来,仓皇奔走,怀孕妇女,往往堕胎损命,大众甚以为苦,只得住居漠北以避兵锋,从此沙漠以南,遂无王庭。单于又用赵信之计,欲与汉廷和亲,不来犯边。汉廷亦因马少,不再大举北伐。惟将近边一带之地,逐渐占领,又西逐渚羌,渡河湟,筑令居塞,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沟渠,置田官,移民耕种。又分置吏卒以守之,边境稍得无事。 

武帝见匈奴败逃漠北,一时未易剿灭。好在胡人受此大创,暂时不敢来犯,亦姑置之。一日,武帝忽想起西域各国尚未交通,前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